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能實現12年義務教育嗎?

2020-12-12 騰訊網

  在民眾的期望下,可以確定的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2017年4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發布會,就對《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做出介紹,內容如下: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到2020年,全國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而不是實行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這兩者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目前,我國高中的普及率已超過85%,離100%的義務教育還差很遠。「一旦實行高中階段義務教育,正面高中三年也將免學費和學雜費,這對於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國情來說,是無法承受的一筆財政支出。」——教育部長陳寶生表示。

  將幼兒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非常有必要!

  既然暫時無法實行12年義務教育,加上現在幼兒教育基本都是私立機構,而且幼教的費用都非常的高,甚至有的幼兒園收費比大學學費還貴,一個月收幾千的學費生活費的大有人在。很多家長呼籲,應該把一年學前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

  小編結合各方面的分析,發現將幼兒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是有很強的現實必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行性。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我國沒有足夠的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一直存在,但是現在的幼兒教育又是很多家庭都需要的,沉重的壓力壓的家長喘不過氣,如果能普及學前義務教育,也能解放不少年輕的家長們。

  2、因為基礎教育政績的要求,而高中教育效果更能直接體現政績的結果,幼兒教育效果很難展示,所以我國大多數區域的「有關部門」積極性都不高。但是,為了我國幼兒教育的健康均衡發展,有必要將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變為對政府的強制義務。

  3、如果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對與幼兒和其家庭來說,不會造成適齡兒童的負擔(是一年不是三年)的同時也減輕了家長們的經濟負擔。

  對於這兩個觀點,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喲~你贊成哪個呢?

  不可取的五個最弱表現

  考生表現一:心理脆弱,不夠自信

  心理問題是廣大考生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許多考生在考場上緊張或失控。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考生的心理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一是不夠自信,二是因無法把握自我而失控(本來想好好表現自我,結果常因失控而讓考官覺得自傲、自負)。

  【診斷】

  太過看重考試的結果;天之驕子的優越感和現實的落差帶來了自卑、自負、自傲的綜合反應;對考場環境的不適應、對面試題型及思路不明確、自身知識儲備欠缺等。

  【建議】

  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努力克服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其次,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並對不足加以改進。再次,訓練自己靜心凝神的能力,保持謹慎而樂觀的態度,重要的是做好當下。最後,對考官既要尊重又要平視,尊重是基本的禮儀要求,平視則可以減少考官對你的心理壓力。專家建議廣大考生務必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尤其是在臨考前我們更要做好這項工作。

  考生表現二:氣勢文弱,感情平淡

  在面試考場中,許多考生畏懼考官,在氣勢上顯得怯生生、拘謹,非常不自然。同時,文弱的氣勢也在答題過程中暴露出來,小動作多而頻繁,語言表達上沒有底氣,口頭語較多而且不流暢,感情很平淡。

  【診斷】

  考生在氣勢上的文弱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訓練,底氣不足;第二,缺乏對面試題目情感的較好把握;第三,未正確認識考生與考官之間的關係。

  【建議】

  考生務必高度重視面試中的氣勢,如果我們自己在氣勢上先聲奪人,就可以很好地贏得面試成功的先機。考生可以通過大聲朗讀富有激情的文章來培養自己的氣勢。第二,要增加語言的感染力,考生要學會忘我、學會控制,要給考官一種「雷霆起於側而不驚,泰山崩於前而不動」的鎮定感,將我們飽滿的感情恰如其分地展現給考官。

  考生表現三: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千篇一律是指,考生在答題中前後的語言風格、答題思路,給人的感覺是「活脫脫流水線產品」。千篇一律令考官生厭,自然考生的面試成績也很難得到高分。為了引起考生尤其是接受過培訓的考生的注意,有針對性地總結了考生常見的模式化情形。

  面試進場時:「謝謝」的重複使用,給考官拘泥於禮節的感覺。

  面試答題時:不區分場合和情形,一律使用「各位考官,請允許考生思考一下」、「考生開始回答第一題」,看似考生非常懂禮貌,因為其中體現的培訓色彩很濃厚。在當前考官不支持考前培訓輔導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充分「投其所好」。

