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都有老的那麼一天,我想絕大部分人在老了以後,都希望能夠享受著「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生活,說白了也就是希望兒女能對自己好一點,晚年生活過得更幸福快樂一些。
家庭護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它不能達到專業護理水平。尤其是臥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他們遇到緊急情況,他們的家人會不知所措,他們會被送往醫院,這往往會延誤救援時間。普通的養老院沒有完善的醫療設備,老年人經常被送到醫院接受家人的治療和護理。然而,護理院充滿了醫學特徵。護士每天早上給老人量體溫和血壓,並根據檢查結果停止護理。
一、將醫療與養老資源整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更大化
多年前,國內的相關機構就在進行」醫養結合」的實踐。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資本也推行了許多年,大家從很多渠道也看了很多關於「醫養結合」的相關信息。現在很多養老機構或者醫療機構都已經在成熟地推行「醫養結合」新模式。
對於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一定深有感觸,人歲數大了,多少都會有點病。家裡只要有一個老人生病,全家人往往都是家、醫院、養老院這麼來回跑。不僅苦了老人,也苦了家屬。
因此,醫療和養老的分離,便會造成很多不便,同時也導致很多老人長期住院就醫,將醫院當做養老院,佔用醫療資源。對此,很多養老院開始探索發展「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
養老機構不是猛虎,住進養老院的老人也不是孤苦伶仃,這種區別與傳統養老的生活方式,帶給老人不一樣的老年生活。
在上海有一家名為上海澤顧護理院,其環境優美,整體風格簡潔大方,區域寬敞明亮,無障礙通行,頂樓陽光房視野開闊,景色宜人。
上海澤顧護理院位於上海市楊浦區延吉中路105號(靠近雙陽路),於2015年11月16日取得楊浦區衛計委批覆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是上海市醫保定點單位。
目前實際擁有400餘張床位,護理院開設有門診、內科、康復醫學科、臨終關懷科、中醫科等常見科室,極大程度上方便了養護老人及時就醫。醫護人員150多人,護工人員120多人,團隊成員均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康護經驗。
一至二樓為門診、體檢中心,二至六樓為住院、康復病房。其中六樓設有多媒體會議室、露天活動休息區。病房設有兩人間、三人間及單人VIP病房三種標準。
六樓還設有露天花園,且在空中花園周邊的柵欄上覆蓋上了藤蔓植物,滿足了老人們不用出遠門也能置身於公園的需求。老人們可以愜意地坐在花園中聊天,在繁華的喧囂中,享受難得的寧靜。
二、養老機構對於不同群體的老人,意義不一樣
目前,全國各種檔次養老機構以發展速度之迅猛,在全國範圍內遍地開花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養老機構,比如老年公寓,以房養老型,異地旅遊養老型,休閒養生型,甚至還有引導社會力量開辦嵌入式社區小型養老機構!
隨著社會養老設施的進步和完善,養老機構已成為老年人享受的地方。
而我們所看到的帶有「護理院」的字樣,是指的由醫護人員組成的,在一定範圍內,為長期臥床老年患者、殘疾人、臨終患者、絕症晚期和其他需要醫療護理的老年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根據醫囑進行支持治療、姑息治療、安寧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社區老年保健、營養指導、心理諮詢、衛生宣教和其他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
這裡要強調【養老院】和【護理院】的區別:簡單來說養老院更強調照料與護理功能。而護理院屬於醫療系統,更強調長病、慢病與臨終關懷的醫療功能。同樣是照顧老人,老年養護院偏護服務生活照料。而護理院更偏重醫療護理,更適合需要長期專業康復護理以及臨終關懷的病人。
目前全國各地也在致力讓更多老年人享受醫養結合的專業化養老服務,所以只要沒有太過於重大的疾病,在養老院裡基本都能滿足養老的需求。
在養老院,可以認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話話家常,玩著養老機構的娛樂設施,做一些自己興趣的事情,下棋、跳舞、釣魚、繪畫等,何樂而不為呢?在護理院,就更加適合需要長期醫療照護的老人。
所以送父母到養老院或者護理院,也不是不孝,如果有能力送到中高端的養老機構,吃喝不愁享清福,可為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