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過、愛過、寫過:終身未婚的司湯達的情與愛

2020-12-25 竹下聞琴

1842年4月24日,他被葬在法國巴黎蒙馬特墓地。一直對米蘭情有獨鐘的他,夢想著埋身義大利,墓碑上寫著:

米蘭人阿里戈·貝爾長眠於此,他活過,愛過,寫過。

01

「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

1783年1月23日,亨利·貝爾出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城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個思想守舊的律師,母親是一位醫生的女兒,喜歡閱讀,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亨利·貝爾非常依戀母親,但在他7歲的時候,母親因產褥熱病逝。

幼年喪母,在他心裡打下了沉重的烙印,他的父親嚴肅而拘謹,父子倆素來不和,關係緊張,青少年時期一直鬱鬱寡歡。

16歲時他來到巴黎,其時法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789年大革命之後,拿破崙上臺執政。亨利·貝爾原打算投考著名的綜合工藝學校,卻為革命形勢所鼓舞,加入了拿破崙領導的軍隊,兩度追隨拿破崙作戰,參加了著名的馬倫哥戰役,並先後出任軍曹、少尉和副官。

他渴望像拿破崙一樣建功立業。但到1814年,拿破崙在俄國慘敗,後被囚禁在聖赫倫那島上。亨利·貝爾說:「我和拿破崙一塊兒垮了臺。」

隨後波旁王朝復闢,資產階級革命派遭受鎮壓,亨利·貝爾覺得「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麼」,他拒絕在新政府中任職,便辭去軍職,離開祖國,僑居義大利的米蘭,開始練習寫作。1817在義大利發表了他的處女作《義大利繪畫史》,這本作品原本是準備獻給拿破崙的。不久後,他首次使用「司湯達」作為筆名,發表了遊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斯》。

因為同義大利愛國主義者有來往,司湯達被驅逐出境。1821年,他回到巴黎。「七月革命」後,司湯達依然鬱郁不得志,在教皇管轄下義大利的一個海濱小城當領事。1842年3月22日傍晚,司湯達在巴黎街上行走時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於此日清晨去世。當時他手頭還有好幾部未完成的手稿。

司湯達的一生都處在法國歷史上最風雲變幻的年代,追求自由民主的他,擁有比其他作家都要豐富的生命體驗。他當過部隊軍官、做過外交領事,後又成為作家,每一種身份都是他在世上的一種標籤,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2

「人人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權利,而獲得愛情就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司湯達對母親有著深刻的眷戀之情,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懷著情人般的愛去愛她的,戀母情結在他日後的情感和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司湯達認為,愛情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愛情是文明的奇蹟」。他把愛情視為一種激發人力量的美好情感,「愛情在倫理學上是一切感情中最強烈的激情」。

他雖然喜歡高談闊論,但並不善於向女人獻殷勤,他曾坦率地承認,他的大多數戀愛是不幸的。

司湯達長得並不好看,腿粗而短,大腦袋上長著一頭黑髮,鼻子過於肥大,不過他的一雙褐色眼睛炯炯有神,尤其是皮膚,像女人一樣細嫩。

為了顯得有風度,他經常帶著一把佩劍。為了矯正自己的外省口音,他又進了一所戲劇學校。認識了大他兩三歲的一個叫美拉妮·居利貝爾的女演員。他後來發現,對方無論在氣質上還是在智力上都不是他想要的那種女人,所以當美拉妮·居利貝爾因為缺錢不得不離開時,他求之不得地放她走了。

之後他又愛上了一位有夫之婦吉娜。在吉娜的牽制下,司湯達不惜東奔西走,以維持他們的愛,最後他終於失望了。吉娜有十幾個情人,雖然對司湯達也很動感情,但到底改不了多情的本性。有次司湯達目睹了吉娜和別的情人約會,邊徹底死了心,他「呆若木雞,不能夠寫字、思想或說話」。

1810年司湯達事業上得到提升,奉命回巴黎任職。他又不可救藥地愛上了表嫂美蒂爾德伯爵夫人。可惜這位夫人始終沒有愛上他,面對司湯達有違人倫的熱情表白,伯爵夫人憤怒地拒絕,並與司湯達徹底決裂,甚至在寫給他的信中說「我不希望再從你那裡收到任何其他的信」。

