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分享經驗:歷史學考研初試及複試全攻略

2020-12-17 考研幫(kaoyan.com)

  歷史學考研,初試、複試不可偏廢。初試過關意味著獲得了複試資格,但能不能在複試中脫穎而出、最終被錄取

 
  歷史學考研,初試、複試不可偏廢。初試過關意味著獲得了複試資格,但能不能在複試中脫穎而出、最終被錄取則又是另一回事了。每個人都付出了艱巨而長期的複習才走進了複試的考場,如果在兩天的複試中鎩羽而歸,那豈不是很對不起過去的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的努力?這讓我想起了2012年4月參加上海大學複試的情景,複試結果出來後,複試的負責老師自己沒有宣讀名單,而是讓辦公室工作人員讀的,後來一個勁說:真是沒法面對落榜考生,人家準備了大半年,都過了初試了,千裡迢迢來到這裡複試,結果被刷了,我心裡都過意不去……須知上大每個方向還只是淘汰一或兩人,有的學校是按1:2的比例招人進複試的,也就是說,錄取10個考生的話,會讓20人參加複試,最終會有一半的人慘遭淘汰,如此一來更是殘酷。所以,對待覆試萬不可掉以輕心。
  那麼是不是初試之後我們就該立馬投入複試呢?如此固然甚好,但尚非最佳策略。如果我們在決定考研之初便有全局視角及長期規劃的話,那麼局面無疑會對我們極為有利。而所謂的全局視角與長期規劃基於對幾個重要問題的詳細思考。

  【考研之初我們所應思考的幾個問題】
  一、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考研。

  這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想走學術道路,二是為考研而考研——可能是想提升學歷,也可能是隨大流與周圍人一起考研,也可能是其他情況。想走學術道路的自然有其興趣偏好,讀書自然會相對聚焦於某一方向。如果是另一種情況,並不想走學術道路的話,那也必須有選擇的讀一些書。因為複試之時,我們所面對的那些考官,大半輩子都在與學術打交道,看待問題一般從學術視角出發,他們的關注點主要在於考生有無學術功底及潛力、值不值得培養等,由是,考生在專業面試時所能展現的學術水平幾乎可以說是複試中最最重要的東西了,而這是與平時的不斷積累分不開的。所以,無論是不是打算走學術道路,平時的複習中我們都應多讀一些學術方面的書,尤其是自己最所心儀的方向。

  二、接下來,第二個問題是考研的專業方向與學校問題。
  其實這也應從兩方面來考慮:有人就想鑽研某一方向,而有人就想進一個名校。以具體方向為念者,就以這一方向為出發點,看看大陸都有哪些學校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然後逐一選擇就可以了。想考名校者,這裡指的是單純想拿個名校的碩士文憑這種情況。歷史學由於是比較邊緣的學科,有些一流大學的歷史學實力比較薄弱,競爭較小,這確實有利於我們考取名校。如果以此為念,那就仔細分析一下都是哪些學校屬於這種情況,然後選取一所合適的就可以了。當然,有人考研就是奔著特定學校的特定方向去的,非它不去,這種情懷誠然讓人敬佩,但懸格太高的學校不建議輕易選擇,除非自己的水平確實很厲害,也很有把握。當然,也有人是衝著某一位老師去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多考慮一下與該老師研究方向相近的其他老師。總之,在專業方向/學校這一複雜問題的考慮上,一開始應該有一定的指向性,然後審慎思考、多方研判,最終再確定某一學校。

  三、第三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應試與學術(分別是初試與複試的準備)的平衡。
  正如文章開篇所云,考研的初試與複試不可偏廢,哪一個環節做不好都無緣繼續讀書。初試確實是漫長而艱巨的,有至少十餘本教材需要細緻掌握,還有兩門公共課不容忽視,尤其是讓無數考生愛恨交加的英語。但是在備戰考研的過程中,我們不宜僅僅關注應試的內容,以為考個高分就能高枕無憂了。實際上複試是佔有很大權重的,各學校不一,大約從30%到50%不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只有在複試合格的前提之下才能初試複試成績合在一起折算分數,如果複試這一項不合格的話,就直接pass掉了,已經是局外人了,這時不管初試考了第一還是第二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而複試考察的主要是學術水平,這就有賴於我們平時的積累了。積累主要靠平時,初試完畢後在等待覆試的那段時間裡,心情是很焦慮的,很難靜下心來好好看書,而且還要準備其它複試事宜。
  總之,如何平衡好平時的應試與學術,確實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思考。
  因為考研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初試與複試都須納入我們的宏觀視野中,加以整體考慮,因此上文探討了在考研準備之初就應著重注意的幾個問題。如果確實在一開始就有所考慮的話,那麼初試通過之後的道路肯定就會順暢的多了。

