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究竟有多少年文明史?西方人:只有3500年!

2020-12-14 諸史

眾所周知,從上古的三皇五帝開始,直到如今,中國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然而,西方人不這麼看,他們認為,中國只有3500年的文明史。

西方人為何這麼認為呢?主要原因在於,西方人不承認中國的夏朝,因為至今沒有夏朝的文物出土,尤其是沒有考古出帶有文字的夏朝古蹟。西方人認為證明一個古代文明存在,最重要的是實物考古證據,而不是書面記載。

正因為如此,中國近些年也一直在做「夏商周斷代工程」,就是想證明夏商周的確切時間表,當然首先是要找到夏朝存在的證據。如今,證明夏朝最有力的考古是二里頭文化,但西方人對此卻不認可。

誰第一個提出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

如今,我們所熟知的上下5000年文明史,其實這種叫法不過才500年左右,而且第一個提出來的,並非中國人。

(1)漢朝的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雖然將中國歷史推至黃帝年代,但卻沒有給出非常明確的時間表。

(2)明朝末期,耶穌會的義大利人衛匡國,編撰了《中國上古史》,將中國文明史從伏羲開始算起,並確定為公元前2952年。從此,就逐漸有了中國上下5000年文明史的說法,但在明清時期,這種說法傳播很有限。

(3)清朝晚期,梁啓超考證了上古史,最後推定黃帝元年,應該是公元前2698年。民國時期,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宣稱「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四捨五入,從此中國5000年文明史就廣泛流傳了。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衛匡國的,還是梁啓超的說法,幾乎都是根據曆法推算得出的結果,並沒有考古實物來證明。

二里頭文化能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

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西方人也不認可商朝的存在。直到1899年發現了甲骨文,西方才承認中國商朝。

關於夏朝,《史記》中有很多記載,比如《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等,認為春秋時勾踐的越國,以及漢朝時的南越等,都是大禹的後代。但對於這一記載,國際考古界卻不買帳。

1959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洛陽發現了二里頭文化,初步確認其為夏代晚期都城遺址。根據最新的碳十四檢測,二里頭文化一期上限不早於公元前1750年。這麼計算,中國文明史應該是3700多年。

既然如此,為何西方還是只認可中國文明史只有3500年呢?原來,西方認為:在二里頭文化裡,雖發倔出了文物,卻無文字痕跡,所以不能算是文明遺址,也就不能證明夏朝真實存在。

後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曾在2010年的一次演講中說:「依據西方現代考古學的觀點,如果沒有考古遺存發現,沒有當世的文獻資料,後世著述中的記載只能是『傳說』。」

因此,雖然發現了二里頭文化,但因為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西方認為,夏朝依然只是傳說而已。只是,西方如何對待《荷馬史詩》,和聖經中諾亞方舟的?

中國普遍認為,夏朝存在於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夏除了代表季節之外,還有三個意思,(1)大,(2)華彩,即五色,(3)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們自稱「華夏」中的「夏」,就和夏朝息息相關,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在春秋時期,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相關焦點