  面試內容上:對人際關係類試題僅僅圍繞各類主體進行基本原則的解釋,而缺乏對具體主體的個性化分析;計劃組織協調題中計劃、準備、實施、總結或事前、事中、事後顯得流於形式,而沒有具體翔實的內容;情景處理題不區分具體情況擅用應急預案來解決問題;綜合分析題中出現的模式化是只知道辯證分析的表面,而沒有充分體現全面性的內涵,這是對辯證法的生搬硬套。

  【診斷】

  考生對各類題型的掌握流於表面,沒有掌握其精髓,同時,靈活運用能力相對也比較薄弱。

  【建議】

  考生在面試答題時,應該在基本知識要點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個性、脫穎而出。個性的展現可以通過對題目的想法,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性格特點、行為方式等多方面體現出來。因此,我們每位考生都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打造自己的個性。但是,個性不能和我們公務員的要求相違背,也不能和我們的面試題目本意相違背。

  考生表現四:生吞名言,適得其反

  很多考生文化底蘊的不足在考場上也體現了出來。運用名言警句可以給我們的答題帶來語言亮點,於是乎,許多考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大量地引經據典來給自己的面試增色。但是,從專家的教學實踐看,考生在這上面往往做得過頭了。其表現有三:一是考生之間名言警句大量雷同,缺乏新意;二是考生答題過程中存在名言警句堆砌的情形,結果導致答案僅是名言警句的展示;三是對名言警句的適用場合普遍缺乏比較好的把握,不同題型適用名言警句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診斷】

  一是考生自身語言匱乏,只能被動選擇名言警句支撐;二是對名言警句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掌握,對其本義、引申義不夠熟悉,以至於不了解名言警句的適用場合。

  【建議】

  適當選擇名言警句,選擇那些自己熟悉、能夠很好運用的,並且可以避免和多數考生重複的名言。對於領導人的經典言論,我們要注意消化吸收,慎重使用。

  考生表現五:儲備不足,缺乏內涵

  知識儲備反映的是一個人基本的知識水平和素養,可以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來體現。考生在這方面暴露的問題是最突出的,也是比較致命的。考生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缺乏對基本人際關係、計劃組織知識的了解,造成答非所問,答題過程令人啼笑皆非;二是分析問題的方法或者說思維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一點體現在答題時邏輯性不強、答題內容不全面,缺乏具體應對措施等;三是對社會缺乏基本的了解,關注社會、了解政策應當是準公務員必須做到的。另外,很多題目都涉及到本省區的新聞熱點,尤其是引起廣泛關注的事件,很多考生在答此類題時存在比較大的欠缺。

  【診斷】

  現在的面試題目很靈活,考生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於基本思維方法掌握不夠,或者雖然略知一二,但理解不深、不會運用。

  【建議】

  知識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平時要注意積累。主要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改善:一是平時注意留心生活、留心本省區和本地新聞、留心和所報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內容,可以採取上網閱讀、收看新聞報導、實習體驗等多種形式來積澱知識和經驗;二是注重思維方法的訓練,提高思維能力。

  學會聯繫生活

  一、面試備考脫離生活

  筆試考了第一名的擔心被反超,筆試排名靠後的擔心逆襲不能成功,無論考了第幾名都在想別人的面試狀態是什麼樣子,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在哪裡。備考也很不在狀態,總是想著怎麼答題,可是答完題之後自己又非常不滿意,不知道該如何拓展和提升自己,只能拼命背答案,完全脫離在生活之外,所以答完題之後還是覺得不能讓自己滿意。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不知道面試即生活,生活即面試,在生活中只要處處留心就能夠遊刃有餘地準備面試。

  二、面試如何聯繫生活

  例如下面這一個題目:你初到單位,恰逢單位進行評選優秀員工,你投了自己一票,同事對此議論紛紛,你怎麼辦?

