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土地「增減掛鈎」350畝 提升村民幸福感

2020-12-20 紅網

紅網時刻記者 張潘 通訊員 燕紅梅 聯合報導

近日來,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高度重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將增減掛鈎作為盤活農村土地、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

造田、造地、造林350畝,僅水田就近160畝,無論是總量還是水田面積,在永定區都穩居第一。「我們將增減掛鈎項目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讓群眾、施工方、政府三方受益,極大調動了全鎮上下的積極性。」茅巖河鎮黨委書記胡玉亮說。今年,永定區茅巖河鎮始終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放在重中之重,多舉措推進,克服疫情和災情影響,增強鎮村兩級保障能力,推動鄉村振興。

茅巖河鎮。(資料圖)

始終把「讓群眾得利」放在首位

增減掛鈎項目本身就是一項扶貧的民生項目,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群眾得利,「補房子、能務工、可耕種」,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到好處。

「房子快垮了,現在拆除村裡還有補償,村民也支持。」茅巖河鎮大米界村支書覃永成說。增減掛鈎項目需要拆除該村舊學校,給村裡補償1萬多元。增減掛鈎項目需要拆除大量空心房,一些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該鎮在實施增減掛鈎時補償拆除的空心房,最高每平方米200元,最低也有60元,一些廢棄的雞舍、豬欄、牛棚、羊圈也有補償,群眾從中得利,打心眼裡支持。

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不出門就有事做。全鎮129個圖斑,每個至少需工人10幾個人,全鎮共吸納1500多人同時在增減掛鈎項目務工,每人每天有80-200元收入,很多還是留守老人、沒有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鎮村兩級專門把他們組織起來務工,僅貧困戶全鎮就有573人在增減掛鈎工地務工,最高收入有一萬多元,極大鞏固拓展了脫貧成果。

增減掛鈎項目的實施也改善了人居環境,拆除104棟房屋,這些房屋都是一些破爛不堪「空心房」,存在嚴重的「視覺汙染」。增減掛鈎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拆了房、修了路、引了水,有些還硬化了道路,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大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

該鎮還把造的350畝水田耕地林地,無償交給群眾耕作和管理,有些還免費為他們提供種子化肥。旱地還種上了烤菸,茅巖河鎮是烤菸大鎮,新開墾的旱地更適合烤菸種植,一些種煙大戶栽上烤菸後,每畝有5000元收成;水田種稻穀、油菜,每年收入也有2000多元,群眾尤其是貧困戶帶來了額外收入。

增減掛鈎項目施工現場。

採取「誰幹的動誰幹」人海戰術

作為永定區任務量最大的鄉鎮,茅巖河鎮的增減掛鈎佔到全區的17%,工程費也有近千萬元。豐厚的工程利潤,引來多家施工隊和公司前來承包工程。茅巖河鎮黨委政府本著能推動工程的出發點,做出了「誰幹的動誰幹」的決定,不選擇唯一的施工隊,工作開展起來不被動,順利推進。

茅巖河鎮雖然有350畝的任務量,但分散到129個圖斑,需拆除房屋104棟,涉及112戶,尤其是拆除群眾老宅難度大。每個群眾尤其是老人對老宅都有一定情懷,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造田、造地、造林,沒有一點非常規手段,那根本是推不動的。這就需要做大量思想工作,一家施工隊根本就無法承擔起這麼重的任務,必須採取「人海戰術」。

王端生是茅巖河鎮人,以前從事煤炭開採工作,賺錢不忘百姓,樂善好施,做了一些好事實事,在茅巖河地區累計了豐富的人脈資源。水簾洞村是該鎮增減掛鈎項目重點村、難點村,群眾對拆除老宅不理解,工作推不動,嚴重影響工期,村裡主動邀請王端生實施水簾洞村的增減掛鈎項目,在不到半個月內,完成造田、造林、造地10幾畝,沒有群眾上訪。

增減掛鈎工作成果。

開啟「白+黑、5+2、雨+晴」工作模式

「我們不等天氣,創造條件,採取『白+黑、5+2、雨+晴』的模式施工。」茅巖河鎮人大主席宋光明說。

全年350畝增減掛鈎任務,分一、二、三期實施。年初遇疫情,汛期又遇4次大洪水,初秋又遇持續近2個月的秋雨,增減掛鈎項目一直沒有絕佳的施工期,而離11月底全面完工時間緊。茅巖河鎮搭建專門班子,安排得力人員,分成3個組,取消休息時間,冒著暴雨和綿綿秋雨,在全鎮13個村(社區)深入項目工地一線,督促施工。