在51歲那年,司湯達又向一個年輕姑娘求婚。那個姑娘的母親是他的洗衣婦,父親是受僱於領事館的一個修道士。然而,使他感到意外和屈辱的是,他的求婚竟被拒絕了。

他終身未婚,在一個又一個女子身旁流連,一次又一次付出真情,卻還是成了情場上的失意兒。他對愛情本質的思考是深刻的,窮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對愛情的憧憬和希望。

03

「誰要幹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他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司湯達成為作家的路走得並不順利,他本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戲劇家,後來才轉向小說創作。司湯達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在當時,他是創造過最差銷售記錄的作家——《論愛情》在11年中只售出了7本。可以說,他一生都不被人看好,受盡了冷漠和抵毀,直到20世紀,才逐漸被重視。

他對自己比對別人更感興趣,他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常就是他自己。

《紅與黑》中的於連,年輕英俊,果敢而又有野心,女人們對他一見傾心,他把自己的勇氣、羞怯、自卑、野心、敏感、心計、多疑、虛榮、易怒等性格特點,以及肆行無忌的行為特徵,全都給了於連。

因為涉及到政治描寫,《紅與黑》發表後,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銷售並不理想。

《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達到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開始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人們因此稱司湯達為"現代小說之父"。

《紅與黑》在今天仍被公認為是歐洲文學皇冠上一枚最為璀璨精緻的藝術寶石,是文學史上描寫政治黑暗最經典的著作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從來沒有哪個作家能像司湯達這樣,在把自己的性格賦予人物的同時,又描繪出這樣一幅全然不同的、可憎可嘆的人物肖像。

司湯達所解析的人物內心世界,恰恰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用自己的畢生經歷寫作,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豐富了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在整個法國以至歐洲文學史上佔有了重要地位。

