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遵守日本金融廳監管要求,BitFlyer修改交易和支付政策

2020-12-20 36kr

本周四(4月12日),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lyer宣布將修改其交易和支付政策,同時進一步強化旗下KYC(了解你的客戶)程序。

根據該交易所發布的公告稱,從4月26日開始,線上註冊用戶將無法發送加密貨幣資產,也無法進行日元提現交易,直到他們的身份和地址信息被確認——BitFlyer將會給所有確認的用戶郵寄確認信函。

同樣地,在用戶收到BitFlyer通過身份驗證流程的確認信函之前,他們也無法通過BitFlyer使用比特幣交易購買商品。

本周四商務,日經新聞(Nikkei)發布了一篇報導,其中披露日本金融廳(FSA)對於BitFlyer平臺上過於鬆散的身份驗證流程感到擔憂。因此,BitFlyer立即做出了回應。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稱,日本金融廳發現,用戶只需要提交一個身份證複印件就可以在BitFlyer平臺上進行交易,而且無需確認並驗證用戶信息。因此,日本金融廳財務監督工作人員懷疑該交易所可能涉嫌洗錢活動。

BitFlyer表示,他們在執行KYC政策的時候的確不太小心,並表示正在與日本金融廳合作,進一步強化其現有的反洗錢措施。

目前,日本監管機構正在對該國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反洗錢和商業註冊合規性等問題審查。就在昨天,日本金融廳還頒布了一項行政處罰命令,要求加密貨幣交易所BlueDream暫停業務運營,直到6月10日。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大比特幣交易所bitFlyer暫停新業務 監管方要求改善運營
    【TechWeb報導】 6 月 25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Flyer日前表示,將暫停允許新客戶開戶。日本金融廳稱,在bitFlyer的安全系統中發現了問題,涉及在防止洗錢及未授權進入渠道等方面的措施。日本金融廳還表示,該公司管理層監督運營的能力不足。
  • 日本金融廳尋求加密行業監管突破 賦予虛擬貨幣交易所協會執法和...
    現在,日本金融廳決定賦權給加密貨幣行業協會,讓他們根據自身行業經驗來制定合適的監管規則以保護客戶資產、防止發生洗錢等非法活動,並且給交易所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導方針。日本金融廳特別強調,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協會必須要遵守警方規定。
  • 愛沙尼亞金融監管局:加密交易所需遵守反洗錢和KYC監管要求
    金色財經 比特幣12月5日訊由於擔心加密貨幣服務提供商參與洗錢等非法活動,愛沙尼亞金融監管局(FSA)正在研究對加密貨幣和數字通證行業實施更多「限制」政策,此舉可能會對提供加密貨幣服務的公司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 從日本網際網路之父到libra 一文盡覽日本區塊鏈b.tokyo大會硬核觀點
    本次大會邀請了日本網際網路之父村井純,Facebook區塊鏈子公司Calibra項目負責人Catherine Porter,日本交易所bitflyer創立者加納裕三,日本金融廳綜合政策局高梨佑太,新加坡金融廳負責人Sopnendu Mohanty等重量級嘉賓,就區塊鏈、Libra、日本和各國的監管等加密行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日本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推出維薩預付卡
    Bitcoin News訊,日本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flyer周五宣布推出可存儲的維薩支付卡。客戶可以通過Bitflyer或者其他比特幣錢包用比特幣進行充值。Bitflyer聲明中稱:「我們的客戶有80多萬人,虛擬貨幣交易每月超過2萬億日元。」從10月6日起,用戶可申請Bitflyer維薩支付卡,Bitflyer官網稱此卡無需申請費用和年費。
  • 揭秘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監管之路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柳巖告訴網易科技,這次審查,金融廳基本按照金融機構的要求對交易所進行審查的。雖然據日本《日經亞洲評論》7月17日報導,日本已經對其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進行了全面改革。新成立的戰略發展和管理局,處理涉及數字貨幣市場洗錢等問題。很多專家分析認為,日本此舉將把數字貨幣作為金融產品正式監管。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中)
    如果平臺發行和出售證券(例如,為購買貸款融資),提供相關的投資建議或為其介入的貸款或投資建立二級市場,則通常要遵守證券法規中的牌照或註冊要求。如果平臺通過傳遞與金融工具有關的買賣訂單充當中介,則它可能是提供受監管的投資服務(金融工具經紀)。此外,向廣大公眾發行證券通常需要公開招股說明書,該招股說明書需要得到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26]付款規定。
  • 這裡有各國、各領域最全面的金融科技監管政策解讀!
    技術一向走在監管前,面對這些日新月異的金融新業態,各國的監管部門都是高度重視,監管力度不斷升級,規制金融科技的規範散落在各國的基本法律、電子商務法律和一些規則、判例之中,在整體上已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以下將為大家呈現不同業態中的典型監管政策。電子支付監管政策以成熟的美國為例。
  • 跟著發燒友去探店:能刷比特幣的日本百貨公司長啥樣?
    區塊鏈監管科技企業QRC日本高級研究員小林瑠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事實上,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特徵是無第三方中介的點對點交易,利用該屬性的轉帳交易,平均需要10分鐘確認。「而現在幾乎在掃碼的瞬間完成了支付,這說明目前的比特幣支付並沒有實現真正的點對點支付,而是商家與客戶之間通過交易所完成了信息的交換。」
