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遊」新意 文化「徑」上行

2020-12-22 騰訊網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文旅高質量發展」欄目將推出潮州文廣旅體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系列報導,聚焦提升文化軟實力、助推旅遊發展、助力全民健身等多項舉措,一同感受潮州文旅發展的魅力。

本期推出的是:歷史「遊」新意 文化「徑」上行。

日前,廣東省發布64條歷史文化遊徑。潮州有3條歷史文化遊逕入選:潮州古城歷史文化遊徑、潮安「左聯」歷史文化遊徑、饒平茂芝紅色歷史文化遊徑。

廣東省首個「品讀歷史文化,講好廣東故事——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主題活動於6月13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同步啟動。當天,潮州依託古城歷史文化遊徑開展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在韓文公祠、廣濟橋、許駙馬府等文物景點裡,諸多非遺項目相繼上演,讓市民遊客領略潮州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遊徑」的概念裡,當文物遇見非遺,不僅是歷史的疊加,還有傳統與時尚的融合。這不是活動當天才有的景象,事實上,隨著潮州對歷史文化的深入發掘,融合多元文化,更多年輕人回到古城,這座千年城市煥發著新的魅力。

古城歷史今再嘆

韓江東岸、廣濟橋旁,拾級而上,在韓文公祠裡拜謁韓文公,俯瞰潮州城。這是我國現存的保存最完整、歷史最久遠的紀念唐朝文學家韓愈的專祠。

韓祠裡有許多可以細細品味,無論是象徵著韓愈51歲蒞潮的51個臺階,還是寓意著八月治潮的8條大石板,抑或是傳說中可預示科舉上榜的橡木花,又或者是近百米碑廊中,勒石鐫刻的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四百餘幅墨寶,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

正殿左側有碑刻「功不在禹下」,這句話本出自韓愈的文章。他稱讚孟子傳播儒家思想的功績不比大禹治水低,後人反過來引用此話來讚頌他。

南宋大詩人楊萬裡早已寄情韓詞橡木含蓄表達他對韓文公的敬仰之情,「笑為先生一問天,身前身後兩般看。亭前樹子關何事?亦得天公賜姓韓!」

楊萬裡笑問中自有答案:韓愈生前因極論宮市害民,被貶為陽山縣令;後又因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生前經歷坎坷,死後卻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楊萬裡還在當時見到了始建於1171年的廣濟橋(時稱康濟橋)的雛形,寫下一首《登南州奇觀》,他用文字記載了他所看到的:「前臨大江浮橋,江心起三石臺,皆有亭。」詩人站在韓江邊,面對青山浮橋、亭臺樓閣,遊目騁懷,不禁讚嘆道:「海邊樓閣海邊山,雲竹初收霽日寒。看著南州奇觀了,人間山水不須看!」

而今,在「人間山水不須看」的潮州裡,還有更多可以品玩。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已為人所熟知;國學大師饒宗頤兒時念書的下東平路305號名人故居對外開放;明代大儒唐伯元故居原址復建,在寸土寸金之地配套了鳳城文化廣場;上東平路潮州美食主題一條街、中山路潮州工藝一條街、西馬路潮州婚慶習俗一條街等多個主題街道……

「繡花功夫」是潮人精緻的體現,在古城保育活化之時,這亦是其堅持的品質。廣州市建築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朱秋利曾多次到訪潮州,他感受深刻的一點便是,潮州在「微更新」中,尊重城市肌理,採用「繡花」功夫,充分發動老匠人、老技藝參與其中,採用傳統材料和工藝,把精細、精緻的「潮味」元素融入古城「微更新」工程,讓巷道保存潮文化的精華,並體現古城風貌的原真性、多樣性。他稱讚道:「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典範」。

