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開始落下 | 和你一起閃現
打工人,打工魂……
文|靈姍
最近老在微博跟朋友圈看到「打工人」的梗,突然間這個詞就火了。「早安,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這個詞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群年輕人把工作稱作「打工」,沒有成就感、沒有安全感、還常常感覺疲憊不堪。
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即便是被工作折磨千百遍,還是要待它為初戀。
相對於之前火爆「社畜」、「996」,「打工人」這個詞感覺多了一些自嘲和苦中作樂的意味在。
作為一個每個天必須按點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的上班族,我也有一樣的感覺,工作太苦,每周辭職的念頭都能冒出來個五六七八次。
上個周末和大學室友約著一起吃飯,也不知道誰先提了一句,「我想換工作」,結果大家異口同聲地,都想換工作。
(看到大家都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為什麼現在關於財富自由的新書、課程都會賣的很好?因為大家心裡都暗戳戳地有一個理想,「錢掙夠了,就不用上班了!」
(誰不想當個小富婆呢
還有不少人會羨慕自由職業者,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不用被老闆一個微信就從床上叫起來加班,也不用頂著寒風早起上班。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問題就是這個,怎麼才能擺脫上班煎熬的狀態。
01.自由職業和上班族
說到自由職業,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做自媒體博主,做直播帶貨的人,收入不低,生活也很有意思。
我認識一些在自媒體領域的朋友,做得有起色之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辭職。
我超級羨慕他們,尤其是在我每天要忙忙碌碌上班的時候,愈發覺得自由職業者太爽了吧!
但是跟幾個朋友深聊之後,發現情況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開心。
作為「打工人」,我們的工作是有時間界限感的,下班之後,就能好好休息,不用那麼多地去擔心工作上的事情。
而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工作和生活是區分不開的。
有一個全平臺粉絲已經過百萬的朋友提到過,即使出去度假爬山,全程也要背著電腦,隨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工作上的問題。
甲方有了消息,不管是晚上12點,還是凌晨5點,也要放下手裡做的事情,趕緊回復處理。
競爭激烈,一件事情做不好,甲方可能就要找另一家去合作了。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選擇辭職去做自由職業呢?
這就涉及到了工作的意義感。做自由職業,自己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投入了時間,獲得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簡單來說,這是一份能夠體現個人思考和價值的工作,它能夠帶來持續的成就感,這樣就進入了正向循環,做得越好越想去做。
而二三十歲的普通上班族來說,還沒有走向管理崗,我們做的就是最基礎的工作,按照領導的吩咐完成一些事情。
通常有規定時限,有時還不得不免費加班。雖然不需要花心思,也沒法有發揮個性,很難提起什麼興致來。
長期做這類工作,腦子裡想的就是趕緊在規定時間做完走人,爭取別加班,哪還想著投入什麼精力。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容易厭煩工作,並且頻繁換工作的原因。
02.錢只是工作的一方面
對於工作來說,錢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只要工資和獎金能給到位,大家工作的積極性的都能調動起來。
但是事實上,根據我的觀察,錢能給到符合我們心理預期的情況,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所以,工作能不能帶來成就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經歷過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不適應,難受,找不到目標。那時候一到周日晚上就莫名煩躁,甚至想哭。
是可以順利完成領導交給的工作,但是我在工作中很難找到樂趣,還得時不時擔心做不好被領導罵。
後來一個機會,我被臨時抽調到一個新成立的小項目裡,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時間,但是在那個項目中,我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從零開始聯繫客戶、安排調研,做項目進度圖,寫結題工作,我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最後完成的效果也很好。
那段時間,雖然時常要加班,但是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很好,工作起來也不覺得煩躁。
從那件事之後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能不讓我煩躁,如果真的跳槽出去,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嗎?