相關焦點

  • 禮貌,就是不讓壞脾氣發出來——司湯達語錄
    ——司湯達 《紅與黑》我從地獄來,要到天堂去,正路過人間。——司湯達 《紅與黑》謙卑地聆聽那些讓人站著都能睡著的蠢話。——司湯達 《紅與黑》在錯誤面前,個性是那麼渺小和無力。——司湯達 《紅與黑》新事物的香味太過濃鬱,他們虛脫的頭腦受不了,必須靠時光衝淡這一味道。藝術品一定要積滿陳年灰塵後才會有人領悟。——司湯達 《紅與黑》人們做著最殘忍的事,卻沒有殘忍的精神。——司湯達 《紅與黑》我可以蔑視世界上任何危險,眉頭都不皺一皺。
  • 愛不在一起,相思無盡頭;真心愛過的人,見或不見那份情永遠都在
    愛不在一起,相思無盡頭,那份情永遠都不因為時間的衝洗而淡化,明知不可能卻依舊牽牽念念,只因人入心情入骨,真心愛過的人,無論得與不得,還是見或不見,那份情永遠都在,其實愛很簡單,得一顆真心就是人生中完美的擁有,愛你,無論你在哪裡,都寸步未離一樣住在我心裡,想你,思情湧現時書寫的盈盈小字,便是心與心的共鳴!
  • 終身未婚的奧斯丁,才不是那個只會寫婚戀題材的英國淑女
    現在我們讀到奧斯丁的生平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就是「終身未婚」和「熱愛寫作」。甚至就某種意義而言,「終身未婚」比「熱愛寫作」這一信息更容易令人津津樂道。只有當我們把奧斯丁重置於18世紀的英國,我們才會對「終身未婚」與「熱愛寫作」之間的關聯及碰撞產生更深刻的理解。「終身未婚」是對於奧斯丁的生活狀態所做出的描述;「熱愛寫作」則是對於奧斯丁的職業狀態所做出的描述。在今天,「終身未婚」也許不算罪過,「熱愛寫作」也不過是一種興趣而已。但是在18世紀的英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統治著整個社會。
  • 【賞析】司湯達:《紅與黑》
    瑪特兒卻因此更狂熱地愛他,為營救他而四處奔走。於連和傷愈的德?瑞那夫人重逢,明白了真相的兩人彼此寬恕了對方,陶醉在真正的愛情幸福之中。在法庭上,於連控訴統治階級通過懲罰他來懲罰所有出身貧寒但敢於躋身上流社會的年輕人。最後,於連從容地走上了斷頭臺,瑪特兒抱著他的頭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德?瑞那夫人在三天後也心碎而逝。
  • 活著默默無聞,死後名聲大作,司湯達經典名言十句,洞察大師人生
    司湯達1842年去世,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在1831年後寫成的。在1832年到1842年這10年裡,司湯達經濟拮据,疾病纏身。正是在這10年間,司湯達完成長篇小說《呂西安·婁萬》(又名《紅與白》),《巴馬修道院》,長篇自傳《亨利·勃呂拉傳》等作品。在司湯達生活的那個年代,他的作品不入流,曾經創造過最差銷售記錄,他的《論愛情》在十一年間只賣出七本。
  • 終身未婚的簡奧斯丁為什麼能夠一語道破愛情
    傲慢與偏見的欲拒還迎,愛瑪裡的打情罵俏,理智與情感裡的迴腸盪氣.一個終身未嫁的女作家,如何憑想像力刻畫了這些流芳百世的愛情故事?1775年12月16日,簡·奧斯丁出生在英國漢普郡。她的父親是一名學識淵博的牧師,擔任所在地區的教區長,母親也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了她自學的條件,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
  • 婚姻並非必需品:盤點終身未婚的世界名人
    將笛卡爾「請」到瑞典時,克裡斯蒂娜已經即位,而且兩人之間的交集僅僅是討論哲學,並沒有數學,更沒有愛的火花。布坎南布坎南(1791-1869)美國第十五任總統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終身未婚的總統。雖然他本人不是非常有名,不過他的下任很厲害,是林肯。
  • 哭過、笑過、愛過、恨過、不如放過!
    愛一個人真的好難,想要好好的愛一個人難上加難。累過也痛過,哭過也笑過,愛過也恨過,擁有過也失去過,珍惜過也放棄過,煩惱過也開心過……如此執著,不如放過自己,對自己好一點。3、在一生中,在社會和家庭的大小環境中,不如意之事時有發生。痛苦,煩惱,失落都會擾亂你的心情,怎麼辦?就是要學會調整自己。我們累也累過了,哭也哭過了,不如對自己好一點!
  • 愛過恨過,哭過鬧過,傷過痛過,生命才會重新來過
    心放下了,自然也就無欲無求,什麼痛苦也沒有了,情一動心就痛,入了心,放不下,捨不得,自我糾結,自尋煩惱,所以才會無限的痴迷,才有那麼多的痛苦折磨。喜歡愛一個人,迷戀某一件事物,愛而不得,得不到才是無限的苦惱,心才會那樣的彷徨時刻分秒忍受煎熬。
  • 畢竟真心愛過,即使再疼也捨不得放下那份情……
    作者:胡楊映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一生走不出由曾經的愛人和曾經的那份深情編織的一個溫馨而浪漫的夢,一生捨不得忘記那個曾經深深愛著卻走散了的愛人,一生也放不下那份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情感的愛這份愛,這份情,讓我們撕心裂肺的疼著,卻依然捨不得放下
  • 用心愛過的人,餘生不要說再見
    同時,她自己也是個文學愛好者,每每寫了文章,也第一時間請阿文幫她修改。倆人在聊文學的時候,愈發覺得心意相通,見解趨同,於是,感情也不知不覺中愈發深厚。後來,阿文和曉靜約定每個月見一次面,已解相思之情。愛情猶如春日裡的禾苗,瘋長著,而曉靜和阿文卻知道,他們之間,終究無法等到收穫的秋天。
