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底了,幼升小還沒有出細則,目前只有雨花南外發布了相關招生報名信息。就連幼兒園報名也是,從5月17日,我家門口的小幼兒園花紅園幼兒園校門口發布招生公告後,我這一周一直在幾所目標園逡巡,並請朋友打探,卻都沒有任何消息(悄悄說,有的幼兒園根本不公開公告)。
今年疫情的影響,讓各項工作都推遲了。干著急也沒有用,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付出那麼多心力和金錢送孩子去上民辦學校。也讓我們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做出比較合理的選擇。
筆者總結了民辦小學的四大顯性優勢:1.據說40-90%的直升率;2.英語的高密度排課,先進的朗文教材;3.以文體課程為特色的素質教育(或稱貴族教育);4.名校校長、學科帶頭人、年輕老師的責任制。
1.舉例來說,當年玄外附小成立的時候,有內部人士就表示懷疑「真能40%的人進玄外?玄外不要考慮自己的中考成績了嗎?」可是當年就有家門口是理工大實小的朋友家奔去報考,鎩羽而歸。再看看去年那全市最低的錄取率,你可以想到玄外的生源應該是很不錯的。再看看目前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70%直升入初中部,你就能明白40%根本不算什麼。
還是驕傲的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總結的:「金陵河西小學部是初中部的一張王牌,在自己的手裡「調教」了六年,等到初中你覺得這幫孩子整體是不是相對好帶~」「為什麼每年小學部的孩子考上南外、樹人的孩子鳳毛麟角?不是孩子們差,培養了孩子6年,怎麼能讓其他學校「坐享其成」,所以規定如果你決定衝外上樹,可以!但如果失敗,那金中河西初中也不會讓你回來。所以除非有好的學區做備胎。很多孩子不敢衝外上樹,因為怕萬一失敗,都沒得學上。」
像秦外60%,鄭外50%,青奧村50%,南師江寧80-90%,育英二外90%,仙外幾乎直升,就都能理解了。
2.眾所周知,現在孩子的英語啟蒙時間越來越早,不說在家聽英語兒歌,和家長簡單互動之類,就說真正上英語課,基本都從三、四歲開始。然而公辦學校的現狀確實叫人遺憾:有些學校低年級未開設英語課,而開設的學校主要每周安排一節英語課,以口語為主,對讀寫等沒有太多要求,也不作為主課,主要讓孩子先接觸一下這門課程。
「低年級開始接觸英語,主要是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到了三年級正式學習英語時不畏懼。但並不表示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就會跟不上。」市教研室小學英語教研員張海燕說,「目前三年級的英語教材編寫零起點,即使此前沒有接觸過英語,跟著學校的教學走也完全沒有問題。」
而同一時期,民辦孩子已經在學前英孚、勵步、啟程之類啟蒙的基礎上,又學習了二年香港朗文教材。英語課程每周有4-7次不等,還有外教課。(很多民辦校學生輪流進行英語演講,青奧村小學甚至還有國內外時事課)所以如果公辦的孩子如果不額外加課的話,英語跟得上公辦教材是可能的,能跟得上民辦水平就是不可能的。民辦學校英語教材用的最多的就是朗文,其餘還有同時用牛津、新概念、感知世界的,但是公約數是朗文,大家選擇公辦的可以參考。外教的話,我推薦用久趣、達達之類的在線教學,外教和課程都不錯,也適合我們陪伴孩子學習,了解學習進度。
3.素質教育,也可以說是一種貴族教育吧,因為大部分不是高考要選拔的能力,屬於錦上添花的吧。有代表性的是:南師江寧下午有免費4點鐘課堂,分文藝類和體育類,有二十幾個可選,每個孩子只能選兩個(我有個朋友家選的是英文戲劇)。江寧南外學校的興趣班很豐富,其中法語、舞蹈、樂高都是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有遊泳、網球、足球等等。所有的興趣班都是不需要另外繳費的。這樣就不用奔波於文體類培訓班了,而且還解決了放學接送問題),比如仙外的晚自習可以到7:30,晚飯都解決了,真的適合比較忙碌的家庭。當然了,硬幣有兩面,也有家長說「英語的課時和活動比較多, 佔用了其他學校教授語數的時間」。
4.青奧村校長是芳草園第一任校長,河外是原來南外招生辦主任,雨外是仙外副校長,玄外附小學有來自北校的某學科帶頭人,致遠有來自琅小的老師。優秀的管理者,專業強的學科帶頭人,績效機制下的年輕老師,這些都會保證著名民辦的教學質量和學習進度。據說玄外就是很緊的,但是畢竟還年輕。江北的人們都知道的育英二外,學校老師非常嚴格,超級負責,整體考試會很多,三年級之後作業會非常多,學習壓力比較大。有親屬分享「我家侄子是四年級考上的,現在上午上五節課,下午四節課,周六上午上半天課,下午我侄子學電子琴,周日要寫一天作業。孩子是很苦的。」
反觀公辦的普遍情況,在各種減負下,家長的負擔卻越來越重。作業都是家長審,家長批,學校各類活動越來越多,都需要家長參與,布置。低年級不到三點就放學,中高年級也四點鐘樣子結束。怎麼辦,上培訓班!還有自己有時間和能力的,在線教育也可以好好甄選。延遲放學和留校作業基本上因為政策太軟,所以都是基本無效的。希望政策能硬一點,就像低年級英語,現在英語師範生好多進不了體制,教育局考慮下真正的教育公平吧——不是貧窮的公平,而是富裕的公平。
最後,補充一點,民辦小學在搖號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高昂的學費。比如外校系、南師江寧這類新區地方大、硬體好的差不多光學費就是50000多了,今天聽說另外校服費是2500,坊間還有說加上遊學之類,一年應該是10萬預算,那真的是銷金獸了。像玄外附小、秦外附小等老城區的也在3萬,誰叫2019年民辦普遍翻番了呢?有朋友打趣說,雖然想用搖號來削弱民辦的「掐尖」,但是學費也篩選了一批既有錢又願意投入的家庭,所以生源還是能打的。
綜上所述,從升學率、英語課、素質文體課、管理和學科能力等角度,民辦學校確實有一定的優勢,怪不得大家趨之若鶩。看看魔都搖號結果出來後,沒搖上的有多麼不甘心和抓狂。但是我始終覺得,儘量提供好的環境,但是人面臨外界條件的限制,始終保持選擇的能力,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榜樣。「路漫漫兮其修遠」紮實的內功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