電視劇《天道》中「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解析

2021-02-21 國學易學

自己的觀點:「這句話的意思是,神和道就是一回事,沒有區別。神就是道,道就是神。此兩者同出而異名。道法自然,指的是道的根本就是自然規律。對這個「自然」兩字,我們的理解應該突破語言定義的枷鎖,這裡的「自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自然,而是指的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是人體內部和人體外部所有世界的總和。而且自然,就是自自然然產生的,不需要經過思考,推理歸納等思維方式去創造出來的。所以道法自然,這句話,表述的意思是道這個東西說不清,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它也有表現形式。表現在形式上的世界上就是宇宙規律。如來,即佛教裡說的佛,一個意思。佛,指的是眾生皆具的自在清淨本性,至純至善的本性。」

深度解析電視劇《天道》裡的一句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在《天道》裡,死刑犯王明陽在臨死前說出了一句非常精闢的解讀,他說,這一句話就把基督教,道教和佛教的真諦和核心統一起來了。

深度解析電視劇《天道》裡的一句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神即道」

神,是基督教裡面常用的字眼。在中國的神的概念,和基督教是不相同的。基督教的神特指上帝。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的意思是掌握了自然規律,宇宙本源真相的人。在中國的文化中,人就是神,神是經過修煉等各種方法以後,掌握到自然規律,宇宙本源以後的人。但是「神即道」這三個字,不是指的中國文化裡的神,而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包括猶太教在內所信奉的上帝。所以普通的意思來解釋,就是「上帝就是道,道就是上帝」,再白話一點解釋,就是:「基督教講的上帝和《道德經》裡講的道,都是一回事,指的都是宇宙的一種根本規律和宇宙的本源法則。」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一句原話,原話應該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在這裡,我們通俗的理解比較接近的是「產生於」。所以這句話的通俗理解我們應該如此來理解「人是產生於地,受大地的規律控制和影響。地是由於天上的變化運動產生的,所以地面的狀態,受天上的變化運動的規律控制而影響。天的變化是受到宇宙根本規律控制和影響的。而道的變化和表現,又是由宇宙的整體,這個本來如是的宇宙自然產生,並受其決定和影響的。」所以「道法自然」這句話,就是進一步詮釋「神」和「道」與宇宙整體規律以及宇宙本源的關係。

如來就是佛,佛就是如來,我們日常生活中講的「如來佛」,是受到《西遊記》裡的影響,使得人們誤解為阿彌陀佛就是如來佛。所以嚴格從佛經裡的概念的角度來說,其實釋迦牟尼佛可以稱作釋迦牟尼如來,但並不能稱呼為「如來佛」。當然,這個概念不必深究,糾結下去,就又會陷入「兩元」化的分裂論中了。不過提及一下。

深度解析電視劇《天道》裡的一句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世界上本沒有神,神奇的人多了,就有了神人。

神是人的期盼和幻想,但卻具備現實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由於人的局限性和惰性,平常的人是難以解釋身邊發生的所有事物和現象的。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複雜,只是我們不善於或不願意開啟智慧的密碼並付出堅韌的努力罷了。

一切的密碼,歸結於人的終極智慧。一切的努力,根源於人的意志。

終極的智慧,就是利用一切大的視野和另類角度,通過精深的分析與縝密的算計,能夠破解人性和規律的運行模式,由此而產生的神奇密碼就是終極智慧。‍

無法破解社會各個層面的開關和密碼,就不能深刻把握社會運行的深層規律。無法破解貪嗔痴的人性,就不能洞察一切植根於此的歷史循環定律。

而若想得到人類的終極智慧,就必須具備超強的意志力。亦即超人意志。

一切神的遺蹟,不過是人留下的腳印。一切神的全能,無非是人的終極。

基督說:「不因上天堂和下地獄的因果輪迴,而能依賴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去超度一切人的人,就可以進得窄門。進了窄門的人,那麼全能的神就會告訴你,其實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神,神就是你自己。」

人知神之為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神,歸根結底,就是八個字:道法自然,規律如來!

大道至簡,越是神,就越是平凡。平凡到無聲無息,無人知曉,默默無聞!

神,沒有自己的觀點,沒有自己的意志。他以服從為根本,以順其自然為手段,不違背規律,不刻意強求。遵循天道自然律,與天道為一體。

天道自然律,就是天生天養,天養天殺,以戰求和,以殺止殺!

