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家長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給我反饋一些孩子們的「小毛病」,比如特別調皮、嘴巴說個不停、到處亂爬之類的。
其實孩子的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這是他們正常發育,健康、聰明的表現,如果家長過度限制孩子的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的哪些行為家長不用過度幹涉。
七八個月的寶寶滿地爬,是在度過正常的爬行敏感期,是四大抗重力肌肉群——頸、肩、背、腰首次共同運用。
而抗重力肌肉群的發展,對孩子日後的身體姿勢、精細動作、粗大動作,注意力、膽量、自信心等方面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抗重力肌肉群影響身體姿勢維持,身體姿勢維持的時間長短,又將決定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長短。
同時豐富的爬行還可以刺激孩子前庭功能的發育和雙側化的發展,對孩子後續的成長都很關鍵。
你該怎麼做?
1、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2、在爬行過程中設計簡單的遊戲
孩子「自摸」發生的平均年齡在2.8歲,最小年齡是3個月,多數會在孩子6-7歲時自行消失,他們只是想要了解自己,並且不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造成影響。
所以家長不必過度擔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一種探索。
這個階段如果遭到父母的粗暴制止,會讓孩子有深深的負罪感,反而會在孩子潛意識中強化「自摸」這件事,往往適得其反。
你該怎麼做?
1、儘量讓寶貝雙手「忙活」起來。
2、不穿開襠褲。
3、跟寶寶表示這是不好的行為,並跟他說「這是不衛生的哦」。
6-7個月的寶寶,手眼動作逐漸協調,當寶寶發現可以通過自己的小手改變紙形狀,和發出撕紙的聲響時,會感到驚喜和快樂,並樂此不疲。
寶寶撕紙是精細動作能力發展的表現,撕紙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孩子小肌肉、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是個非常好的遊戲。
你該怎麼做?
1、可以給寶寶準備不同材質的紙(皺紋紙、餐巾紙、硬紙殼等)撕,讓寶寶有更豐富的觸覺體驗。
2、注意看護寶寶,撕紙的同時不要誤食。
當寶寶偶然發現扔東西的樂趣時,家裡的玩具,或其他小物件,可能都要遭殃了。
但我卻要恭喜你,你家寶寶的投擲敏感期到來了。這時我們要讓寶寶過足扔東西的癮,讓他摔(提供耐摔物件)個夠。
這將有利於他在日後更靈活運用上肢,更準確完成手眼協調的活動內容。
你該怎麼做?
1、告訴孩子什麼可以扔,把不能扔的都收起來。
2、和寶寶一起收拾殘局。
3、做些有意義的事。比如和寶寶一起把襪子扔到洗衣筐裡,把玩具扔進玩具箱裡等等。
好多孩子在家裡都不習慣穿襪子,穿上就脫掉,大部分家長都會很著急,擔心孩子生病。
但其實,只要孩子體質不是特別弱,經常光腳還是有好處的。
雙腳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光腳行走可以接觸不同質地的地面傳來的刺激,有助於刺激觸覺神經發育,促進感官和大腦建立聯繫。
另外,當寶寶光腳走路時,他會彎曲腳趾抓住地面,腳掌的末梢神經也會感受地面的刺激,更好地感知地面的高低變化及時調整,從而走得更穩、更協調。
你該怎麼做?
1、把地面收拾乾淨,給孩子安全的環境。
2、陪孩子光腳做遊戲,比如踩指壓板、跳房子。
孩子們好像看到雪白的牆面就想拿著畫筆開始畫,弄的家長們只能默默心疼。
但心疼也要忍著,誰叫寶寶的塗鴉敏感期只有一次呢。牆花了可以再刷,塗鴉敏感期過去了可就再也沒有了!
而順利度過塗鴉敏感期,除了有助於開發寶寶的繪畫潛能,還有助於鍛鍊寶寶的想像力、專注力,以及手眼協調,為學齡期握筆寫字奠定基礎。
你該怎麼做?
1、給孩子買畫板或牆紙,引導孩子畫畫。
2、用易清洗的蠟筆代替彩筆。
3、不要限制孩子的行為。
其實,孩子所有的「壞毛病」,都是成長所需。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保護和關注,伴他順利度過每個成長的階段。
本文由【跟葉子老師學感統】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