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鄉裡的小學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啦,一點也不比縣城差。」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安鄉塘房村村民蘇秀蘭已年過七旬,見證了鄉裡小學的發展變化,她的孫女目前在大安鄉中心小學讀六年級,「孩子在學校不僅有免費午餐吃,還發放內宿補貼,好得很哩。」
鄉鎮小學寬敞的教室
近年來,環江奮力突破「老、少、邊、山、窮」縣所面臨的各種困難,通過優化學校布局、均衡配置資源、教師隊伍建設、關愛特殊群體、深化內涵發展等舉措,全力打好義務教育保障戰役,讓教育均衡的陽光普照毛南山鄉。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易地搬遷到環江毛南家園安置區的韋萬佳順利進入環江第四初級中學(毛南家園深圳實驗初級中學)。走進學校,一棟棟淺黃色的建築,與天空的藍色形成強烈的反差,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令人賞心悅目。「家裡原來在農村,離學校很遠。現在從鄉裡到縣城,學校離家很近,環境也特別好,讓我開闊了視野,對未來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韋萬佳說。
紅色教育講堂
為讓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環江出臺了移民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方案,將移民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全縣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體系,對移民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行「就近免費」入學。同時,為緩解城區學校壓力,環江投入資金3.08億元,在縣城區2個大型易地移民搬遷安置區新建2所幼兒園、2所小學和1所初級中學,擴建環江第三小學和第三中學;投入3.24億元,新建、改擴建、維修校舍12.19萬平方米,項目覆蓋縣內中小學校,購置課桌椅、學生用床、圖書、計算機、教學儀器等設施設備66.59萬臺(套)。
豐富的趣味課堂
「這些資金投入,為環江打好義務教育保障戰役提供了保障,也加速了環江教育發展的進程。」環江教育局局長鄭志詠介紹,全縣3.9萬名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在滿足「有學上」的基礎上逐漸向「上好學」轉變。
「環江對教育的投入向來不遺餘力。」環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韋路華表示,環江還精準落實「兩免一補」和營養改善計劃等補助政策,建立幫扶幹部與貧困戶學生結對幫扶機制,通過走訪慰問貧困學生,及時解決困難和問題,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2019年,累計資助縣域內義務教育貧困學生92310人次,資助資金2851.11萬元。
體育課自由活動時間
「一個也不能少!」近年來,環江領導班子定期召開控輟保學專題會議,傳達出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環江實施控輟保學「雙線四包」、行政勸返、司法督促復學及送教上門服務措施。在每學期開學前摸清全縣學生輟學底數和動向,掌握學生輟學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一生一案」勸返措施;以鄉鎮為單位,牽頭成立勸返工作隊,對382名輟學學生開展「人對人」勸返措施,共勸返363人,全縣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8.74%。
思源中學教學樓一角
在脫貧攻堅戰中,環江始終把教育扶貧放在突出位置,「窮」縣辦出了「富」教育,2014-2019年,全縣總計投入11.01億元用於教育項目建設。而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豐碩的成果:2017-2019年,環江高中800多人考上一本,走出大山。2020年,環江高中本科上線人數1306人,其中302人上一本線,600分以上25人,本科上線率達89.88%,再創歷史新高。
來源:看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