多元時尚賦新意

牌坊街兩側的數十條巷子,經過「微更新」「微改造」後修舊如舊。遊人穿梭其中,如今帶動私人空間的改造與升級,一條條街巷裡冒出形形色色的茶館、客棧、文創園等新業態。

義井巷裡「五一」期間新開的「大義小井」茶館好不熱鬧,草青色門板讓古色古香的老屋有了更多生氣,天井改成了水池,煙霧繚繞中魚翔淺底,兒童在歡笑;牌坊街旁,英聚巷的老建築被改成了載陽茶館,人們在這裡品茗聽曲感受民國的優雅;始建於1925年,時為潮州城最繁華的第一高樓酒店,如今在設計師的改造下,成了傳統與時尚交融的瀛洲設計酒店;舊機電廠改造而來的玩美時代藝術生活館裡處處透出藝術範兒……

潮州古城是一座「活著的古城」。放在當下的語境裡,這不僅是說仍有許多居民住在古城裡,更能代表活力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古城,安居樂業。他們在為古城所著迷的同時,也用年輕時尚的元素扮靚她,更多的陶藝館、主題客棧、咖啡館、新派茶館落戶於此。

不僅是傳統建築的改造,還有傳統手藝的傳承和創新。6月13日,廣濟橋再現「一裡長橋一裡市」的非遺集市。潮州手拉壺、通花瓷、潮繡、潮州木雕、潮州工夫茶、潮州花燈等有著潮州特色的非遺項目紛紛亮相。

「意外!原來有我們同齡人在做這些手工藝品啊!」來自廣州的遊客王子原說,在廣濟橋上,他了解到,潮州木雕老師傅陳培希帶著女兒陳嘉一起來示範潮州木雕技藝,「90後」的陳嘉製做起潮州木雕來也有模有樣的,而且已從業8年了。

「手藝在傳承,文化在傳承。」王子原感嘆道,潮州文化的傳承做得很不錯,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傳統文化,並能用更新的方式展現。「希望有一天,在潮州古城裡,有更多的年輕人將傳統的變成時尚的,那樣是很棒的事情。」

紅色故事人漸知

走向牌坊街北端,拐向中山路,在綠樹成蔭中,你可以在這裡感嘆潮州木雕、潮州手拉壺等傳統工藝的精緻。

中山路的盡頭,那是潮州西湖。這不僅是自然景點,更是個人文景點,且不說那麼多摩崖石刻,單單是一處涵碧樓,就是潮州的紅色經典記憶所在。

位於西湖公園湖畔的涵碧樓,曾是國民革命軍政治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學生軍辦事處、南昌起義軍二十軍三師指揮部舊址。周恩來等革命先輩曾駐紮在此。

今年初完成修繕提升後,涵碧樓從外到內都有了新的表現形式,融入更多的潮州元素。除了「潮州七日紅」豐富的歷史文化與紅色資源,館四周還新增了多座雕塑,還原了南昌起義軍主力挺進潮汕、民眾歡迎起義軍進城等歷史場景,新增了多位革命領導人的雕像。

在涵碧樓一層,沉浸式、可交互體驗的VR設備,更具科技感和參與感。參觀者通過VR設備感受當年的槍林彈雨:戴上頭盔,手柄即刻變成手槍,體驗者化身為一名起義軍戰士,融入到了「強渡韓江」這一場戰役中,和其他革命戰士一起,一路徵戰殺敵,最後取得勝利。這是根據當年周邦採參謀長率領戰士,強渡韓江、撤至饒平的歷史場景進行還原的。

這些新穎的手段,讓更多的年輕人主動了解潮州紅色故事。

潮州革命歷史悠久、紅色印記眾多,全市有革命遺址遺蹟284處,其中革命史跡及紀念設施267處,其他遺址17處。

潮州開展革命活動早,1921年初就成立了潮州社會主義青年團。潮州紅色文化在全國影響力頗大。例如潮州七日紅、茂芝會議等都是在中共黨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事件;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和潮州有深遠的淵源;潮州紅色名人對外的輻射力也很強,比如左翼文化運動潮州英傑。

這幾年,潮州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探索多元融合發展方式,與古城、新城發展相融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不斷發掘紅色資源,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線路。

