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颱風「飛燕」從日本關西地區經過,據說是日本二十五年以來威力最大的颱風。
△ 京都當地相關報導
京都新聞社報導說,馬路上都是被風颳倒的大樹,很多古建築遭到了颱風的破壞,不少景點也有不同程度的摧毀。比今年關西的地震還要嚴重,看新聞很心疼。
△ 西本願寺南側倒塌
△ 掉落的國寶二の丸御殿で錺金具
△ 二條城是世界城古京都文化財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二之丸御殿的金飾被颳倒。
之前,去過兩次京都,這個安靜、古典、秩序井然而處處有驚喜的地方,眾多歷史建築、人文傳統保留至今,深深融入古都的空氣之中,身在其中,讓人忍不住放慢呼吸,放輕腳步。
你根本不需要糾結住在哪裡,去哪個地方遊覽,沿著鴨川漫步,春有櫻花,秋有楓葉;隨意徜徉,都會路過一個個寺廟院落。
更不用提雨後西芳寺後院的苔蘚碧綠如畫,龍安寺的禪意花園裡的枯山水,還有西本願寺門前400多年樹齡的銀杏,每一樣都讓你一眼難忘。
還有這家意外路過的小酒館,讓人記掛。沒有英文菜單,沒有精緻桌椅,在榻榻米上一坐,家常小菜,酒香四溢,老闆娘周到而殷勤,回顧四望,每一桌都是電影畫面,真正的日常而有趣。
年初,有熊早早定了機票重返京都,沒想正好趕在颱風過後。起飛前還很忐忑:不知京都現在如何?後來才發現,根本不需要忐忑,古都的生命力如此旺盛,這點風雨算什麼!
1.
家家門口的綠植依舊在
有熊到京都的第一天,從京都站進入,本以為還在維修中。出站後發覺,颱風過境,這裡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颱風來臨時那些掉落的玻璃已經處理完畢,處處井井有條,城中公交、地下鐵、JR、新幹線繼續運營著,京都車站充滿未來感,人群川流不息。
京都市區漸漸恢復過來,在通往民宿的路上,一家家裝修講究的店、小物引人的店鋪,已然是每家門口多有綠植,生活的氣息在這裡不會少,颱風也改變不了。
2.
生活從錦市場開始復活
市場是一個讓人幸福感激增的地方,柴米油鹽,蔬果點心,咖啡香茶,老老少少都喜歡逛。都市裡的人就靠著這些生活氣息,才能感覺腳踏實地活著。京都的市場裡,每個攤主都很用心的經營自己的生意,笑臉相迎。
颱風過後的天很清了,雲更淡了,城市裡的每一個畫面都像是動漫。為了覓食來了錦市場,人氣依舊很旺。
這家生蠔店名字不記得了,但是對這個大叔印象深刻,任由你閃光燈,長槍短炮,人家都不為所動,認真開蠔,利落乾淨。工作的時候一臉嚴肅,轉手把開好的海鮮給店員,繼續嚴肅的處理食材。
來到這家,是因為香味難以抵擋。各種串,隨便挑,炸了吃。老闆娘一口日式風味十足的英語,外加指手畫腳,溝通完全無障礙。「阿里阿多」一直掛在嘴邊,這樣生意怎麼能不好?
市場裡看不到什麼颱風的痕跡,老街坊、老顧客互相寒暄,鞠躬打招呼,耳邊的日語低聲溫柔,人們來這裡買日常的菜餚、漬菜,外來的遊客來嘗個鮮。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市場兩周前還是關門修業,如今人情味都已經回來了,或是說從未離開過。
3.
