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張潘 通訊員 燕紅梅 聯合報導
近日來,張家界市永定區茅巖河鎮高度重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將增減掛鈎作為盤活農村土地、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
造田、造地、造林350畝,僅水田就近160畝,無論是總量還是水田面積,在永定區都穩居第一。「我們將增減掛鈎項目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讓群眾、施工方、政府三方受益,極大調動了全鎮上下的積極性。」茅巖河鎮黨委書記胡玉亮說。今年,永定區茅巖河鎮始終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放在重中之重,多舉措推進,克服疫情和災情影響,增強鎮村兩級保障能力,推動鄉村振興。
茅巖河鎮。(資料圖)
始終把「讓群眾得利」放在首位
增減掛鈎項目本身就是一項扶貧的民生項目,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群眾得利,「補房子、能務工、可耕種」,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到好處。
「房子快垮了,現在拆除村裡還有補償,村民也支持。」茅巖河鎮大米界村支書覃永成說。增減掛鈎項目需要拆除該村舊學校,給村裡補償1萬多元。增減掛鈎項目需要拆除大量空心房,一些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該鎮在實施增減掛鈎時補償拆除的空心房,最高每平方米200元,最低也有60元,一些廢棄的雞舍、豬欄、牛棚、羊圈也有補償,群眾從中得利,打心眼裡支持。
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不出門就有事做。全鎮129個圖斑,每個至少需工人10幾個人,全鎮共吸納1500多人同時在增減掛鈎項目務工,每人每天有80-200元收入,很多還是留守老人、沒有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鎮村兩級專門把他們組織起來務工,僅貧困戶全鎮就有573人在增減掛鈎工地務工,最高收入有一萬多元,極大鞏固拓展了脫貧成果。
增減掛鈎項目的實施也改善了人居環境,拆除104棟房屋,這些房屋都是一些破爛不堪「空心房」,存在嚴重的「視覺汙染」。增減掛鈎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拆了房、修了路、引了水,有些還硬化了道路,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大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
該鎮還把造的350畝水田耕地林地,無償交給群眾耕作和管理,有些還免費為他們提供種子化肥。旱地還種上了烤菸,茅巖河鎮是烤菸大鎮,新開墾的旱地更適合烤菸種植,一些種煙大戶栽上烤菸後,每畝有5000元收成;水田種稻穀、油菜,每年收入也有2000多元,群眾尤其是貧困戶帶來了額外收入。
增減掛鈎項目施工現場。
採取「誰幹的動誰幹」人海戰術
作為永定區任務量最大的鄉鎮,茅巖河鎮的增減掛鈎佔到全區的17%,工程費也有近千萬元。豐厚的工程利潤,引來多家施工隊和公司前來承包工程。茅巖河鎮黨委政府本著能推動工程的出發點,做出了「誰幹的動誰幹」的決定,不選擇唯一的施工隊,工作開展起來不被動,順利推進。
茅巖河鎮雖然有350畝的任務量,但分散到129個圖斑,需拆除房屋104棟,涉及112戶,尤其是拆除群眾老宅難度大。每個群眾尤其是老人對老宅都有一定情懷,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造田、造地、造林,沒有一點非常規手段,那根本是推不動的。這就需要做大量思想工作,一家施工隊根本就無法承擔起這麼重的任務,必須採取「人海戰術」。
王端生是茅巖河鎮人,以前從事煤炭開採工作,賺錢不忘百姓,樂善好施,做了一些好事實事,在茅巖河地區累計了豐富的人脈資源。水簾洞村是該鎮增減掛鈎項目重點村、難點村,群眾對拆除老宅不理解,工作推不動,嚴重影響工期,村裡主動邀請王端生實施水簾洞村的增減掛鈎項目,在不到半個月內,完成造田、造林、造地10幾畝,沒有群眾上訪。
增減掛鈎工作成果。
開啟「白+黑、5+2、雨+晴」工作模式
「我們不等天氣,創造條件,採取『白+黑、5+2、雨+晴』的模式施工。」茅巖河鎮人大主席宋光明說。
全年350畝增減掛鈎任務,分一、二、三期實施。年初遇疫情,汛期又遇4次大洪水,初秋又遇持續近2個月的秋雨,增減掛鈎項目一直沒有絕佳的施工期,而離11月底全面完工時間緊。茅巖河鎮搭建專門班子,安排得力人員,分成3個組,取消休息時間,冒著暴雨和綿綿秋雨,在全鎮13個村(社區)深入項目工地一線,督促施工。
各施工隊也積極抓工期,停雨時,抓緊施工。有時晚上沒有下雨,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搞好照明,抓緊施工,做一些拆房子、平場子搞巖山的工作。天泉山村是該鎮任務量最大的村,造水田45畝,旱地、林地15畝,最遠的椿木塔不通路,來回徒步走一次要5個小時,工程隊進駐後,日夜施工,只用2天時間就造出了3畝水田,村書記陳順心、村主任李福波日夜在工地督促進度,還得到了市、區驗收組的高度肯定。
通過實施增減掛鈎項目,茅巖河鎮各村村貌煥然一新。
「造好田地林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主要是管理好,讓增減掛鈎項目在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茅巖河鎮人民政府鎮長解小峰講。脫貧攻堅已取得階段性勝利,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該鎮將繼續利用好增減掛鈎項目政策,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增加糧食生產,綠化國土,繼續做好工作,讓茅巖河鎮人民的幸福指數像溫泉一樣永遠有溫度。
通過實施增減掛鈎項目,茅巖河鎮各村村貌煥然一新,戶裡戶外整潔衛生,幹群關係團結和諧,增減掛鈎項目給新農村建設搭起新平臺,助推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新氣象,提升村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