各施工隊也積極抓工期,停雨時,抓緊施工。有時晚上沒有下雨,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搞好照明,抓緊施工,做一些拆房子、平場子搞巖山的工作。天泉山村是該鎮任務量最大的村,造水田45畝,旱地、林地15畝,最遠的椿木塔不通路,來回徒步走一次要5個小時,工程隊進駐後,日夜施工,只用2天時間就造出了3畝水田,村書記陳順心、村主任李福波日夜在工地督促進度,還得到了市、區驗收組的高度肯定。

通過實施增減掛鈎項目,茅巖河鎮各村村貌煥然一新。

「造好田地林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主要是管理好,讓增減掛鈎項目在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茅巖河鎮人民政府鎮長解小峰講。脫貧攻堅已取得階段性勝利,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該鎮將繼續利用好增減掛鈎項目政策,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增加糧食生產,綠化國土,繼續做好工作,讓茅巖河鎮人民的幸福指數像溫泉一樣永遠有溫度。

通過實施增減掛鈎項目,茅巖河鎮各村村貌煥然一新,戶裡戶外整潔衛生,幹群關係團結和諧,增減掛鈎項目給新農村建設搭起新平臺,助推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新氣象,提升村民幸福感。

相關焦點

  • 張家界永定區有了個新稱呼!
    2020年張家界市永定區莓茶種植面積10.5萬畝,綜合產值12.75億元,建成了兩個莓茶特色產業省級示範園,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1萬人平均增收5000元。
  • 靈川潭下鎮:以土地增減掛鈎為抓手 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橘紅甘棠江 近年來,潭下鎮將土地增減掛鈎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科學規劃,深挖土地資源,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探索出一條可持續、可複製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中國的脫貧智慧」一葉莓茶 脫貧致富——張家界莓茶助力永定區...
    於是,永定區先後出臺《永定區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永定區「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暨「5111」行動計劃》,把莓茶作為推進產業扶貧、增強造血機能、助農穩定增收的重要產業重點培育,計劃發展張家界莓茶麵積10萬畝,實現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100億元,帶動10萬人脫貧致富。
  • 「土地增減掛鈎」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呈逐年遞增趨勢。國務院把保護18億畝耕地確定為"紅線"時,為了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明確指出"鼓勵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要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
  • 「茅巖河鎮」召開第36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
    茅巖河鎮政府黨委書記胡玉亮和副書記張新橋為茅巖河九校的教師們頒獎。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17日訊(通訊員 劉賽花 謝顥)為進一步提升教師使命感和幸福感,2020年9月16日,永定區茅巖河鎮召開第36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茅巖河鎮人民政府黨委書記胡玉亮和副書記張新橋等領導出席會議,組織部部長唐潔瓊主持會議,對全鎮兩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30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進行表彰,鎮委鎮政府拿出24000餘元予以獎勵,獎出士氣、獎出正氣、
  • 陳錫文:土地增減掛鈎政策沒必要出臺
    中國臺灣的農田很少,大概只有1000多萬畝,但他們的「法律」修改也是一小步一小步地進行,因為其中的利益關係重大。所以我覺得,有的人說,土地是生產要素,要素就要自由流動,但就農地而言,這其實和世界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大相逕庭。土地制度的改革,我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 國家稅務總局張家界市永定區稅務局掛牌成立
    國家稅務總局張家界市永定區稅務局掛牌成立。紅網時刻7月20日訊(永定分站記者 李森林 通訊員 杜龍程)7月20日,在莊嚴的升國旗、奏唱國歌儀式後,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稅務局掛牌成立,標誌著原張家界市永定區國家稅務局、張家界市永定區地方稅務局正式合併,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進入「區縣全覆蓋」階段。
  • 永定區:太陽山村藥材豐收農戶收益120萬
    日前,在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太陽山村玉竹收購現場,平時大方爽快的區民政局駐該村第一書記秦松,在玉竹稱重時變得「錙銖必較」,「一斤兩元,多稱一斤群眾就多一份收入。」據了解,今年該村180畝玉竹總產量達60噸,農戶收益達120萬元,其中貧困戶57戶收益達60萬元,實現了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芍藥不僅扮靚了鄉村,更是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寶。」
  • 張家界市永定區發改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歐躍元被提起公訴
    2020年7月17日,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檢察院以張家界市永定區發改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歐躍元涉嫌受賄罪向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歐躍元享有的訴訟權利,詢問了被告人,聽取了其委託的辯護人的意見。
  • 永定區龍陽村:蔬菜種植走出「小康路」13噸有機紅蘿蔔馳援武漢
    2月23日,筆者自張家界市永定區龍陽村獲悉,自文理學院駐村幫扶以來,發展村民種植蔬菜走出「小康路」,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為武漢捐贈了13噸有機紅蘿蔔。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了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永定區謝家埡鄉龍陽村響應國家號召,有條不紊的組織復工復產,繼續實施消費扶貧計劃。
