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信息高度發達,人們對於疾病的保健和預防意識也在提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陰部長白毛真的是癌症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現象呢?女性平時陰部又應該如何護理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陰部長白毛是癌症嗎 女性陰部護理你知道多少
其實,陰毛和人的頭髮是一樣的,發靠血養。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氣血的不斷損耗,毛髮得不到充分的濡養,就會由原來的烏黑髮亮逐漸變得枯槁,甚至變白。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有的個別人,雖然很年輕,經常精神壓力過大,或短時間內氣血受到大的損傷,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不用過於擔心。可以堅持服用補肝腎、益氣血的藥物一段時間,會得到全面改善的。
陰毛變白常見的原因有
1、內分泌失調。
2、藥物過敏。
3、營養、精神的因素,全身疾病及一些白化病等。
發病機制與皮膚缺少黑色素,毛囊色素細胞的酪氨酸酶活性減弱有關。
這是常見的幾個原因,但是不排除所謂的癌症可能性,所以具體的診斷,建議大家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有其他的情況引起的這個症狀。
女性陰部護理
很多女性因為自己的種種習慣而遭受婦科炎症的侵擾。女性一定要保護好陰道,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遠離婦科疾病。那麼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如何護理陰部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來看看如何清潔陰道
1、備好自己的專用清洗盆和專用清洗用具、毛巾
清洗用具在使用前要洗淨,毛巾使用後要曬乾或在通風處晾乾,最好在太陽下曝曬,有利於殺菌消毒。因毛巾日久不見陽光,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
2、用溫水清洗外陰部
必須用肥皂時,選用刺激性較小的嬰兒浴皂,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例假期間,要用溫水勤洗外陰,勤換衛生巾,以免血漬成為細菌的培養基。清洗時不要使用鹼性大的肥皂或高錳酸鉀等化學物質以免改變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
3、便便後用手紙由前向後揩拭乾淨
最好養成用溫水清洗或衝洗肛門的習慣。若不揩淨,肛門口留有糞漬,汙染了內褲,糞漬內含有的腸道細菌會趁機拐入陰道,引起炎症。
再來看看,如何呵護陰道
女人的私處是決定生育力的關鍵,又因為位置隱蔽,難免會有所忽略。所以很多女性都會被婦科疾病所困擾,要想擁有健康的陰道,還得在生活習慣上多用心。那麼,如何呵護陰道,一塊來看看!
1、少穿緊身褲
少穿緊身或貼身的褲子如牛仔褲等,夏日宜多穿裙或松身褲,另外亦要避免穿著緊身尼龍內褲,應選擇棉質內褲,這是因為女性下體陰暗潮溼,過緊的褲子令下體不通爽,女性患陰道炎機會亦會增加。
2、別用有香味廁紙
為了減低刺激或敏感,還是用無香味的衛生用品,避免使用加添了香劑的衛生巾或廁紙。另外,勿胡亂使用消毒藥水作清洗陰道之內,以免刺激幼嫩皮膚引致局部皮膚受損甚至發炎。
3、抹下體由前至後
注意下體清潔,內褲當然一定要經常清洗乾淨,如廁之後用廁紙清潔下體時,應由前至後的方向抹,避免把肛門的細菌帶到陰道,引致發炎。
4、保持私處的乾燥
溫暖溼潤的環境,是細菌的溫床,因此女性一定要保持私處的乾燥、透氣。穿全棉內褲,全棉內褲是最適合陰道的衣物。當宅在家裡時,不妨只穿褲子不穿內褲,這樣有利於私處透透氣。另外,不要穿過於緊身的褲子,過緊的褲子也不利於私處的透氣,還容易讓私處局部溫度過高。
5、鍛鍊陰道使更緊密
練習收縮盆底肌。這能加強盆底肌肉,對於女性獲得更強烈、更銷魂的高潮十分重要。而女性在房事中獲得高潮,對於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女性私處最怕這種傷
常見傷——洗液衝洗
陰道內含有多種細菌,還可能有念珠菌和支原體等,但由於陰道與這些菌群之間形成生態平衡,所以並不致病。陰道乳桿菌可將單糖轉化為乳酸,維持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抑制其他病原體生長,成為陰道的自淨作用。但如果陰道生態平衡被打破(使用抗菌素、過度衝洗陰道等)或外源性病原體侵入,即可導致炎症發生。
不少女性總愛用洗液清洗陰道,認為這樣才幹淨,實際上,只會破壞了陰道本身的微平衡,導致菌群失調,誘發婦科炎症。
外傷——不當的運動方式
運動不當,如跨欄、騎自行車等都可能導致陰道受到撞擊或者損傷。女性的性器官外傷也常發生在處女膜、外陰和陰道這些部位之中。由於女性的外陰供血豐富,皮下組織疏鬆,受傷後可迅速擴大形成血腫,壓迫尿道,引起尿瀦留。
總結:由此可見,陰部長白毛不一定就是癌症哦,也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但是女性對於陰部的護理一定是不能小看的,希望各位女性朋友閱讀上文後,能做到保護自己的陰部。畢竟只有陰部健康了,才是真正的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