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和自由職業?我真的不想選自由職業

2020-12-10 騰訊網

太陽開始落下 | 和你一起閃現

打工人,打工魂……

文|靈姍

最近老在微博跟朋友圈看到「打工人」的梗,突然間這個詞就火了。「早安,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這個詞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群年輕人把工作稱作「打工」,沒有成就感、沒有安全感、還常常感覺疲憊不堪。

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即便是被工作折磨千百遍,還是要待它為初戀。

相對於之前火爆「社畜」、「996」,「打工人」這個詞感覺多了一些自嘲和苦中作樂的意味在。

作為一個每個天必須按點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的上班族,我也有一樣的感覺,工作太苦,每周辭職的念頭都能冒出來個五六七八次。

上個周末和大學室友約著一起吃飯,也不知道誰先提了一句,「我想換工作」,結果大家異口同聲地,都想換工作。

(看到大家都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為什麼現在關於財富自由的新書、課程都會賣的很好?因為大家心裡都暗戳戳地有一個理想,「錢掙夠了,就不用上班了!」

(誰不想當個小富婆呢

還有不少人會羨慕自由職業者,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不用被老闆一個微信就從床上叫起來加班,也不用頂著寒風早起上班。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問題就是這個,怎麼才能擺脫上班煎熬的狀態。

01.自由職業和上班族

說到自由職業,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做自媒體博主,做直播帶貨的人,收入不低,生活也很有意思。

我認識一些在自媒體領域的朋友,做得有起色之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辭職。

我超級羨慕他們,尤其是在我每天要忙忙碌碌上班的時候,愈發覺得自由職業者太爽了吧!

但是跟幾個朋友深聊之後,發現情況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開心。

作為「打工人」,我們的工作是有時間界限感的,下班之後,就能好好休息,不用那麼多地去擔心工作上的事情。

而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工作和生活是區分不開的。

有一個全平臺粉絲已經過百萬的朋友提到過,即使出去度假爬山,全程也要背著電腦,隨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工作上的問題。

甲方有了消息,不管是晚上12點,還是凌晨5點,也要放下手裡做的事情,趕緊回復處理。

競爭激烈,一件事情做不好,甲方可能就要找另一家去合作了。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選擇辭職去做自由職業呢?

這就涉及到了工作的意義感。做自由職業,自己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投入了時間,獲得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簡單來說,這是一份能夠體現個人思考和價值的工作,它能夠帶來持續的成就感,這樣就進入了正向循環,做得越好越想去做。

而二三十歲的普通上班族來說,還沒有走向管理崗,我們做的就是最基礎的工作,按照領導的吩咐完成一些事情。

通常有規定時限,有時還不得不免費加班。雖然不需要花心思,也沒法有發揮個性,很難提起什麼興致來。

長期做這類工作,腦子裡想的就是趕緊在規定時間做完走人,爭取別加班,哪還想著投入什麼精力。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容易厭煩工作,並且頻繁換工作的原因。

02.錢只是工作的一方面

對於工作來說,錢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只要工資和獎金能給到位,大家工作的積極性的都能調動起來。

但是事實上,根據我的觀察,錢能給到符合我們心理預期的情況,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所以,工作能不能帶來成就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經歷過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不適應,難受,找不到目標。那時候一到周日晚上就莫名煩躁,甚至想哭。

是可以順利完成領導交給的工作,但是我在工作中很難找到樂趣,還得時不時擔心做不好被領導罵。

後來一個機會,我被臨時抽調到一個新成立的小項目裡,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時間,但是在那個項目中,我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從零開始聯繫客戶、安排調研,做項目進度圖,寫結題工作,我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最後完成的效果也很好。

那段時間,雖然時常要加班,但是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很好,工作起來也不覺得煩躁。

從那件事之後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能不讓我煩躁,如果真的跳槽出去,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嗎?

