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我十分欣賞冰心老人的這段話。
對班主任來說,愛每一個學生是最基本的要求。那麼,如何愛學生呢?關注他們的成績?關心他們的生活?關愛他們的健康?
這些都是愛學生最直接最表面的體現,相比之下,還有一種愛,卻更隱蔽更深沉,那就是責任。
作為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你為學生做了多少,而是你抱著何種目的去教育他們。
如果你對學生的愛只停留在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上,那麼這種關心最終只是為了自己,這樣的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愛。
曾經有個叫小林的學生,小學時成績就非常差,又很貪玩,父親的斥責和打罵對他都不起作用。
上初中後情況依然沒有改觀,成績跌到了班級最末,成了老師、同學公認的後進生。更糟的是,他居然開始曠課。
最初,我對他這種無視校紀班規的行為很生氣,後來卻想,如果他再曠幾次課,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開除他,免得他每次考試總是扯全班後腿。
一段時間之後,小林竟然一個星期沒來學校。於是,我打電話到他家,打算告訴他家長,學校對小林這種嚴重違紀行為將給予嚴肅處理。
接電話的是他父親,當我述說了小林在學校的一些表現後,正想說出原本的打算時,他父親接了一句:「小林不想上學了……」
我愣了一下,不過出於禮貌,我還是說:「這怎麼能行呢?小林現在才上初二,再說如果離開學校,他能幹什麼?」
他父親接著說:「是啊,我也這樣想,可是,這個死小子上了牛勁,就是不聽。您說,孩子都這麼大了,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我一說他,他就頂撞我。劉老師,不如您到我家裡來勸勸他吧,也許他會聽您的。」
說實話,當聽到他父親的「邀請」時,我心裡是極不情願的,因為他自己提出退學正合了我的心意,但當時又不好拒絕。
於是我說:「我這兩天比較忙,您乾脆讓小林明天到學校來找我,我當面跟他聊一聊,您看怎麼樣?」
「好吧……」從電話裡,我很明顯地感覺到了小林父親的失望。
第二天,小林沒來。第三天,還是沒來。我有點坐不住了,決定去他家一趟。
不過,說真的,我這個決定並不是出於對小林真正的關心,而完全是因為擔心小林的父親對我不滿,怕他認為我太不負責任——學生都要輟學了,老師連去家裡勸勸都不肯。
我跟領導說明了情況,騎車到了小林家。
這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儘管我不喜歡小林,儘管我並不是真心希望他重返校園,但我還是將事先想好的理由一個個擺出來,以期能安慰小林的父親。
我費盡口舌,但小林卻無動於衷。我也說不清當時我的心情是高興還是失望。
最後,小林終於開口了:「老師,很感謝您能到我家裡來,從小學到現在,從來沒有一位老師像您這樣關心我……」
天哪,聽了他這句話,我真是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知道我來這裡的真正意圖,如果他知道我那些話其實全都言不由衷,真不知道他會怎麼想,會有多難過。
「但是,我已經想好了,不管誰來勸,我都絕對不回學校了……」他接著說。
談話以失敗告終。從小林家出來,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是為終於走出了這個讓我尷尬壓抑的小屋?是為自己終於擺脫了一名後進生?還是為自己為安慰一位父親略盡綿力了?……說不清,真的說不清。
這件事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如今回想起來,心裡無比的慚愧,無比的悔恨,無比的羞恥。如果一切可以重來,就是拽我也要把他拽回學校。
因為,現在的我已經明白了什麼是責任,明白了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的責任不僅僅只是教書,不僅僅只是那一點點成績,更重要的是育人,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哪怕他的學習成績再差,哪怕他給班級、給科任老師的教學效果扯了多少分,也不能為了自己的那點私心而將他們推向社會。
一個老師、一個班主任是這樣,那麼一所學校呢?對學生的愛,不是表面裝出來的關心,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作為教育者的一種責任。
只有包含責任的愛,才會無堅不摧,才能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作者:劉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