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鉛筆道(ID:pencilnews)
作者付豔翠
「在微博上立個flag,我就是想公務員上岸。」
「不到20分鐘,群裡就湧進來近400人,都是要考公務員的。」
……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年公職類崗位釋放多重「擴招」信號。據了解,2020國考計劃招錄24128人,較2019國考擴招了近萬人。
此背景下,有創業者看中公職考試教育行業的機會,在疫情還未結束時毅然選擇創業;另有早已入局的創業者正「享受」這次疫情帶來的紅利期。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學員量增長3~5倍。其中,教師類職業培訓的增量最多,達3~4倍;銀行業務增長了2~3倍;就連不是今年主推的公務員業務,學員也增長了3倍多。
其實在去年,就曾經出現職業教育的一個投資風口。作為職業教育賽道中客單價、毛利率和用戶普及度都相對較高的細分賽道,以公務員、教師招考等為主業的公職考試培訓賽道也受到關注。
目前,市場頭部玩家市值達1946.43億元,這意味著公職教育的空間足夠大。然而,在「疫情紅利」出現的時候,公職考試行業商業模式相對固定、缺乏細分領域創新的問題依然存在。
因為競爭太激烈,所以想在公職考試培訓行業成為巨頭並不容易。
有投資人直言,今年並未關注公考行業。又因為這個行業早已被中公、華圖這樣的頭部企業壟斷,初創公司想再分一杯羹比較難。此外,疫情又加速了資本寒冬,現在機構所有的投資都格外謹慎,公考行業想要獲得資本關注也並非易事。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1
公職教育的機會來了?
「本人即將畢業,坐標江蘇。正在準備2021國考和2021江蘇省考,就是想公務員上岸。」上個月,林方(化名)在微博的公務員超話上立了個flag。兩天後,林方在備考公務員間隙,建了個備考交流群,免費探討考試經驗。
「當時在微博上發布了建群消息後,不到20分鐘,群裡就湧進來近四百人,都是要考公務員的。」作為應屆畢業生,他明顯感覺到,疫情後,今年的畢業生工作難找,只剩下考公務員這個機會。
「公職教育的機會來了。」有創業者已經看到了公職類教育的機會,優思誠教育聯合創始人兼COO陳勇就是其中之一。陳勇曾在中公教育、粉筆公考均有過工作經歷,他發現,公職教育行業的毛利率並不低。
「一般的培訓機構毛利率能達到40%,規模越大,毛利率越高,50~60%都有。」因此,今年5月,疫情還未結束,陳勇就與徐長桂一起組建團隊,成立了優思誠教育公司,經營項目涵蓋公務員、選調生、銀行、國企等公職類招錄考試輔導。
「今年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前幾天人社部還發了通知,接下來這兩年,只要不涉及到一些必須得有工作經驗的崗位,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招應屆生。」陳勇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公職教育行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關注教育的投資人李昭(化名)也表示,這幾年,公職類考試一直挺熱,每年的報考人數都持續上漲,「這個賽道還是值得關注。」事實確實如此,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900萬人以上,然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高達874萬。
為了緩解就業壓力,2020年公職類崗位釋放多重「擴招」信號,而且,為有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對應屆畢業生在職位設置上予以適當傾斜。據了解,2020國考招錄24128人,較2019國考擴招了近萬人,江蘇、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公務員招考、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比例,也都比去年招錄人數有所增加。
因為一場疫情,公職類考試培訓市場似乎迎來新機會。
2
半年時間 學員量增長3~5倍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公職教育行業確實迎來利好。」公職類考試培訓機構課觀教育創始人張峰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學員量增長3~5倍。