一切服從天道的人,都成了人間的神。一切違背天道的人,都成了刀下鬼。

佛本是道,縱然是佛祖,也難逃天道的規律。

佛法,分為初法時代、正法時代、末法時代。

初法時代,即魔道由盛轉衰、佛道逐漸興起的時代,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時代。正法時代,即魔道徹底衰敗、佛道達於昌盛的時代,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末法時代,即佛道由盛轉衰、魔道興起的時代,也就是我們當今的時代。‍

由此可見,佛法也必須遵從陰盛陽衰的天數循環法則。此一番言語,非謗佛也,實乃給佛法一個客觀的評價。

而久存於世的佛法,才是皆大歡喜的天道。

由此可見,神的使命,就是使正法久住,使天道永存。

故此,神,即凡即奇,即守即攻,即殺即不殺。凡、守、殺,是手段。奇、攻、不殺,是目的。而手段與目的的完美結合,就是天道,就是規律,就是如來,就是自然。‍

古往今來,一切賢聖的生存狀態就是凡而又凡,守而又守,止於不殺。而一切的開國帝王,都是奇而又奇,攻而再攻,以殺止殺。

他們生前和死後,都被人們稱作了神。

但這還不是真正的神!真正的神,是陰陽互用、恩威兼施、剛柔並濟的,也就是即凡即奇,即守即攻,即殺即不殺。

古人云:人,天地之心;天地,人之軀殼!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三界之中有三極,有天,有地,有人,三者合而為一,充沛乎蒼穹宙宇!

人乃一切前提的前提. 沒有人,天地將失去意義;沒有人,天地無絲毫價值!

但,人必法天則地方能成乎人極,這就是人的現實存在!只有立足當下人類的客觀實踐,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知天地之道,方能知為人之道!通乎人道,才能為天地立心,以天地為軀殼!此不可不察也!

天道自然律,作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強勢法則,其特點分為三部分:

一:陰陽互生。二:陰陽相剋。三:陰陽互轉。

陰者,柔也,下也,圓也,小也,順也,卑也。陽者,剛也,上也,方也,大也,逆也,尊也。無陽則陰不能獨生,無陰則陽不能自存。陰陽並道而行,陰強則陽弱,陽強則陰弱。陰強之極,則轉弱;陽弱之極,則轉強。

然陰陽相生相剋且互轉,是需要特定條件,特定環境的。沒有條件,則不能互轉。天地能生人,人能轉天地。天地,人之軀殼;人,天地之心。

在此有限人群中,此轉天地統陰陽的條件可分為人的心與智。在天地之間,則分為時與利。只有具備高度智慧和心理素質,且掌握天時地利條件的人,才能真正以陰制陽,以柔克剛,化腐朽為神奇,轉地獄為天堂。

然, 何為天道?

天道,即純客觀,純自然,無慾念,無情感!

天有其自行的法則,有其固定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甚至是不以其本身而轉移,唯獨如此,方稱之為純客觀.

天本如此,從無改變,由來已久,自然而然,不因風雲變幻而易道,不因鬥轉星移而錯軌, 如如不動,傲然雄立,獨自往復循環,是為自然。

天,從不欲,從無念。然,無欲方是其欲,無念方是其念,以無為有,以有為無,是乃天無欲而人自敬天、天無念而萬物莫不蠧然,此之為大欲大念,唯天有之,此乃天之慾念。

天道無情無感,永遠獨立旁觀,不參雜慈悲善念,既不求回報,亦不挾私恨,天生天殺,物生物盜,大仁不仁,大恩無恩,非天善而旱降甘霖,非天惡而寒下霹靂,一切均歸自然而然,是之為天情天感。

唯如此,天方是天!人與之較,相去甚遠,雲泥之別,萬世之隔!

世間芸芸眾生,昏昏惡惡,忽喜忽悲,心系兒女情長,身處誓海盟山,挾主觀慾念窮其一生,抱慈悲善念昏昏度日,豈能得天之道、成乎人極?!

欲達於天人合一,必衝破人間之種種牽絆羅網,絞殺自我內心點點罪惡魔障,重開天眼,再造並肩昊天之真我!!!

法天,必先棄我;承天道,必先忘我!有我則無天,存我則失天。先承天順天,方能無天而有天。先棄我忘我,方能無我而有我!而此我,方是真我大我!‍

故,人應效法於天,棄主觀而守客觀,不強求而順自然,舍慾念而抱堅忍,絕情感而奉鐵血,以生命的代價去試法,以決絕的意志去承擔去改造,不可有絲毫退轉不前!

