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亨 海歸博士的醫者「頤」心

2020-12-23 中華兒女報刊社

  

專題 「僑創」精英京華情


  時入盛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熱激情湧動在京華大地。
  「人才」,是創業創新的關鍵詞。一直以來,國家非常重視對海外人才的引進,僑界精英扮演著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生力軍」的角色。
  這群傑出的僑海赤子,活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他們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以勤奮與智慧取得諸多不平凡的成就。他們身在海外,卻心繫祖(籍)國,在自身成功的同時,不忘為中國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和雄厚的創新基礎。多年來,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的政策引導下,一批又一批海外華僑華人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激情與夢想。
  7月10日、11日,2015中關村華僑華人創業大會在京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10餘位海內外華僑華人科技英才聚首北京,感受高速發展的輝煌成就,體驗日益濃厚的創新氛圍,考察優越的創業發展環境。
  本期專題,我們選取了十名優秀的海外華僑華人代表,希望通過分享他們的歸國創業故事,呼喚更多的海外中華兒女踏上回鄉創業的新徵程。
  

張亨 海歸博士的醫者「頤」心


  文/本刊記者 閆郡庭
  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在位於海澱區的新世紀日航飯店二樓的中華2廳,一塊寫著「生物醫學與節能環保分論壇」的藍色牌子映入眼帘。在這裡,記者見到了如約等候的日本華僑,醫學博士張亨。
  現任北京兩廣中醫醫院院長,留日博士總會常務理事、北京分會副會長,歷任在日中國科學技術者聯盟副會長,醫學與藥學協會會長,張亨擔任著許多職務,這些職務無一不與祖國的醫學發展密不可分。
  早在歸國創業前,他也保持每年至少率團回國服務一次的頻率,與政府一起為科研機構、企業、百姓等做些有益的事情。在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寧夏等地,都留下他為國服務的身影。「留學也是為了報效祖國啊」,這位高大的內蒙古漢子如是說。
  如今,張亨已經回國5年整。對於自己的創業之路,他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要開拓中國的醫療和養老市場,使之與國際接軌;再通過雲計算建立一個完善的健康管理體系和院外病案管理系統,稱之為大健康管理。從預防醫學、健康養生等方面定向努力,將我們的醫院和公司建設成為一個民營醫療和科技一體化的特色機構。」
  從赤腳醫生到博士之路
  張亨出生於醫生世家,從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求知慾,跟家人學針灸學中醫,是他邁進醫學大門的第一步。17歲那年,他以一名「赤腳醫生」的身份,在包頭市固陽縣開始了下鄉知青的生活。兩年後,恰逢1977年,中斷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作為高考的招生對象之一,張亨於12月參加了全國第一次公開招考,並一舉考上內蒙古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後,他本著一顆繼續深造的心,順利考取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成為全國恢復高考後第一屆正式授予學位的碩士。
  3年的碩士研究生學習中,他對抗心肌缺血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當時基礎研究做的很多,心肌缺血的原理、早期預防和治療是我主要的研究方向。但80年代初的研究水平整體不高,之前有好多東西都沒有人研究過,需要我們自己去一點點摸索,所以那時做了不少實驗和創新的東西。」
  碩士畢業後,張亨的腦海裡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想在國內建設一個從基礎到臨床的一流心臟病研究室,深入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術後護理等醫療過程。在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支持後,他和另外一名北京畢業的研究生,聯合當地資深的老蒙醫,參與籌備了包頭市中蒙醫學研究所(現與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院所合併),並擔任副所長一職。「我們當年做了很多研究,這一領域在當時空白很多,比如蒙藥藥理學,幾乎沒幾個人做過。我們做出了9個蒙藥藥品生產標準,至今還在被使用。」他笑著說,「我們每年都能拿到國家的科研經費和獎項。」
  1989年,張亨考取了衛生部德州會獎學金,拿到了「紅頭文件」,被公派到相當於國內三甲水平的醫院——日本國德州會湘南鎌倉綜合病院心內科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學習。這對於他來說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當時,導管介入治療技術已經在日本普及,但並沒有普遍應用於中國,國內只有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能做。他不禁暗暗下定決心,要將這項技術掌握並帶回祖國,把國內的心血管機構做起來。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張亨回到了中蒙醫學研究所,夢想將自己在國外學習的知識深入探索並進行推廣。但這時候卻遇到了一個難題,80年代資金相對較少,缺少這種大項目的科研經費。研究就這樣被擱淺了。 
  日本的學習經歷、科研的嚴謹性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研究之路雖然坎坷,卻促使他堅定了繼續去日本深造的念頭。在中國醫科大學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之後,張亨考取了衛生部笹川醫學獎學金,成為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部的一名博士生,開始從抗高血壓、抗高血脂症、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四個領域研究心血管的病理機制和治療。日本在病理機制研究方面起步很早,過程也很艱苦,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9點以後。有付出就有回報:他撰寫的多篇日語、英語論文在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在動脈硬化的機制研究方面提出的「纖維蛋白原升高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因子」理論、利用有彈性的橡膠管和沒有彈性的鋼管傳導速度的不同這一現象提出的「管道傳導理論」已經得到日本醫學的認可;研發出通過動脈脈搏波動速度來測定動脈硬化程度的裝置,現在也在日本生產運用於臨床了。