可能並不能,我只會跳入另一個不開心的循環當中。

工作不順利,公司有問題,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原因。想清楚這一點之後,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視角,去琢磨怎麼去工作才能讓自己逐漸找到成就感。

03.多做有意義的工作

之前我們提到了,做有意義的工作可以很大地調動我們的積極性,那麼,怎麼把無意義的工作轉化為有意義的呢?總不能直接跟領導說我不想做吧。

分享一些小技巧~

放下「遵守期限,不犯錯」的心理

我過去工作的狀態是「領導說啥就是啥」,我會把任務完成,但是不會多做,只是保證不犯錯,甚至把不犯錯作為第一要務。

因為聽了太多的職場厚黑學,覺得工作中幹多錯多,別人不惦記你的好,所以還覺得自己這樣「很聰明」。

如果說我已經是個等退休的「老人」,這樣的做法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我現在是一個至少還要工作個三十年的年輕人,這麼做並不合適。

確實不會帶來出現什麼差錯,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工作對我來說既沒有挑戰,又索然無味,更不要說成長了。

而如果去按照「超出一定預期」這個標準來做(注意,是一定的預期,別太猛了),自己一定會去進行主動學習和思考,投入心思和精力。

這就是把無意義的日常工作變成有意義重要一步。一旦獲得不錯的結果,我們的心裡一定會充滿成就感。

後來我想明白了,所謂的「職場厚黑學」之所以會告訴我們幹多錯多,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控好程度。

要麼把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攬了過來,想表現自己,盲目地搶了別人的活,要麼是一下超出領導預期太多,導致這之後都對你預期過高。

所以,適當的放下「不犯錯」的心理,去尋找工作中可以改進的地方,是會讓我們工作更有成就感。

記得時常創造「驚喜」

這一點其實跟上面提到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一想,製造一些超出預期的驚喜感,非常有助於個人形象的建立。

我們身在一個非常注重人情味和關係的社會,能力是一個方面,相處是否讓人覺得靠譜,感到舒服也是很重要的。

想創造驚喜,有2個關鍵要素:

一是提供方便。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照顧到其他人或者部門,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順手,也會給他人留下好印象。

比如大家總是會遇到開發票的情況,然後我就會使用小程序微信發票助手去管理,能直接轉發給統一報銷的同事,非常方便。

二是發揮自己優勢。我是一個筆記達人,而且比較擅長做思維導圖筆記,就可以找機會能發揮一下優勢。

平時開完會或培訓完,總會有同事沒有做筆記,我會把我的筆記發給他,如果時機合適也會分享到微信群裡。

這現在看起來跟我的工作沒有直接關聯,但日積月累,也會讓領導和同事對我有更深的印象,如果哪天公司有筆記有關工作的話,有很大可能會找到我。

給自己打分,讓進步看得見

一些營銷崗位或新媒體崗位,可以通過銷售業績、文章閱讀數來直觀的感知自己工作的成果。

但在很多職業中,我們做工作的好壞是很難有一個評判標準的。

當我們完成日常工作,是不會有人誇我們的。只有當我們的工作結果大幅度超出對方預期的時候,才有可能獲得一個稱讚,「幹得不錯」「挺好」。

如果指望用領導或同事的評價來激勵自己,那很難。

所以,大部分職場環境中,我們是很難看到自己的進步的,如果身邊再有幾個及其優秀的同事,那就更有挫敗感了。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失去動力。

介紹一個能提高主動性的小方法,那就是:評估自己現在的工作情況,設定評分標準,如果做得更好、學到了新東西、取得了新進步,都可以獲得更高的分數。

比如數據整理這項工作,每次也能完成任務,但是在數據收集的全面性、分析的深入性、圖表的美觀性、效率的提升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那就可以先給自己打70分,然後把這些作為進步的指標,一點一點向90分、甚至100分進步。

相比較等待別人虛無的誇獎,這樣打分的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工作動力會更強。

總結一下

工作這件事,是要伴隨我們幾十年的,如果不是「家裡有礦」,不管是想平平淡淡,還是想財富自由,都需要去工作。

與其怨天尤人,每周度過難熬的5天,身心疲憊,不如讓自己適應,逐漸尋找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

