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做好心理準備,一切準備都已經完成。——莎士比亞
每年寒暑假都是補課高峰期,特別是高考之後,許多的準高三補課更是趨之若鶩。
「媽,我要給同學的弟弟補課。」兒子的話語讓我大吃一驚。因為他剛剛動了一個小手術,現在躺在床上,能給別人補課嗎?
關鍵的是昨年他剛高三畢業,成績還比較理想,許多成績比他低的同學都在忙著給別人補課,而他卻無動於衷。
那時我舅舅的女兒在辦培訓學校,聽說我兒子成績好。高三畢業,想讓他暑期到學校裡去幫個忙。
兒子推三阻四,最終沒有去成,他給我的理由是,不想去上培訓課,不想當老師。
我跟他說,你去鍛鍊鍛鍊嘛,技多不壓身,多學一門手藝也是好事。關鍵是在親戚的培訓學校有個照顧,這樣經驗也學到了,還能掙點零花錢,何樂而不為?
兒子堅決不去,因為強扭的瓜不甜,我們大家都覺得好的工作他不去,那也沒辦法呀。
現在兒子居然提出他要給同學的弟弟補課,還是在自己動了手術,躺在床上用手機補,還是讀了一年大學,到底這是怎麼回事呀?
我沒有多問,怕引起兒子的叛逆心理。我只是暗暗觀察。
第1天補課下來,我問兒子感覺怎麼樣?兒子說還行,自己能夠勝任。
第2天兒子跟我說,可以輕車熟路了。
第3天,他備課時對我說,一定要做出點成績來。
……
現在看兒子已為那同學補了半個月的課,自我感覺很滿意。他說,那同學進步很大。我拋出心中的疑問:昨年剛畢業叫你去補課,為什麼不去啊?
兒子說:當時心裡沒準備好,有牴觸情緒,不想去!
可見無論什麼事,你旁觀者說得天花亂墜,當事人如果從內心不接受,那也是白搭。
02
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就是真正最好的。
我工作地點蔣師傅的妹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蔣師傅只有兄妹兩人。父母都希望女兒就在附近找個人家,不要遠嫁他鄉。當時他們的姑姑已為這個女孩找好了一戶人家。
那家人在縣城郊區。家裡比較富有,而且房子聽說很快要面臨拆遷,是大家公認的最佳人選,妹妹嫁過去便可以享福了。
可是妹妹就是不聽,原來她在廣州打工認識了安徽的一個男孩。男孩比妹妹小三歲,個子與妹妹一樣高,家裡母親常年有病,生活還比較清貧。
可是妹妹就願意,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硬是把自己嫁到了外省,究其原因是,這個男孩對妹妹特別的好。
妹妹做美容美髮,她在男孩家拼命的工作,以維持全家人的生計。蔣師傅心疼妹妹,便把妹妹和妹夫都接到自己的工作地點。
他的妹夫與蔣師在一起工作,妹妹到鎮上找了一個美容美髮的活兒。
我們吃瓜群眾都覺得,妹夫是配不上這個妹妹的,因為妹妹人美,也勤快,手藝也過硬。
但是妹妹一臉幸福的笑著對我們說,她生活很好。雖然男孩掙的錢不多,但是對她是100%的好。
03
這就是遵從本心,自己願意,再苦再累,都覺得生活甜,與吃瓜群眾所見到的不一樣,就好比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自己知道。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特別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當這種想法與家長的思想一衝突,就容易產生矛盾。
有些事情,如果當事人不從內心接受加以改變,只憑旁觀者的苦口婆心勸說,收效甚微。所以有時候,有些事就要走些彎路。比如我的兒子如果昨年就接受我們大家的建議,開始給同學補課,那他今年可能已積累一定的經驗,在補課方面就已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