  【我們說一下複試之前的緊張複習】
  
每年的初始結束之後緊接著便是農曆新年,趁此機會好好放鬆一下吧,不妨等開學後再著手複試事宜——這樣也比較現實一些。從開學到複試,這個時間段的長短因學校而異,大致從一個多月到兩個多月不等,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複習,而不能整天整天地上論壇、刷微博。複試是一定要好好準備的,別被太多情緒或不相干的雜事幹擾,而是要好好準備複試。如果初試分數不高,剛剛過線,怎麼不抓緊準備複試?如果排名不上不下,心裡沒底,您不好好準備複試您到底想幹什麼?如果分數很高就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那您還真是錯了,初試第一但仍然被刷的前例所在多有。總之,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準備複試,一切還未定呢,盡最大努力吧。

  一、有人肯定會問:複試前需不需要事先聯繫導師呢?
  我個人認為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一點,必須在已經確定進入複試的情況下才可以聯繫(調劑的聯繫又是另一回事,詳見下節)。如果你還不知道會不會進入複試就貿然給某導師發郵件,這多少會顯得很冒失,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只有確定進入複試了,再給心儀的導師發郵件,才是比較合適的時機。所謂的發郵件,就是寫自薦信,主要就是說說自己的讀書經歷,對哪些問題較感興趣,將來的志學計劃,希望跟著對方讀書等——尤其要突出讀了導師的書籍及論文之後的心得感悟。自薦信的長度要適宜,千萬不要超過2000字,沒有哪個導師會耐心去聽一個素昧平生的學生來侃侃而論。也一定要注意寫信的態度,應該誠懇、謙虛、好學。千萬不要問一些傻傻的問題,如「老師您覺得我能被錄取嗎」。寫信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自己的求學熱忱以博得導師賞識,如果通過這封信使得對方對自己印象很深,很感興趣,那就非常成功了,就多了一份複試獲勝的籌碼。一般而言,導師都會覆信,主要內容一般為:好好準備複試。導師對自己並不很熟悉,藉由郵件只能多少有個了解,至於能不能錄取你,這要看很多因素,不是他一句話就可以決定的。即便非常想要你,導師也不可能直接說「行,你沒問題了」之類的話。

  二、複試詳細情況
  複試的主要內容分三部分:英語考試、專業筆試和專業面試。
 
  (一)英語考試
  英語考試主要分筆試與口語兩部分,具體考察形式因校而異。筆試的話一般問題不大,剛剛經歷過考研英語的洗禮,這方面還是很容易對付的。至於口語,主要分「自我介紹」與問題提問兩部分。這需要我們事先寫一篇英文版的自我介紹,並將常見的提問總結一下,一一用英語寫好,熟讀成誦,以便考場上應付自如。如果能做好上述工作,那麼複試的英語環節就不成任何問題了。

  (二)專業課筆試
  至於專業筆試,一般是中國史和世界史分開考查,各為一張通史試卷,考查內容以名詞解釋及簡答、論述為主。試題的難度因校而異,可以查看以往複試真題或詢問該校研究生。如果主要側重於考察基礎知識的話,那麼還是按初試的複習方式再複習一下就可以了,問題不大,畢竟初試的底子還在。如果複試試題難度較大,那就要針對性地準備一下了。尤其是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如「結合近年來學術界對某一問題的探討……」等,可以多看一些研究綜述來應對。鑑於此類學校多數已經自主命題,考生在初試環節便已有所準備,所以複試就不需要費很大力氣來準備了。

