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響,湖北和北京繼教育部後也紛紛宣布了2020年高考考試時間安排:全國各地時間保持一致推遲一個月至7月7日至8日統一舉行。這樣一來,和全國保持步調一致也緩解了一些錄取上的焦慮,儘管錄取是分省單獨進行,並不會影響機會公平,但大家多少還是有點顧慮,高考時間一致的話就沒有任何顧慮了。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心理因素:早結束早解放,繼續延遲高考會給考生一種「凌遲」的感受,焦慮也被延長了,所以大家也歡迎早點考完早點結束。很難想像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心情會怎樣,甚至有人提到會不會14年前的「蔣多多事件」再次發生的猜測。
國家的強大和經濟騰飛讓國民讀書的追求價值觀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曾經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到「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是很多人從小就見到過的勵志標語,可是現在面臨空前巨大的就業壓力和學歷差異化縮小等原因,開始有不少人對讀書求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就拿高考這件事來說吧,幾乎大家視高考為獨木橋,是人生中的一道大坎,只要走過去了,意味著這一生就輕鬆了,如果落榜了,便是被「淘汰」了,將來難有出路。特別是1977年10月21日對我國570萬人來說意義非凡,這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雖然當年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卻激勵了我國千千萬萬的人重新拿起了書本,也確實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
雖然人們的生活條件、學習環境也一年比一年好,但他們也開始仇視高考制度。特別是那些農村早出來謀生打拼的孩子,「認為讀書無用論」開始散布開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在14年前農村女孩故意在高考中寫長篇文章抵制高考至,時刻提醒著廣大農村孩子。
蔣多多照片
80後女孩蔣多多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裡。他的父親是位保險業務員,母親是個農民,父親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在外奔波,母親為了供孩子們讀書,就攬下了家裡的農活,常要到田地裡幹活。而從小特別懂事的蔣多多,從未讓父母特別操心,上學以來成績優異更是是父母心中的驕傲。
讓人驚奇的是蔣多多還有寫小說的天賦,讀高中二年級下半期時她偷偷寫了篇小說,而這篇小說恰巧被她上大學的姐姐看到並並寄給了報社,當時還引起不少報導。從此,她的寫作興趣也完全提起來了。
轉眼就步入高三了,可是蔣多多依然忙著寫自己的小說導致學業方面逐漸拉下來,但她依然不以為意。她時常會將自己寫的小說拿給同學看,同學們也誇她有才華。當時她的老師也做過相關思想工作,希望蔣多多當前應該好好學習,將精力花在高考上。再後來她的母親發現了女兒的情況,於是苦口婆心地勸蔣多多暫時不要寫小說,可以等考上大學後再寫,以後有的是機會寫,並以自身未上大學而致的命運相勸。
終於在2006年6月蔣多多與許多高三學生進入了高考的考場,當時蔣多多的父親在她考試前還提出陪她去考試,不過被蔣多多拒絕了,但雖然被蔣多多拒絕了,她的父親在第二天還是抽空,偷偷去了考場外,跟其他學生的父母一樣,在外緊張地等待著。
當時蔣多多的父母並不清楚自己女兒的心中已經對高考充滿了排斥。
成績出來後,其父母並沒有收到女兒的喜報,反而是「0分」!這下蔣多多出名了,原因是蔣多多故意考0分以此表達她對目前高考制度的不滿,在各科試卷主觀題的空白處書寫著內心種種不滿,因此蔣多多的文綜科目只得了0分,總分是114分。
上不了大學的蔣多多去了鄭州找上學的姐姐,將自己所做的事情告訴了姐姐,並且對姐姐說自己要出去打工,姐姐聽後也是非常著急,覺得蔣多多做出來的事情太幼稚,而且一個人出去打工太危險。不聽勸的蔣多多卻執跑到了山東菏澤,不僅沒有如願找到工作,反而花完錢後蔣多多又回去了。回去後蔣多多,心中才開始對父母充滿了愧疚,6月24日,蔣多多來到了學校,見到了老師,並且在「考試違規處理決定書」籤字,這時候蔣多多覺得非常迷茫,希望老師指條明路,但老師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蔣多多的父母一直認為女兒的學習成績一向很好肯定可以考上大學,蔣多多「叛逆」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事情;同時由於高考違事件的發生,她的出書計劃也擱置了,不過她的決定並不堅定,依然在悄悄準備出書的事情。
如今已經33歲的蔣多多,但她並沒有在小說的創作路上堅持下去。因為她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要自食其力,因此她跟著同鄉的人出去打工了,成為了無數平凡人中的一員,過著普通的的生活。
後來也有人問她後不後悔,蔣多多卻只剩下了沉默。
可想而知她慢慢領悟這個世界,只能接受現實。
覺得,姑且不論高考制度是否合理,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負責,歷史也告訴我們合理的制度必須堅持,不合理的制度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們不應該拿魯莽換一時內心暢快。同時,我們要清楚認識到,隨著身份的轉變我們看待問題也會改變。只有經歷過高考的人,才知道這個制度到目前仍然是最公平公正的制度。所以2020年考生,請不要焦慮,只要你肯努力並保持堅定的目標,你會慶幸經歷過,你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懷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