  • 夏朝距今只有4000年,為什麼我們說5000年中華文明史?
    中國人對自身歷史的評價,最普遍的就是一句:「中華文明擁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從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即使夏朝是真實存在,並被確認為國家形態,它距今也只有4000年時間。那麼,「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的說法是究竟怎麼來的呢?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在這次大會上,還成立了以杜鋼建教授為會長的「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工資3500元要交多少社保 交15年養老金每月多少
    現在越來越多人繳納社保了,主要是給自己一份保障,一般來說,用人單位都會為員工繳納社保的。可能有許多人對社保了解的不夠多,比如繳費方面。你知道工資3500元要交多少社保嗎?這時我們要先知道繳費的計算方式。
  • 世界文明史的六種歷史形態
    比如說,資本主義就是一種社會歷史形態,這種形態對於西方文明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學者們一直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從中世紀之後的經濟發展來看,中國與歐洲同樣有發達的經濟。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在17世紀之前可能比歐洲有更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但是,為什麼歐洲進入了資本主義而中國一直是封建國家?
  • 孫皓暉: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總序
    1840 年以來,自古老的中國打開封閉的大門,就一直面對著文明史的嚴酷拷問。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為什麼近現代以來淪落為窮弱之邦?百餘年後,當我們重新崛起的時候,為什麼仍然有著深刻而普遍的社會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中國為什麼出現了黃色文明落後論、中國文化醬缸論?
  • 研究員1年生吃3500份包菜 育成中國首個果味包菜品種
    在南京,幾乎每家人的餐桌上都出現過包菜,但是你到底能數出多少種包菜,你知道它們究竟有啥口味嗎?    不過,李建斌說,大多數人對包菜的認識並不全面,江蘇省農科院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全國各地收集包菜的種質資源,起初的10多份資料來自中國農科院的種質資源庫,幾十年來,通過基因聚合、雜交分離,江蘇省農科院已經建成擁有2000多份包菜的種質資源庫,每年有700多份的種質資源在這裡進行擴繁,這已是全國第二大的包菜種質資源庫,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國80%的牛心包菜其實都是由江蘇省農科院繁育的
  • 82年的拉菲究竟有多少瓶?為什么喝了38年還沒喝完?原因很現實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中國已經有了關於酒的記載。而且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夏朝的國君少康。少康在歷史上也被人稱為杜康,提起杜康,大家可能會有所耳聞。杜康也是我國的美酒之一,夏朝的杜康非常善於釀酒,商朝繼承了夏朝的各種文化,其中也包括酒文化,我國關於酒文化的發展是非常深遠的。
  • 教授說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開始以為是假消息...
    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亞布、董並生、何清、林鵬、李國防等眾學者20多年研究揭示2019年7月22日,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在北京授牌成立!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
  • 民主:中國與西方區別究竟何在
    來信中首先提到,中國的民主與西方的民主究竟有什麼區別?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是一直以來我在反覆思考的。   在我看來,中國的民主與西方民主的區別,首先在於兩者的對象和出發點不同,要解決的問題和要完成的任務不同。   近現代的西方民主,產生於反對封建專制王權的資產階級革命。當時,逐漸在經濟上佔主導地位的資產階級,政治上沒有權利,受到王權的壓制。
  • 考古人許宏 | 二十年·四部曲:解讀早期中國
    ,發現了一處中國早期都邑遺址——二里頭遺址,距今大約 3800-3500 年,從此拉開了二里頭考古的序幕。中華文明在長期交流互動中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兼收並蓄,最終融匯凝聚出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文明核心,在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今年也是考古人許宏作為二里頭第三任考古隊長的第 20 年,這 20 年間,二里頭發現了更多的「中國之最」,二里頭文化從考古圈內走向圈外,為更多的普通大眾所知。
  • 2050年以後,中國究竟還能剩多少人?聯合國給出大膽預測!
    「文/小慄子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其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口是經濟發展最基本因素,但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老齡化現象在不斷加劇,我們千百年鄰居日本就深受其害。
  • 賴國棟讀《法國文明史》︱「文約而事豐」的文明史
    作為近現代史尤其是人文主義研究專家,芒德魯在《法國文明史》中呈現出另一種風格,時時對照古代和現代法國人的異同,呈現出一種雄辯式的筆調。芒德魯將十六世紀以來五百多年的時間分為「現代」「當代」兩個階段,「分界線在18世紀末,在1789年8月4日夜間或者8月26日那天」(261頁)。
  • 五千年海洋文明史,告訴我們什麼
    作為一個海洋專業的學生,回顧世界文明史,從海洋的角度,能夠得出什麼結論?在 500 多年的時間裡腓尼基和希臘的水手建造了眾多港口其中許多港口在將近三千年之後仍發揮著貿易中心的作用他們最早建造用於作戰的船隻並提出海戰戰略最早建立複雜的港口以開展商品貿易最早在地中海以外的水域進行有組織的探險公元前3世紀 古羅馬崛起與之爭奪西地中海的控制權
  • 中國現在有多少大學生?中國的高等教育和西方的高等教育有何差別
    現在每家每戶的經濟水平提高了,培養大學生的水平也提高了,故而總有人會憑著印象說——中國遍地都是大學生,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國家大概有4%的人是經歷過高等教育的。那中國的這4%的大學生究竟有多差呢?初步估計,這群人裡的八成以上最多也就初中水平。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當年那些大學生也只是字面上的大學生,和國際上的高等教育來比,中國的這群學生質量最多就是初中質量了。1980年的時候,中國博士生導師屈指可數,而這群導師自己都沒讀過博士,又怎麼帶得出好博士生呢?那國外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是怎麼個情況呢?
  • 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海外?
    中華大地上就有古人類生存中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在歷史長河之中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據不完全統計早期由歐美人轉購流散到國外去的甲骨文至少有5000片以上20世紀80年代根據中國甲骨學家最新的統計海外有中國甲骨資料的國家共有
  • 專題研究|李劍鳴:文明的概念與文明史研究(上)
    在題材上,文明史不僅容易同其他相對成熟的專門史發生重合,而且因其概念的限制而具有突出的選擇性和排斥性;在方法論方面,文明史也面臨許多的困難和陷阱。種種不利情形使得文明史尚未發展出一套自足而有影響力的研究範式。因此,文明史能否成為歷史研究一個專門領域,還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問題。
  •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有多少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們的地區分布和發展趨勢如何,這是分析國際宗教形勢必須回答的問題。
  • 推翻西方偽史,扶正中華文明
    近年,何新先生出版《希臘偽史考》,董並生先生出版《虛構的古希臘文明》,可謂開創了中國學界質疑西方「文明史」的一個嶄新階段。  諸先生不同於先哲今賢,聞所未聞地宣告:古今西方文明並非自創,而是整個地「複製」了中國!  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氣概!  說「古希臘文明」出於虛構,中國學界已有很多人覺得受不了。
  • 不讀中國文明史,你可能只看見了世界的1%
    這裡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中華定居文明是從一個「中心-四方」的自然地理格局中發展出來的,再一個是這個定居文明以這個地理中心區為圓心像漩渦一樣向四方擴張。這兩個因素決定了這個文明的核心就是定居的生產生活方式,進入了這個地理中心區並接受了這種生產生活方式的,就是中國,就是華夏,而無論來自什麼種族或民族。
  • 同樣一種食材,西方人只有4種烹飪方式,那麼中國人有多少種呢?
    中國的飲食文化一直以豐富著稱,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中國的飲食很豐富,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很多人以為是中國的食材比其他國家更多,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怎么正確的。畢竟在現代基本上每個國家都互通來往,大部分國家的食材種類都非常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