  此題是一道典型的人際+情景處理題,既要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又要消除此次評優的影響。很多考生在答題時都是從自己自信、優秀值得擁有優秀員工這個稱號,同事議論紛紛是因為同事不理解自己,覺得不能自己為自己投票的角度來考慮,認為,投自己一票很正常啊,同事為什麼會議論紛紛呢?顯而易見,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這道題目就難以答好,因為沒有聯繫生活實際,很多問題想不明白,所以答題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其實,這道題目如果重新改裝一下,廣大考生就能夠想通為什麼同事會因為自己投了自己一票而議論紛紛了。此題若這樣改成「你們班剛剛轉校來了一名學生,恰好你們學校正在評選優秀班幹部,這名學生投了自己一票,你怎麼看?」,換了一個角色,換了一個身份,很多考生就能想明白這道題目了,這個學生剛來我們班,對班級什麼貢獻都沒有,怎麼能投自己一票呢?

  這樣一想,很多考生恍然大悟了,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別人剛轉校來我們班,對我們班沒有貢獻,投了自己一票就沒有道理。同樣,上題中,自己作為初到單位的一名同事,對單位也沒有什麼貢獻,怎麼能夠在評選優秀員工的時候投自己一票呢。

相關焦點

  • 在2020年:是實行12年義務教育?還是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點。義務教育不僅提高我國國民的基本素質,而且也減輕了不少普通家庭的負擔,小編當年讀初中的時候就正好趕上了9年義務教育,當時爸爸還說趕上了好時候。在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多年之後,國家經濟也在不斷發展,關於「普及12年義務教育」的消息也就漸漸的成為了公眾的期待。2020年:能實現12年義務教育嗎?在民眾的期望下,可以確定的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 2020年12年義務教育依舊未實行,你怎麼看?
    社會生一度出現了取消中考的呼聲也不是第一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回應過,目前高中階段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還不具備,取消中考說法並不屬實。贊成和反對12年義務教育觀點都有,那首先來說贊成的觀點,也就是12年義務教育的好處,以及是否能實行12年義務教育。
  • 9年義務教育上升為12年義務教育?沒理解對「政策解讀」就別亂傳
    早有傳聞,2020年,中考要取消。真的要取消中考嗎?9年義務教育變成12年義務教育了?在去年,江西就率先取消中考,採用了「兩考合一」的政策,但是這個政策還沒有普及,中考仍然是我國大部分地區考核學生的重要標準。相關部門已經闢謠,2020年的中考取消完全是虛假的消息。
  • 2020年!全面實行12年義務教育?
    我們的九年義務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實行,到04年才全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今年一些地區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只是表明了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普遍實行的日子會慢慢靠近,最近幾年內基本很難全面實行十二年教育,需要有十年或者五年的時間,讓整個社會區興建一些高中,不然現在的高中資源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的學生,政策實行需要對社會的考察與研究,考慮是否開始全面實行是需要全面兩會去討論,而不是網上說了要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 12年義務教育關鍵不在普及而在免費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特級專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何水法在接受採訪時提出,「建議將現行的9年義務教育制度延長為12年義務教育,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範圍,推行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的全免費教育。」建議普及12年義務教育,是一個每年「兩會」都提的提案。
  • 青海提前2年實現國家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規劃目標
    中新網西寧12月25日電(祁增蓓)25日,記者從青海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教育新聞發布會獲悉,2017年以來,青海省累計勸返失輟學學生2.8萬人,勸返率99.89%,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入學率100%;2018年青海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85%
  • 對於2020年「取消中考」,實行12年義務教育,這樣的消息是真的嗎
    由於之前公布過要普及高中的教育,所以很多人就認為要開始取消中考,其中對於這樣的消息和結論都是不真實的,小編在這裡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2020年不可能取消中考,只要國家還沒實行12年義務教育,就不可能取消中考的。我們從兩方面來看,1.學校這本就是一個大問題。
  • 高中將納入義務教育?9年義務教育變12年?教育部回應!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目前還不具備縮短學制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 9年義務教育變12年?教育部回應!
    早在2017年3月,教育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計劃,各省到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都要達到90%以上。但是我們要知道普及高中教育和12年義務教育的區別。
  • 現階段普及12年義務教育難度很大
    普及12年免費義務教育是早晚的事兒,世界上已經有幾十個國家早就做到了。所以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相信我們也會應該普及12年義務教育的時代。只不過現階段,別說是「高中三年」納入義務教育,就算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都還沒有做到,而且最為嚴重的是目前的「九年義務及教育」還沒有做好(下文詳述),所以12年義務教育這事兒是不可能在短期內提上議案的。
