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課堂960 || 孩子迷上了網絡小說和手機遊戲,看看資深老師怎麼說?
博瑞智家長微課堂 昨天
最近有一個家長反饋說,我兒子(初一)最近迷上了網絡小說~武俠小說,關鍵是他以學習為由,拿手機偷偷看,可能還涉及到偷偷微信充值。如何處理比較好?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先認清這個時代和環境。
在我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手機還沒普及,我們的娛樂方式可能只能是看電視、看小說、打單機版遊戲或者成群結友去外面瘋玩。那個年代,很多家長為我們的「不務正業」而苦惱,也試圖採取各種方式來禁止或者幹擾,但是往往收穫甚微。
如今,手遊和上網已經成為這一界孩子的娛樂方式,本質上和我們當年的那些讓家長抓狂的活動沒有什麼不同。
在中國電競隊獲得世界團體冠軍的時候,90後00後刷爆了朋友圈,真有點像80年代我們在中國女排奪冠時的情形,這個被我們稱之為玩物下喪志的電競,已經成為了一項體育項目,據說正在申奧。
不是這個時代壞掉了,而是我們跟不上了這個時代!
在我從教二十多年的經歷上看來,我教過很多非常優秀的孩子,如當地的小升初狀元、中考狀元,還有後來進入如清華北大名校的頂尖學生,他們玩不玩遊戲呢?
玩!絕大部分人都玩,而且當中的許多人還玩得不錯。
我曾經在一個大型的教育集團擔任數學教研負責人,教研團隊成員全部是90後,這樣畢業於各大名校的本科或者碩士生,性格各異,出身不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讀書的時候都玩過遊戲,現在工作之餘也玩。
有個來自於貴州山溝、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學霸,遊戲玩到了很高的級別。
還有一個中山大學數學系碩士出身的男生,小時候是留守兒童,家裡窮買不起電腦,他試過偷偷地省下僅有的夥食費去網吧,他荒廢了學業了嗎?
沒有!他是他那個村惟一一名考上985碩士的人,他在單位工作認真積極,在家裡,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兒子,是一個相當靠譜的人。
我女兒高中曾就讀當地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高三時複習這麼緊張,他們班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偶爾會通過玩遊戲來放鬆自己,當然,並不沉迷,該學習的時候還是會去學習。
包括被家長視為洪水猛獸的早戀,也不見得有多麼可怕。有時候,不是所謂的早戀影響學習,而是家長過激的反應影響孩子的學習。
有些時候,我們認為很嚴重的事情,後果真的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糟糕。
我不是在宣揚鼓勵孩子玩遊戲、早戀和看網絡小說。我只是想說,任何的事情的結果都有多種的可能性,我們家長沒必要總是草木皆兵,先接納,然後才能理性地看待並處理問題。
當然,我也見過很多孩子,因為沉迷於遊戲或者網絡小說荒廢學業,親子關係陷入了僵局,家長的幹預和幫助必不可少。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是使用無效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日復一日,直到親子關係惡化,事情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當有些事情無論怎麼禁止都無法杜絕的話,那麼也許我們要想想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了。
在心理諮詢中,有一種非常有效且平易近人的方法,叫做焦點解決法,有3條重要的原則:
如果沒有用,就不要固著在這件事上;
如果沒有用,做點兒別的事情;
如果有用,就多做一點。
曾經有一個家長諮詢我,說她的孩子愛玩手機,怎麼管都改不了,罵、打,摔手機都沒用。孩子要麼偷偷地玩,撒謊,要麼就和她進行激烈的衝突。
後來我建議她換一種思維方法,既不禁止孩子玩手機,也不用玩手機作為賄賂來讓孩子學習。先認可孩子有玩手機的需要和權力,同時和孩子商量限定的時間,在限定的時間範圍內,讓孩子光明正大的玩,時間到了就不能再玩,結果效果還很不錯。
有些事情,你越禁止越引發別人的好奇心,偷偷摸摸地做引發的心跳加速,讓人對這事更加著迷。就像在一座搖搖欲墜的吊橋上相會,由於直面壓力造成了緊張感,你可能會把外界因素帶來的「心悸」與這個人帶給你的「心跳」劃上等號。
而且,強迫改變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做這件事情作為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權威、申張個人主張的手段。讓孩子要麼積極對抗,比如爭吵,拒絕改變,要麼消極的對抗,比如撒謊、偷偷進行,或者拖延。
當你接納孩子的行為,退出和孩子進行權力鬥爭的戰場時,反而事情更加容易解決。
理解和接納並不等於縱容,我們可以尊重的前提下,給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設立好規矩與界線,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問題。
在這裡,我推薦《正面管教》中「解決問題的7個步驟「:
1.描述你觀察到的事實
句式:「我注意到......」。
注意:這個省略號代表的是可以觀察到並且無可辯駁的事實,而不是你的評判、觀點或者猜想。
2.詢問對方的看法和感受
句式:「我想知道你對這件事情的真實想法......」。
注意:在傾聽時不要打斷對方,可以說:「還有嗎?」不要爭辯,讓對方儘可能表出他的真實想法。對方說完後,你可以用「你感到」的句式來確認你是否真正理解對方說的話——:
「你感到......因為......你希望......」。
如果你的理解不正確請孩子再說一遍。
3.詢問對方是否願意聽你的感受和想法
句式:「我感到......因為......我希望......」。
注意:「感到」的後面可以真誠表達你的情緒和想法,比如沮喪、擔心、難過;「希望」後面講出自己的願望,但是這個願望必須在平等、尊重和理解別人需要的基礎上。
當你尊重地傾聽了之後,對方一般也會同意聽你的,說完之後,可以問:「我表達清楚了嗎?」(而不是你聽明白了嗎?)
4.感謝
就對方願意和你溝通表示感謝。
5.說出各自的建議
句式:「讓我們來頭腦風暴一下,看看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當我們尊重和信任對方的時候 ,對方自己提出的建議通常比你預期的還要好。這就是信任的力量。
注意:如果你們的預期相差很遠,你可以和對方一起想儘可能多的辦法,把它們都寫下來,雖然你不一定同意他的,他也一樣,你可以說:「我們先寫下來,看看那件是我們雙方都認可的。」
6.選擇你們都接受的建議
選擇你們都能在短時間接受的方法,並設定實施時間。
注意:千萬不要說「以後我們就這樣辦」,給個緩衝的時間更容易達成協議。
7.約定
和對方確定下次回顧的時間,並對他的合作表示感謝。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叛逆和難於調教,家長只有做到:與孩子建立連結。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並與之共情
2.傾聽並保持好奇心
3.別再擔心別人會怎麼想,要做對你的孩子最有利的事
.用鼓勵代替控制和羞辱
5.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6.讓孩子和你一起專註解決問題
7.和孩子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約定。
希望以上的方法會對你們有所啟發,能讓大家輕鬆智慧地解決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