此次潮州入選的3條歷史文化遊徑都有紅色印記。線路中,紅色史跡與綠色景點穿插,紅色故事與綠色生態互補。從韓江之濱,到鳳凰之巔,從崇山峻岭到鄉野小村,這裡有許多故事在延續,在等待世人再一次走進。

☆ END ☆

來源:南方+

相關焦點

  • 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出爐
    1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於官網公布了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第一批)。 按照《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做好2019年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建設工作的通知》(粵文旅文保〔2019〕83號)要求,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制定了《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創建工作指引》,
  • 【資訊】體驗64條歷史文化遊徑,品讀廣東歷史文化遺產
    ……廣東首個「品讀歷史文化,講好廣東故事——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主題活動將於6月13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同步啟動。 2019年,廣東省啟動「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的創建工作。該項工作通過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把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A級景區等文化和旅遊資源串珠成鏈,整合歸納成可供遊客體驗,具有景觀特徵、文化內涵和交通功能的旅遊線路,是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
  • 中山3條線路入選首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
    本報訊 記者獲悉,5月1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首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共64條線路。中山市有3條線路入選,分別為孫中山故裡歷史文化遊徑、中山華僑商業歷史文化遊徑、中山珠江縱隊革命歷史文化遊徑,涉及全市32個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
  • 臺山市又增添一條省級歷史文化遊徑_臺山資訊_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名單
  • 潮州文旅市場加速復甦,歷史文化遊徑受青睞
    據悉,在落實疫情防控和假日文化旅遊工作「雙統籌」基礎上,此前「春暖花開潮州有約」潮州文旅行業大型宣傳系列活動發放的惠民門票和消費券,促進文旅消費潛力釋放,市民遊客出遊興致高漲。傳統文化遊依舊是該市旅遊熱門,全域旅遊則持續升溫。歷史文化遊徑受青睞「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 石排4個景點入選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
    塘尾古村 石排供圖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共64條,東莞共有3條歷史文化遊逕入選。其中,東莞嶺南古村落歷史文化遊徑囊括了石排鎮的塘尾古村落、雲崗古寺、橫山康王廟、燕嶺古採石場遺址。它們有何特色?
  • 「紅色文化」梅州3個旅遊點列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歷史文化遊徑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共有6條省內跨市主題歷史文化遊逕入選,包含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合計72個。其中,我市新增金山頂—望杏坊大覺寺—古洲村守成居等3個旅遊資源點,列入廣東省歷史文化路徑(第二批)之「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歷史文化遊徑」。
  • 雲浮3地入列第二批省歷史文化遊徑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共有6條省內跨市主題歷史文化遊徑,包含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合計72個。其中,雲浮水東村古建築群、國寶黃公祠、梁家莊園3個點列入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第二批)——「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歷史文化遊徑」。
  • 揭陽這條歷史文化遊徑,千萬別錯過!
    今天,就讓我們行走揭西縣大革命歷史時期歷史文化遊徑,去領略揭西如詩如畫的山水,去品味它的悠長古韻、美麗人文。揭西縣大革命歷史時期歷史文化遊徑位置:揭西縣遊徑:三山國王祖廟-知青樓、大北山革命歷史紀念館(紅色基地)-大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京明度假村-粗坑村-黃滿寨瀑布旅遊區-大洋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櫻山花谷(鄉村旅遊示範點)—棉湖古鎮
