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人,再創新高。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根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為1237萬,佔全國需求的10.19%,求職申請人數為896萬,佔全國共計的10.56%。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有所下降,而求職申請人數則有所增加。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的影響下,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16.77%,而求職人數增加了69.82%。
高校畢業生市場結構矛盾明顯
從大學生就業行業來看,大學生群體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就業景氣程度分化嚴重。2020年第一季度,高效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與全國行業情況基本一致。其中,醫藥生物工程在疫情背景下就業形勢較好。而大學生在網路遊戲、交通運輸、電力電器等行業的就業景氣度較低,競爭激烈。從大學生就業行業形勢來看,大學生就業市場行業結構矛盾較為明顯。
從職業來看,高校畢業生在房地產開發/經紀/中介、銷售業務、教育培訓等職業的就業前景較好,表明在這些職業中存在人才短缺的現象。在就業景氣度較差的行業中,主要是管理/項目協調、硬體開發、公關/媒介等。同時,由於財務/審計/稅務、律師/法務等職業的大學畢業生較多,但受到疫情影響,企業招聘需求下降,導致這些職業的競爭較為激烈。
一線城市就業競爭激烈
2020年第一季度,新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高效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但同時求職人數在增加,而一線城市的招聘和需求都有所減少,且求職申請人數求職降幅小於招聘需求人數。
從具體城市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大慶、鹹陽、洛陽等中部和東北三線城市,以及沿海地區的二三線城市,大學生就業形勢較好。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就業競爭較為激烈。
從就業方向來看,從總體來看,單位就業為畢業生主要去向。其中,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最高,為75.8%;其次,為自由職業和國內/外升學,所佔比例分別為7.7%和7.5%;而選擇創業或其他的畢業生比例最低,僅佔2.8%;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
「擬考研」、「擬出國及「暫不就業」等形式的慢就業,比例為6.2%。分學歷來看,不同學歷的學生就業去向有所差異。碩士生主要選擇單位就業,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傾向於國內/外升學,尤其對於雙一流院校的學生而言,選擇升學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專生在自由職業、慢就業、創業或其他等就業去向的佔比要高於其他群體。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