可能並不能,我只會跳入另一個不開心的循環當中。
工作不順利,公司有問題,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原因。想清楚這一點之後,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視角,去琢磨怎麼去工作才能讓自己逐漸找到成就感。
03.多做有意義的工作
之前我們提到了,做有意義的工作可以很大地調動我們的積極性,那麼,怎麼把無意義的工作轉化為有意義的呢?總不能直接跟領導說我不想做吧。
分享一些小技巧~
放下「遵守期限,不犯錯」的心理
我過去工作的狀態是「領導說啥就是啥」,我會把任務完成,但是不會多做,只是保證不犯錯,甚至把不犯錯作為第一要務。
因為聽了太多的職場厚黑學,覺得工作中幹多錯多,別人不惦記你的好,所以還覺得自己這樣「很聰明」。
如果說我已經是個等退休的「老人」,這樣的做法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我現在是一個至少還要工作個三十年的年輕人,這麼做並不合適。
確實不會帶來出現什麼差錯,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工作對我來說既沒有挑戰,又索然無味,更不要說成長了。
而如果去按照「超出一定預期」這個標準來做(注意,是一定的預期,別太猛了),自己一定會去進行主動學習和思考,投入心思和精力。
這就是把無意義的日常工作變成有意義重要一步。一旦獲得不錯的結果,我們的心裡一定會充滿成就感。
後來我想明白了,所謂的「職場厚黑學」之所以會告訴我們幹多錯多,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控好程度。
要麼把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攬了過來,想表現自己,盲目地搶了別人的活,要麼是一下超出領導預期太多,導致這之後都對你預期過高。
所以,適當的放下「不犯錯」的心理,去尋找工作中可以改進的地方,是會讓我們工作更有成就感。
記得時常創造「驚喜」
這一點其實跟上面提到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一想,製造一些超出預期的驚喜感,非常有助於個人形象的建立。
我們身在一個非常注重人情味和關係的社會,能力是一個方面,相處是否讓人覺得靠譜,感到舒服也是很重要的。
想創造驚喜,有2個關鍵要素:
一是提供方便。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照顧到其他人或者部門,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順手,也會給他人留下好印象。
比如大家總是會遇到開發票的情況,然後我就會使用小程序微信發票助手去管理,能直接轉發給統一報銷的同事,非常方便。
二是發揮自己優勢。我是一個筆記達人,而且比較擅長做思維導圖筆記,就可以找機會能發揮一下優勢。
平時開完會或培訓完,總會有同事沒有做筆記,我會把我的筆記發給他,如果時機合適也會分享到微信群裡。
這現在看起來跟我的工作沒有直接關聯,但日積月累,也會讓領導和同事對我有更深的印象,如果哪天公司有筆記有關工作的話,有很大可能會找到我。
給自己打分,讓進步看得見
一些營銷崗位或新媒體崗位,可以通過銷售業績、文章閱讀數來直觀的感知自己工作的成果。
但在很多職業中,我們做工作的好壞是很難有一個評判標準的。
當我們完成日常工作,是不會有人誇我們的。只有當我們的工作結果大幅度超出對方預期的時候,才有可能獲得一個稱讚,「幹得不錯」「挺好」。
如果指望用領導或同事的評價來激勵自己,那很難。
所以,大部分職場環境中,我們是很難看到自己的進步的,如果身邊再有幾個及其優秀的同事,那就更有挫敗感了。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失去動力。
介紹一個能提高主動性的小方法,那就是:評估自己現在的工作情況,設定評分標準,如果做得更好、學到了新東西、取得了新進步,都可以獲得更高的分數。
比如數據整理這項工作,每次也能完成任務,但是在數據收集的全面性、分析的深入性、圖表的美觀性、效率的提升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那就可以先給自己打70分,然後把這些作為進步的指標,一點一點向90分、甚至100分進步。
相比較等待別人虛無的誇獎,這樣打分的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工作動力會更強。
總結一下
工作這件事,是要伴隨我們幾十年的,如果不是「家裡有礦」,不管是想平平淡淡,還是想財富自由,都需要去工作。
與其怨天尤人,每周度過難熬的5天,身心疲憊,不如讓自己適應,逐漸尋找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
雖然可能咱不至於愛上工作,但也不會那麼討厭。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不如做一個快樂的「打工人」。
-END-
文:靈姍,筆記達人,專注學習方法與個人成長。
微信公眾號:這有個蟲洞(ID:ZYGCDA)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 ▏小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