  • 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到底有多愛楊過?你看看她徒弟的名字就懂了
    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痴情,無論是古時候還是現在,最能打動人心的就是情,所以在作者的筆下,以情感人也是被運用得最多的人生套路。風陵渡初遇,見楊過誤終身這句詩,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詩出自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這短短的兩句詩,將郭襄的一生寫得淋漓盡致。
  • 118歲老壽星終身未婚,愛彈吉它唱小曲、養寵物,網友評論太扎心
    不過老人終身未婚,也沒有生育過孩子和領養過孩子,100多年的時間裡都是孑然一身獨自生活,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就像是大樹上的年輪一樣,記錄著她走過的歲月。(圖片來自 IC photo)雖然已經是118歲高齡,她不但身體硬朗,而且神志清清、思維敏捷,不像有的老人到了七八十歲就已經開始變得「糊塗」起來。她的愛好就是彈著當地的恰朗歌小吉他再唱唱小曲兒,除此之外她還養狗、貓和雞。
  • 看著前嫂子婚姻不幸又坐輪椅,詩琳通公主終身未婚是正確的選擇
    現在很多年輕姑娘不戀愛,不結婚,堅持獨身主義,過一個人的輕鬆日子,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家庭煩惱。而泰國的詩琳通公主就是終身未婚,現在她已經65歲還是小姑獨處本無郎,這輩子是不會結婚了。很多人都為她的終身未婚惋惜,可是終身未婚對於詩琳通公主來說是幸福的。前幾天詩琳通公主和她的前嫂子頌莎瓦麗王妃一起出席一個公務活動,詩琳通公主能走能跑,十分健康靈活,而頌莎瓦麗王妃已經坐了輪椅,嘴都合不上,舌頭都在嘴外面。當然現在頌莎瓦麗王妃現在戴著口罩看不到她合不上的嘴了。
  • 人生最難走的路是情路,最難忘的人是愛過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都有放不下的人,舍不下的情,可聚散不由人,大概真的是緣盡了。曾經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而現在我們似乎擁有了很多,卻唯獨沒了愛,不知是不是真的造化弄人,還是人心在變,總之是再也回不去了。有一段日子想起時是會笑著哭的,有一個人是旁人提起就會陷入沉默的,不是放不下,而是忘不掉。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曾經深愛著的兩個,走著走著就陌生了,曾經互相包容理解的兩個人,就變得水火不容了。
  • 問政人文 | 大唐「長安女子圖鑑」:她們也曾努力活過愛過
    說起大唐風流也許你會想到縱馬朱雀街的五陵少年鳳歌笑孔丘的不羈詩人還有雍容華貴的壁上仕女作胡旋舞的玲瓏舞伎與煊赫一朝的女皇、貴妃和公主但這風流之中掩去的是長安城中真真切切活過的那些女子她們確實存在過,只是由男性執筆的歷史衝沒了她們存在的痕跡。高惠通這名史書上無載的女子便是其中一員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六月五日,高惠通被選入內,成為尚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刀人。刀人,是隋煬帝始設的女官,身穿赤邊黑裳,趨侍左右。
  • 提醒女人:再愛一個男人,也別幹未婚先孕這樣的傻事
    眼下的社會,奉子成婚的人不少,未婚先孕的也大有人在。畢竟未婚的姑娘有時候真的很單純,只要男人表現地足夠愛她,她就能義無反顧交出自己的所有。從婚前同居到未婚先孕,女人以為自己在一步步證明愛情,可懷孕這件事實在太現實,你一旦中招就沒法再後悔,最後反而會讓自己失去主動權。
  • 那些終身未婚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呢?網友:子非魚安知魚樂
    一個人不結婚,並不是因為他從骨子裡就真的冷若冰霜,恰恰相反,越是曾經對愛執著的人,在受到傷害之後越會排斥愛情。婚姻已經成為這種人的心理負擔,他們是因為受到傷害而選擇單身。而另一部分則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拼搏奮鬥卻又鬱郁不得志,他們一個人時覺得這樣很輕鬆,挺悠閒,婚姻成了他們的經濟負擔,於是他們選擇不結婚。
  • 天才數學家的終身未婚之謎:有一些人,只選擇了一個科學愛人
    要說起終身未婚的科學家,可謂不勝枚舉。若不限定於數學領域,耳熟能詳的就有孟德爾、達文西、諾貝爾、卡文迪許等等,要是在擴大到名人身上那就更多了。他們選擇終生未婚或許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也有英年早逝還未讓愛情開花結果。當然,有些人把所有的經歷都投入在了算式上。
  • 問世間情為何物?作家之解答
    騰訊文化徐娉婷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個問題不知困擾古今多少英雄豪傑、佳麗紅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作家總是給人以洞徹人性、透視人生的感覺。我們不妨看看古今中外的作家們是如何詮釋愛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