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耀華為每個孩子提供全面均衡的教育。藝術是人類歷史進步的標誌,是耀華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確保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音樂和藝術形式。小提琴教育一直是耀華1至3年級的必修課,演奏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手腦配合能力,音樂有助於開發語言和推理能力,增強記憶力,更重要的是,演奏過程中的成就感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做事持之以恆的重要性。從老師到學校也願意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學生,幫助他們實現舞臺夢想。從耀華的音樂課堂,走向未來的巍巍學府。
小提琴學習| 集體課優於一對一
近年來隨著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小提琴集體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滿足小提琴教育實際的需要。
小提琴教學不同於其他科目的教學,學生是固定在座位上的。小提琴學習需要學生有動作、要發出聲音。然而在集體教學中,由於學生人數的眾多,怎樣讓學生能夠整齊劃一地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揮,而且互相之間不產生過大的幹擾,這為小提琴集體教學管理提出了非常現實和嚴峻的要求。上集體課,教師、學生組成一個整體,把上課、練琴、演出三個學琴的環節組成一個嚴密系統。學生學習起來更感興趣,同學之間常交流、互較琴藝,並提高了協作能力。
總的說來,在小提琴教學中最主要的是能夠將小提琴藝術的核心內容,即:技巧和感受能力傳授給學生。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集體教學在未來一段時間裡是小提琴教學的發展趨勢。
送給琴童和家長的建議
學琴需要循序漸進,注重基本功練習,不要急於求成
多陪伴,多鼓勵,多溝通
持之以恆,培養好的練琴習慣
提供展示機會,增加自信心
多聽音樂,藝術薰陶
合唱藝術團| 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合作與審美能力
我們的合唱團教學目的旨在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 音樂基礎知識、合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鍛鍊機會和實踐機會,讓更多熱愛音樂、熱愛唱歌的學生能夠加入到合唱團隊,我們開放式招募合唱團的團員,從二年級的學生到八年級的學生,總數有50多人。自合唱團成立以來,學生們演唱過很多作品,如《雪絨花》《Auld Lang syne》《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夜空中最亮的星》《四季的問候》《我和我的祖國》等。
我們也參加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動,從學校禮堂的舞臺,到專業的音樂廳,我們的校合唱團已經蛻變,他們變得沉穩嫻熟,配合默契,開始有了專業合唱團的模樣。
我們的小小合唱團成員,在合唱的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演唱不同的聲部,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和團隊精神,用和諧優美的聲音演唱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以及輪唱歌曲;能夠自信、和諧、富有表現力地演唱歌曲;學會分辨不同形式的歌唱,能夠看懂指揮手勢,學會簡單的節拍指揮示意圖;學會分析欣賞多聲部歌曲,在合唱教學中理解體會合作、欣賞、審美的概念;理解作品的音樂情緒、意境和情感主題。最重要的是學生提高了他們的音樂審美情趣,分享了合唱的快樂,促進了自身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音樂課程 | 歌唱表演、音樂欣賞、音樂創造三大板塊
耀華音樂課程旨在實現耀華的哲學,培養對音樂作為一種全球藝術形式的欣賞,促進對文化的深刻尊重和理解,我們的課程設計融入了Dalcroze、Kodaly和Orff三大國際教學法,通過聆聽、演奏和創作,使學生獲得並鞏固一系列基本的音樂技能、知識和理解。
歌唱表演:
耀華選取國內外經典與優秀的音樂作品,融入舞蹈、詩歌、戲劇、影視、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運用國內外多種國際音樂教學法,演唱或表演中運用奧爾夫打擊樂器或其他樂器,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具有國際化的學習氛圍。
音樂欣賞:
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隨著音樂的流動,展現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的形態的具象性,為學生提供廣闊而自由的想像空間。利用這一特點,耀華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打破固有的對音樂欣賞認知,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來設計欣賞課。
音樂創造:
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彰顯個性。這一課程設計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到自己學到的音樂知識,而且還需要大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疫情期間,我們的學生也創作了很多精彩的音樂作品。
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心走進音樂世界,尊重學生的選擇與發展,鼓勵學生盡情抒發和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再與音樂大師的解讀和感受相碰撞,從而深入地感知音樂帶給自己富足的精神世界,這就是耀華的音樂課程。
關於北京耀華國際學校
北京市大興區耀華京港學校位於北京市大興區涼水河二街19號保華國際教育園內。北京耀華招收以中國學生為主,兼收外籍學生。課程以中國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為基礎和核心,並引進海外優質教學資源。同時,北京市大興區耀華京港學校致力於培養孩子的中、英雙語能力,拓展多元文化視野,樹立自信心,這都將為孩子的中、英雙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