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拍 | 臺灣大學生眼中的南京......

2021-02-17 南京發布

如果讓你說一個在南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你第一反應是哪裡?

夫子廟?中山陵?玄武湖?

或者,是自己家...

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們

在今年暑假來寧交流時

用手機和相機記錄下了他們眼中的南京

今年以來,我省相繼舉辦了「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青春鄉約創未來」、「 兩岸名校大學生沿江騎行」、「創視野333 江蘇未來築夢之旅」等蘇臺青少年情感交流活動和以「江蘇風 ·文化根·兩岸情」為主題的「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攝影比賽。

截止到8月底,共收到300多臺灣同學的上千幅作品。經過評審, 共評出一等獎作品3個、二等獎作品6個,三等獎作品10個,優秀獎作品30個,最佳組織獎3個 。一起來看看!

臺城尋蹤  吳又萱(臺灣致理科技大學)

崑劇扮相妝(在崑曲大劇院表演後臺)  莊雯茜(臺灣聖約翰科技大學)

漢皇新活力  許睿恩(臺灣文化大學 )

夫子廟印象  王瑜真(臺灣臺北大學)

迴旋樓梯  呂芃漩(臺灣中國文化大學)

圍觀《戰狼2》  賴家卉(臺灣金門大學)

流光溢彩鳳城河   何昱臻(臺灣臺北大學)

寧臺記憶-  羅子修(臺灣中原大學)

我與奧運冠軍合個影(2008北京奧運會蹦床冠軍陸春龍)  郭玫琪(臺灣政治大學)


古鎮搖槳聲  陳映瑄(臺灣筑波大學)

同根同源 同行其道  賴家卉(臺灣金門大學)

城市林蔭大道  黃楨閔(臺灣暨南大學)

翠色夏意  何昱臻(臺灣臺北大學 )

南京奧體萬國旗廣場  蔡荷嬋(臺灣動物大學)

南京1937-1938  魏採容(臺灣中正大學)

斜暉夕照明城牆  呂佳玹(臺灣中原大學)

歡聚金陵  曾奕綺(臺灣淡江大學)

夏日紫峰  許芯瑜(臺北科技大學)

地鐵新體驗  趙玫儒(臺灣東吳大學)

鳥瞰金陵  顏立安(臺灣暨南國際大學)

揚子江畔  謝佳栩(臺灣輔仁大學)

並蒂蓮   吳欣縈(南京師範大學臺生)

新南圖  蔡忠志(臺灣世新大學)

全景玄武湖  陳映瑄(臺灣筑波大學)

夕照崑山(青創園宿舍)  何紹薇(上海政法學院臺生)

明城牆印記  蔣家穎(臺灣臺中教育大學)

夏日中山陵  朱沛蓉(臺灣德明財經科大)

江南秀色  朱沛蓉 (臺灣德明財經科大)

玄武湖畔的祝願  劉芷蓉(臺灣真理大學)

遠眺大報恩寺  呂佳玹(臺灣中原大學)

朋友一生一起走  文馨(臺灣臺北大學)

太平大道  邱正洋(臺灣大學)

夫子廟夜景  李芯誼(臺灣中興大學)

晚霞映藥城  餘東彥(臺灣臺北大學)

夕照玄武  魏採容(臺灣中正大學)

城市彩虹  吳又萱(臺灣至理科技大學)

靜謐  許芯瑜(臺灣臺北科技大學)

儀鳳門晨光  楊季庭(臺灣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江南貢院-楊季庭(臺灣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唯美水城(蘇州三塘街」)  葉靖澤(臺灣義守大學)

.

