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蜘蛛俠》裡有一句經典臺詞:「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這句話也很適合用在汽車界。最近一段時間,車企的公益活動頻繁。這些行為雖然很大程度上是企業和品牌形象塑造的需要,但著眼未來,這絕對是一項具有幾何效應的長期投資。
與大多數人一樣,筆者此前也認為企業的慈善捐助行為作秀的成分很高。但端午前夕,筆者隨雪鐵龍「紅蠟筆」行動走進北京一所希望小學——北京海澱的風華愛心希望小學,在兩排窗戶不全的簡陋危房中,擠滿了數百名從3歲到13歲的孩童,眾人驚訝於「北京還有這種地方!」雪鐵龍捐贈的物資——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用具和文體用品對這所被遺忘的小學來說是一大筆「財富」。而通過「我心中的世博」繪畫徵集比賽,這些孩子都將有機會參觀世博會。
同時意義深遠的還有一汽豐田的慈善行動。6月12日,一汽豐田希望小學在四川廣元市元壩區落成。而這只是一汽豐田助學計劃中的第一所小學,另外五所希望小學也將在今年竣工,這些有著嶄新電腦的現代學校將直接惠及3000多名師生。
看到這些消息的人總會猜測,車企的初衷裡,公益與經濟利益各佔幾分。這種猜度正常,但換個角度,我們沒必要去計較慈善的純度,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其帶來的結果。
當然,拋開純粹的慈善概念,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這些公益活動確實有著乘數倍的投資效應。尤其最近南方某工廠的勞資糾紛已使得人們對於「暴利」的汽車企業應承擔的回報社會的社會責任感質詢聲漸起。有長遠目光的車企應該看到,社會責任的表達或許將成為決定未來市場佔有率的籌碼之一。劉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