最後,推薦一首《天道》中一首詩詞

《自嘲》

本是後山人《沒見過世面、沒有學識的人》

偶做前堂客《偶然的機會登上大雅之堂》

醉舞經閣半卷書《自我陶醉地賣弄藏經閣萬卷書的皮毛學問》

坐井說天闊《坐井觀天的說大話》

大志戲功名《志向遠大到戲弄功名,超凡脫俗的至高境界》

海鬥量福禍《以海為鬥量度人生福禍,何等的胸襟》

論到囊中羞澀時《忽然一摸口袋自己的錢比別人的少》

怒指乾坤錯《大罵蒼天不公,世道弄人》‍

相關焦點

  • 《天道》:王志文完美詮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是王志文所扮演的丁元英在《天道》中所說的一段自嘲詩。《天道》是一部愛情劇,也是一部商戰劇,歸根結底,它是一部值得你看第二遍的好劇。該劇通過丁元英承諾給芮小丹的一份特殊禮物:一個「殺富濟貧」的商業策劃展開。
  •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表述與「知行合一」是一個意思嗎
    《天道》中這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是將基督、道家、佛家的三家思想統一來說,何為道?道即是規律、法則,不以人的客觀存在而變化,也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道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規律、順應法則的發展,萬事萬物都逃不脫這個規則。
  • 《天道》中這四句話寫得很好,蘊含哲理,讀來發人深省
    引言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深邃的思想內涵會潛藏在劇情的敘述中,人生的哲理也會在臺詞中不經意展現,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這種情況便體現地淋漓盡致。它具有嚴謹的教育意義的同時又能讓人回味無窮,初看它或許會有種往常的"淺嘗輒止"的感覺,但細究個中名句卻又讓人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 《天道》:解讀丁元英高人思維,兩個字說下背後的動機:痛快
    電視劇名為《天道》,何謂天道呢?這便需理解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一句話包含了基督教、道教、佛教。「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原文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電視劇《天道》中的經典臺詞和語錄,值得每天讀一讀
    電視劇【天道】,是一部給人啟發最大的電視劇,所有人都值得看一看這部電視劇,是創業家,商業精英必看的一部電視劇,更使靈魂得到升華,展現生命與愛情真諦的大作。天道這部電視劇是我一直以來極力推薦的一部電視劇,劇中對傳統文化,文化屬性,思想,覺悟,思維模式和商業邏輯的思辨,間接的影響了我的生活,為人處世。
  • 詳細剖析天道思維,《天道》透視社會的3個層面
    電視劇《天道》十幾年前,一部電視劇《天道》;一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成功地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圈子中,掀起了一種名叫『天道』的思維。、而這這兩部作品中,一個名為『文化屬性』的詞,在近些年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 《天道》怎麼理解「天」天是什麼?
    還有人覺得天就是無,因為無法無天;有法則道法自然,無法則無法無天;我覺得有點兩小兒辯日的感覺,中午太陽離我們近,還是早上太陽離我們近,中午熱早上冷,離的越近就越熱,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離的近的大,離的遠的大。
  • 《天道》啟示:一個人為人處事,越早懂得這兩條規律,越容易成功
    2、懂得拒絕電視劇《天道》中芮小丹就是一個適時說「不」的人,當她意識到馮世傑邀請她去王廟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撇腳美人計。芮小丹在酒店大方地接下馮世傑的土特產,但是讓人往馮世傑車上裝上了兩箱酒。做了這些之後,然後直截了當地拒絕告訴馮,很抱歉,我幫不了你。
  • 《天道》什麼是真理,真理是否唯一不變
    《天道》電視劇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人如何在世俗中生存和發展,生存就必須努力扒拉銅板,發展就需要努力扒拉靈魂,人性中有很多局限,奸、懶、慫、毒。每個人都會被自己人性裹挾著向前發展,很少人能區分自己本能和需要之間的界限,反而容易懷疑自己最原始,最本能的感覺,認為是可恥的,羞愧的。
  • 王志文:天道高人價值百萬的《遙遠的救世主》經典語錄
