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海口騎樓老街居民的日侵記憶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口8月13日電 題:海口騎樓老街居民的「日侵記憶」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在海口中山路騎樓老街,一幅幅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檔案圖片正在展出。而在中山路老街生活了一輩子的李愛梅阿婆的記憶裡,幾十年前日軍荷槍實彈進城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城市發源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海上貿易與航運的發展,華僑在海口水巷口、長堤路一帶建起混合巴洛克、文藝復興、南洋三種風格的獨特建築,也就是分布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的騎樓。

  1939年2月10日,日軍侵佔海南島。飛機在海口城區低空盤旋,14歲的李愛梅隨著家人與人流跑到海口郊區躲避日軍侵襲。待日軍的炮火聲稍微平靜後,李愛梅隨父親回到老街的家中。

  「四輛大坦克就停在騎樓旁邊,這時候父親趕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白布,寫了兩個字——『良民』,給我披在肩上。」數十年後,李愛梅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

  日軍登陸後隨即兵分兩翼侵佔海口。由日本東京國際情報社出版的期刊《世界畫報》,在1939年用一期封面如實反映了日軍登陸後踏進海口得勝沙一帶的歷史畫面:日本軍官騎著高頭大馬穿過具有濃鬱南洋特色的騎樓建築,一隊隊步兵緊跟其後,周圍是驚慌失措、避之不及的海口百姓。

  李愛梅的丈夫吳青雲記得,日本侵略者上島之初,在當時海口市最高建築物「五層樓」升起「太陽旗」,樓頂配機關槍和警報器,在新華北路、得勝沙路、中山路一帶,鋪面多被日軍開商行或駐軍,整條路白日行人寥若晨星,「但不時有汽車、軍馬到大亞酒店」。

  「老街設立了多家『慰安所』,日本兵三五成群在街上遊蕩,除了動輒打人,還四處尋找『花姑娘』。年輕女孩都不敢出家門。」李愛梅說,當時行人多為老人,中老年婦女有急事出門,都得用黑布纏頭,束胸赤腳,裝成老婦模樣,躲開日軍。

  今年91歲的李愛梅是中山路天后宮的守護人。因為「日本軍對神靈的敬畏」,才讓這座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天后宮倖免於難,並一直香火旺盛。雖後來搬離了老街,李愛梅每天都要步行數公裡或搭乘公共汽車到「廟」裡,把人生的喜怒哀樂與天后宮的媽祖分享。

  然而讓老街人馮運清最難忘的,是祖父留下的瓊南酒店。這個聲名遠播南洋的「瓊南酒店」是當年海南最高「星」級酒店。老闆馮德運手中出過多個海南傳統名菜,還有一手鐘錶修理的好手藝,被人稱之「瓊南四爹」。

  1936年12月2日,宋子文帶著父親宋耀如生前的囑託,開始了首次還鄉瓊崖之旅。其此行志在海南修建鐵路,隨行除了親屬,還有廣東的軍政要員、穗港的銀行家及鐵路建設專家等。國民黨海南官員為宋子文洗塵所設宴席,就在瓊南酒店。

  宋子文視察海南形成中外影響,可就在擬定了瓊崖開發的詳細計劃,並準備進行海南鐵路和海港建設時,日軍侵佔海南,將其開發海南的心願阻斷。

  「1942年日軍霸佔瓊南酒店,把祖父和廚師們趕出酒店,改名勵進館,用作吃喝玩樂的俱樂部。雖然此後歷經變遷,瓊南酒店卻輝煌不再。」如今,馮運清在酒店舊址附近開了一家鐘錶店,把祖輩留下的鐘表修理手藝傳承下來。

  馮運清說,佔領海口的日軍在老街實行商業統治政策,導致大量商店關門,商業極其蕭條,人們紛紛逃離這個城市,華僑帶來的資金也紛紛外流,海口的經濟元氣大傷,騎樓老街也結束了它最輝煌的歲月。

