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孩子有這些「壞毛病」,說明孩子大腦發育很好,不用管

2020-08-28 跟葉子老師學感統

在跟家長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給我反饋一些孩子們的「小毛病」,比如特別調皮、嘴巴說個不停、到處亂爬之類的。

其實孩子的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這是他們正常發育,健康、聰明的表現,如果家長過度限制孩子的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的哪些行為家長不用過度幹涉。

到處亂爬不用管,是在發展抗重力肌肉群

七八個月的寶寶滿地爬,是在度過正常的爬行敏感期,是四大抗重力肌肉群——頸、肩、背、腰首次共同運用。

而抗重力肌肉群的發展,對孩子日後的身體姿勢、精細動作、粗大動作,注意力、膽量、自信心等方面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抗重力肌肉群影響身體姿勢維持,身體姿勢維持的時間長短,又將決定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長短。

同時豐富的爬行還可以刺激孩子前庭功能的發育和雙側化的發展,對孩子後續的成長都很關鍵。

你該怎麼做?

1、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2、在爬行過程中設計簡單的遊戲

摸私處不用管,TA只是感覺好奇

孩子「自摸」發生的平均年齡在2.8歲,最小年齡是3個月,多數會在孩子6-7歲時自行消失,他們只是想要了解自己,並且不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造成影響。

所以家長不必過度擔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一種探索。


這個階段如果遭到父母的粗暴制止,會讓孩子有深深的負罪感,反而會在孩子潛意識中強化「自摸」這件事,往往適得其反。

你該怎麼做?

1、儘量讓寶貝雙手「忙活」起來。

2、不穿開襠褲。

3、跟寶寶表示這是不好的行為,並跟他說「這是不衛生的哦」。


撕紙不要管,是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


6-7個月的寶寶,手眼動作逐漸協調,當寶寶發現可以通過自己的小手改變紙形狀,和發出撕紙的聲響時,會感到驚喜和快樂,並樂此不疲。

寶寶撕紙是精細動作能力發展的表現,撕紙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孩子小肌肉、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是個非常好的遊戲。



你該怎麼做?

1、可以給寶寶準備不同材質的紙(皺紋紙、餐巾紙、硬紙殼等)撕,讓寶寶有更豐富的觸覺體驗。

2、注意看護寶寶,撕紙的同時不要誤食。


見東西就扔不用管,是在鍛鍊上肢靈活性

當寶寶偶然發現扔東西的樂趣時,家裡的玩具,或其他小物件,可能都要遭殃了。

但我卻要恭喜你,你家寶寶的投擲敏感期到來了。這時我們要讓寶寶過足扔東西的癮,讓他摔(提供耐摔物件)個夠。

這將有利於他在日後更靈活運用上肢,更準確完成手眼協調的活動內容。


你該怎麼做?

1、告訴孩子什麼可以扔,把不能扔的都收起來。

2、和寶寶一起收拾殘局。

3、做些有意義的事。比如和寶寶一起把襪子扔到洗衣筐裡,把玩具扔進玩具箱裡等等。


喜歡光腳不用管,是在發展觸覺,建立神經通路

好多孩子在家裡都不習慣穿襪子,穿上就脫掉,大部分家長都會很著急,擔心孩子生病。

但其實,只要孩子體質不是特別弱,經常光腳還是有好處的。

雙腳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光腳行走可以接觸不同質地的地面傳來的刺激,有助於刺激觸覺神經發育,促進感官和大腦建立聯繫。

另外,當寶寶光腳走路時,他會彎曲腳趾抓住地面,腳掌的末梢神經也會感受地面的刺激,更好地感知地面的高低變化及時調整,從而走得更穩、更協調。

你該怎麼做?

1、把地面收拾乾淨,給孩子安全的環境。

2、陪孩子光腳做遊戲,比如踩指壓板、跳房子。


胡亂塗鴉不用管,是在發展想像力、專注力

孩子們好像看到雪白的牆面就想拿著畫筆開始畫,弄的家長們只能默默心疼。

但心疼也要忍著,誰叫寶寶的塗鴉敏感期只有一次呢。牆花了可以再刷,塗鴉敏感期過去了可就再也沒有了!


而順利度過塗鴉敏感期,除了有助於開發寶寶的繪畫潛能,還有助於鍛鍊寶寶的想像力、專注力,以及手眼協調,為學齡期握筆寫字奠定基礎。

你該怎麼做?

