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洋的頂級護膚品牌——LA MER海藍之謎,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海洋保護的宣傳和推廣。除了在其產品生產過程中,堅持用可持續的方式採集原材料——深海巨藻之外,自2005年起,LA MER還與OCEANA(世界海洋保護組織)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共同推動聯合國於2009年將6月8日正式確立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LA MER在全球範圍內對OCEANA的多個海洋保護項目予以資金支持,今年將在中國啟動「預防赤潮」項目,出資30萬元資助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的「海洋赤潮水生態顯微影像監視與分析系統」研究項目。LA MER還通過網站等多項宣傳,希望能夠帶動更多民眾,從身邊小事做起預防赤潮,共同保護地球上最寶貴的生命之源——海洋。
關注中國 預防赤潮
談及品牌投入海洋環保的歷程,LA MER品牌總經理陳芷珊說:LA MER常年支持OCEANA的「海洋棲息地保護運動」、Ranger號研究船等項目,以及針對世界多個海域存在的首要問題,提供了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在中國,赤潮是一種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海洋汙染,近年來更有愈演愈烈之勢;而預防赤潮所需採取的一些行動,卻正是普通人也可以參與的。只要在生活中注意環保習慣的養成,通過舉手之勞就可以為海洋保護做出貢獻,而這也正是LA MER希望深入宣傳、推廣預防赤潮項目的原因。
「赤潮」這個詞,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但如果說赤潮已經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會威脅到人們日常所食用的海產品,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那麼,究竟什麼是赤潮,它對人類又有怎樣的危害呢?
據中國赤潮預防研究領域的「泰鬥」、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孔海南教授介紹,赤潮是指海洋或內陸湖泊中某些有害藻類在短時間內數量急劇增加,引起水色突變,水質惡化的一種生態災害現象。赤潮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由陸源汙染導致的海水富營養化,即海洋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剩。追根溯源,這些氮、磷正來源於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廢水、汙水和廢物。而根據《中國海洋災害公報》記載,近年來我國海灣赤潮災害的增長速度相當驚人,僅2008年一年,我國海域就發生赤潮共計68次,累計面積高達13,738平方公裡。
孔海南教授表示,赤潮會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一旦赤潮來臨,生機勃勃的海洋瞬間一片死寂,漁民顆粒無收。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因赤潮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的年份可達10億元以上,一次大規模的赤潮就可能帶來幾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一些赤潮藻類還具有毒性,赤潮爆發時造成海區汙染,魚、蝦、貝類等海產品中蓄積赤潮毒素,人類食用後就有可能造成腸胃消化系統或神經系統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鑑於以上種種危害以及日益嚴峻的「防潮」形勢,國家以及社會各界近年不斷加強了對赤潮的研究和預防力度。2002至2012年,國家將為環渤海水汙染綜合防治計劃投入555億元的資金,但是目前國內赤潮預警系統仍然存在檢測頻率低、精確度差等技術問題。而LA MER於今年資助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的「海洋赤潮水生態顯微影像監視與分析系統」研究項目,其目的正在於形成高可靠性、高精度的有害赤潮災害預報技術體系,為國家海洋局東海信息中心等海洋管理部門提供海灣赤潮災害管理手段。
赤潮防治 就在你我
孔教授強調,除了政府和機構的推動和支持,企業等社會多方力量的參與也不可忽視,而像LA MER這樣的積極行動與推廣無疑具有示範作用。而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盡舉手之勞,養成環保的良好生活習慣,就可以幫助減少赤潮的發生機率高達40%。LA MER品牌總經理陳芷珊表示,雖然國家管理單位對赤潮現象予以了更多重視,但從普通民眾層面入手的宣傳和教育卻較少,LA MER希望憑藉自身影響力,從帶動顧客和時尚界人士開始,將更多普通人引領到預防赤潮的隊伍中,做中國預防赤潮、保護海洋的先鋒。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以做到的「小事」,卻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了對海洋的汙染和負擔。如果全國人民都加強、貫徹這一觀念,將對中國海域甚至整個地球赤潮發生機率的降低起到極為積極的作用。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預防赤潮、保護海洋」的信息,除了登陸LA MER海藍之謎官網(www. lamer. com. cn /oceana
)外,您還可親臨國內專櫃,瀏覽海洋保護知識,領取便於隨身攜帶的海洋保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