  騎樓老街的故事並沒有結束。2009年,這裡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海口市政府投入巨資對騎樓老街進行系統保護和修繕。立面修繕、老字號名號再現、修舊如舊……騎樓老街蛻變重生,但日軍侵佔時的暴行會永遠印刻在騎樓的一磚一瓦上。(完)

相關焦點

  • 寧波各地市民抗戰歌曲大聯唱 以歌聲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寧波市廣泛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抗戰歌曲大聯唱活動,一曲曲經典的抗戰老歌,記錄著抗日烽火崢嶸歲月,記錄著抗戰老兵的功績27日晚,我縣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歌會隆重舉行,褚銀良、楊勇、戴霖軍、尤玲娟、林堅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歌會,與現場觀眾一起唱響紀念民族救亡圖存、團結一心、共謀發展的時代音符。
  • 中國各地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電 題:中國各地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201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越南歸僑讓「滴漏咖啡」香飄海口騎樓老街
    中新社海口7月4日電 題:越南歸僑讓「滴漏咖啡」香飄海口騎樓老街作者 吳侃在海口頗具南洋風情的騎樓老街,有一家充滿越南風味的「悅來老街坊」小吃店。今年70歲的廖美娟出生在越南,她的父親廖開振8歲跟著鄉親們一起「下南洋」,漂洋過海到了越南峴港,從幫人煮茶的打工仔到銀行家,廖家在越南也愈發有名氣。廖美娟回憶說:「父親雖然身在南洋,但始終心繫故土,得知家鄉呼喚遊子開發建設的消息,他回到海口購置了三間騎樓開辦旅店。
  •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海口騎樓最早出現於南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海口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這些騎樓柱廊相連,可隔壁陽光、遮擋風雨,也便於敞開鋪面、招攬生意。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許多馬來西亞等第地的老華僑們在每年回國祭祖的時候,總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轉轉,給身邊的孫子講講這裡當年的故事。
  • 北侖小港街道 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圖片展
    圖片據視野網8月25日,寧波北侖區小港街道關工委、長山社區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圖片展開展。北侖區關工委主任張錫雄,區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海偉、區檔案局局長汪紅波,小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胡斌等參加了儀式並觀看了圖片展,學生代表、志願者代表、海警隊員、居民代表等150餘人到場參觀。
  •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7月5日電 題: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7月5日,一部講述清朝末代格格愛新覺羅·恆容飄落海口老街的微電影《海口騎樓之末代格格》,一個以騎樓老街為描摹對象的「山水之道——南方油畫山水畫派海口寫生作品展」聯袂面世,為百年海口騎樓老街拉開「文藝復興」序幕。
  •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原標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中新社臺北7月3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巡迴展」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時登場。
  • 香港澳門擬9月3日放假1天 響應中央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新華網香港5月1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13日表示,響應中央政府的做法,建議將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特別假期,全港僱員將放假一天,以便利社會大眾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各類紀念活動。澳門特區政府也表示,將把今年9月3日定為澳門假期。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3日說,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香港特區政府將舉辦多項紀念活動。
  • 承德市各界幹部群眾收聽收看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反響強烈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萬人空巷觀看紀念大會。承德市各界幹部群眾雖不能親臨現場,但他們在廣場、街頭、商場、居委會、家庭……在每個能夠看到紀念大會直播的地方,通過電視或網絡觀看了大會的盛況。
  • 五名四川抗戰老兵飛赴北京 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當日,他們和川軍著名抗戰英烈的後人——李家鈺將軍之子李克林、饒國華將軍之女饒毓秀一同飛赴北京,參加9月3日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鍾華難掩內心激動地說:「我們是代表當年300多萬四川抗日軍人去北京的,這是國家對我們的認可,我們當年是在為民族抗戰!我為參加過抗日戰爭自豪!我為偉大祖國驕傲!」
  • 雙峰縣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如火如荼