相關焦點

  • 在高校,「本土博士」與「海歸博士」差幾個「硬核」
    在眾多招聘信息中,「具有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這句話常常出現。而對於正在應聘的博士生來說,這句話將同等條件的年輕人劃分成「水火不容」的兩個群體:「本土博士」與「海歸博士」。  一項「海外經歷」的要求,往往成為本土博士進入理想高校就職的「絆腳石」,即使進入高校工作後,沒有海外經歷的他們也時常承受著打折的待遇和周圍的偏見。
  • 黃樂群博士耶魯美中論壇談「海歸是怎樣煉成的」
    中新網南京10月12日電(冰凌)在近日召開的美中論壇2013(耶魯大學)暨中國旅美科技協會第21屆年會上,應邀出席大會的高管海歸、上海醫藥東英藥業董事長黃樂群博士結合自己親身經歷,作了一場「海歸是怎樣煉成的」的專題演講,引起與會嘉賓的關注和興趣。
  • 青島優諾·博士口腔劉素陽:醫者基本的職業道德
    優諾·博士口腔對學術的重視,也是劉素陽醫生決心留在優諾·博士口腔的重原因之一。   劉素陽,是青島優諾·博士口腔綜合中心的一位醫師,她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401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會員,並在公立醫院從事口腔臨床工作已經長達10餘年,見證了口腔醫學的發展。
  • 高校招聘重「海歸」 國內博士畢業再到國外讀博
    可在上周末舉辦的2016博士生招生面試交流會上,記者發現,2000多名參會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本身已是博士生,他們打算博士讀到一半甚至是取得國內博士學位後,繼續出國讀博。多名受訪者表示,做出這番打算主要看重國外高校的科研實力及研究生教育水平,另外國內大學招聘重「海歸」輕「土博」的趨向,也倒逼立志走學術路線的人不得不出國「鍍金」。
  • 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有何區別?為何有些高校更青睞於海歸呢?
    科研條件和氛圍上國外比國內先進一些有研究表明,雖然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在職業生涯上有很大差別,但是就學術成就來看,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並沒有顯著的差別。清華大學教授潘峰表示:「拋開『頭銜』, 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沒有區別,在學校裡都是靠實力說話,最多就是在安家費的區別。也有不少一線科研工作者認為,當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在一起工作時,感受不到明顯差別。不過,在科研條件和氛圍上,不得不說目前國外確實比國內要先進一些。
  • 海歸博士回國找工作的真實情況
    不得不說,海歸的待遇跟專業非常相關,海歸真實薪資曝光,40歲的海歸博士回國好不好找工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海歸的待遇。樓層一:我是海歸碩士,本科國內211,工程狗,4年前回國,起薪6k,但是有戶口。感覺海龜就是北京戶口好弄一點,不過還必須要求公司是央企或者是高新企業,文科類的海龜更沒什麼機會。金融類和IT類的話,是不是海龜都掙很多。
  • 強姦女秘書後消失的「海歸博士」
      特別調查  成都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海歸派博士」吳敬東,昨日突然傳出不辭而別的消息,而關於他「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教授」頭銜的質疑猶如一顆重型炸彈,在蓉城引爆。這名「海歸博士」面對女秘書家長打上門來的場面,不得不四處躲避,他隨後聲稱10月8日要去北京參加歐美同學會成立90周年大會,至此再沒在公司露面,其在公司2年多的任職也自動結束。  其人其事自稱取得麻省博士後  吳敬東何許人也?
  • 這次全球疫情以後,海歸博士含金量還比國內頂尖高校博士高嗎?
    博士是專業性研究型高級人才,含金量普遍比較高,尤其是公派留學生海歸博士,其含金量一般都會更高!隨著國內讀研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博士人才也不再稀缺了,無論是海歸博士還是國內頂尖高校自產博士,關鍵是要看他的學術成就,學術成果比較豐碩且國內各行各業特別急需,其含金量自然是水漲船高,成為競相高薪爭搶的對象。去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指出優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歸,是我國高校人材培養體制中的通病,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 科學網—統計發現院士候選人超三成是海歸博士
    統計發現院士候選人超三成是海歸博士86位候選人來自北大、清華等高校,71人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
  • 海歸博士發起抗疫情公益行動 捐萬餘瓶抑菌噴霧