走,去嵐山公園撿石頭
有熊也去了嵐山。在之前的媒體報導中,嵐山被列為「受損景點」。日媒的新聞圖片裡,嵐山渡月橋的欄杆有100米左右被颳倒,暫時拉起了封鎖線,還在維修。
△ 京都新聞 嵐山渡月橋受損圖
△ 如今 依然拉起警戒線的渡月橋
到了現場,除了渡月橋受損的地方圍起了警戒線之外,竟很少能察覺颱風曾經肆虐的痕跡。情侶穿著和服、精緻打扮,來這裡約會。嵐山內的Arabic咖啡館,也依然熱鬧,人們排著長隊買著咖啡。
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河道邊,三個日本小學生在打水漂,戴著帽子,穿著白T恤,穿著拖鞋,皮膚黝黑。周末的下午,不是躲在家裡看手機,做作業,而是玩石頭,捉蜻蜓,玩得開心的時候,還會打鬧一番,這真的好像是日劇裡經典的畫面。
竹海依舊安靜,風吹過沙沙作響,參天的竹子衝向雲層,很高,碧綠。偶爾可以看見幾根倒下的竹子橫在竹林中,應該是受到了颱風的破壞吧。
京都的友人說,「京都市有一個公路養護事業部,會專門派人來維護和修復,將倒塌的樹木按照優先級儘快砍去。這才使得表面看來安然無恙。」但他也很心疼,因為他看過竹林原本充滿活力的模樣。
4.
嵯峨野的小火車會唱歌
每一個去嵐山的遊客,都希望坐一趟嵐山的小火車,熱門季節,穿梭在美景裡的小火車,一票難求。颱風過後的日子,小火車停運了一段時間,在有熊去的前幾天又恢復運營了。
小火車真名是「嵯峨野觀光鐵道」,小火車在日語裡指「TOROKKO」,指咕嘟咕嘟緩慢行駛的樸素貨運列車。而嵯峨野遊覽小火車就是這樣一輛緩慢的古樸的列車。
只有五節車廂,木製座椅被塗鴉成了懷舊的顏色,裸裝的燈泡,由柴油火車頭牽引在溪谷間穿梭。坐在沒有窗戶的車廂內,好像經歷了一段可以同時感受到風、光線以及聲音的旅程。(據說車廂中裝設了煤炭暖爐的暖爐,冬天不會冷。)
一路行駛,還是能夠看見颱風留下的痕跡,許多樹倒下,被砍伐掉,一些地表光禿禿的,每每駛過這些地方,乘客會發出一陣嘆息。
小火車駛出後的1-2分鐘內,穿著制服,帶著帽子的列車長就拿著麥克風穿梭在車廂裡,給大家講解路過的風景,小火車也會適時放慢速度,讓人能好好欣賞風景。車上的日本遊客時不時點頭應和,後來問了問身邊的日本乘客,原來列車長講到一些颱風後的損失和景區現狀,大家很有共鳴。
在最後經過一片麥田時,回到車頭的列車長唱起了歌,旋律透過音響在每一節車廂裡蕩漾,車廂滿滿安靜,只聞歌聲,雖然聽不懂他在唱什麼,但是伴著火車前進的聲音,和呼嘯而來的風聲,有種一切會很快好起來的感概。
/寫在後面/
目前還有部分受颱風影響的景點暫時還沒有開放,截止9月18日,保津川遊船關閉、醍醐寺(僅三寶院可參拜,其他不可)、伏見稲荷大社部分可參拜、平安神宮可參拜但庭院暫停開放,知恩院、八坂神社正常開放。
京都在災難性氣候來臨之前就在市政府的官網上發放了一份《京都府內防災指導》,並編制了6種語言(英語、中文、韓國/朝鮮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他加祿語),還可以下載pdf,簡單易懂,即便不在京都,拿到國內,也蠻有用。
除此之外,還有從東日本大震災的經驗而做成的特別警報。發出特別警報的話,會有下大雨,發生大地震等的危險,要馬上採取「保護生命的措施」。
颱風後的京都,雖然受到一些打擊,但城市的頑強的生命力總是超出預期,生活依舊繼續。
編輯助理:Lulu
圖片來源:京都新聞 kpic.or.jp
點擊下圖可瀏覽更多內容
「 一盤裝下明月光,便是人間好時節丨中秋 」
▼
「 一個不拉坯、不造窯的小姐姐,
能做好陶器嗎? 」
▼
「 青春走了,閱歷來了,
有質感的手作皮具才讓人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