    我的導師、天道高人李老已經把《天道》電視劇中的下面三段經典語錄分享過很多次了,他還說:「如果你能把這三段話破解,價值百萬,字字千金,是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黑白顛倒的社會獲取財富的真正心法。」王志文電視劇《天道》第3段:「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
  • 《天道》:若想出人頭地,不在於學多少知識,而在3個層次的覺醒
    在電視劇《天道》中,芮小丹想要去留學,丁元英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留學的時候不要為了學位證,而是要為了學而學,去留學的目的主要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靜心學習幾年,掌握各種先進的知識與資訊。在《天道》中,芮小丹也是一個認不清自己的人。雖然她知道自己當警察是短暫的,最後還是要通過留學轉行,最後當個律師什麼的,聰慧如芮小丹,在面對自己的前途的時候,也是有所茫然。
  • 王志文的《天道》一直火,喜歡《天道》的人,都有哪些性格特點?
    喜歡電視劇《天道》的人,大多思考多,行動少,骨子裡有等靠要的想法。所以崇拜丁元英。希望自己能遇到這等高人,希望有貴人相助,這就是大體這群人的性格。當然我自己覺得抖腿沒有錯,因為抖腿的人大多一天坐的時間過長,所以不自然的身體自身反應,用抖腿來增加運動。
  • 《天道》信仰是什麼?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差別大嗎?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如何塑造自己文化自信,以及追求自己信仰的一部「教科書」級別的書,我們生活在一個又一個「場」裡面,因為利益,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我們都通過自己運作的方式獲得了。
  • 《天道》:一個人再有本事,缺少這個能力,都有可能會被看不起
    電視劇《天道》當中的丁元英,就是一個脫離的法律,道德,宗教之外的鬼才。很多喜歡這部電視劇的朋友,都沉浮在高人思維的表面,甚至有些人陷入了魔怔,追逐高人高照的捷徑去了。《遙遠的救世主》也好,《天道》也好,深刻分析一下,本質就是偷換概念,戴著天道的帽子,通篇都是權謀,人性,資本市場,宗教救贖。
  • 《天道》:學點丁元英的智慧,芮小丹的真誠,開悟自己提升品位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男主人的一句話拔高了這部電視劇。「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道也由不得你自信或者不自信。」來定論這部神劇的宗旨。丁元英背景強大,閱歷豐富,思維獨特,行事分格讓人不得其解,堪稱資本界的大佬。
  • 《天道》:看懂做人的四個階層,讓你少走十年彎路,你在第幾層?
    改編後的《天道》電視劇又為什麼讓人看了無數遍而欲罷不能?這裡沒有酷炫的特效,也沒有匪夷所思的劇情和震撼的視覺效果,但為何又引起了一種現象級了?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的。《天道》的「絕」在於:將人性演繹的極致的各式人,他們的做人境界也在演繹中被完美劃分到了不同的層級。
  • 天道:能賺大錢的人,往往都懂丁元英的格局,能悟透這3個真理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還真是一部神奇的電視劇,追完這部劇還不斷的沉浸在劇中的情節和臺詞中,意猶未盡。這部電視劇劇情設計比較新穎,整篇都是採取倒敘的手法,每個環節都扣人心弦,讓人不禁幻想著自己也可以成為像丁元英那樣的傳奇人物,料事如神,步步為營,當然並不是誰都可以達到像他那樣的境界,天商業才畢竟是少數。
  • 天道啟示: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看能不能堅持這兩件事,引人深思
    一個人的決心不能放在嘴裡,應該放在心裡,更要兌現在行動中。腳踏實地,一天一個腳印;持之以恆,一天一個臺階。2、懂得換算未來《天道》中肖亞文是一個懂得換算未來的高手。肖亞文的思維焦點永遠在換算未來,包括後來傾其所有並借錢於危急之時入股格律詩同樣如此,這就是《天道》中肖亞文和葉劉之間最大的區別。懂得換算思維的人,他也許不信神,但信自己的換算結果,清楚知道自己的付出能帶來更多,更大的回報,而且無需等到來世,而是現世報。
  • 天道思維:一個人要想成大器,要儘快遠離這2種人,不然會被拖累
    最能體現「利他」的,有一部顛覆三觀的電視劇《天道》。《天道》中葉曉明,為人精明,善於揣度,北京格律詩初創時,在葉曉明的帶動下,迅速打開局面,一票同行都敬他三分。劉冰,除了愛慕虛榮,辦事還算靈活,葉曉明交代的事情都能很好地完成。
  • 《天道》:三個維度解密丁元英,第3個是做局高手只做不說的秘密
    《天道》是一部神劇,劇中丁元英也是一位神人,今天我們從下面3個維度再一次捋一下丁元英這個人。1、廣度廣度,就是一個人的眼界。來源於生活閱歷,來源於思考。2、深度《天道》中丁元英不僅有廣度,同樣很有深度。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他對音響的理解,不僅驚呆了一票發燒友,就連北京那些資深音響玩家也是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