1、給孩子買畫板或牆紙,引導孩子畫畫。

2、用易清洗的蠟筆代替彩筆。

3、不要限制孩子的行為。

其實,孩子所有的「壞毛病」,都是成長所需。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保護和關注,伴他順利度過每個成長的階段。

本文由【跟葉子老師學感統】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進步~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在四歲前有這些壞毛病,說明寶寶很聰明
    1、 認生不愛打招呼認生不愛打招呼不是沒禮貌,說明孩子在發展自我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烈。還在在四歲前,如果有這個壞毛病,家長不應該加以指責。但如果在孩子四歲之後,仍然有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見人要打招呼,這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 孩子有這3種「怪癖」,說明大腦發育不錯,父母不用管太嚴
    哈佛大學就有一個研究發現:看起來很正常的孩子,智商也往往比較普通,反倒是一些看起來不太聰明,甚至有些令人無法接受的「怪癖」的孩子,智商卻可能會遠高於常人。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3種「怪癖」,家長不用管得太嚴或是強制制止,也許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 孩子3歲前,有些「壞毛病」千萬別管,越管越嚴重
    但是在孩子3歲前,有些「壞毛病」千萬不要管,因為他正在靠這些「壞毛病」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3歲前,孩子的語言系統已經開始發育但尚未完善,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往往會被急哭。這時家長不要著急,儘量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之後再滿足他。這樣不僅可以鍛鍊他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鍛鍊他的說話能力。並且,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延遲滿足」訓練,可以讓孩子學會忍耐。
  • 孩子三歲前出現幾個「壞毛病」,父母慣著,娃將來可能有出息
    「壞毛病」要慣著1、語言壞毛病——話癆、頂嘴在常人的眼中,文靜、溫順的孩子最討喜,而那些一件事說個不停,甚至隨意駁斥別人說話的孩子,最讓人心煩、嫌棄了。相信在父母的引導下,他們能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2、動手壞毛病——拆玩具孩子的這種拆家行為讓不少父母苦不堪言,跟著屁股後面收拾費時,買新的費錢,但是,最好不要打擾,否則有礙大腦發育。
  • 孩子有以下「壞毛病」,暗示他很聰明,家長管了反而是傷害
    導讀:孩子有以下「壞毛病」,暗示他很聰明,家長管了反而是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以下「壞毛病」,暗示他很聰明,家長慣了反而是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五歲前,這四個毛病不用管
    "我家孩子壞毛病很多的……"這大概是我從事教育行業以來,從寶爸寶媽嘴裡聽過最多的一句話。每位父母都對自家寶寶的"小毛病"爛熟於心,而談起養娃法,父母在態度上也是驚人的一致:習慣要從小養起,決不縱容壞毛病。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不過,其實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討人嫌」、「討人厭」的行為,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正是因為大腦發育讓寶寶意識到有更好玩、更有趣、更好奇的事情,才會做出令父母頭疼的行為。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孩子頂嘴3歲左右,隨著孩子說話變得利索,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會頂嘴了!」面對不想做的事、不認同的說法,總是會和父母辯一辯,甚至會大聲反駁父母,很沒禮貌。
  • 6歲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孩子若有4種表現,說明孩子的智商不一般
    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們長大之後能夠有所作為,有好的生活。但孩子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培養。6歲前大腦在快速發育研究表明,在孩子三歲時,大腦突觸中的神經元爆炸性增加,在六歲時達到峰值水平,然後慢慢下降。
  • 孩子6歲前若有這3個「臭毛病」,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力遠超同齡人
    根據哈佛兒童研究學院研究成果:3-6歲時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在這個時間段讓孩子多接觸新知識是能事半功倍的,但很多父母在這個年齡段還在糾結如何治理「臭毛病」。小柳家長分享4個看似「壞毛病」,實則大腦發育好的的表現,希望父母牢記,別讓自己錯誤的育兒方式,將天才寶寶「扼殺」在搖籃。