  (三)專業面試
  複試中最為關鍵的是專業面試。這一環節考察的是考生的真實水平,直接決定了到底能不能晉級。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面試考官最看重的是考生的學術功力,因為他們從學生時代一直到現在都在搞學術,他們主要是以學術的視角來審視考生的,讀書很多、思考深入的考生最能獲得欣賞。儘管多數人讀研的目的並不是做學術,但是我們卻必須從學術角度來準備複試,況且多讀書並沒有壞處,而且所有人在研究生階段都必須經歷不斷讀書、不斷寫課程論文的階段,這其實就是一種學術生活。

  三、那麼,這一方面該如何準備呢?
  首先,我們既然進了複試,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感興趣的方向。

  甚至都聯繫導師了,那麼對這一方向也應該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該方向重要的學術書籍、有聲望的代表人物都要了解,相關書籍、論文都要好好研讀,畢竟接下來就是與這方面的課題打交道,對這一方向自然是越熟悉越好。

  其次,對導師的書籍及文章一定要有透徹的了解。
  最起碼這顯示了對對方的尊重。而且,既然打算將來三年跟隨選定的導師讀書,那麼必須對他的學術有充分地了解。還有一點,在研讀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細緻體會對方書籍中的一系列前提預設,如政治觀、文化觀等,因為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假如與對方的觀點有著尖銳衝突而不自知,那是很危險的。舉個簡單例子,對方特別傾心於KMT,而自己卻在大唱CCP的讚歌,那就很危險了。或者對方非常推崇傅斯年的研究方法,而自己卻說錢穆如何如何,那也有點危險——兩人在研究方法上是針鋒相對的。
  以上所言正是我們在準備複試的過程中所需要做的功課。

  在正式的面試中,一般是先讓考生作幾分鐘的自我介紹,然後根據自我介紹的內容不斷發問。所問的問題當然巨細無遺,但主要包括這麼幾方面:
  1.為什麼考這一方向的研究生?為什麼考本校?
  2.(在該方向內)讀過哪些專業書籍?說一下某本書的主要內容並評判得失;
  3.該領域內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各人代表作?
  4.本科論文情況。
  至於第1個問題,如果僅僅回答「因為對這一方向很感興趣;本校的某某老師是專門研究這一方向的,很喜歡他的書」還是略顯單薄的。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以前的讀書經歷、思考程度等。感興趣只是「所然」;只有讀書到了一定程度才會生發出一些想法,進而想弄清楚特定問題,如果用語言詳細表達出來,這就是「所以然」了。第4個問題,關於本科論文,還是需要準備一下的,因為考官可能會問到為什麼選這個題目、論文框架、主要觀點等,這些問題在進場之前必須理清。

  【複試過程中所應注意的一些技巧】
  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懂的千萬不要冒充了解,類似的小把戲是逃不過考官的火眼金睛的。態度一定要端正,千萬不可隨意批評別人或者自以為是。自己的短處儘量避免,長處要使勁發揮,特別要注意應該引導面試官跟著自己走,而不是讓他們抓著主導權。詳細來說,就是在一開始的自我介紹中特意強調一些學者、書籍或者某些問題——前提是確實對此深有研究,引起對方的興趣,促使他們不斷追問與之相關的問題。如果對方問到自己不熟悉的問題,那也可以說「確實不知,能否談談某學者或某書?」以此來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847155p1轉載請註明本帖地址。
  ※ 來源:考研論壇bbs.kaoyan.com

