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河古村落申報「中國景觀村落」考察交流會在南漳縣召開

2020-12-19 旅新網

  中國旅遊新聞網1月3日訊(特約記者 王文)元旦前夕,在剛剛結束的「麻城河古村落申報中國景觀村落交流會上」,來自中國古村落專委會專家組的多名成員,與南漳縣委縣政府及縣裡十餘個部門的負責人,共聚一堂,展開了對南漳河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廣泛探討交流,取得圓滿成功。

 

圖1:交流會現場

  交流會前夕,專家組受邀在麻城河進行了一整天緊張有序的實地考察,從村落到田野,從河流到山嶺,從古樹到山寨,從物質到非物質...... 每一個元素,無不引起專家組的高度關注和認真考察。

  麻城河古村落位於南漳縣東鞏鎮,以多姓氏古民居聚落為主體,村落散布在兩條山脈間的麻城河畔,縱深長達6公裡,這裡民風淳樸,秀美自然。立於高處,目及鄉野,可見路徑交錯,溪水蜿蜒,古樹林立,民居隱現,一派美妙的田園畫卷。

 

圖2:古香古色的秦家屋古民居群。

  當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這次活動,不僅特意從鄰縣請來風水先生,解讀分析古人的村落選址的立意構思,還特意組織村民,花了三天時間,開鑿出一條通往山巔古老山寨的簡易小道,以便大家攀山調研。

  當天的會議在南漳縣美麗的水鏡湖畔召開。專家組成員紛紛發言,大家一致認為,麻城河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只要在此基礎上,加以適度合理的提升改善,一定會顯得更加美麗自然,真正符合「景觀村落」的基礎條件和審美要求。同時,專家組對麻城河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進行策劃規劃和產業發展等多項具體的建議和要求,得到與會領導的高度肯定和有關部門的積極互動。

 

圖3: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邱從軍主持交流會。

  南漳縣委常委邱從軍感謝古村落專委會多年來對南漳的關心幫助,他尤其提到,該縣漫雲村自從評上「中國景觀村落」並得到古村落專委會的幫助後,已經走出大山,有序良性發展。同時,他還表示,南漳縣還有眾多的古村落,有一千多處古山寨,期望專委會繼續關心支持南漳,南漳縣委縣政府及各級部門,一定會認真落實好專家們的指導和建議。

圖4:專家組成員與村支書胡光龍(右一)在老屋前合影。

  參加此次考察交流活動的專家組成員,有古村落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安蒙女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所長、博導劉託教授, 及其博士生劉芹,中國礦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研究所所長、博導常江教授,及其研究生馬濤,以及古村落專委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建造師王文等。

  會議由南漳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邱從軍主持,南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志華,政協南漳縣委員會副主席朱傑春,以及縣委辦、縣府辦、規劃局、城建局、旅遊局、國土局、林業局、環保局、東鞏鎮等十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襄陽「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主要成員李秀樺參加了當天的交流會。

