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荔園小學三名小學生發明的「防近視糾坐姿節能閱讀燈」,得到孵化企業的認可,經過升級改善的產品在本月走進市場。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孫穎 攝影/朱洪波)小學生創客玩出「大名堂」!深圳荔園小學三名小學生發明的「防近視糾坐姿節能閱讀燈」,得到孵化企業的認可,經過升級改善的產品在本月走進市場。「看到我們的想法、作品變成產品在市場上能買得到,為大家帶來好處,很開心啊,也很驕傲。」團隊成員之一周奕辰說。萬之靈、沈堯政、周奕辰這三名平均年齡9歲的小創客,如何將「小創意」玩成「大產品」,他們的創客之路又有哪些酸甜苦辣?南方日報記者進行深入採訪。
近視率高發引出創作靈感
廢棄糖盒當燈座、廢棄水管當燈架、皺紋紙和鋼絲做燈罩⋯⋯這款名為「防近視糾坐姿節能閱讀燈」不但實現「廢品再利用」,而且比普通的閱讀燈還多出防近視、糾坐姿等實用功能。
主創之一的沈堯政向記者介紹,該檯燈的支架上安裝了一個測距超聲波傳感器,燈座上安裝有紅外測距傳感器作為燈的開關,還安裝了一個蜂鳴器。使用者在看書寫字時,頭離桌面的距離低於35釐米,超聲波傳感器檢測不到人,就將自動熄燈。當人坐直,超聲波傳感器檢測到人,燈又將自動亮起,起到了糾正坐姿、預防近視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主創者們自加難度,將超聲波傳感器裝在了燈杆上部,通過升降燈杆,可以調整超聲波傳感器的高度,從而對不同身高的學生起到糾正坐姿的作用。
除了糾正坐姿的功能外的,燈座上的紅外開關替代了按鈕式或觸摸式開關,人離開,紅外測距感應不到人體,便會自動關閉檯燈,起到安全、衛生,還有節能的作用。此外,人在燈前持續使用的時間太久,安裝的蜂鳴器就會發出報警聲,提醒使用者適時休息,也起到了防近視的作用。
三位小創客們為何會萌發發明「防近視、糾坐姿」檯燈的想法呢?據荔園小學創客教育老師周偉明介紹,因該校創客教育開展的好,他們被柴火空間推薦參加今年暑假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創客挑戰邀請賽,該大賽的主題為智能校園。經過在校園報名篩選,當時四年級的沈堯政、五年級的萬之靈、一年級的周奕辰組成「荔園頭腦創客隊」備戰大賽。
「我首先讓學生們進行頭腦風暴,看看他們想做些什麼,他們有想過做節水水龍頭、校園灌溉系統、節能檯燈等等,最終從學生感興趣、實用性、可實現幾個層面,選擇了防近視、糾坐姿檯燈項目。」周偉明說。萬之靈則告訴記者,他們發現身邊的同學近視的越來越多,不管是打球、洗澡還是日常生活都非常不便,而預防近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保證學習時的坐姿正確,「所以如果能做出來一個檯燈幫助同學們保持正確的坐姿,同時也能防近視的話,就牛了。」
三名學生按編程、外觀、整體三大工作進行分工,在老師周偉明的指導下開始將創意變成現實,過程辛苦但也讓他們收穫滿滿。讓萬之靈印象深刻的是燈杆製作,「想了很久,也嘗試了很多種辦法,最終用了廢水管,並用3D列印出來的螺紋做連接件。」而讓周奕辰記憶猶新的是燈罩製作,「裡面鐵絲太細或者太粗都不行,還要把它盤成一個個圈,有點辛苦。」為了作品盡善盡美,他們暑假有時會在學校「加班」到晚上10點鐘。最終,在全國創客邀請賽上,上述作品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
老師稱校園小創客獲獎並非偶然
在獲獎之後,萬之靈和荔園小學的創新團隊在原有獲獎作品的基礎上,對檯燈的外觀與性能進行了不斷的調整與優化,並開發了2.0版本的木質拼裝版。
一次偶然的機會,深圳造物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夏鵬了解了「防近視糾坐姿節能閱讀燈」,對此非常感興趣。進行市場分析後,孵化公司認為上述功能的閱讀燈目前在市場上是獨一無二的,幾乎所有的護眼燈僅僅是在光源上進行了調整,不能起到根本性的防近視作用。於是,決定上述學生創客作品「升級改造」後引入市場。
看著自己的創意變成市場上的產品,幾位小創客相當開心。「班裡很多同學的媽媽看到我會誇我很厲害,老師同學也都誇我是班級的驕傲。」萬之靈說。而沈堯政則反思說,「我覺得孵化公司更厲害,把我們的創意想法升級改造的更實用。」
幾位小創客都坦陳,自己十分喜歡動手將創意變成現實的過程。「一開始是覺得好玩,但後來做著做著覺得把創意變成現實,這很有成就感,家人也鼓勵我多去做,比如媽媽最近就鼓勵我給家裡做個防盜系統,現在編程基本做好了。」沈堯政說。
周偉明告訴記者,這次學生創客作品獲獎並成功推向市場並不是偶然,荔園小學非常重視創客教育,通過建立創客空間、開設創客普及課、以及豐富的創客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團隊協作和創新等能力。如該校三年級每班每周開設一節3D列印課,教學生了解3D列印技術的發展過程、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四年級每班每周開設一節Scratch編程課,教學生利用圖形化界面進行編程;五年級則開設創意電子課,利用柴火創客空間的造物吧、造物錦囊等製作具有創意的作品。同時,該校還通過創客社團對有潛力的小創客進行精英化培訓。
【延伸探討】:
聚焦一:學生創客成果該不該市場化?