  • 全球的比特幣交易排行榜解析
    筆者根據網絡了解的相關數據(每天的成交量排行波動較大,此排名只能作為參考),整理出一個全球的比特幣交易排行榜。 1.bitFlyer:(bitflyer.jp/) bitFlyer比特幣交易平臺隸屬於bitFlyer Inc.公司,成立於2014年1月9日,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比特幣市場交易與結算。
  • 新加坡支付監管及支付牌照梳理
    二、法律法規2006 年以前,新加坡一直沒有覆蓋整個支付體系的立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對支付體系的監管規定散見於《銀行法》、《匯票法》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合作性的文件中。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MAS 逐漸認識到支付體系對於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和公眾利益的重要性。
  •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現狀研究
    但在非銀行支付機構提供個性化支付結算與增值服務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風險。如資金和信息安全風險、洗錢風險、網絡技術風險。這些風險帶來的諸如個人信息被盜、機構業務被惡意入侵,為金融犯罪提供渠道等安全問題使得監管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 為降低洗錢風險 新加坡金管局將加強代幣支付監管
    當地時間1月4日,新加坡國會通過付款服務(修正)法案,賦予金融管理局更大權力,從多方面加強對數碼支付代幣供應商及相關活動的管制。 數碼支付代幣指的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這類貨幣不通過法定貨幣發行機構發行,但可用來付費完成交易。 使用數碼支付代幣等虛擬資產的跨境交易一般以快速及匿名的方式進行。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下)
    雲計算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都已修改了它們現有的監管框架,或者闡明了它們對金融機構使用雲計算的監管期望。主管部門已就外包,治理,風險管理和網絡安全框架提出了具體要求,或發布了有關金融機構和雲服務提供商之間就提供實質性或關鍵性服務的安排的期望。
  • 【深度】發達的貨幣功能,解析日本數字加密貨幣發展的源動力
    監管平臺也在不斷招賢納士,擴大招收安全專家和有經驗的處理安全事故的人士,專門對這些平臺進行安全排查。目前安全監管小組成員已經從成立的30人擴大至現在的60人。安全性確保成了金融廳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鏈得得APP之前長期的跟蹤報導日本政策導向,也都集中在日本的幣圈,也就是對虛擬貨幣交易所的規制。
  • 日本眾議院通過一項新的加密法規,FSA詳細解讀法案要點
    根據日本政府網站,關於這項法案有許多意見。日本最高金融監管機構日本金融廳(FSA)的發言人告訴news.Bitcoin.com:「法案的通過取決於國會的審議過程。」該法案由日本金融服務廳擬備,正式名稱是「為應對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進步而出現的金融交易多樣化,修訂部分基金結算法等的草案」。
  • 日本計劃出臺數字貨幣運營監管法案
    《日本時報》上周一發表社論稱,日本財政大臣麻生太郎表示政府將會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新法規可能會涉及到數字貨幣交易商註冊和許可證登記制度。文章還稱,日本財政部、金融服務局和國家政策局被點名要求與其他有關當局合作,完善反洗錢法案和金融產品交易法案。此舉目的是在明年的常規議會上提交相關法案。
  • 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動態(2019年12月)
    計劃指出,FSB將繼續監督金融創新發展,深入分析大型科技企業進軍金融市場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帶來的影響,並對監管科技實踐展開調研;在2020年4月針對如何解決穩定幣監管問題展開公開諮詢;在與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以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和標準制定機構的協調下,制定並向20國集團交付增強全球跨境支付的計劃路線圖,充分利用數字創新提高跨境支付服務的效率和包容性
  • 魯政委:中小銀行「適配性」監管的國際實踐鏡鑑—美聯儲修改銀行...
    即為僅對特定的監管要求(例如LCR指標)將銀行進行分類,並僅對特定監管要求施加差異化監管,其他類型監管指標要求不受該分類影響。CAP方式主要被美國、巴西、日本、瑞士等國家或地區所使用,例如巴西將所有銀行分為5個類別,日本將所有銀行分為2類,瑞士則將所有銀行分為5類,分別施加了不同的監管要求。SSAP方式則主要被歐盟、中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所使用。
  • 巴曙松: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監管框架——從數據驅動走向嵌入式監管
    銀行間的支付通常依賴於中介清算公司的處理,涉及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包括簿記,交易對帳,餘額對帳,付款啟動等。因此,傳統的支付過程是冗長且成本高昂的。以跨境支付為例,每個國家的結算程序不同,因此跨境匯款往往需要數天才能到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藉此削弱第三方金融機構中介作用,將極大地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銀行交易成本,並因此使銀行能夠滿足快速便捷的付款清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