  • 如何打造遊徑品牌,讓新「泉」有「活水」
    抓關鍵▶▷以「文化活水」澆灌廣東遊徑打造品牌,文化內涵是關鍵。「文化是遊徑的靈魂,文化的特性決定了文化和旅遊之間的關係,而歷史文化更增添了遊徑的厚重感。」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廣州大學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元林表示,遊徑不同於其它旅遊產品,它的文化特性與生俱來,是其靈魂所在,在打造遊徑品牌時必須牢牢抓住這一點。不斷挖掘、梳理遊徑的歷史,是當前遊徑建設工作的重點。廣東已搜索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中的資源點逾千個。
  • 江門這兩條遊逕入選省級名單!走起→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名單江門共有兩條遊逕入選↓↓入選線路:1.「海永無波公園——靈湖古寺——菩提古樹公園」入選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遊徑2.「新會學宮——梁啓超故居——小鳥天堂」入選嶺南名人故裡歷史文化遊徑。
  • 全廣東最適合親子遊的64條線路!
    佛山有三條歷史文化遊徑上榜廣東省首批64條歷史文化遊徑名單位於禪城、南海、高明有酒有故事,有詩有美食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遊完佛山土洋烈士紀念公園—沙魚湧文化旅遊小鎮—沙魚湧紅色記憶紀念館—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06深圳大鵬明清自然村落歷史文化遊徑路線:水貝老屋—王母圍—王桐山村—烏湧村—大鵬所城珠海07珠海近代名人歷史文化遊徑路線:盧慕貞故居
  • 這些廣州新鮮遊 猜你不知道 -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新鮮出爐:廣州這三條省級歷史文化遊徑 了解一下  近期,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64條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其中廣州有三條歷史文化遊逕入選,分別是南國紅豆鑑賞歷史文化遊徑、紅色羊城主題歷史文化遊徑、廣府古驛道歷史文化遊徑。
  • 灣區新徑界①|沿著孫先生的足跡尋找灣區歷史記憶
    廣州孫中山思想傳播遊徑依託歷史街區支路串聯孫中山文化遺產資源點以及老城區開敞公園綠地,讓遊客可以既了解孫中山歷史文化又能感受廣州老城風貌。本段實體遊徑長約3.9公裡。①東莞石龍東徵遊徑東莞石龍東徵遊徑是以石龍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的支路(即中山西路、中山中路、中山東路、太平路等)以及廣源路為依託,串聯起沿線石龍孫中山文化遺產資源點以及周邊等其他歷史文化資源點,重點展示孫中山石龍東徵文化和東莞騎樓街文化。本段實體遊徑長約3.3公裡。
  • 省文旅廳推出10條「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
    6月24日,從省文旅廳傳來消息,在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省文旅廳依託我省豐富文物古蹟和鄉村旅遊、紅色旅遊資源,精心設計推出10條「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為廣大遊客感悟三晉歷史文化、豐富節日生活提供出遊選擇。
  • 詩詞:白樺林中涓水流,梅花小鹿花徑遊
    孫桂潤《白樺林中》白樺林中涓水流梅花小鹿花徑遊仰首傾聽百鳥語聲吐呦呦各不同衛宏秋林隱鹿
  • 「遊山西·讀歷史」 10條旅遊線路帶你感悟三晉文化
    人民網太原6月24日電(李夢文)近日,山西省文旅廳依託全省豐富文物古蹟和鄉村旅遊、紅色旅遊資源,精心設計推出10條「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為廣大遊客感悟三晉歷史文化、豐富端午節小長假生活提供出遊選擇。
  • 598名少年兒童齊聚江門開平,執筆繪畫傳承南粵古驛道文化——中國...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陳杭、江門市副市長賴燕芬、開平市領導陳杰文、張偉業等出席了賽事開幕式。賽事開幕式現場。(主辦方 供圖)  「藝道遊學」項目自2017年正式啟動,旨在將藝術教育和文化旅遊相結合,對古驛道當地的建築特色、文化特徵、美食風味等內容進行解讀,至今已走過四屆賽事。
  • 上行造句和解釋_上行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上行(shàng xíng),形容詞。反義詞有:下行。公文由下級致上級。從下遊向上遊行駛。[船舶之從上海駛往武漢者稱為上行船。]我國交通部門規定,車船在幹線上朝著首都方向行駛,在支線上朝著連接幹線的車站行駛,都叫做「上行 」。
  • 「人文灣區少年行」趣遊博物館,品味嶺南歷史文化之美
    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8月15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之人文灣區少年行活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開啟,數十名穗港澳青少年來到活動現場,趣遊博物館,品味嶺南歷史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