    雙峰縣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如火如荼 核心提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廣大群眾自發到烈士公園參加緬懷革命英烈活動)婁底新聞網雙峰訊(通訊員 周鳳林 賀小鵬)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各地舉行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本報北京9月3日電 9月3日,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組織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湖北等23個省份和加拿大、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80餘家相關紀念館、博物館,以多種形式,聯動開展主題紀念活動。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建築群
    海口大海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騎樓老街是上世紀初,從南洋歸來的華僑借鑑當地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上大多裝飾著各式各樣的雕塑,非常精美。騎樓不僅保留了中式建築的布局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結構,並且融合了當地的需求。
  • 2015廣州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書畫展時間及地點一覽
    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書畫展  時間:8月3日-8月10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  票價:免費  8月3日,「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書畫展」在廣州圖書館開幕。  本次展覽由廣州市老領導書畫協會、市關工委和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聯合舉辦,展覽為期8天,至8月10日結束。展出了朱森林、張漢青、呂伯濤、黎子流、黃偉寧、鄔夢兆、朱振中、鄭國強、劭源堃、郭向陽、潘慶櫧、陳傳譽、龍建安、陶子基、劉錦湘、何流端、陳琦琦等老領導、書畫家和青少年創作的共200幅書畫作品。
  • 海口騎樓老街春節街面冷清 網友吐槽真的比不上假的
    「海口騎樓老街何日復春」系列報導一:網友吐槽海口真的騎樓老街比不上假的  編者按: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是海口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文化精髓,它蘊含著中西結合的中國(南方)建築藝術文化、南洋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諸多文化內涵
  • 臺鈴新領航者萬裡送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摘要]2015年9月3日是我國首個法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最終確認中國將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舉行閱兵式(這是中國首次在10月1日國慶節以外的日子舉行閱兵式)。本次大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十五次大閱兵,進入21世紀以來第二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的大閱兵, 屆時, 多國元首及政要將聚集天安門廣場, 慶祝這一勝利日。
  • 海口騎樓老街展現百年風貌
    老街老貌  沙盤再現老海口城  很多海口人都不知道,過去海口也是由城牆圍合的,分東西南北四個門。這一點,在展示館的沙盤模型上予以復原。海口騎樓整治指揮部劉濤介紹,沙盤是依據清末民初的海口城區老地圖,按照1:200的比例製作而成的。海口老城南北長800米,東西寬600米,總面積約0.48平方公裡。  原來的城牆哪裡去了呢?原來,民國時期也有拆遷。1924年,軍閥鄧本殷拆除海口所城,劃路擴街,擴大城市。拆除的所城方塊大石頭被用來築成一條從水巷口到外沙河、路寬12米的大路,這就是現在的長堤路雛形。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老街 遊客品味騎樓文化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南洋特色小吃、歡快熱情的歌舞表演……11月1日,由龍華區旅文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火熱開場,現場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帶領市民遊客品味騎樓文化。「尋味南洋」主題活動現場氛圍熱烈。
  • 弘揚傳統文化 精彩瓊劇海口騎樓老街上演
    在騎樓劇院精彩上演的瓊劇。海口日報記者陳鈺婷 攝「第一次聽瓊劇,感覺很新鮮,這趟騎樓之旅收穫頗豐!」16日上午,在海口中山路騎樓老街的騎樓劇院內,一場又一場生動有趣的瓊劇選段接連上演,來自黑龍江的遊客潘女士在臺下忍不住用相機記錄下來,讓本身就是戲迷的她過足了戲癮。「誰欲想當駙馬郎,就應服我哀家管……」瓊劇選段《刁蠻公主》中的男女演員身著紅色戲袍,伴著音樂你一來我一回地對唱,姿態動作透著濃厚的傳統韻味。期間,一些幽默的唱段引得現場觀眾哄堂大笑。
  • 海口騎樓老街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
    海口看騎樓老街就要了解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和了解一下《天津條約》。既看了騎樓老街得風景,也了解了留在騎樓老街上的得歷史故事。了解了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了解了天津條約以後就會對海口的騎樓老街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會讓你在海口逛騎樓老街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海口的騎樓老街最早的興建是早年漂泊南洋的老一代海口人在海外闖蕩掙了錢以後回家鄉出資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