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夏日午後,如遇一場小雨,我們多半在烏來。臺北泡溫泉,要麼北投,要麼烏來。但我們從不為泡湯,只為踏青。這裡碧水青山,碧水,翡翠水庫,青山,那可多了,一座連著一座,似一幅水墨丹青。
進入烏來,過了雲仙樂園,很快就會看到一座吊橋。路邊停好車,走過吊橋就是信賢步道,吊橋也是步道的一部分。
如果只是臺北自由行不能去東部看太魯閣峽谷,來這裡就很不錯。烏來的山路只有一條,就是沿著溪水。溪水在山嶺間衝出一條峽谷,兩岸碧水青山,清幽無比。即便周末,連車子的聲音都很少,只有植物的香氣,泥土的腥氣,瀑布的涼氣,伴著鳥叫,蟲鳴。
臺北的雨都不大,遇到淅淅瀝瀝的下雨天,更舒服了。
對於福山部落的部分,我是寫起來很心虛的。身邊沒有原住民的朋友,對他們的文化了解的很少。去到福山部落,看到一些當地人既不好對著人家拍照,也不敢上前攀談。如果大家可以來到這裡,希望能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這裡就只能提供風景照啦。
村子中心區域,是一座教堂。有沒有像歐洲的鄉村,遠遠就可以看到一座石頭教堂。
途中,我們遇見了真正的森林國小,從教室桌椅看,四年級兩個人,五年級六年級各一人。
幼兒園的拖鞋有12雙。我猜想,部分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去烏來讀高年級。但這並沒有因為學生少,位置偏遠就輕視了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教學樓背靠青山,很有泰雅族特色。操場塑膠跑道,幼兒園的遊戲室,圖書室,樣樣齊全。
雖然現在開車到臺北市不過一個鐘頭,但那是近代逐步打通了多少隧道才實現的。幾十年前原住民都是生活環境很閉鎖的,他們形成了各族自己的語言,我們絕對是聽不懂的。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後院,後院的田裡結了好多百香果,南瓜。這樣的氣候,應該是隨便扔些種子下去,就會自己長得很好吧。和日本相似,即使是偏遠的鄉下,也會把小學校修的非常堅固。臺灣地震頻繁,又在山區,自然災害較多,小學也是應急災難收容所。學校後山走上去,沿路都是居民的房舍。
繼續往前走著,我們來到了山頂。這裡是一間警察局,視野也太好了吧。
我們選了一條通往蝴蝶公園的步道。沿路的風景,氣候,讓我覺得置身於西雙版納。明明沒去過西雙版納,也不知是從何來的靈感。說來也奇怪,明明三十幾度,卻滿地紅葉,不知是怎麼回事。
臺灣的氣候很適合芋頭生長,我們家在臺北山區,附近沒人照看的地方,隨處是野蠻生長的芋頭。但要注意,山裡葉子很大的芋頭,叫姑婆芋,是有毒的。在山裡,不要亂摸植物哦。
我們到烏來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了,真的是很舒服的地方,建議想來的朋友,選一個下過雨的午後,一定不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