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創客導師周茂華對創客教育成果市場化「不反對,也不特別贊同」。在他看來,學生創客實踐的成果如能市場化,對於學生是很大的激勵。他強調,創客教育成果市場化是一種發展趨勢,學校不應刻意阻礙,遇到特別好的成果,應該主動推進市場化。然而,在市場化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創客教育和創業不同,重心仍然是「教育」。學生應參與產品的研發、生產過程,和社會對接,而不應將市場化部分完全外包給企業。這樣的市場化才有意義。
深圳實驗學校創客導師劉海峰認為,中小學創客教育不應盲目市場化,「市場化不是學生的事情」。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與方法,而不是獲取經濟利益。他對創客教育市場化「不鼓勵」,認為「學校不應故意引導」市場化。
劉海峰坦言,市場化涉及產品推廣、公司承接、市場銷售等工作,將耗費老師大量精力。一般老師不應關注這一方向,目前有能力與意願關注的老師也不多。中學階段的學生高考壓力本來就很大,為了一點經濟利益影響學業,也很不明智。但他認為,學校對於「市場化」也不宜「一刀切」。中低年級的學生不應介入市場化。高二、高三的學生,因為即將步入大學,可以通過適當參與市場化,較早培養社會實踐意識。學校對有條件涉及市場化的高年級學生,可以不反對,並給予一定幫助。
深圳第二實驗學校負責科技教育的老師吳兆斌則對學生創客成果市場化持支持態度,他認為,市場力量對創客教育有補充作用,這也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對於市場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他認為目前這一傾向尚處萌芽階段,暫時無法形成明確的意見。
荔園小學創客教育老師周偉明也支持學生創客成果市場化,他認為,能夠市場化的創客成果,說明確實能讓人受益,而且市場化過程有助於學生創客的成長,「會給孩子們很大的自信心,讓他們對發明創造更有動力,也會影響、鼓勵更多孩子對發明創造感興趣。」不過周偉明也坦言,目前學生創客項目能夠實現市場化的很少。
聚焦二:市場化過程遭遇哪些難題?
在採訪中,多位一線創客導師均表示,自己指導、帶領的學生創客項目都沒有實現市場化。周茂華認為,沒有一套成型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制約創客教育成果產業化的桎梏。他坦言:「將創客成果推向市場,錢由誰出?學生,老師,還是學校出?如果獲得了經濟利益,如何分配?這些都是問題」
周茂華表示,目前一些非常好的創客教育成果,推向市場後有可能獲得千萬元級別的利益,「老師是否應主動放棄分成?」根據現行制度,學校教師不應通過職務經商獲取利益,但勞動成果也應獲得回報,相應制度有待完善。他認為,學校和教師應該共同探索一種合理的利益分配製度,老師可按比例獲得分成,或約定放棄經濟利益,但這一約定沒有必要上升到政策層面。
此外,周茂華強調,創客教育成果市場化的前提是產品確實是學生的創造。他坦言,此前在我國一些城市,有公司出於商業推廣目的,將不是學生創造的產品宣傳為創客教育成果,包裝「童星」,屬於弄虛作假。這不但無益於教育,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劉海峰稱,自己帶領的項目研發成功後,達到教育目的就足夠了,沒有特別意願將其推向市場。他認為,學校的人手、精力有限,直接對接市場不現實。和科創公司合作,藉助外部力量幫助,對創客成果進行「第二次開發」,可能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周偉明告訴記者,據其了解,目前「防近視糾坐姿節能閱讀燈」涉及經濟利益分配的相關問題並沒有細談。他認為,對於學生創客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創客成果市場化過程來實現成長,而非經濟利益,「為了市場化而去市場化這也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