  • 2020年會取消中考,9年義務教育變成12年?網友:大家被誤導了!
    2020年會取消中考,9年義務教育變成12年?網友:大家被誤導了!高考大家都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畢竟高校的招生人數是有限的,所以常常也是有很多人都敗下仗來!但是又不得不說高考是一個決定命運的考試,只要你能在此發揮的得當,上到一個好的大學,必然對以後人生的道路都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有這樣一種考試,完全不亞於高考,它的難度絕對可以和高考呈比肩的狀態,甚至也是殘酷至極,那麼這個所謂的考試就是——中考!只有在進行中考的前提下,你才有參加高考的資格,所以中考也是生命中的一次大的考試!
  • 高中將納入義務教育?9年義務教育變12年?教育部回應!
    早在2017年3月,教育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計劃,各省到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都要達到90%以上。但是我們要知道普及高中教育和12年義務教育的區別。
  • 「12年義務教育」真的來了?普及高中教育是否就是義務教育?
    最近,一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實施方案》在網上走紅,方案中提到,要在2020年在本市實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不少網友看到報導感嘆,馬上就能實施12年義務教育了。1、實施12年義務教育,就是把高中階段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範圍來,使義務教育時間從9年提高到12年。
  • 12年義務教育要來?「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政策解讀!
    「12年義務教育」是很多家長都在期盼的一個政策,小萬萬記得小的時候,就在傳馬上要實行12年義務教育了,但直到現在也依舊只是個傳言。前幾天小萬萬和一位家長聊天時,這位家長問小萬萬:聽說2020年要實行12年義務教育啦?孩子班裡有家長說政策已經出了!
  • 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
    「評估結果表明,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義務教育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均衡發展得到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一些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逐步破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  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率穩中有升  教育規劃綱要對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 【系列報導】明年春季起上思實現12年義務教育-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上思12月5日訊(記者周隆富 通訊員朱新華)日前,記者從上思縣教育部門獲悉,從2016年春季學期起,上思縣將對在高中階段就讀的學生實行免學費政策,實施12年義務教育。據了解,這也是防城港市首個實現12年義務教育的縣(區)。
  •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2019年全國會普及嗎?
    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義務教育則是國家必修保障的公益性事業。那你知道十二年義務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2019年全國會普及嗎?二、十二年義務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1.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而在歐美等不少發達國家實行的教育則為十三年義務教育,是從幼兒園到高中一共十三年的免費義務教育,另外在美國實現十五年義務教育的同時甚至推行了免費上大學。
  • 九年義務教育將會成為歷史 2020年會迎來全民十五年免費教育嗎
    義務教育的模式最早起源於德國,出生於德意志中部的馬丁·路德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義務教育概念的人。早在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了一條這樣的規定:家長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而如今,隨著各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逐漸意識到上個世紀定下的各學科內容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的步伐,網際網路丶區塊鏈丶大數據和雲計算丶航空航天丶人工智慧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世界各國紛紛開始考慮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在美國,公立學校的K-12教育指的是從幼兒園到高中12年級一共13年的免費義務教育的總稱。
  •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
    「評估結果表明,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義務教育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均衡發展得到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一些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逐步破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12年義務教育」真的來了?普及高中,再無中考?
    「12年義務教育」是很多家長都在期盼的一個政策,小優老師記得從小的時候,就在傳馬上要實行12年義務教育了,但直到現在也依舊只是個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