相關焦點

  • 2022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考研初試經驗、推薦書目、複試流程分享
    夢想終究要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考研是一場需要努力付出的應試,就初試而言尤其如此。既然是應試,就會涉及技巧、方法、效率等,那麼借鑑他人的成功考研經驗也就十分必要了。在這裡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考研經驗,以資參考,於諸君考研有所裨益。
  • 吸取經驗教訓 考研複試一馬平川
    【摘要】要想順利通過2017考研複試,我們不僅要吸取成功的經驗,也要注意失敗的教訓,才能在走向考研複試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下面幫幫分享過來人總結的經驗+教訓,抓緊來學習下。   【摘要】要想順利通過2017考研複試,我們不僅要吸取成功的經驗
  • 考研或實行「雲複試」?怎麼辦?師兄、師姐分享這些複試經驗!
    日前,教育部透露2020年考研國家分數線預計4月中旬左右公布。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度的研究生招錄進度推遲,而隨著分數線出爐日期大致確定,同學們也在開始關注,今年的考研複試形式是否改變,傳說中的「雲複試」是否會成現實。疫情雖然影響了研究生複試的進行, 但我們不能怠慢考研複試的準備哦。
  • 考研經驗貼01| 四川大學哲學初試複試雙第一400+考研經驗分享
    七月底,我原本要考的963美學基礎變成了哲學一級科目960哲學史,估計考研初試考哲學一級學科將成為各大高校趨勢,大家需要及時關注。(上下滑動查看考研經驗貼徵集詳情)1.線上分享會以PPT+視(音)頻講解的形式為大家分享考研過程的種種
  • 中大光華口腔考研首戰,初試和複試經驗分享
    各位考研er大家好鴨我是19屆的考研生,已被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錄取。如果你是想考光華的口腔同學,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是複試生,請直接跳到複試部分(乾貨)。整個考研過程分為三大部分。一.考研前準備(7月前)二.備考及初試(7月-12月)三.複試(2月-3月)一.考研前準備(7月前)1. 選學校,明確考試參考科目,大四專業課狠狠學,考研半年可以少吃苦。2. 現在開始,學好基礎專業課:口解和組病,基礎中的基礎。牙體和修復,臨床應用很廣,研究生階段也能受益。3.
  • 乾貨:中國人民大學考研複試成功經驗分享,值得收藏!
    考研之路或許不會一帆風順,回望過去,有備考途中的失意,有初試通過的欣喜,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不到最後時刻,永遠不輕言放棄,不到最後勝利,永遠不掉以輕心。今天,小編為你們準備了乾貨滿滿的考研複試經驗,一起來聽聽去年成功上岸的他們,都有哪些建議?
  • 初試第七,複試第四--2020廣外高翻英語口譯考研經驗貼
    MTI英語筆譯超5500字學姐經驗分享二戰工作黨--2020上外高翻MTI英語筆譯考研經驗貼專四優秀,過二筆--2020上外高翻MTI英語口譯考研經驗貼【大神級】2020上外高翻MTI法語口譯第一名經驗貼專四優秀,三筆,複試第一,終排第二--2020上外高翻英語筆譯超五千字經驗貼分享因為熱愛,所以選擇--2020中國政法大學翻譯碩士跨考上岸經驗貼
  • 20機械考研初試+複試經驗
    初試 346(政治 65,英語二 67,數二 116,專業課 98),複試 235。(菜雞一個,大佬輕噴)考研最重要的:決心,信心,恆心。選好學校之後就不要變了,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但是前提是堅持下去,沒課就去自習室,每周休息半天到一天,勞逸結合。聲明:由於我考的專碩,所以以下只適合考數二英二的同學,考學碩的同學自行變通,主要是數學英語不一樣。
  • 考研過來人:一個人大行政管理專業考生的複試經驗談
    目前,已有數十所高校公布考研初試成績。面對即將到來的考研複試,相信很多同學都很興奮,同時也必然存在些許的茫然與懈怠。根據往年絕大多數學生複試的情況,可以大概了解到參加複試的學生普遍存在準備不充分的問題。究其原因在於兩點,一是為了應戰初試學生已經耗盡了全部的精力,一旦初試完畢,很難再一鼓作氣進行有效的複試準備;二是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很多,學生很難抽出有效的時間進行全面的複試輔導。
  • 新祥旭21考研: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考研報考分析及經驗指導
    現在寫下這篇文章,希望將自己經驗分享出來,以供大家參考。二、關於華中師大的歷史學及中國近代史(所)我所報考的大數據歷史專業隸屬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培養則依託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和信息管理學院,因此本文接下來的分析主要是結合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而論。
  • 2020鄭州大學歷史學專業考研備考經驗分享、院校分析、複習建議