國家 社會 公民  張惟婷(臺灣東吳大學)

中山碼頭  張碧筠(臺灣聯合大學)

結伴同行  羅韶奇(臺灣清華大學)

河西映像  陳冠維(臺灣金門大學)

探訪永琪車業  賴家卉(臺灣金門大學)

感受青少年之家( 姜堰青創園區) 許睿恩(臺灣文化大學)

古鎮秀色   邱彩綺 (臺北商業大學)

森林幻影  王士瑋(臺灣海洋技術學院)

我眼中南京眼  郭玟琪(臺灣政治大學)



他們鏡頭中的「故鄉的雲」

 

這是一組臺灣大學生暑期在江蘇的攝影作品,或者更形象地說是他們用鏡頭寫下的「回鄉筆記」。在江蘇的實習就業特訓營、沿江騎行交流體驗營活動中,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和真切感受,用鏡頭記錄下了故鄉的山水、故鄉的名勝、故鄉的蓬勃發展以及陶醉在故鄉裡的自己的笑顔。

鏡頭下的這些照片,是他們心中「故鄉的雲」:站在臺城古城牆俯瞰玄武湖的煙波浩渺和秀美景色,在崑曲的發源地拍攝年輕女演員在後臺對鏡上妝,探訪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拜謁中山陵尋訪孫中山「天下為公」的墨跡,在西津渡觀賞長江與大運河交匯的奇麗景色,遠眺南京新地標南京眼的壯觀與優美,明城牆旁、秦淮河邊、中山碼頭,他們尋訪歷史,地鐵車廂、青奧體育公園、南京圖書館,他們感受現代化的江蘇,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他們觸摸那一份屬於沉甸甸的歷史……

這就是他們鏡頭裡的江蘇——是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故鄉,用真實的心情體會到的大陸。他們用鏡頭記錄江蘇,也記錄自己;記錄美景,也記錄心情;記錄江蘇悠久的歷史文化,更記錄這個魚米之鄉現代時尚、充滿蓬勃生機的當下。

這些獲獎照片視角獨特,構圖有新意,作品帶有強烈的個人審美風格和中華文化共有的審美特性,拍攝者在創作這些作品時,將自己的驚訝、熱愛、沉醉等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當人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便會產生強烈的共情效應。而作品中兩岸青年的多張自拍照,鏡頭中的一張張青春的臉龐和洋溢著的笑臉,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與友誼,兩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認同。

 (薛穎旦,新華日報文體部主任,高級編輯,江蘇省文化記者協會副主席。)

————————————兩岸文化交流的視覺紐帶

 

魅力江蘇,以人傑地靈、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為地域文化特色,這得益於豐厚歷史文化與鮮活時代特色的共同滋養。近年來,兩岸民間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大量臺灣青年學子前來江蘇遊學實習,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秀美吳韻和壯闊漢風也成為他們用鏡頭捕捉的對象。江蘇省臺辦舉辦的「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影賽,集中展示了臺灣學子眼中的江蘇形象,這是他們青春記憶中的絢麗色彩,也加強了兩岸文化的情感聯結。

攝影的視覺性打破了巴別塔構築的文化壁壘,成為全人類共通的語言。從獲獎作品的形式來看,臺灣學子的藝術審美趨向精緻、現代、活潑,全景式拍攝手法,前景的修飾運用,色彩的靈活搭配,對稱式的構圖、動與靜的結合均在獲獎作品中有所體現,這說明參賽者具有很強的攝影藝術造型能力。而綜觀近年來大陸青年學生的攝影藝術審美傾向,不難發現兩岸青年在攝影領域的審美共性,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展示了兩岸文化的共同基因。