相關焦點

  • 麻城河「秦家老屋」未解之謎
    秦家老屋全景圖麻城河是湖北省南漳縣東鞏鎮太坪村所轄自然村落,坐落在鳳凰山寨腳下,全村面積為9平方公裡。是中國景觀村落和中國傳統村落。村莊最遲在明代就已形成,以從江西移民的秦、李、曾、王、敖姓家族所營建,由傳統民居、古山寨、宗祠廟宇遺址、農耕系統、古樹名木組成,麻城河至清代中晚期至民國達到鼎盛。位於麻城河的縣級文保單位「秦家老屋」(當地稱花屋)因其獨特的文化現象引起筆者注意。麻城河村曾名「麻衝河村」,這裡不僅八省通衢,更是荊襄平原進入巴蜀的必經之道。
  • 全省古村落 緣何六個在連州
    至此清遠有10個古村落獲得了廣東省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廣東古村落的榮譽。其中連州擁有6個省級古村落,成為全省擁有最多古村落的縣級單位。為貫徹全國古村落工作經驗交流會暨中國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研討會精神,推動全市古村落工作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拉開清遠市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潮汕地區、廣府地區)申報工作的序幕,全市古村落工作會議在連州召開。
  • 秀雅古村落的百年時光,醞釀出最地道的麻城美食
    冬天,萬物寂寥冷清,唯有被時光封存、耐人尋味的古老村落,讓人一見難忘。麻城就有這樣的傳統古村落。與其抱著熱水袋和空調房度日,不如帶上相機,遊古村吃吊鍋,來一場冬日邂逅。訪魅力古村寨張家山、龍門河、名山村,攬秋冬鄉村美景——探麻城吊鍋發源地木子店,吃正宗麻城吊鍋第一站:張家灣張家山,找尋明清民居的時光映像張家山傳統村落坐西向東,背靠青山,面臨梯田,村前古樹參天,對面還有杏峰尖寺的杳杳鐘聲,這裡至今仍留存著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生活。
  • 惠州新增兩個「廣東省古村落」
    記者近日從市民協獲悉,經省文聯、省民協組織評審專家終評認定,全省共有43個村落入選廣東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單。其中,我市有2個古村落入選,分別是惠東縣平海鎮嶺邊村和惠東縣鐵湧鎮河潭村。至此,惠州市已有33個「廣東省古村落」。   平海嶺邊村和鐵湧河潭村於2017年4月申報廣東省古村落,2018年10月,經省專家組現場實地考察後初評通過。
  • 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句「記得住鄉愁」,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中國傳統社會的根基在鄉村,鄉土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層面。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這些村落有著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選世界遺產的西遞村和宏村。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2018年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年度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
    作者:盧嶽鵬(浙江省臨海市鄉土建築師,鄉土營造社發起人)2018年11月17日,2018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年度論壇、第九屆「中國景觀村落」授牌儀式及表彰大會、上海登陸根文化發展中心成立大會在上海隆重舉行!
  • 實地探訪港頭村,揭開「中國傳統古村落」面紗
    大洋網訊 在花都區花東鎮,大坑河、小坑河、四清河三條河流向北迂迴匯合,往南注入流溪河,形成一個港灣和一片綠洲,在這片綠洲之中形成一個村落,便是著名的港頭村。近日,記者實地走訪港頭村,了解村莊的歷史風貌與建設進度。
  • 昆明7個村落申報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昨日,記者從市政協督辦重點提案協商會上獲悉,昆明市有7個村落已申報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昆明市還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是城市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 河南汝州:古村落大峪青山後村素描
    汝州市龍山森林公園北鄰的箕山深處,有一道南北走向的青龍河,在河道的幾個轉彎處,自然林木守護著4個石頭村落,石窯、石屋、石院、石寨、石堰、石渠、石板路與突兀的峰巒、綿延的山梁、溝壑相融,楸樹、梧桐、木蘭、皂角、豹榆等名木古樹薈萃,獨立的水系哺育出了泉、溪、瀑、塘、潭、河等與水相關的元素。
  • 婺源縣江灣鎮的古村落汪口村
    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該村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是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曾作為皖南古民居項目申報過世界文化遺產,2002年還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汪口村,從清朝乾隆至光緒年間,汪口俞氏中進士9人,實授官職的有39人。
  • 發展全域旅遊要重視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信陽市新縣考察調研,對傳統村落保護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2020年5月11日考察雲岡石窟時,指出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 浙江臨海市:委員推動古村落「復活」
    參天的古樹,悠然的村民,古香古色的石房、石路、石牆……浙江臨海市邵家渡街道年坑村這個以石頭為核心元素的古村落村頭,如今多出了一家農家樂,生意很不錯。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後建議保護的古建築中,近40%已被拆除;2012年市農辦普查的25個古建築村落中,完整保留的僅有3個;號稱台州三大宅院之一的杜橋開井村金家大院已徹底拆毀;一些尚未拆除的也破敗嚴重,如大田街道馬家莊園雖主體尚存,但已搖搖欲墜。古村落日漸衰敗的現象一次次刺痛著政協委員們。挽救古村落是臨海市政協委員們一直關注的熱點。
  • 秋遊通山石門古村落
    這是一座擁有六百年歷史的古民居村落,位於通山南林橋鎮石門村境內。所幸,古民居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依稀可見當年茶馬古驛的風採舊貌,茶坊、酒肆、商鋪林立。景還在,只是物是人非,卻讓我觸景生情,感覺歷史在這裡沉澱,美好在這裡凝固。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赴廣州增城考察古村落瓜嶺村
    廣州增城歷史文化古村落—瓜嶺村的前身今世曾祥裕 曾海亮2020年12月5日,廣州豔陽高照,天高雲淡。曾祥裕風水團隊赴增城考察歷史文化古村落瓜嶺村。我們步入這個古樸寧靜的村子,處處整潔,房屋整齊有序,河邊綠樹成蔭,暖風吹來遊人醉。
  • 傳統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是什麼
    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傳統村落所所長孫娜也從北京南下,駐紮福建福州周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永泰竹頭寨。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方興未艾。在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下稱中國民協)發起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越來越多知識分子走出書齋,沉浸到「中華大地的肌理」中,搶救和保護古村落。
  • 南澳隱藏最美生態古村落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連城 鄭向鵬 通訊員 楊洪 彭刊 文/圖 大鵬海景優美,盡人皆知;大鵬南澳古村落養在深閨人未識,開發利用仍是個難題,也成為南澳人心中的痛。如何盤活古村落資源,讓深圳人一睹芳容,讓居民享受更多的旅遊發展紅利,成為南澳辦事處致力解決的問題。
  • 南海赤山村幹部李國欣:投活化古村落
    2016年11月,經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認定,裡水赤山村入選第五批「廣東省古村落」。赤山村民李女士說,被評定為「廣東省古村落」可以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而赤山村的村幹部也表示,這讓村裡更加堅定了對古建築保護的決心,深挖更多的赤山村歷史,讓村民更深入地了解赤山村的歷史文化。
  • 從新安縣土古洞茅房看農村古村落旅遊的發展
    不久前,筆者在河南新安縣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土古洞村採風,剛進門本以為又是一個「打著古村落旗幟,做著現代化」生意的景區,但是真正進到裡面之後,才發現這個村落別有洞天。首先,回歸「古」村落本身。古村落,核心在於一個「古」字,從古建築到古樸的風土人情,從古老的物件到古舊的氣息,都是古村落本身應有的氣質。但是,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古村落反而將現代化設施作為學習標杆,本身的古老反倒逐漸被消磨掉了。而新安縣土古洞村的運營者則儘可能地將這種「古」保留了下來,從衛生間的設計上就足以看出。
  • 黃山近千年古村落—宏村,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古樸典雅
    建於南宋年間的宏村是徽派古村落的代表,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村子背靠羊棧嶺、雷崗山,因地勢較高,村內時而雲霧繚繞,色彩斑斕,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因此被稱為「鄉土國畫」。去宏村必須要有當地獨特的水利系統帶來的美景,尤以南湖、月沼為最;其次是最典型的徽派三雕,即磚雕、石雕、木雕,如剪紙般精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