    受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1月24日電 題:海歸博士發起抗疫情公益行動 捐萬餘瓶抑菌噴霧作者 楊傑英「每一分力量,每一顆發熱的心,將凝聚成抵抗疫情的堅定力量城牆。」海歸生物學專家渠志燦博士24日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無數人的心,面對疫情,渠志燦和她的團隊發起抗疫情《愛在發生前》公益行動倡議,已向抗疫情醫院和社會單位捐贈上萬瓶「免洗抑菌噴霧」。全員投入生產中,設備開動、人員定崗、物料先行、包裝緊隨其後。
  • 回國無論出於激情還是理性 不變的是海歸的「報國心」
    在這個過程中,新老海歸出國留學的動機與歸國的心態,已悄然發生變化。 對於老海歸而言,歸國決定傾向於「激情」,無慮當時國內外工作環境、待遇等各類條件的落差;而新海歸的回歸則逐漸「理性分析」,國內廣闊的市場與發展平臺、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環境、日漸增強的綜合國力,甚至是便利生活,都成為海外學子的誘惑力。然而不變的,是海外學子縈繞心間的鄉愁與「報國夢」。
  • 海歸博士進校園第三站 —>走進廣州市英東中學
    GEPers(廣州市「菁英計劃」的海歸博士),走進位於廣州南沙東部、依山臨海的廣州市英東中學,共同開啟「海歸博士進校園」第三站的科普活動。      當天下午,還舉行了「海歸博士進校園示範學校」的授牌儀式,吸引了400多名在校師生前來參加。
  • 頤家探索「醫養康護險」五位一體的現代社區醫養服務體系
    動脈網了解到,近期,頤家(上海)老年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頤家)與人保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人保股權)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醫、養、康、護、險」五位一體的現代社區醫養服務體系。中國人保資本總裁王顥一行參訪(圖片來源:企業提供)頤家成立於2013年,是深耕社區、提供醫護康養服務的專業機構。公司以「健康養護每一個中國家庭」為使命,致力於成為家庭健康養護領域的服務引領者及標準制定者。
  • 頤善德創始人:從治療者到守護者,她讓生命更加多彩
    原標題:頤善德創始人:從治療者到守護者,她讓生命更加多彩有人說,醫院像是一面鏡子,照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縮影著眾生疾苦。在這個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人間最極致的悲歡離合,最難的選擇,每天都在上演。故事一個一個地更新,老故事沉沒不可查,新故事輪番上陣,道盡人間百態。作為一個曾經是故事裡的經歷者,28年的從醫時間讓周淑美體驗了太多的無力感。
  • 海歸博士竊取治癌藥配方 1/10價格賣給患者
    蘇州市張家港張某某生產銷售假冒安全套案7、徐州市沛縣劉某等非法生產、銷售假冒知名品牌藥品案8、連雲港查獲製售假冒知名品牌藥品阿德福韋酯膠囊案9、無錫師某、夏某某網絡和郵售藥品案10、泰州劉某、聞某銷售假藥「風痛骨康膠囊」案本版撰稿 蘇詩曰 畢曉紅在昨日公布的江蘇藥品醫療器械十大違法案件中,「淮安特大製售假藥案」非常特別,因為造假者是學習生物製藥的留美海歸博士
  • 張達:把「醫者仁術,醫者仁心」當做畢生追求
    從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他就明白作為一名醫者,只有不計得失的真誠付出才能得到尊重和認可,才能讓自己無私的人格魅力煥發出職業的風採!他就是張達,中共黨員,西安市第三醫院醫教部部長,副主任醫師,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陝西省青年科技協會副秘書長,陝西省第十屆青聯委員。  他曾在吳階平微創中心、諾道夫微創中心工作3年,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工作十餘年,擅長普通外科多種微創手術。
  • 海歸博士護照上蓋假章騙差旅補貼 真出差時囧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7日17時訊(記者 闕影) 近日,一名海歸博士持用加蓋偽假驗訖章的護照出國,被重慶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民警查獲,重慶邊檢依法阻止出境,對其進行罰款並註銷護照。該旅客稱其造假驗訖章為騙公司補貼,沒想到卻耽誤了出國工作行程,給公司造成了更大損失。
  • 「醫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故曰:『醫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日前,一位被腸胃道疾病困擾的寧波患者在微博上寫下這麼一段話,想藉此表達對杭師大附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之印的感激之情。 王女士家住寧波,今年40歲出頭。對女人來說,本該是成熟優雅的年紀,但已被腸胃道疾病困擾六年的王女士,看起來卻像一位「小老太」。
  • 海歸博士攻克抗菌肽生產技術 未來抗生素或被取代
    海歸博士攻克抗菌肽生產技術 未來抗生素或被取代 2018-01-10參與互動    西安海歸博士攻克抗菌肽生產技術
  • 海歸博士荊東輝的夢想:把海外所學所得帶回祖國
    信息 海歸博士荊東輝的夢想:把海外所學所得帶回祖國 201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天津8月31日電 題:海歸博士荊東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