    考研選擇專業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因為研究生專業課學習會很無聊。如果你學習能力強,意志堅定而且本科是211的話,我建議可以報考985甚至top10的那些學校,而目前國內考研普遍規律是本科雙非學生考研報考211,本科211學生考研報考985。如何確定考研目標院校首先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其次看學校地理位置,學科實力以及自己以後的就業發展。
  • 北服考研秘籍 | 我稍微樂觀,能力一般,初試卻不小心考了400分。——2020北服考研經驗分享
    ——2020北服考研經驗分享考北服,我覺得「咬牙堅持+綜合基礎素質」,這兩點我認為最重要!——2020北服考研經驗我超級幸運!初試成績低空飛過,贏在了作品集和複試!——2020北服考研經驗分享作品集一定要提前準備,尤其是我這樣跨專業的考生。腳踏實地,一步步的來。拯救你的從來不是時間,是效率。學習方法最重要!
  • 2016年北大統計碩士433分考研初試複試第一名經驗分享
    從今天開始,團長會不定時地搜羅一些特定院校的特定專業的經驗帖為大家做參考。希望大家多多告知團長你們的考研目標,團長願意為大家赴湯蹈火!
  • 我的考研經驗——計算機專業(初試複試經驗)
    我什麼書都沒看,不過我的基礎還可以(班上成績老是第一第二的,臉皮厚,別丟香蕉皮)我拾起書中基本知識很快,大概用了10天就把四本數學教材全過了(高數上下,概率論,線性),上面的題基本都能做出來。  11下旬到12月中旬,數學把李永樂的基礎書又過了遍,660也過了遍,政治買了考點精要(很小的一本,全是考點,很有用,必須的)過了一遍,又買了海天《28題》(考研命中了好幾道)看了一遍,計科則把復旦那本又過了一遍,又買了練習題(練手用)基本做完,英語又做了5套真題。  12月中旬到考試前一天。
  • 考研過來人給你分享:考研複習成功血淚經驗
    看過很多講述考研成功上岸的文章,羨慕那些筆者的成功,同時相信這些文章肯定給我們研途奮鬥的學弟、學妹們帶來了很多鼓勵和幫助。但是,接下來我可能要給大家展示一波「錯誤示範」了。勵志的看多了可能有點麻木,來幾碗毒雞湯,提提神吧!希望能成為大家的前車之鑑。快來看看考研過來人給你分享:考研複習成功血淚經驗吧!
  • 吐血整理:北醫複試總分第一名的超強複試攻略
    2019 年, Alicia 以複試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學術型研究生。因此,以下攻略最適合報考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的初試上線者,攻略中的大部分內容對於報考北醫其他院系的初試上線者也同樣適用,可參考準備複試的思路,大道至簡,大家各取所需。
  • 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初複試經驗分享
    【育明】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初複試經驗分享本文將系統的對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專業進行初複試經驗分享,主要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難度解析、考試科目、 考研參考書 、初試經驗及複試經驗。國際政治經濟學》 朱文莉 北京大學出版社★★★《全球政治經濟學》 羅伯特.吉爾平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國際政治經濟學概論》 魏新寧 陳嶽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初試經驗
  • 2020-201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考研初試+複試備考經驗分享
    那麼選擇哪一所學校,更多地就是從考研難度、城市的方面考慮了清華大學大家懂的,難度比較大(考數學一,專業課也比較難),而且北京、上海等地存在考研壓分的情況(同樣的卷子打的分數比較低)。此外與清華、同濟不同的是,哈工大研究生是兩年制,同樣入學,別人還在研三,你已經工作或者讀博了,性價比非常高。而且哈工大基本不歧視本科學校,只要你考研初試成績夠好,那麼考上的概率極大(初試複試一比一)。
  • 應屆生和往屆生考研,有什麼區別?誰更容易成功?歷史學考研網
    考研圈,也一直流傳著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地位之爭,有不知來源的數據顯示往屆生考研成功率高達70%,也有小道消息稱複試時往屆生會被歧視。然而,往屆生和應屆生的地位,真的有高低之分嗎?往屆生真的比應屆更容易上岸?本周我們就來討論討論這個話題!
  • 考研經驗|2020四川大學計算機學碩初試第三、總分387分考研經驗分享
    在我初試複試的時候,收到了很多學長學姐的熱心幫助,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希望自己的經驗也能夠給以後要考研的同學們一些幫助。1.自我介紹我報考的川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碩),初試成績387分(政治65,英語一80,數學一114,874專業課128),排名第三,複試成績83,總成績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