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百餘項目在成都市2015年科技活動周「成都創客」主題活動中逐一亮相,來自高校、院所、企業等不同機構的創客們,拼出十八般創意,一較高下。隨著昨日的「成都創客空間聯盟」正式成立,他們都有了同一個名字——成都創客。
創客集市裡擺「水果攤」
創客項目:香蕉鋼琴
吸睛指數:★★★★★
創客主角:西南交大鞠大龍等
「咋創客集市上開上水果店了,這麼一大桌子香蕉?」在這個腦洞大開的創客集市上,最不缺的就是天馬行空的創意。5月23日,西南交大學生鞠大龍等帶來的「香蕉鋼琴」,就大大顛覆了慣常香蕉只能拿來吃的思維定勢,經他們搗鼓後的「香蕉君」儼然變成了鋼琴鍵盤,指尖輕點,就能彈出美妙旋律。
記者在現場看到,14枚一字排開的香蕉,每個頭上都安裝了一個電路夾,體驗者們觸碰香蕉表面,立馬就能根據音階形成弦樂……
「香蕉鋼琴的核心是一塊電路板,一端通過USB與音響連接,一端夾在香蕉上,電路板裡安裝了音頻解碼模塊、控制器,通過編程來預設連接香蕉的線中音頻高低形成音階。」鞠大龍在現場解說,指尖一旦與香蕉接觸,就形成了電流通路,相當於按下了琴鍵,這一創意作品的原理類似於手機電容屏。
作為西南交大創客坊的骨灰創客,他一直喜歡搗鼓各類新奇的創意發明,而「香蕉鋼琴」創客項目也可謂和創客坊徵戰南北,還曾在西博會等活動中亮相。
列印瓷器成本只需幾毛錢
創客項目:泥條形陶藝3D印表機
吸睛指數:★★★★
創客主角:四川師範大學吳小波等
「制陶技術已有六七年歷史,而3D列印技術才幾年時間,如果將這樣古老和現代的元素嫁接起來,那一定很有意思。」研發泥條形陶藝3D印表機的構想,就源於創客吳小波們這樣一個看似「不著調」的混搭。而在創客集市上,國內首款泥條形陶藝3D印表機已成為可產業化的科技產品,成為現場高人氣的創客「成都智造」科技產品。
「3D列印技術推廣難的緣由之一,就是快速成型材料的成本較高,但我們的原材料陶土就來自眉山,經過處理後,成本非常低,列印一個二三十釐米見方的瓷器,耗材成本才幾毛錢。」吳小波告訴記者,他們花了幾年時間研發的泥條形陶藝3D印表機,在技術上,從原材料供給儲存、列印生成等多領域進行了創新,「3D列印電腦建模可以形成多樣複雜工藝的瓷器原坯,有的手工很難完成的工藝也能通過3D列印在一兩小時內塑形完成。」一直參與研發、銷售全程的吳小波,是四川師範大學畢業生。眼下,他們團隊已成立創業企業「創形三維」,啟動泥條形陶藝3D印表機的市場拓展。
「鋼鐵俠」們變身消防員、測軌師
創客項目:全地形輪式移動機器人
吸睛指數:★★★★
創客主角:西南交大馮偉峰等
創客項目:鐵軌勘探機器人
吸睛指數:★★★
創客主角:西南交大潘俊賢等
在創客集市上,與成都創客們一樣多的,當然要數各類擁有十八般武藝的機器人組陣。能一眼看透鐵軌是否有「內傷」的鐵軌勘探機器人、能一秒鐘變「鋼鐵俠」參與高危火災救援的機器消防員、能前往人跡罕至地形地貌採集三維數據的全地形輪式移動機器人、能聞樂起舞幫孤獨症兒童走出陰霾的舞蹈機器人……機器人組陣的「大行其道」,讓創客集市現場儼然變成了好萊塢科幻大片裡的未來世界。
「最高時速30公裡,續航能力2—3小時,全地形強通過能力是亮點。」在現場,帶著和團隊一道研發的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全地形輪式移動機器人來到創業集市的「秀場」,馮偉峰底氣十足。
全地形輪式移動機器人來自西南交大系統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裡,它經歷了按年計算的培育孵化,並掌握了視覺、嗅覺、導航、紅外、紫外、立體成像、目標識別等仿如特工的所有技能。「地圖測繪很多時候都會遇到人跡罕至的山地、縫隙、峽谷,在測繪員很難前行之際,就是這個機器人上崗之時。」馮偉峰告訴記者,這個「高智商」機器人能通過雷射雷達、超聲波等技術的大數據分析,及時將前方採集數據發送到後臺,不僅如此,由於具備聲吶、自主導航與障礙規避、嗅覺傳感等「特異功能」,它還能扮演消防員、特工等角色。
今年剛上大一的潘俊賢在創意集市的「創客」中是年齡相對偏小的。而他設計的鐵軌勘探機器人,其專業技能卻一點也不輸給學長們的創意,「通過雷射穿透掃描等技術應用,機器人能沿著鐵軌行走,像在鐵軌上散步一樣輕鬆地就能完成對鐵軌內部龜裂、斷層等健康狀況的診斷。」
責任編輯: 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