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國門是本分」——記首都機場海關關員謝麗惠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題:「守好國門是本分」——記首都機場海關關員謝麗惠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北京嗎?如果有人這樣問謝麗惠,她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過去兩個月,見過太多次了。」

謝麗惠是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五科四級主辦。年前,有著八年預防醫學專業背景的她密切關注新聞裡發生在湖北的疫情,與丈夫商量後,果斷退掉了回福建老家過年的車票。

1月23日,武漢「封城」,千裡之外,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謝麗惠穿上全套防護服。日常從事口岸檢驗檢疫工作的她,穿防護服不是新鮮事,但這次,情況卻不一般。

「以前為了防控疫情經口岸輸入,會對個別重點航班實施排查,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結束,那天(1月23日)連續穿防護服六個多小時。」「90」後的謝麗惠說,脫下防護服的時候,整個人都有點虛。

但這只是開始。六小時、七小時、八小時、十小時、十二小時……隨著疫情發展,謝麗惠和她的同事們單次穿防護服的時間越來越長。

「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你得大聲說話,要不旅客會覺得你說話聲音太小。一天下來,頭暈眼花,嗓子也是疼的。」

指導出入境旅客填寫並核實健康申明卡,體溫監測和醫學排查,對發現的病例、疑似病例和有症狀旅客按聯防聯控機制進行隔離轉運……這就是謝麗惠每天要做的事情。

看起來沒幾樣活兒,實際上得忙到飛起。她跟記者粗略算了一下:下午一點到機場,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四點接班,忙到夜裡1點多,當天航班基本結束,稍加休整,凌晨四點多,航班又開始多了起來,繼續忙到下午四點,當個班次理論上結束。

之所以說「理論上」結束,是因為處置的航班雖然到此結束,但旅客的相關登記、排查、監測、隔離、轉運等工作還沒有結束,也不能轉交給下一個班次。

「真正把當班工作都幹完,基本上都過了三十六個小時。」謝麗惠說,「連軸轉,這下我真的知道什麼叫連軸轉了。」

「值班空檔,夜裡做夢都在排查。」她有些尷尬地笑了幾聲。

「怕嗎?你們每天要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潛在病患。」

「剛開始還是有的。」謝麗惠頓了頓,「慢慢就好了,我們知道怎樣做好自我防護,也會第一時間把重點旅客的防護工作做到位。到現在為止,我和同事們都還健康。」

「這麼長時間,怎麼釋放壓力呢?」記者試探性問了一句。

「吃!」謝麗惠笑了起來,「以前說到吃還得克制,怕長胖。現在下了班就大吃一頓,穿著防護服沒法吃。就這樣,兩個月下來還至少瘦了六斤。」

「話說回來,大家雖然超級累,但真的都非常有成就感。」謝麗惠安靜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感覺有種力量在支撐自己,支撐我們每一個人。守好國門是海關人的本職工作,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

由於在口岸一線工作,謝麗惠和丈夫平時也得做好「一個屋簷下的隔離」。

前些天,北京啟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簡稱新國展)作為入境旅客轉運集散地。謝麗惠笑著說,丈夫在疾控系統工作,已經臨時借調到新國展,從機場海關到新國展,兩口子其實是在打一場疫情配合戰。

由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工作表現突出,3月9日,謝麗惠榮獲海關總署個人二等功。

