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威尼斯地圖,水城的形狀好似一條「大魚」,被宛如釣魚線的鐵軌鉤住嘴,浮在離陸地不遠的海面。「大魚」的身下,曾經是亞德裡亞海的洩湖,義大利先人沿著礁石泥岸的走勢,慢慢地建成以水道為路徑的水寨。
到了12世紀,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威尼斯城邦國家,它處於貿易航線上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來自東方的香料絲綢貿易,成為當時歐洲最為富裕的貿易國。
威尼斯商人的財富不斷累積,他們開始在主水道的兩邊,開啟宏偉宮殿的建造。受到世人關注的水城擴展,引來無數的垂青者、勞作者,這些人依水而居,沿著水道構建各個階層的社區,逐漸形成水巷如網的魚形狀水城。
最初,依靠威尼斯商人靈敏的商業嗅覺,合眾以金錢堆砌而成的城市;後來,隨著貿易港口的轉移,有著輝煌貿易史的威尼斯商人,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水城顯得停滯不前。
然而,世界文化遺產的水畔宮殿猶在,石材建造的華廈,水浸漫而不倒,水道兩岸房中伸手可對握,出門就上船腳邊就是水,水道挨著水道小橋連著小橋,這種獨一無二的威尼斯水城景觀,每一天都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
如今,威尼斯每年都舉辦各種國際性的大展大賽,迎來商務人士和藝術家的造訪,守著水城這份老家業的威尼斯商人,已然華麗轉身。
涉水繞道過橋尋幽,樂趣多多來到水城,人生地不熟,拖著大行李箱上下船上下橋,見到旅舍又隔水道,人很辛苦。相信我,去找一處在島外,但又離威尼斯不遠,靠火車站的旅館吧!這將會是很好的選擇。
這裡每隔十幾分鐘就有一班火車,從大陸各個方向發往威尼斯終點站,出威尼斯站前是大運河的碼頭,有交通船頻繁駛往不同的方向,出行非常方便。
請記住,在魚形的水城範圍內,乘船到了首個目的地,往後就全程步行吧!太陽升起朝霞滿天,日薄西山夜燈點亮,涉水繞道過橋尋幽,觀賞壯觀的宮殿教堂建築,也別忘了觀察水道深巷中的奇葩。只有這樣,旅行中的感受會全然不同,才最能以自己的眼光,發現與眾不同的威尼斯。
交通船駛近了聖馬可廣場,運河的水道漸寬,好像駛向一個海灣,兩邊擺脫了小家子氣的大建築,讓人的感覺氣象一新。著名地標建築,重要文化遺產右邊的岸上矗立著一座,灰色圓頂白色大理石的圓形建築「安康聖母聖殿」。
聖殿莊嚴高大,三面環水,位於「大魚」腹部的外延突出處,一條大型古帆船停泊在旁,好像守護者聖殿,扼守水道的入口。
交通船漸漸地往左前方駛去,不久停靠在聖馬可廣場邊的碼頭。廣場處於水城魚形的腹部,然而這裡卻是威尼斯的心臟。
廣場坐北朝南。南方水面開闊,前方有幾個離島,上有狀如古堡的建築。這天豔陽高照,背著陽光的離島和古堡的一面,以黑色的輪廓,孤懸於泛著白光的水面上,與北邊因受到陽光照射、顯得溫暖而輝煌的廣場建築,形成巨大的反差。
聖馬可廣場上的許多建築物,因其卓越的宗教歷史文化、出類拔萃的建築藝術,成為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威尼斯的地標建築「聖馬可大教堂」和「總督府」等,以其無與倫比的建築風格,形成聖馬可廣場上的富國風範,曾被拿破崙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客廳。
真實地過生活,不須委曲求全離開聖馬可廣場,告別宗教官府建築,我往威尼斯的「魚尾」走去。魚尾處的高檔住宅區內,默默隱居不露尊顏的島民,以彩旗飄飄的晾曬物,向外來者昭示他們的存在,這出乎我的意料。
這天,當我穿行在毫無喧囂,與遊人隔絕的巷弄,看到巷子中間一排排高懸頭上的被單和衣服,而我又不得不從下而過時,微微地吃驚。這個場景分明就是我熟悉的,小時候上海弄堂生活的場景。西方人不是很鄙視這種不雅觀的晾曬方式嗎?
怎麼威尼斯人就那麼另類呢?其實,這才是生活的真實。威尼斯人明白,被水環繞的住地潮氣太重,他們需要陽光,以陽光晾乾織物,驅陰消菌是對健康有利的。真實地過生活,不須委曲求全,也許就是威尼斯人的人生哲學。
如果說在魚形狀的水城,魚頭處那威尼斯的進出口是交通樞紐,有火車站和水上交通碼頭,餐館店鋪林立,集中了外來遊客,顯得過於龐雜,讓水城的嫵媚大打折扣。
魚腹處則是威尼斯中心,是建築藝術的殿堂,有中世紀前後建築藝術競相爭輝,一出小水巷就有大海灣的氣勢,恍如仙境。那麼,除了這兩處同是旅遊者的天地、商人張開錢袋的地點之外,魚尾處的民居區才是一個本地人的世外桃源。從魚尾再往魚頭方向迂迴,一路觀景而行。
偏僻小水巷中的畫面,隨之層層展開:一面靜水浸滲紅磚房,一面與人行道平行,寬不過一、二米,有的水巷擠在兩邊的高建築中間,宛如鋪著一幅閃著幽藍光色的綢緞,有的水道從一幢大房子的中間穿過,就像穿越一條幽深的隧道。
丁字水道上的小橋,多數是雙橋或三橋,縱橫相連;十字水道上的小橋,多數是五橋或六橋,甚至像花瓣狀四散,橋外疊橋。小橋多為磚石材料建造,也有木質或鐵木結構的,風格各異小巧玲瓏。紅磚房的門和窗外,人行道邊的水中,排列停泊著各種小舟,有的是「貢多拉」,有的是「卡雅基」(單人艇),以及帶舷外發動機的遊艇和運輸艇。
每家都有泊在戶外水中的小舟,猶如陸地人家都具備的自駕車。前幾年,全球金融風暴肆虐,義大利遇到了麻煩,威尼斯還在默默忍受水的浸漫、風的抽打。魚,從不畏懼風浪,威尼斯這條旅遊業的「大魚」,正迎著風浪遊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