  • 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法院發布懸賞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之規定,特發布懸賞公告如下:1.被執行人鄧新華,男,1964年6月10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430802196406104859,漢族,居民,住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合作橋鄉覃家山村覃家山組
  • 建設用地「超級增減掛鈎」試行,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作者:趙超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上海市的建設用地減量項目可以簡單理解為「建設用地超級增減掛鈎【何為建設用地「超級增減掛鈎補貼標準: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基礎更新的土地利用現狀中調確認的「198」區域減量化土地市級按20萬元/畝、歷史遺留用地市級按10萬元/畝標準補助。
  • 張家界市永定區天門山鎮柏樹村歷史遺留汙染源整治項目(EPC)中標候選人公示
    根據招標投標相關法律法規及招標文件的規定,張家界市永定區天門山鎮柏樹村歷史遺留汙染源整治項目(EPC)於2020年09月30日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本項目採用綜合評估法的評標辦法,評標委員會推薦了以下>17.3017.40 投標報價得分19.9919.9820.00 公司業績1、湖南湘潭縣牛頭化工有限公司汙染土地修復一期
  • 張家界永定區被授予「莓茶之鄉」
    三湘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 丁鵬志 通訊員 張永新)12月14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復函張家界市永定區,決定授予永定區為「莓茶之鄉」。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在復函中指出,永定區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腹地,生態環境優良,土壤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得天獨厚的莓茶產業發展優勢和條件。永定區莓茶加工企業中的「茅巖莓」商標在2015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門郡」莓茶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
  • 隆回全力推進土地增減掛鈎和花瑤旅遊項目
    邵陽新聞網4月21日訊(通訊員 楊貴新)4月20日,隆回縣土地增減掛鈎和花瑤旅遊項目指揮部在虎形山召開花瑤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調度會,全力推進花瑤旅遊項目建設。今年來,為強力推進項目建設,該土地增減掛鈎和花瑤旅遊項目指揮部正副指揮長陣地前移,深入項目建設一線,現場解決具體問題,形成項目在一線調度、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全程為重點項目保駕護航。自3月初成立以來,副縣長、指揮長先後7次到到各重點項目工地一線指導工程建設工作,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
  • 張家界市永定區婦幼保健院護航「檢察藍」
    12月18日,永定區婦幼保健院來到張家界市人民檢察院,為女檢察官們進行生殖健康保健知識和乳腺健康知識講座,用「婦幼愛」呵護「檢察藍」。 來自永定區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部部長、副主任醫師伍鳳琴,從女性生殖系統結構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授宮頸癌形成的原因、症狀、如何自檢和預防等,並就更女性年期保健知識進行了宣講。
  • 2020年張家界市永定區公開招募「三支一扶」人員擬考察人員名單公示
    2020年張家界市永定區公開招募「三支一扶」人員體檢工作已經完成,根據體檢結果,現將擬考察人員名單予以公示(名單附後)。如有異議,請及時反映(聯繫電話:0744-8596681)。考察由永定區人社局組織實施,組成2人以上的考察組,採取查閱檔案、實地調查、相關部門出具證明等方式進行。考察的重點是報考人員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能力素質、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學習工作和報考期間的表現。同時,考察組將再次認真核實考察對象是否符合招募崗位報考條件,提供的報考信息和相關材料是否真實、準確、有效。考察結束,由考察組寫出考察報告,做出考察結論。
  • 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法院發布2020年第十六期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020年第十六期)為促使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本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等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現對以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錄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並向社會公示。
  • 倫教荔村村民疑302畝土地遭偷賣
    土地遭遇「偷賣」?政府現場答疑倫教組織答覆會回復荔村村民,稱所涉及地塊屬全徵地範圍  順德新聞網訊 記者林曉格 莫勝娜報導:近期,有部分倫教荔村村民質疑村中土地的徵收存在「偷賣」問題。昨日,針對該問題,倫教街道組織相關部門會同荔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荔村股份社理事會,在荔村召開答覆會,對村民的疑問一一進行解答。  據了解,村民質疑被「偷賣」的土地面積為302畝,位於倫教105國道以東、順德立交橋以北。有村民認為,該地塊2008年已被徵用,當時未召開村民大會或股份社股東大會討論,亦沒見到徵地補償,懷疑被人「偷賣」。
  • 念好三字訣,張家界市永定區讓校園食堂管理在陽光下運行
    據了解,今年來,張家界市永定區有14所中小學校通過自查自改,為2.4萬餘名學生返還夥食結餘資金共計200多萬元。近年來,永定區教育局從規範學校食堂管理入手,針對食堂管理不夠完善等問題,聯合區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念好「選、管、曬」三字訣,逐步建立完善了「三個機制」,推動所有學校開展自查整改工作,讓校園食堂管理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