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會見系統讓服刑人員與家屬通過視頻會見,為路途遙遠、年老體弱的探視家屬提供了便利。
高牆電網、戒備森嚴,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看守所,而在上海市看守所,高牆之內的生活是另外一幅景象:在押人員不僅可以收看電視、讀書看報,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智能終端查看每天的食譜、個人就診情況,甚至能通過內網「網購」生活用品。
昨日,早報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上海打造「陽光監所」、「智能監所」,並全面升級看守所,啟用視頻會見系統,符合條件的在押人員及家屬可享受雙向或單向視頻會見。
全面啟用視頻會見系統
上海市閔行區看守所接待大廳,被劃分為所長接待、駐所檢察接待、首席業務接待、律師接待、辦案單位接待、家屬接待幾個功能區。
接待大廳門口擺放著一臺政務公開電子觸屏,在押人員家屬憑專用號碼點擊進入,不僅可查到在押人員大帳消費和就醫記錄,如看守所領導、收押接待崗位民警姓名、警號及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也一目了然。
目前,全市21個看守所均設立了收押辦案和家屬接待大廳,配備政務公開電子觸控螢幕,看守所軟硬體設施全面改造升級。
2014年年初,根據公安部「五化建設」(看守所勤務模式科學化、執法行為規範化、管理方式精細化、監管手段信息化、設施保障標準化建設工作)「70條標準」,上海市公安局制定出臺了上海「100條標準」,看守所基礎設施完善、標準化改造正是其中重要一項。截至目前,上海在這方面已經先後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升級後的看守所全面啟用了視頻會見系統,為符合條件的在押人員及家屬提供雙向或單向視頻會見。
營養師制定每日食譜
在入所之前,在押人員要接受「五項檢查」,在押過程中還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突發疾病可得到免費及時救治。
上海市公安局監管總隊隊長王琦介紹,全市看守所均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醫生150餘名,完成了看守所醫療用房建設和各類醫療設施、器材配備工作。同時,全市看守所均與就近醫院建立了送醫「綠色通道」,保障突發疾病在押人員得到及時救治。王琦表示,近年來,上海看守所未發生一起因為延誤治療而導致在押人員死亡的安全事件。 進入看守所後,在押人員一日三餐由營養師定期指導制定食譜,平時除了葷素合理搭配外,節假日還會有加餐,中秋節能吃到月餅。
建設律師網上預約平臺
8月27日上午,在向看守所民警出示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後,不到20分鐘,律師成浩華就在閔行區看守所的律師會見室和自己的當事人順利見面。
律師會見室內不僅安裝了空調,還配備了可查閱案卷內容的單機版電腦。為了保障律師會見權利,上海市監管總隊對全市看守所律師會見室進行了大規模改擴建,律師會見室從原來的109間增加至210間。
此外,上海市公安局門戶網站上開發建設了「上海市律師會見預約平臺」。登錄平臺後,只需提交律師個人信息,註冊用戶,就可以網上辦理會見預約申請,最大限度節省時間成本。
此外,近年來,上海看守所已累計接待參訪人員13500餘人,聘請特邀監督員140餘人,主動接受巡查監督394次。
對在押人員風險評估
推進「陽光監所」建設的同時,上海市公安局同樣在打造「智能監所」。
目前,上海全市看守所在推廣應用智能視頻分析報警系統、安防集成管理信息系統等智能化管理手段的基礎上,公安監管部門在部分看守所試點應用了民警移動辦公終端和監室多媒體智能終端。
通過這種應用移動辦公終端,民警可在巡視中隨時記錄在押人員的各種情況,便於及時採集錄入信息。此外,在押人員指紋查詢比對終端、防脫逃報警裝置等智能化管理手段也正在上海全面鋪開。
上海還將繼續完善風險評估和分級管控機制。
各崗位民警結合各自分工,採集在押人員的身體、心理、日常表現等27類194項「要素」信息,錄入上海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統的「風險評估」模塊。看守所民警介紹,智能化的系統可自動進行研判和動態評估,將每一名在押人員的風險程度量化為積分,並經管教民警、所領導審核校準後,最終確定其風險等級。在此基礎上,民警對重大安全風險人員,可採取針對性的管控,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騰訊大申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