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的明德論壇第159期在線舉辦。本次明德論壇也是清華大學-陳江和基金會2020年校友活動的第二場。本次活動邀請了來自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巴政)公共事務學院院長Yann Algan教授,以「Covid-19危機期間信任問題與韌性的社會」為主題進行講座。公管學院副院長朱旭峰教授主持了本次講座,鄭振清副教授擔任了本次講座的點評嘉賓,講座還特邀陳天昊副教授參與互動。包括公管學院「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項目2018級、2019級校友以及法學院法律碩士項目2017級校友在內的50餘名清華師生共同在線參與了此次高端論壇。
朱旭峰副院長首先對巴政公共事務學院Yann Algan院長受邀講座表示了感謝,並指出,巴政是一所百年名校,從這裡走出了許多法國社會的政治精英以及活躍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的知名人士。巴政與清華大學的往來可以追溯到2008年,與我們公管學院的交流合作也日趨密切。巴政校長Frédéric Mion(彌雍)是我院的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每年巴政公共事務學院和我院都互派老師開展短期互訪交流活動,並正在探討更加深入的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方面的合作。Algan院長曾於2016年來我院參與清華公管建院16周年系列活動之「 院長對話:反全球化情緒下的全球治理」。
Yann Algan在線講座、朱旭峰主持講座
Algan院長在講座中闡釋了各個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內部民眾自願遵守政府指令的差異。他利用世界價值觀調查中關於信任調查的數據,把各國公眾分為高度和低度兩類信任群體,對此開展了基於準自然實驗的因果分析並最後得出結論:當個人不信任政府和科學家時,自覺保持一定的社會距離和自願遵守政府指令的人數就會減少。相反,不信任他人,害怕被感染,更可能會自覺保持一定的社會距離。Algan院長通過巧妙的信任程度分組,並展開準自然實驗的定量分析,實證檢驗了不同的政府-社會關係中的信任水平如何影響人們的遵從行為。最後Alan院長總結,在Civid-19危機期間,政策幹預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社會資本水平。
講座結束後,公管學院副教授鄭振清為本次講座做了精彩點評和總結,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各國防疫應對的關鍵問題是非藥物治療的社會幹預;這種社會幹預能否成功,取決於政府與社會關係的性質,即是否能建立其信任與合作。
鄭振清進行講座點評和總結
在問答環節中,Algan 院長積極與線下師生互動,提到不同國家民眾對本國的信任程度也不一樣。政府若要提高民眾的信任度,需要給出一以貫之的行為建議,讓民眾感到安心,並用實際行動表明政府為民眾提供關懷與保護。
陳天昊與Algan 院長互動並提問
線上師生參與討論
Yann Algan是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巴政)公共事務學院的院長兼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重點是數字經濟和公共行動3.0。他還專門研究與個人成果和經濟行為有關的社會資本和福祉,尤其關注教育,文化和制度的作用。他的工作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方法,包括對公共政策的隨機評估。他是經合組織福祉高級專家組的成員,並隸屬於CEPR和IZA。他的獎項包括「最佳法國青年經濟學家」(2009年),其關於信任問題和法國社會的著作也被授予「最佳法國經濟學書」和「法國隨筆」(2009年)以及「最佳法國經濟學書」,萊克斯獎(Prix Lycéen)(2013年)。2010年,他因其「信任」項目獲得了ERC起始撥款。2015年,他獲得了關於社會偏好、幸福感和政策的「蘇威爾」項目(Sowell)的第二筆ERC撥款。
供稿丨國際合作與交流辦公室
排版發布丨發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