  • 孩子3歲前,這5個「毛病」別管,越管越麻煩
    其實啊,3歲前的寶寶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你越管可能越麻煩。但隨著寶寶大腦的發育,ta會開始有想法、情緒、脾氣……語言能力跟不上,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會急哭;被媽媽否定,會生氣地哭;被大人忽視,也會傷心地哭。
  • 高智商的孩子,通常都有3個「壞毛病」,家長不用急於糾正
    這一說法也印證了一項有關「高智商」兒童的研究結果:高智商的孩子,通常都有3個「壞毛病」。他可以對父母的動作做出很及時的反應,從而調動自己的大腦發出信號指揮自己的肢體進行相應動作的模仿。其實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腦部越多的刺激,孩子會發展的更好,所以說模仿能力越強的孩子的腦部神經發育的更好,智商也是會很高的。
  • 孩子七歲前有這些特徵,說明他智商極高,家長別埋沒了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可一點不假。在孩子七歲前,他的性格、智商等都可以通過日常表現看出一二。如果你家孩子在七歲前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可能智商極高,家長要好好培養,別埋沒了!愛搗蛋說明孩子想像力豐富、點子多,且動手能力強,以後可能會是個發明家呢!適度允許孩子搗蛋,其實是在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需要動手動腦的玩具,讓孩子不再對家裡「搞破壞」。
  • 孩子一歲前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大腦發育的不好
    導讀:孩子一歲前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大腦發育的不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歲前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大腦發育的不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3歲前有這幾種行為,看似是「壞毛病」,卻是高智商的表現
    這方面的困惑我家樂樂小的時候,慢媽我也困惑過,印象最深的是感覺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乖,就我家這個小祖宗各種不讓我省心。後來我查閱了書籍,也諮詢了更有經驗的人士,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3歲前有幾種行為,可能看起來是「壞毛病」,其實卻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寶媽只需要照看的時候多費點心,孩子長大會給你驚喜的。
  • 這些「壞毛病」代表孩子聰明?這幾個時期的成長,家長助力很重要
    孩子經常做一些讓家長很頭疼,又很氣憤的事情。而這些看似很讓家長生氣的「壞毛病」,卻是孩子智商高的一種體現,家長要抓住時機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小趙家的孩子很調皮,還是一個破壞大王。孩子有這些「壞毛病」,說明孩子智商比較高「破壞大王」:很多的家長都經常抱怨,孩子不知道珍惜,很喜歡的玩具,買回來一會兒就被孩子拆的七零八碎。就連家裡的小鬧鐘也被孩子拆掉了好幾次,已經不能用了。
  • 研究發現:腦力超常的孩子通常會有三個壞毛病,家長不用過多糾正
    孩子在6歲之前,大腦處於黃金期,孩子的某些行為表現可以看出孩子的腦力智商。,幼兒階段常會有三種表現形式,看看你娃有沒有一:愛拆家的壞毛病這樣記憶力超群的孩子,通常會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喜歡去挑各種字眼這一時期到5歲之間都是開發大腦潛能的重要時期。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錯過不可逆
    根據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三歲前大腦發育完成率能夠達到56%歲,6歲前大腦發育完成率會達到80%,這段時間被稱之為大腦發育高峰期,若是父母們能夠抓住短短的6年,對孩子進行培養,孩子大腦會發育的更好,也能越來越聰明。當然,如果你抓不到這個機會,可能以後再培養可就難。」
  • 腦力超常的孩子,通常都有3個「壞毛病」,家長不要急於糾正
    所以,很多家長總會把這一類孩子歸為「壞孩子」的行列,因為他們身上有家長覺得不好的表現。然而,這也正能夠說明,這樣的孩子,是真的聰明!,也會有很多的「壞毛病」,比如說喜歡做鬼臉,不愛穿襪子等等。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壞毛病」的時候,家長不要急於糾正,或許這正是孩子智力發育好的一種表現,家長要利用好。
  • 孩子說話晚不用管?語言發育遲緩對大腦的影響有多大?
    隨著寒假的到來,我們的客服小姐姐可是忙壞了,每天都有數十個諮詢電話打過來,問題最多的便是語言發育遲緩。這不,前天一位媽媽發來的信息讓我們十分關注,因為這個案例具有很高的典型性。據這位媽媽說,寶貝今年2歲3個月大了,能說的詞僅限於爸爸、媽媽、飯等比較基礎的詞彙。
  • 美國兒科學會:腦力超常的孩子通常有3個「壞毛病」,父母別幹涉
    很多家長認為聽話、懂事的孩子未來會更有出息,相反,如果家裡的孩子總是調皮搗蛋,父母則頭疼不已,甚至覺得這樣的孩子未來肯定學習不好,也沒什麼出息。所以,當發現孩子有一些「壞毛病」時,都會想辦法給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