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明日開幕,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

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距今約1.31億至1.20億年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古老的生物群落,以我國的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區為主要產地,以東方葉肢介、三尾擬浮遊和戴氏狼鰭魚為代表。這一時期的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水生生物多以淡水湖泊為家。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中生代的龐貝城(a Mesozoic Pompeii)」之稱正是因此而來。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從而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其中就包括了「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諸多「明星」生物化石60多種。

先讓我們見識幾位將在這次大展上露面的「明星」們:

這是有胎盤動物的祖先類型攀援始祖獸。這具標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髮和軟骨組織。

有胎盤動物的祖先——攀援始祖獸

因為噴發在空中的火山灰迅速掩埋,因此保存下了古生物的最真實樣貌,比如這兩具珍貴的化石標本,就連古生物的皮膚保存都依舊清晰可見。

保存有皮膚的大型禽龍類——楊氏錦州龍

著名的「恐龍木乃伊」——鸚鵡嘴龍的原始埋藏

接著請出大名鼎鼎的「飛上藍天的恐龍」,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顧氏小盜龍具有的羽毛結構和功能已經能夠讓恐龍告別陸地,開啟天空飛翔模式。甚至在更進一步有關恐龍羽毛的研究中,科學還原了顧氏小盜龍羽毛的色彩,使我們有幸目睹這位「黑羽精靈」的風採。

已知發現最早的具有色素色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顧氏小盜龍

接下來介紹的這位,則代表了原始鳥類的出現,聖賢孔子鳥的羽毛狀態與小盜龍又有不同,為鳥類演化史提供了又一有力證據。

原始基幹鳥類——聖賢孔子鳥

以及被稱為「第一朵花」的早期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等珍貴的植物化石標本。這些石板上的植物在告訴我們,早在一億多年前開花植物就已經悄然出現,是它們揭開了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序幕。

早期被子植物——遼寧古果

這些還只是此次大展部分展品,此外還包括翼龍、奇異帝龍、「中華四朵花」等在內的其他重要化石發現都將在展廳中等待觀眾的到來。更加值得青少年觀眾期待的是,該特展的展陳設計由合作方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扛鼎,該館的資深展覽設計人員將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如皮影、拉洋片、相聲等精心融入其中,為觀眾講述古生物演化的科學故事。這種趣味性、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展示方式,不知是否會讓青少年觀眾們倍感期待?

特色互動設計項目圖

本次「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大展是一次「高端」化石藏品的匯聚,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實力與成果的集結展示。「收藏自然歷史遺存與物證,專注自然科學研究與科學傳播,精心服務社會與公眾」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辦館理念,經多年積累、收藏了大量「熱河生物群」和「燕遼生物群」的古生物標本,業已開展相關科學研究並不斷取得新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著名科學雜誌發表了多篇專業成果。