獲獎作品的題材覆蓋範圍廣泛,江蘇的秀麗風光、文化歷史、都市風情,以及青年學生的集體活動和情感交流均有所呈現。抓拍在拍攝手法中佔主導性,獲獎作品在展現臺灣學子生活情趣和審美發現力的同時,也真實展示了江蘇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狀況。玄武湖、秦淮河、中山陵、雞鳴寺、頤和路、南京眼等南京地標消遣了臺灣學子的業餘時光,更加引人矚目的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山碼頭、明城牆等題材的出現,體現了參賽者對國家歷史的關注與回溯。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但對臺灣學子而言,江蘇的風景、文化畢竟有較強的陌生化效應,視覺的新奇感物化為獲獎作品的特殊視角。這些特殊視角也給江蘇觀眾重新審視、欣賞江蘇地域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凝江蘇美景於須臾,貯學子友情於方寸。兩岸持續穩定的合作交流,離不開青年群體的積極參與和擔當。我們欣喜地看到,此次攝影比賽的成功舉辦,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和情感聯結提供了新的視覺路徑,也為推動江蘇形象的再傳播提供了新的戰略思維。

 

(湯天明: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攝影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青年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秘書長。)

你鏡頭裡的南京什麼樣?

歡迎投稿告訴我們!

素材來源 | 美篇作者大漠

責任編輯 | 張洋珊

相關焦點

  • 2019臺灣大學生「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攝影大賽揭曉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今年暑期,江蘇省舉辦了「手牽手 心連心 創未來——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活動,並在全省開展了「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攝影、微視頻以及徵文比賽。來自寶島100多所高校的千名大學生們通過多種形式記錄下了實習和參訪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 臺灣大學生「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攝影比賽結果揭曉
    今年7至8月,我省相繼舉辦了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青春相約創未來、兩岸名校大學生沿江騎行等蘇臺青少年交流活動,並在臺灣全體大學生中開展了以「江蘇風·文化根·兩岸情」為主題的「我眼中的江蘇」為主題的隨手拍攝影比賽。
  • 這個臺灣小帥哥眼中的南京竟然是這樣......
    南京的梧桐樹見證了南京人的溫良恭儉讓,見證了大歷史碾過的痕跡。我喜歡南京的傳承,沒有那麼重的暴戾之氣,雖然我也覺得南京話不怎麼好聽,但南京的姑娘長得都還可以。攝影:宮溟飛這是南師大臺生徐愷蔚在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青春分享匯」上的發言
  • 2019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在南京開營
    2019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在南京開營 2019年07月03日 14:2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7月3日上午, 2019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開營儀式在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開營。
  • 南京大學生拍「復古」畢業照
    南京大學生拍/5) "← →"翻頁 6月6日,南京東南大學校園內
  • 臺灣大學生逐夢連雲港
    新華社南京8月22日電(記者何磊靜)「相約花果山 築夢連雲港」2019臺灣大學生實習就業特訓營日前順利結營。來自臺灣的24名大學生在這個暑假不僅實際體驗了製造業、醫療以及新興產業的相關崗位,也在感知大陸發展熱潮的同時,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足跡。
  • 海外交換生談眼中的臺灣大學生:有點乖 有點怪
    海外交換生談眼中的臺灣大學生
  • 第四屆臺灣大學生「尋訪中山足跡」夏令營開營
    本報訊(記者 劉全民 丁劼 實習生 戴雨舒南) 昨天上午,第四屆臺灣大學生「尋訪中山足跡」夏令營開營儀式在中山陵園孫中山紀念館舉行。本次活動由南京市臺辦、中山陵園管理局主辦,從8月27日開始至8月31日結束,為期5天。
  • 在寧高校臺灣大學生「愛在南京」活動走進青創學院
    龍虎網訊(記者 宦宇飛 通訊員 周勇)10月24日下午,2020在寧高校臺灣大學生「愛在南京」活動走進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30餘名在寧臺灣大學生共同了解江寧,並同前輩交流在寧創業就業經驗
  • 213名臺灣大學生暑期將赴南京參加實習活動
