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

2020-12-20 瀟湘晨報

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

觀展

北京自然博物館年度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今日開幕,展期至今年12月20日。

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東亞地區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約1.31億年至1.2億年。在我國,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為其主要生活地區。這一時期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被發現,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

由於被火山灰迅速掩埋,一些古生物的真實樣貌被保存下來,如展覽中楊氏錦州龍和鸚鵡嘴龍兩具化石標本,就連皮膚都清晰可見。胎盤動物的祖先類型——攀援始祖獸化石標本也將現身,這具標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髮和軟骨組織。此外,展覽中還有翼龍、奇異帝龍、聖賢孔子鳥、「中華四朵花」等重要化石。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張一凡】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明日開幕,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從而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其中就包括了「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諸多「明星」生物化石60多種。先讓我們見識幾位將在這次大展上露面的「明星」們:這是有胎盤動物的祖先類型攀援始祖獸。
  • 「中生代的龐貝城」 ——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在即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 這些還只是此次大展部分展品,此外還包括翼龍、奇異帝龍、「中華四朵花」等在內的其他重要化石發現都將在展廳中等待觀眾的到來。更加值得青少年觀眾期待的是,該特展的展陳設計由合作方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扛鼎,該館的資深展覽設計人員將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如皮影、拉洋片、相聲等精心融入其中,為觀眾講述古生物演化的科學故事。
  • 「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11月28日,「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由北京自然博物館與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財團法人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圖為市民在展覽上參觀展品。
  • 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的小精靈——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約400件產自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的珍貴昆蟲化石和現生昆蟲標本等配合詳盡圖板同時展出。    化石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物證。
  • | 浙江自然博物館(地球生命故事展廳)攻略
    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逛自然博物館,但是裡面各種年代、生物卻很難給孩子說出個所以然,最終只能走馬觀花。途小思為大家準備了這篇詳細好用的浙江自然博物館(杭州館)其中人氣最高的地球生命故事展廳攻略,簡化導覽地圖+文字解說+兒童版語音解說,希望讓你能夠輕鬆帶娃逛展!
  • 國內唯一的黑露脊鯨標本,在大連自然博物館
    北檸想著元旦去逛博物館,可惜元旦博物館都閉館,所以只好把安排提前,今天就過來打卡啦。這次選擇的是北檸在大連最熟悉的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在之前北檸已經來過自然博物館好多次,因為自然博物館相比其他的真的離我好近吶,只需要坐幾個站地的公交車就能到,而且物館這種環境太適合散心或者思考了,還免費向市民開放,刷身份證就可以隨意進,所以北檸非常喜歡來這裡。
  • 臨沂天宇自然博物館電話多少 景區聯繫方式解決你的疑問
    最近有小夥伴問臨沂天宇自然博物館電話多少?雖說網上內容豐富,但是想得到滿意的解答唯有資訊客服,下面小編就整理了臨沂天宇自然博物館電話號碼及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內設科研館1處,4D動感影院1處,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餘件。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25家博物館的160餘件航海文物,在「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貿物語」等不同主題展區內,從科技、歷史、貿易、文化等角度展現中華航海文明。
  • 熱河生物群隱翅蟲研究新進展-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蔡晨陽和黃迪穎研究員等在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距今約1.25億年)發現了中生光滑隱翅蟲屬(Megolisthaerus)一體型較小的新種,命名為Megolisthaerus minor Cai &Huang, 2012(小型中生光滑隱翅蟲)。該種模式標本保存十分完好,鑑定特徵明顯,保存有許多該屬模式種未保存的特徵。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一站——尋龍探跡,大連自然博物館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一站 尋龍探跡 大連自然博物館 作為新一輪的開篇 讓我們前往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 一探渤海龍宮——大連自然博物館 海陸霸主大對決 大連自然博物館始建於1907年 是一座集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標本
  • 北京自然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精品展
    北京自然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精品展發布時間: 2020-10-16 10:21:5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 遼寧文化旅遊:大連自然博物館在傳播科學中傳承文明
    自然博物館是以展示物件和現象為特徵的博物館,以真實的自然遺物和歷史遺物來詮釋自然演化和文明進步的軌跡,通過再現真實的現象與人的感知過程,為人們探索了解世界提供體驗和學習的氛圍。、渤海分布的魚類,同時,大連自然博物館還始終不斷填充更新魚類標本,不斷探討標本存貯與展示方式。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隸屬於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作為大名鼎鼎的古生物專業博物館之一
  • 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中國印學博物館特展-戎壹軒藏秦系陶文專題展開幕
    11月30日,由西泠印社主辦、中國印學博物館承辦、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協辦的「中國印學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特展——戎壹軒藏秦系陶文專題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開幕。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西泠印社黨委書記、西泠印社副社長、西泠印社社委會主任龔志南致開幕辭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致辭並宣布展覽開幕西泠印社社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長、吉林大學原副校長吳振武講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 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在俄羅斯開幕
    螭紋玉方牌 明 上海博物館藏 原標題:明代遺珍   近日,「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在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國立博物館開幕。   此次上海博物館赴俄羅斯舉辦文物大展,使觀眾有機會近距離地欣賞到一場中國傳統的文化盛宴,中俄文化在此交匯、碰撞,兩國人民通過博物館搭起的藝術之橋將更為貼近。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認為:「中俄兩國固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對藝術與美的追求卻是共通的。在昔日沙皇時代的宮殿裡,透過櫥窗內擺放的中國古代珍品,俄羅斯觀眾將真切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優雅與精緻,探知中國故事的悠遠內涵。」
  • 國內一處地質公園像極了博物館 門票高達百元 卻沒一個遊客打差評
    對於地質遺蹟,我們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了解,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受到來自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自然產物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地質遺蹟。對於人類來說,這些地質遺蹟不僅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也是我們了解地球的窗口。
  • 上海博物館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
    上海博物館已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其中,「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等展覽將延期。據悉,上海博物館近日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而受歐洲和北美地區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下半年舉辦的「瓷映蒼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暫定名)和「義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珍藏油畫展」(暫定名)將延期至2021年上半年舉辦。
  • 「Art Macao國際藝術大展」主場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
    「藝文薈澳」(Art Macao)於本周四(6月6日)在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舉行啟動儀式,而核心活動「Art Macao國際藝術大展」主場展亦同時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核心活動「藝文薈澳」特邀旅遊度假村和酒店企業共同參與主體核心活動「Art Macao國際藝術大展」,充分利用各自的人才和空間資源,透過薈萃全球藝文力量,鼓勵本地藝術創作,進一步提升澳門人文魅力。
  • 西北大學「清江生物群」成果領銜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科研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入選,並在十大進展中排名首位。「清江生物群」復原圖「清江生物群」為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科研人員在湖北長陽地區發現並命名的一個距今5.18億年的布爾吉斯頁巖型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