「想過疫情結束後去哪休整嗎?」

「想過啊,回趟老家吧。」謝麗惠說,「誰不想回家呢?」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她接著說,「疫情在全球擴散,防輸入壓力還在增加。只要疫情沒有完全結束,我們肯定會堅守在一線。」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專訪首都機場海關關員:空港口岸首例確診患者是怎麼排查出來的?
    專訪首都機場海關關員:空港口岸首例確診患者是怎麼排查出來的? 原標題: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高峰期單日出境入境的乘客達六萬左右。
  • 首都機場海關築牢國門防線 一次輪班24小時以上
    凌晨時分,首都機場候機樓透明的落地窗前,冉冉升起的朝陽躍過地平線,投出一縷橘黃的溫暖陽光。一名身穿全套防護服的海關關員挺直腰背,朝著陽光伸直雙手,比出兩個大大的「V」字……  3月19日一早,這張背影照刷爆了海關人的朋友圈。很多人轉發這張照片時給它起了不同的名字:「守護希望」「為了祖國平安」「背負重任、面朝朝陽」……每個字都直戳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口岸疫情防控,海關是第一關,守住這一關,北京海關的關員們拼盡全力。」一名首都機場海關關員感慨說。
  • 署長于廣洲一行赴首都機場海關慰問旅檢現場一線關員
    圖為:署長于廣洲親切關懷青年關員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京關宣/攝  1月28日,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副署長孫毅彪、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勝強赴首都機場海關親切慰問旅檢現場一線關員。  于廣洲代表總署黨組親切看望堅守崗位的一線關員,並向北京海關全體關警員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新春祝福。他勉勵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貫徹落實好全國海關關長會議和反腐倡廉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升把關服務水平,在各自崗位上為海關改革和建設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 一次輪班24小時以上 北京首都機場海關築牢國門防線
    凌晨時分,首都機場候機樓透明的落地窗前,冉冉升起的朝陽躍過地平線,投出一縷橘黃的溫暖陽光。一名身穿全套防護服的海關關員挺直腰背,朝著陽光伸直雙手,比出兩個大大的「V」字……3月19日一早,這張背影照刷爆了海關人的朋友圈。
  • 「第一道防線」——全國海關累計投入一線衛檢人員超27萬人
    受訪者供圖  閱讀提示  截至目前,全國海關累計投入一線衛檢人員超過27萬人天,建立預備和應急梯隊1萬餘人。  築牢「第一道防線」是國門守護者的職責,也是他們的擔當。疫情給他們帶來工作壓力,也激發出他們的鬥志。  海關口岸一線是疫情「外防輸入」的主戰場。
  • 【戰疫我在一線】直擊海關關員戰疫現場:他們堅守外防輸入第一線
    一道道關卡猶如一道道防線,數十名身穿防護服的海關關員走上「戰場」,用擔當和使命守衛國門安全,打響阻擊疫情的攻堅戰。  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成為廈門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每日入境旅客數量已經躍升至全國第三位,這裡正在成為廈門防控疫情的「最前線」。   「不要好奇,請遠離!」
  • 海關旅檢關員蔡璐璐:熱情姑娘在國門第一線微笑
    身為杭州蕭山機場海關旅檢關員,蔡璐璐這些天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用熱情的笑臉和流利的外語迎接四海賓朋。法語被譽為最難學而又最優美的語種之一,從小就對外語有著濃厚興趣的蔡璐璐,大學就讀於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為了學好法語,她每天早起背書,並始終保持巨大的閱讀量,「我並不覺得學法語很枯燥,反而覺得很有樂趣」。
  • 北京首都機場海關毛絨玩具中查獲豬籠草
    首都機場海關快件監管處關員近期在利用x光機對進境快件進行檢查時,發現一票申報品名為毛絨玩具的進境包裹有異。經開箱查驗,發現毛絨玩具內夾藏有5株根部被潮溼的紙巾包裹著的綠色植物,經送檢鑑定為豬籠草。首都機場海關依據相關規定將上述物品進行截留轉後續處置。 豬籠草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因其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形狀像豬籠而得名。豬籠草的捕蟲囊內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誘昆蟲,且囊壁光滑,昆蟲掉入囊內無法爬出,會逐漸被囊壁腺體分泌的消化液消化。豬籠草捕食的昆蟲多數為螞蟻,也有一些會飛的昆蟲如蚊蠅等。
  • 這些90後女海關關員,站了出來!
    這些90後女海關關員,站了出來!「別告訴我父母,我不希望他們擔心」——湛江海關所屬機場海關 邢旭琴剛剛畢業的邢旭琴離家千裡,初至湛江這個陌生的城市。異鄉的第一個年關將近,讓她愈發深重地思念父母親人,懷念家鄉的味道,期盼大年三十的歡聚一堂。但疫情來勢洶洶,國門安全首當其衝。在這緊要關頭,海關入職的誓言在耳邊迴響。
  • 海關關員何雲松:我在綏芬河抗疫一線