雖然可能咱不至於愛上工作,但也不會那麼討厭。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不如做一個快樂的「打工人」。

-END-

文:靈姍,筆記達人,專注學習方法與個人成長。

微信公眾號:這有個蟲洞(ID:ZYGCDA)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 ▏小蟲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人適合自由職業?
    網上有一種說法——今年是企業辦公軟體的春天,遠程辦公的元年,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自由職業時代似乎即將到來。我就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啊?為什麼?先來總結一下我的觀點。這是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他們為自己打工,有成果才有工資,所以不敢偷懶。
  • 我正在使勁「暗戀」著自由職業
    我生來平庸,所以更好動,總是在尋求能夠避免這種趨勢的過程,然而如今依舊被「壓在五行山下」,廉價出賣寶貴的八個小時,以及其他的消耗,例如視力,苦不堪言。我當然熱愛工作,但不是那樣的,更想為自己打工。我拒絕加班,即便給幾倍工資,只是因為要用更多的時間尋找生命的意思。說起來似乎「冠冕堂皇」,賣弄概念,然而感覺相當真實。沒有什麼比見證自己成長更幸福的事情了,即便時間「浪費」,也樂在其中。
  • 為什麼有些人不想上班?有什麼自由職業可以做?
    這個問題我覺得相對於不同的人側重的點可能不一樣。其一,為自由而不上班的,這類人我覺得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出發,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比如開一間攝影工作室、開一家小的麵包店,專業的人士利用專業的知識通過視頻教學也可以。
  • 你想要的自由職業真的自由嗎?| 道軒沙龍NO.753
    又到了一年的年底,最近幾位朋友和我說,她們在2021年想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那麼,什麼是自由職業呢?
  • 自由職業是未來趨勢,有哪些靠譜的自由職業
    隨著網際網路和共享經濟的興起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自由職業。當物質逐漸滿足之後,精神上的自由是最可貴的,自由職業將會是未來的趨勢。什麼是自由,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時間才是自由。許多人認為成為自由職業者就是隨心所欲,但自由職業並不意味著你可以睡懶覺,你必須學會和時間賽跑,更加自律,成為更好的自己。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
  • 16型人格誰適合自由職業?
    點擊夏夏的人格書吧關注我哦!!
  • 自由職業,麻煩總比自由多
    來源:她理財By@一杯桃冰寫在前面:很多人開始考慮自由職業,是從不想上班開始的——不想打卡了、不想處理同事關係了、不想聽領導含水量充足的會議訓話了……而真正給他們底氣的,則是發現自己某幾次接活報酬還挺多,看來存活不成問題。我也是如此。但真正開啟這個全新階段之後,你既會擁抱它提供的自由,也不得不迎接它帶來的風險。
  • 我月收入五位數,父母依舊不願承認我是自由職業
    有時候,當他們在飯桌上抱怨下屬的無能或者學生的調皮時,我只能埋頭吃飯,不敢發言。因為我是自由職業,體味不到他們職業生涯的苦惱.....這簡直讓人如坐針氈。不過最讓我窘迫的,還是昨晚我爸打電話時的所言所語:「老蔣啊,你最近咋樣?我兒子?
  • 自由職業10年,我用什麼養活自己?
        但比起上班,我還是會選擇自由職業,上班最大的壞處我覺得其實是時間的浪費,同樣的時間裡我在家裡總比在公司裡要完成地快和好,雖然我也討厭獨處,但是我在工作的時候卻一定是要沒人打擾。另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也比上班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樣也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回報。
  • 特稿|走進自由職業人員的統戰大家庭
    趙松濤對此早有準備,特意選乘了高鐵,避免因南方五月的多雨而耽誤了報到。他將開始一次有很強政治意義的旅程——以第一批學員的身份,參加中央統戰部舉辦的首期自由職業代表人士理論研討班,「有一種即將投奔組織溫暖懷抱的期待感。」晚上7點,長沙九所賓館韶山會議廳,開班儀式舉行。
