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謝春暉
前兩天,近江食品市場啟動徵遷工作,意味著這座陪伴了市民們30多年的杭州最老的傳統食品批發市場要與大家說再見了。
新老杭州人都捨不得,主城區最老的傳統食品市場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談起這座市場,不少市民都會說:有我從小到大的回憶啊!
今天(10月17日),就在這座市場進入倒計時之時,小時新聞記者和不少杭州市民一樣,來市場裡尋找曾經的記憶。
一早,杭州一掃幾天的陰雨。就和今天的陽光一樣,一大早近江食品市場裡人聲鼎沸,市場裡全是前來「淘寶」的市民們。
11點30分——
臨近中午,市場裡的人漸漸少了起來。
好些人不舍。
比如在裡經營炒貨二十多年的謝先生,他舉著手機,拍下了市場最後的人來人往,「接下來就被打散咯,勾莊、眼鏡市場、新老農都都有,這麼多年了,肯定有感情的。」說起來他有些傷感。
不僅老商戶,住在附近的老居民們,也趁著天氣不錯再一次來這裡,尋找這個陪伴了大家很多年市場的回憶。「我們就住在望江門,以前經常來的,後來拆遷租到了西湖大道,兩年後就搬回新家了,可惜這個市場沒有了。」高阿姨和老伴說。
11點03分——
台州人董先生開著一家喜糖鋪,市場一落成就在這裡,也記不得到底多少年了。在董先生的印象裡,起初新人們用糖比較簡單,尼龍袋裡裝上6粒就好。
最近幾年大家比較講究排面,一包喜糖光盒子就要好幾塊錢,「盒子也是越做越大,有些放上餅乾、玩偶、香氛蠟燭什麼的,越來越講究了,上百塊的也是有的。」
今天上午他手上正在「返工」一批喜糖,「昨天新人過來說要加上紅色的紙條條。」於是一大早董先生就忙活了起來,這批喜糖盒子外的絲帶沒有系起來,董先生說新人們帶回去還要裝香菸。
雖然自家鋪子相比那些油鹽醬醋鋪要冷清不少,董先生眼裡還是藏不住笑意,他說新店已經找好了,在文暉大橋下的水果批發市場。新店店址有現在的四倍,一百來方的倉庫和店面相距不遠。
快六十歲的董先生,開了一輩子喜糖鋪,如今在杭州買好了房子,「不大的。」他有些靦腆地笑,女兒已經長大,也在商鋪幫忙,張羅網店。
10點49分——
不少商鋪老闆說,今天市場裡的人氣比前段時間要旺不少。「聽說了市場要搬遷,很多人都趕來了。」一位專賣醬鴨燻雞的店老闆說。
因為要搬遷,這家店裡也打起了促銷。在促銷牌上,記者看到醬鴨65元一隻,100元兩隻。「基本等於半價了。」
選購的市民不少。「現在買回去,家裡晾幾天,過段時間就能吃了。」一位正在挑醬鴨的阿姨說,她看看醬鴨質量挺不錯的,價格也划算,多挑了幾隻。
一上午,老闆說,已經賣出了快20隻醬鴨和燻雞了。
對於搬遷之後,老闆說,新店打算開到石橋去。「我們大部分醬鴨燻雞都是送餐館和農貿市場的,生意不太會受影響,就是以後送貨麻煩點。」
10點25分——
小包沙琪瑪10元一斤,買一斤送一斤;奶油小麵包12元一斤……一些零食商鋪裡,都打出了清倉甩賣的廣告,原本放在店裡貨架上的零食也都被搬到了過道邊。
「這點賣完就沒貨了,最好所有存貨都能賣光,那我們就能輕裝搬遷了。」老闆說,新商鋪已經找好了,在勾莊還在裝修。既要顧著近江市場這邊的關門促銷,又要顧著勾莊那邊的裝修,最近實在有點忙。「白天在這裡,晚上去勾莊盯。」他說已經好幾天沒怎麼合眼了。
10點20分——
「嘀鈴」「嘀鈴」「滴」「來,讓一讓」,此起彼伏的聲音,這個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市場熱鬧依舊。
「生抽十塊,海天醬油十五塊,再送一包味精。」市場裡很多商家給出了優惠,「快搬遷了嘛,以前是不會賣這麼便宜的。」
外面房子上大大的「拆」字相呼應的是粘貼在各家商鋪門口的特價紙張,哈爾濱啤酒一箱25塊,680元的月餅禮盒,只要餅不帶盒子60塊,kernes薯片到手10元一包……
唐女士十多年在市場裡做批發,「夏天熱冬天冷。」這麼多年雖然生意挺好,不過環境確實也不咋地,她說頭上都是鐵皮,空調也沒法裝。
「大概25號左右會清空,所以現在東西都便宜處理,原本20塊的只要5塊,虧本賣的。」唐女士說,到時候店會開到蕭山新農都,那邊條件要好一些。主要做批發的他們,老客戶們也都已經知道了新店地址,「前兩天開始降價賣的,東西搬來搬去不方便。」在她看來,今天的市場,熱鬧得像過年。
除了蕭山新農都,也有商戶搬去德勝的水產市場、近江鎖具五金市場,有的會和老客戶說,「哎,到時候來照顧生意啊。」有的已經把新店地址印成了名片,派發給進店的顧客。
10點11分——
賣了20多年豆製品,這家店是老百姓的最愛
在近江食品市場東區的一家專賣豆腐製品的商鋪門口,來買豆製品的市民很多。
「我們店已經在這裡20多年了,是這裡的元老。」店裡的員工忙得不可開交時,也不忘跟新老顧客宣傳一下自家的豆製品。
店員說,他也在這裡上了十多年班了。這家20個平方的商鋪裡,擺滿了各類豆製品。「我們是賣富陽東山豆腐皮起家的。」店員說,豆腐皮是杭州人餐桌上不可少的原材料,油炸響鈴、千張……用我家的豆腐皮做,味道頂頂好。
20多年來,這家店的豆製品種類也越來豐富。油麵筋、烤麩等等熱銷豆製品,擺滿了商鋪前的櫃檯。「現在花樣多了,我們也跟著大家的需求走。」店員說。今後,這家店會搬到文暉大橋下,所以大家要找它還是方便的。
9點51分——
由於天氣好,今天的近江食品市場,人格外多。提著大包小包的市民和裝得滿滿的自行車、電動車在狹窄的通道相遇。
很多人都是聽聞這裡要搬遷,特意過來瞧瞧。
62歲的葛阿姨,在一家月餅鋪子前停了下來,拿起月餅仔細看著保質期,「也就買兩個回去嘗嘗,兒子女兒不大愛吃,杭州人有這麼個說法,過了中秋月餅就成燒餅。」
葛阿姨說最開始逛近江食品市場還是個小姑娘,那時候跟著大人過來玩,「那時候哪有這麼熱鬧哦。」後來葛阿姨結婚生子,也一直住在慶春路一帶,因此有空了就會過來淘貨。在超市工作過的她,對價格比較敏感,總能買到價廉物美的好物。最近幾年,葛阿姨說每逢新年之前,這裡可熱鬧了,「搬走了麼肯定不方便了,毛可惜的嘞。」
9點40分——
「聽說要拆遷了,過來看看。」「下了兩天雨了,今天天晴來買點炒貨。」市場的過道裡幾乎是肩挨著肩,市民們或是拎著大號環保袋,或是拉著小購物車,每一家店面門口都圍著不少人。
若不是過道上拉著徵遷的橫幅,根本想不到這裡即將清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