    新華社南京6月24日電(記者陸華東)記者24日從南京市臺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四屆「職場直通車—寧臺大學生青春修煉營」實習活動將於7月2日至8月5日在南京舉辦,來自60所臺灣高校的213名臺灣大學生將參加本次實習活動。
  • 2019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開營
    新華社南京7月3日電(記者陸華東)2019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3日在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開營。  開營儀式由江蘇省臺辦、南京市臺辦共同主辦,主題為「手拉手 心連心 創未來」。實習期間,將舉辦「新時代·新青年·新機遇」主題交流、「我眼中的江蘇」主題徵文攝影微視頻大賽等系列活動。
  • 歪果仁眼中的「臺灣」是這樣的!
    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人眼中一定會有一千個臺灣
  • 臺灣青年南京實習就業 今年在蘇臺灣實習生將破千人
    3日,在南京江寧區的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百名臺灣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實習就業特訓。 泱波 攝中新網南京7月3日電 (記者 朱曉穎)手指鬆開,心形木卡滑落,籤名箱中很快集滿了寫滿心願的木卡片。3日,在南京江寧區的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百名臺灣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實習就業特訓。
  • 臺灣大學生實習就業體驗營暨鎮臺學子夏令營開營
    金山網訊(章邦勇 譚藝婷)8月2日下午,2020臺灣大學生鎮江實習就業體驗營暨「鎮青春·少年行」鎮臺學子夏令營活動,在西津渡江蘇省對臺交流基地舉行開營儀式
  • 臺灣青年大學生暑期赴江蘇實習「就業特訓」
    14日上午,2017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青春分享匯」在南京舉行。來自臺灣的200多名大學生與在江蘇創業的臺青成功人士共同出席了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以「青春共築夢,樂業創未來」為主題。臺青世鋒科技創業園董事長黃瓈瑩分享學習成長經歷  南京臺灣大學生實習領隊臺灣中勤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黃淑萍表示,臺灣學生對南京市提供的實習企業非常滿意。
  • 臺灣與大陸男人,在臺灣女人眼中的分別!
    ——廖信忠我們小時候常聽到大陸新娘嫁到臺灣的故事。那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在我們的眼中,我們知道許多臺灣商人到大陸都會包養「大陸妹」,讓臺灣原配氣得牙痒痒的。因此,只要老公要去大陸,老婆多半會鬧著要跟去。不過,關於大陸男人的印象可就不一樣了。
  • 2018「青春作伴 相約鳳城」臺灣大學生泰州實習特訓營結營
    為期一個月的「青春作伴 相約鳳城」2018臺灣大學生泰州實習特訓營活動即將結束,7月31日晚,江蘇省泰州市臺辦舉辦結營儀式,來自泰臺兩地30所高校的60多位的大學生朋友相聚一堂、共同聯歡,再次回味美好的實習、體驗、分享、圓夢之旅。
  • 臺灣大學生上海尋夢
    臺灣大學生在體驗「暖燈」。   王慧珊攝   這個盛夏,95名臺灣大學生在上海展開了尋夢之旅。由華夏經緯網、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上海建志教育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通向未來之路——臺灣大學生研習上海」活動7月12日至8月8日舉辦,來自臺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島內10餘所大學的學生在赫比國際公司、旺旺集團、中華航空等企業進行為期28天的在崗實習。
  • 臺灣「全民防務教育」綜述
    2000年陳水扁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承襲李登輝「兩國論」衣缽,在第一任期就提出「一邊一國」論,大搞激進「臺獨」活動。到了陳水扁第二任期,臺灣當局又於2005年推出臺灣「全民防務教育法」,在全社會開展所謂「全民防務教育」,為推行「臺獨」路線大造輿論,造成了極其惡劣的負面後果。
  • 臺灣花蓮地震 為什麼朋友圈南京震感強烈?
    今天13時01分,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6.7級地震,震中距海岸僅1公裡,震源深度24千米。一名臺灣網友當時在21樓高大樓拍下第一手現況,可見家中掛畫、吊燈等擺飾劇烈晃動。很快,上海地震、杭州地震、南京地震被拱上熱搜——江蘇省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南京防震減災闢謠道: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9年04月18日13時0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02度,東經121.65度)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大約24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