  •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做「自由職業」,要不要辭職?
    「自由職業」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所嚮往的最佳「職業」。在不少人眼中,自由職業者,他們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還賺的比上班多。相比自由職業者,「打工人」不僅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還要經常加班,被公司掏光了所有對於生活的希望和美好嚮往。
  • 什麼是自由職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自由二字,看我幾年前的觀點:自由)聞著香,打著坐,突然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想要寫點什麼,關於自由職業,我當下的思考。一直以來,自由是自己非常看重的東西,隨著經歷的增多,閱人閱己的路上,對於自由,此刻有了一些新的觀點。
  • 自由職業比正常上班族賺得多?一起看看那些熱門的自由職業
    想要踏入自由職業這條道路,方向其實很重要。在我們接受過社會的洗禮之後,往往會覺得興趣和工作不可兼得。自由職業恰好打破了這個固有的思維。你完全可以通過自由職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獲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 從來沒有什麼自由職業,這只是為偷懶製造的謊言
    問過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想幹什麼工作,有好幾個都回答要從事自由職業。問他們自由職業是什麼,他們說就是不用按時上班,在家裡就能工作,寫寫文章,搞搞設計,拍拍照片。就這麼簡單,工作期間還不耽誤出去旅旅遊,泡泡吧。
  • 朋友從事自由職業月薪兩萬,卻羨慕那些有工作的人,原因有3點
    在很多人看來,幹自由職業可以實現帳務自由,比自己天天上班拿死工資強多少。畢竟現在當一個小白領的話,也就是五六千塊錢,想月薪上萬必須要當上領導才行。而自由職業就不一樣的,沒有月薪上萬都不能說自由職業,都是拿高薪的。只不過自由職業並沒有在家想像中的那麼好。
  • 做了半年自由職業,我才知道這些真相
    前幾天有喵粉私信小貓,表示「超級無敵羨慕喵做自由職業的生活,我也想趕緊辭了職做自由職業」,嚇得喵趕緊勸住。正好~今天我們來聊聊「自由職業」這個話題。而自由職業,則是「有一單賺一單」。沒有甲方也沒有客戶找的時候又要心慌慌,我是不是涼了為什麼這麼久都沒人找我寫。閱讀量稍有減少,心情也跟著跌宕起伏。五險全都自己交(自己的公司交,和自己交沒什麼區別了,反正燒的都是寫文章賺的錢==)。「穩定」?不存在的。
  • 採訪一百個不上班的人,如何作好自由職業
    我說的這種狀態也許很理想,很多人認為並不現實,畢竟現在大城市的生存壓力這麼大,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沒有收入,你可能不會被沒有收入打敗,卻會被自己的焦慮打敗。 有了「不想上班」這一想法後,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焦慮得睡不著覺。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我所研究的領域主要聚焦在用斜槓去區分不同職業身份的人,這個職業身份的定義就是我一定是有變現能力的,也許你當下沒有變現能力,但是你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變現能力,只是你想和不想的問題。 比如我是一個大學老師,斜槓健身教練,並且健身教練在這個專業領域裡已經做到一定水準,並能帶來一份收入,這一類群體便是我研究的「斜槓職場青年」。
  • 自由職業的不同階段,他們過得怎麼樣?
    久山宴 插畫師/博主 如果說我選擇了自由職業,倒不如說自由職業選擇了我。在大學時候比較幸運的以素人身份通過海選籤到了一家視頻公司做了博主,開始了自由職業的初體驗。
  • 決定成為自由職業,我卻不敢告訴父母
    但實際上我極少說出「那些事」。父母讓我儘快買房子,他們贊助首付。我對此非常抗拒。目前的狀態不適合背上房貸。可我又不想現在說出實情:已經自由職業八個月了,還沒完全實現收入穩定。如果有了房貸壓力,可能就得為了生存,不得不接許多不擅長也無意深耕的領域的稿件,這不利於長期發展。自由職業者最寶貴的是時間。我的自由職業是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