課觀教育成立於2015年,這是一家職業考試培訓機構,以銀行招聘考試培訓業務切入市場,提供 PC 端在線學習、APP 端智能題庫、求職社群和資訊服務、教師招聘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業務及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培訓。
目前,課觀教育旗下有銀行幫、課觀教師、過招公考三個品牌。張峰在創業前,曾經擔任過中公教育兩個事業部的總經理。張峰透露,今年公司主推的是教師招聘考試培訓、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業務,其次是銀行招聘考試培訓業務。
「今年的業務增長還可以,教師類職業培訓的增量最多,達3~4倍;銀行業務增長了2~3倍。」他表示,為了公司長遠發展,他並沒有像其他機構一樣,幾條腿都在進行。
而是先著重銀行招聘考試培訓業務切入市場,將該業務做得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後,再其他業務的發展。
因此,課觀教育今年主推的是教師招聘考試業務,之後,會繼續推公考業務。「沒想到因為疫情影響,並不是今年主推的公務員業務,學員也增長了3倍多。」 對於這一成績,張峰也表示很驚喜。
上述創業者陳勇也分享了他這兩個月的創業經歷。
「上個月,我們與中南大學進行的合作,如今,這批30多名學生的課程已經上完。」陳勇透露,為了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其在線上是免費為一批學生授課。他表示,中南大學的學生基礎不錯,之前也都參加過選調考試、定向選調、甚至一些中央的事業單位考試,因此,這部分考生的通過概率很高。
除了線上積極與高校合作,優思誠主要是通過O2O模式,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服務體系。在線下,優思誠選擇了下沉路線。具體來說,就是與縣城內知名的公考類以外的教育機構合作,教育機構負責出場地和招生工作,優思誠負責授課,收益雙方分成。
「今年7月,僅十天時間,我們與常寧的一家教育機構基本快達成協議。」他透露,其已經與這家教育機構談得差不多,在衡陽和郴州也有幾家機構在溝通階段,且對方的合作意願很強。
陳勇表示,之後會繼續與湖南省的高校和縣域教育機構合作,將這兩方渠道鋪下來之後,生源穩定就可以開始在線下開課了。「等在湖南將這一模式打通後,公司將通過自營與加盟模式,在全國範圍運營。」
3
巨頭環伺 初創企業做大難
「雖然行業確實向好,但也不能肯定現在是公職行業創業的好機會,因為這個行業競爭很激烈。」張峰感覺,現在行業內,每個賽道基本上都有相應較大的公司存在,因此,初創企業在行業想要做成巨頭並不容易。
事實也確實如此,傳統的中公、華圖,已經是這個領域絕無僅有的頭部玩家。因此,他表示,想要做好公職類培訓,也需要打好「組合拳」。
第一,企業一定要提前進行調研,需要對行業有一定的理解。公職類教育的課程研發並不簡單,團隊需要能夠將考試考情有一個深入的把握,對行業考題趨勢做出準確判斷。
第二,市場上的公考、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培訓機構,師資資源也參差不齊。如今,行業內優秀的老師還處於缺乏狀態。前些年,甚至有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只是對應屆生進行為期半年左右的培訓後,就直接讓其進行授課。
第三,企業需要有很好的線上、線下市場開拓能力,因為只有切實接觸到用戶,才能做大。
「我在行業也已經做了10多年,這期間見過的,無論是做市場的、網際網路人,還是教學人員出來創業,但沒有一家在公考細分領域做大的。」張峰坦言,想要將上述任意一條做好都不簡單,更何況這幾條對於企業來說都很重要。
投資人們對公職培訓行業的投資顧慮,也是巨頭已經存在這一事實。
「行業內都被頭部企業壟斷了,初創公司想再分一杯羹比較難。」上述投資人李昭也表示,疫情又加速了資本寒冬,現在所有的投資都格外謹慎,公考行業想要融資也不容易。
不過,另一位關注教育行業的投資人則表示,雖然今年對公考賽道關注較少,但有好的項目他們也會關注。他透露,之所以對行業有顧慮是覺得公考行業的商業模式都比較固定,沒有太多的創新,且幾家大公司市場份額穩定。
雖說行業確實存在困難,但陳勇認為,這未必不是新玩家的機會。他表示,中公教育的市值已經高達1946.43億元,這也代表其進入的賽道市場足夠大。
陳勇感覺,現在一線機構們的打法,是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進擊。雖然也是通過代理們進行招生,但競爭激烈。他則希望通過下沉的方式,打通縣級地域,向其他城市進行擴張,避免在一二線城市與頭部機構進行競爭。
「現在公考機構動輒2、3萬的培訓費用,對考生及家庭造成一定壓力。」陳勇坦言,現在市場存在收費過高的情況,但鑑於教育市場是萬億級的,他和團隊可以犧牲小部分毛利率,先去開拓更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