本次「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大展為公益展,展期為2020年11月28日至2020年12月20日。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樂琪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中生代的龐貝城」 ——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在即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 這些還只是此次大展部分展品,此外還包括翼龍、奇異帝龍、「中華四朵花」等在內的其他重要化石發現都將在展廳中等待觀眾的到來。更加值得青少年觀眾期待的是,該特展的展陳設計由合作方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扛鼎,該館的資深展覽設計人員將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如皮影、拉洋片、相聲等精心融入其中,為觀眾講述古生物演化的科學故事。
  • 「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11月28日,「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由北京自然博物館與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財團法人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圖為市民在展覽上參觀展品。
  • 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
    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開幕觀展北京自然博物館年度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今日開幕,展期至今年12月20日。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東亞地區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約1.31億年至1.2億年。在我國,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為其主要生活地區。這一時期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
  • 大連自然博物館《中生代劍客——劍龍特展》開展
    大連自然博物館《中生代劍客——劍龍特展》開展 2017-12-26——劍龍特展》在大連自然博物館開展。 李深 攝   中新網大連12月26日電 (記者 楊毅)大連自然博物館近日正式推出《中生代劍客——劍龍特展》,這是國內迄今為止首個劍龍專題展。
  • | 浙江自然博物館(地球生命故事展廳)攻略
    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逛自然博物館,但是裡面各種年代、生物卻很難給孩子說出個所以然,最終只能走馬觀花。途小思為大家準備了這篇詳細好用的浙江自然博物館(杭州館)其中人氣最高的地球生命故事展廳攻略,簡化導覽地圖+文字解說+兒童版語音解說,希望讓你能夠輕鬆帶娃逛展!
  • 國內唯一的黑露脊鯨標本,在大連自然博物館
    北檸想著元旦去逛博物館,可惜元旦博物館都閉館,所以只好把安排提前,今天就過來打卡啦。這次選擇的是北檸在大連最熟悉的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在之前北檸已經來過自然博物館好多次,因為自然博物館相比其他的真的離我好近吶,只需要坐幾個站地的公交車就能到,而且物館這種環境太適合散心或者思考了,還免費向市民開放,刷身份證就可以隨意進,所以北檸非常喜歡來這裡。
  • 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的小精靈——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約400件產自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的珍貴昆蟲化石和現生昆蟲標本等配合詳盡圖板同時展出。    化石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物證。
  • 熱河生物群隱翅蟲研究新進展-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中生代隱翅蟲大多報導與卡薩克斯坦卡拉套地區的晚侏羅世地層中,我國僅有少數報導。由於隱翅蟲起源較早(早於晚三疊世),演化歷史較長,種屬繁多,體型較小(一般體長2~8毫米),使得隱翅蟲分類研究十分複雜。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蔡晨陽和黃迪穎研究員等在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距今約1.25億年)發現了中生光滑隱翅蟲屬(Megolisthaerus)一體型較小的新種,命名為Megolisthaerus minor Cai &Huang, 2012(小型中生光滑隱翅蟲)。該種模式標本保存十分完好,鑑定特徵明顯,保存有許多該屬模式種未保存的特徵。
  • 綜述:中國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及其意義
    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中生代。中生代跨越的時間,從兩億五千萬年前到六千六百萬年前,常被認為是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出現的確切時間還沒有定論,最早的起源時間大約是2.2億年前的晚三疊紀。早期哺乳動物的研究只能依據保存於巖石中的化石。由於年代久遠,加上早期種類大多個體很小,能夠保存下來並被人們採集到的化石標本稀少。
  • 遊記:中國地質博物館
    創建於1916年,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展的歷程中,積澱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無形資產,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於亞洲同類博物館,並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麗蛉生態位分化
    【字體:大 中 小】 該研究於9月17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次發現的麗蛉來自於白堊紀中期的緬甸琥珀和中國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及侏羅紀的燕遼生物群。
  • 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臨沂天宇自然博物館電話多少 景區聯繫方式解決你的疑問
    最近有小夥伴問臨沂天宇自然博物館電話多少?雖說網上內容豐富,但是想得到滿意的解答唯有資訊客服,下面小編就整理了臨沂天宇自然博物館電話號碼及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內設科研館1處,4D動感影院1處,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餘件。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25家博物館的160餘件航海文物,在「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貿物語」等不同主題展區內,從科技、歷史、貿易、文化等角度展現中華航海文明。
  • 文化|「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
    文化|「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特展即將於202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為期3個月。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8月28日上午9:30舉辦開幕式,以迎接遠道而來的「恐龍天團」和第一時間前來參觀的遊客。 此次展覽將帶領遊客穿越到2億年前的陸地,重返中生代,與中生代的地球霸主們親密接觸。展覽中可以看到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和平永川龍等數十具形色各異的恐龍化石。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王龍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  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一站——尋龍探跡,大連自然博物館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一站 尋龍探跡 大連自然博物館 作為新一輪的開篇 讓我們前往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 一探渤海龍宮——大連自然博物館 海陸霸主大對決 大連自然博物館始建於1907年 是一座集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標本
  • 北京自然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精品展
    北京自然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精品展發布時間: 2020-10-16 10:21:5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