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茉莉花茶卻也成了某些喝茶人眼中的低檔茶,隨著茶葉、茶文化的發展,鐵觀音、普洱等茶葉的進入,花茶漸漸的淡出人們的視線,退出人們的飯桌,成了沒落的「貴族」。對於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來講,「香片」、「高碎」是他們青春記憶中的奢侈品,對年輕人來講可能就沒有聽說過。
茉莉花茶是融茶葉之味,鮮花之香於一體的品飲佳品
茉莉花茶的歷史
茉莉花茶(Jasmine Tea),又叫茉莉香片,始於南宋,屬於花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大規模窨制花茶則始於清代鹹豐年間(1851-1861),到1890年花茶生產已較普遍。茉莉花茶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及閩東北地區,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後延續至四川。
1、單瓣茉莉窨制的屬於清香型
單瓣茉莉挺直飽潤,香氣馥鬱,清高中帶有甜香,香氣中除了茉莉特有的鮮靈芬芳外,還有種類似冰糖和玫瑰的甜香味,聞起來香氣上揚,口味卻極其清雅,它的香氣和清爽的味道很適合年輕人和剛入門的飲茶者。
2、茉莉窨制的屬於濃香型(無花型)
雙瓣茉莉朵大瓣厚,花色潔白,產量也大,窨制後就是北京人最熟悉的傳統茉莉花茶味道。幹茶芽形飽滿,白毫顯露;內質香氣濃鬱鮮靈,滋味鮮濃醇厚。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勻黃亮。比如四川的龍都香茗就是經過多次窨制而成,很多新茶友可能以為無花是很差的。其實不然,市面上內行常常知道:無花型工序相對複雜一些,是在窨制之後將花與茶分離開來,所以茶友幾乎看不到花。此類型都是龍都30餘年的制茶老師傅親手熬夜窨制的。
3、單、雙瓣茉莉混合交叉的屬於兼香型
(製作工藝上是先用雙瓣茉莉打底,再用單瓣茉莉而成。複雜的工藝首先造就了香氣上很強的層次感,初嗅時清香,回味又覺濃鬱,口感也豐富,鮮爽和醇厚兼而有之。)此類型屬於伴花型,例如四川的龍都飄雪型,衝泡後顏值較高,口感較好。
窨花的工藝與投花量
窨(讀xun,同「燻」)花又稱窨制花茶。製造花茶的主要作業。茶坯和鮮花均勻拌和(簡稱窨花拼和)和堆放組成的工序。在堆放過程中香花吐出的香氣,立即被周圍的茶坯所吸收,茶坯便成為具有濃烈花香的花茶。窨坯復火後冷卻再窨花一次,稱為二窨。高檔茉莉花茶有的多到九窨。一斤好的茉莉花茶的一次投花量,就需要5斤茉莉花來窨。如果窨制九次,那就需要45斤茉莉花。真正用心做好一款茉莉花茶,所要花的時間精力絕對不比做其他茶少。
不少人認為,茉莉花茶帶有乾花的數量越多,則花茶的品質越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乾花過多,會影響衝泡出來的口感偏向苦澀,因此,龍都花茶帶有的乾花往往是很少的。
茉莉花以其香豔、純潔的品質贏得了歷代詩人的讚頌:唐太宗李世民有詠茉莉花的詩句:「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楊萬裡贊道:「茉莉獨立更幽佳,龍涎避香雪避花。」甚至連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也作了一首七絕《茉莉》:「春困無端壓黛眉,梳成松鬢出簾遲。手拈茉莉猩紅朵,欲插逢人問可宜?」
茉莉花的故鄉印度詩人泰戈爾在《第一次的茉莉》中寫道:「我頸上戴過愛人手織的醉花的花圈,作為晚裝。但我想起孩提時第一次捧在手裡的白茉莉,心裡充滿著甜蜜的回憶。」 以上詩作,把茉莉花的高貴氣質抒發得淋漓盡致。原來,「小女子」茉莉花也充滿貴族氣。根據宋朝張邦基的說法,茉莉還稱「抹麗」,謂能掩眾花也。」有壓倒群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