    在綏芬河抗疫阻擊戰中,海關關員肩負著防住國門第一道防線的艱巨任務。抗擊疫情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來看看一名普通的土生土長的綏芬河海關關員何雲松的抗疫故事。中間身著藍色防護服的就是何雲松你好,我叫何雲松,是土生土長的綏芬河人,在結束了4年大學生涯後,又回到了這裡,加入了綏芬河海關這個光榮的集體,成為了一名頭頂關徽,肩扛商神杖的海關關員。
  • 面對疫情 雲南各地海關關員堅守崗位勇擔當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雲南各地海關關員選擇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昆明機場海關關員開展工作 昆明海關 供圖「我是老通關,我來保障」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雲南重要的對外開放口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昆明海關所屬昆明長水機場海關黨委發出「人人都是突擊隊」的號令,全關幹部職工積極響應、立刻返崗。1月27日該關有醫學背景的人員全部到崗,1月29日全關125名關員、100多名協管員全員返崗。
  • 廈門海關關員羅俊毅堅守旅檢一線 今年是他在候機樓裡過的第四個...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T3航站樓,每天數千名旅客從這裡的高崎機場海關出入國門。執法記錄儀領取、紅外測溫儀校準、行郵X光機開機……昨日凌晨5點,天邊尚未泛起魚肚白,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的羅俊毅做完準備工作後就站在申報臺前。早上5:30,當天最早的一趟國際航班MF892次航班落地。「你好海關,這裡需要幫助。」
  • 省婦聯主席劉蘋看望慰問口岸一線的海關女關員
    省婦聯主席劉蘋看望慰問口岸一線的海關女關員 2020-07-10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常州海關關員高溫下堅守國門
    8月18日上午10點,室外溫度接近37℃,位於常州錄安洲碼頭四號泊位,南京海關所屬常州海關關員身著防護服協同邊檢、海事等部門對「中華名望」號外輪開展換班船員的轉運工作,並對全體船員進行體溫監測  截至8月18日,常州海關今年已累計檢疫出入境船舶282艘次,協調辦理22艘國際航行船舶的242名中國籍船員換班手續,所有換班船員檢測結果均無異常,確保了水運口岸疫情「零輸入」和關員「零感染
  • 作為「第一入境點」的77天,上海海關關員這樣守護空中門戶
    在這77天中,上海海關作為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開門迎客的「第一人」,承擔了繁重的入境衛生檢疫工作。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了三名海關關員,探尋他們守護國門安全的故事。「遠比想像的要困難」和很多海關關員一樣,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中轉四科科長胡凱從大年初一就開始忙碌著。
  • 微笑青島|青島流亭機場吳俊卿:恪盡職守,築起國門的「防護牆」
    2020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青島流亭機場作為山東省最主要的空港口岸,堅守防控最前線。作為旅檢三科黨支部書記,吳俊卿毫不猶豫地投身到疫情防控中來,迅速組織召開全體黨員大會,在吳俊卿的帶領下,一名名海關「戰士」高舉右拳,字字鏗鏘地重溫了入黨誓詞。「守護好祖國國門安全的那份成就感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我作為一名海關人一直堅守的信念。」
  • 國門一線防輸入,他們「錙銖必較」
    洋山海關查驗三科一名副科長前天晚上接到徵集令,昨天就已上崗浦東機場國門衛生檢疫崗。任務應接不暇,他隨時切換,時而是流行病學調查(即「流調」),時而是去旅客等候處現場維持秩序、進行人員分流等。昨天,已有從上海海關各隸屬海關調集而來的50餘位具醫學背景的關員,火線支援浦東機場防輸入一線,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像那位副科長一樣「二次支援」——他在2月1日至2月23日,增援浦東機場,專職流調和醫學排查,和他一樣首批支援到崗的關員有170餘人。然而2月24日,他回洋山海關上班僅一天半又迅速折返。這足以說明上海口岸防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壓力之大。
  • 「國門利劍」斬毒魔 廣州海關通報三起典型案例
    廣州海關緝私局副局長鄭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按照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廣州海關深入開展「國門利劍2017」聯合專項行動以及「融冰」等緝毒專項行動,加強源頭整治、口岸查緝堵截、加強境內外禁毒執法合作、重拳打擊幕後販毒走私團夥,對走私海洛因、古柯鹼、大麻以及冰毒、新精神活性物質、易製毒化學品等涉毒違法犯罪予以嚴厲打擊。
  • 閉環防控、守好國門!李強、龔正赴浦東機場和集中隔離點檢查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加嚴密精準、無縫銜接的源頭防控、閉環防控,堅決築牢防線、守好國門,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更大貢獻,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是眾多境外旅客入滬的第一站,目前已逐步建立健全航班專場停靠、分流專用通道、篩查專業檢測、轉運專車接送等閉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