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做表?你以為它是花瓶,其實人家硬得不行

2021-03-01 鬍子玩物

對於陶瓷這種材料,很多人都有種誤解,覺得它特別不結實,輕易就碎了,碎時的響還特別脆……

但其實陶瓷是一個很大的門類。成分暫且不說,單論實際效果,一摔就碎的杯具是陶瓷,但用來擋槍甚至擋炮的裝甲板很多時候也是陶瓷

這也是陶瓷

蓋房裝修貼的瓷磚是陶瓷,太空梭上承受上千度高溫和幾倍重力衝擊的隔熱瓦,它也是陶瓷。

而在腕錶領域,陶瓷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撇開早年間人們做著玩的普通陶瓷表不談,用比較結實的「硬核陶瓷」做表也已經有近60年的歷史了。與石英表情況類似的是,陶瓷表的「萬惡之源」是瑞士;但不同於面對石英普及時的故步自封,瑞士大牌們對陶瓷材料一直青睞有加。他們對陶瓷表的追捧和改良,一直都沒斷過……

世界上第一款衝擊主流市場的陶瓷表,是雷達(Rado)的DiaStar,名字是取自鑽石(diamond)和星星。也正是隨著DiaStar的出現,雷達和陶瓷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用俗話說就是槓上了。

而DiaStar最大的賣點,就是號稱「永不磨損」。在那個不鏽鋼都不是標配的年代,這種口號可以說十分科幻了。

藉助新型陶瓷材料,雷達得以實現在極度耐磨的同時,還能保持基本的強度——瓷表殼的抗刮能力不遜於表鏡的藍寶石,同時韌性也能保證它不至於碰個門框就裂了。可能也正是因為性能超前,雷達給最初版本DiaStar設計的外觀現在看起來有點奇葩,基本就是六七十年代歐美飛碟熱的那個勁兒。

奇葩歸奇葩,DiaStar這個「飛碟」對機械錶業界帶來的影響十分深遠。手錶最主要的性能指標是計時精度,但自從石英危機後機械錶已經不可能拿回精度的高地了。機械錶行業搞奢侈化的同時,為了證明自己、不徹底淪為「首飾」,就要尋找新的技術突破點。而材料的進步,此時成了展示技術力的一大途徑。

所以,差不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歐米茄、萬國、寶珀、沛納海等大牌紛紛跟進。一時間陶瓷成了這些廠牌的「打卡點」——技術力強的牌子要做突破,研發能力弱一些的則不一定真做出什麼名堂,但起碼要證明一下自己沒落伍。

燒制中的陶瓷表殼

「陶瓷競賽」得以鋪開的一大助力在於,截止九十年代末,老廠大部分都已經整合在了幾個集團之下。比如雅克德羅、格拉蘇蒂原創、歐米茄、寶珀、寶璣、雷達、浪琴——甚至機芯的主要供應商ETA,都歸到了斯沃琪集團;另一大陣營則是萬國、江詩丹頓、沛納海、積家等廠牌所在的歷峰集團。在這些大集團中,陶瓷工藝經常是一家研發之後,再傳給其他牌子應用或改進,雪球也就越滾越大。

和LVMH一樣,歷峰旗下也是一大群

乍一看毫不相干的奢侈品牌

整體氧化鋯陶瓷鑲嵌金屬的歐米茄

它跟寶珀和雷達其實都是「親戚」

即使香奈兒這樣的「業餘」表廠

也積極投入這場狂歡

但在這兩大陣營之外,也有大廠對陶瓷並不很熱衷,其中的代表就是勞力士

勞力士對陶瓷尤其是全瓷表殼很冷淡的原因,並不是技術——實際上勞力士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水準,即使不是最前沿也絕對算得上一線。就比如陶瓷的雙色圈,勞力士是和把陶瓷視為立身之本的歐米茄同年推出的,甚至比後者還略早。但似乎是突然之間,勞力士「不玩了」。

「蝙蝠俠圈」和「百事可樂圈」

都曾經是前沿產品

2013年勞力士搶先推出了雙色陶瓷圈的GMT「蝙蝠俠」,但在這之後,勞力士對陶瓷材料的興趣僅限於表圈,甚至對陶瓷表圈的熱情都不大——第一款陶瓷圈的鋼殼迪通拿已經是2016年的事了,這時不僅歐米茄的全瓷表「月之暗面」已經賣了好幾年,「陶瓷競賽」的重點也已經轉向金屬陶瓷等進階領域。

甚至金屬陶瓷都不是最時髦的了

其實,不缺技術的勞力士之所以做出這種選擇,正好體現出人們對「手錶到底算哪類產品」這個老問題迷思。

想想「北鬥」衛星上的原子鐘,看看蘋果手錶和卡西歐GShock,再看機械錶,你可能會說:這算個毛線的科技產品。

「來啊,拼科技啊!」

勞力士很可能也是這麼理解的。勞力士近三十年來的策略就是:如果一個技術沒到極為成熟可靠的程度,那我就不用,我只要做好營銷、控制好價格,剩下的就是看著歐米茄搞新技術步子太大自己扯著蛋。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勞力士的價格水漲船高,歐米茄不斷想靠技術翻身但實際上是在不斷翻車。1999年,歐米茄率先開始量產同軸擒縱機芯2500,但不成熟的技術帶來的麻煩很可能比創新帶來的優勢更多。時至今日,歐米茄依然在為這種口碑損失埋單

2500機芯的各種問題

對海馬和超霸口碑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包括勞力士在內大部分主流廠商

都選擇繼續使用傳統槓桿擒縱

隨著高端機械錶奢侈品的屬性越來越明確,人們也開始逐漸不再提機械錶的科技屬性。但其實機械錶依然不是徹底的奢侈品——人們並沒有忽視表的性能,也沒多少人會認為機械錶是純粹的首飾。否則市面上應該只有那種重設計和珠寶、不管技術的品牌才對。

即使是經常被批評低技術賣高價設計的宇舶

也並不是只做ETA量產機芯的樣子貨

之所以有這種「科技」和「不科技」的矛盾,根源其實在於機械錶背後的機械科技,是科技更原始的形態。曾幾何時,機械的創新才是科技的主流形式,很多現在稀鬆平常的東西,內部的機械結構都極為巧妙,濃縮了前人智慧的靈光。就比如國內通常「丐版」車才會用的手動變速箱,內部其實是極為精巧高效的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誠然,在現代電子科技進步的光輝之下,傳統的機械和無機材料顯得進步緩慢,甚至有點迂腐,但它們的成果依然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這些「原始」科技的新成果,其實並未退出歷史。

通常人們所說的「烤瓷假牙」

很多都和陶瓷表殼一樣,採用氧化鋯陶瓷

機械錶正是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切身的感受和把玩一些來自原始風格科技的成果。那些本機械和材料的進步,本來只有在工業和醫療領域才能親眼見到。這大概也是機械結構和特種材料魅力的一大源泉。

曾幾何時,「瓷」本身也代表著技術的進步。由半坡陶器、到「終極陶器」唐三彩,再到宋瓷、元明青花,背後都是對材料的探索。現代的陶瓷裝甲、陶瓷義齒也是這種探索的繼續。陶瓷表殼向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新時代人們在舊領域的突破

何況陶瓷也不是材料突破之路的終點,非晶態金屬(BMG)的出現就昭告世人,現在依然有人在這個科技樹上繼續耕耘。

BMG是另一種迷人的材質,

這裡先不展開

所以,當你抬起手腕,看著「落伍」的機械錶時,不妨開闊一下思路:這機械、這材質,其實依然是這個時代應有的進步。只不過這種進步,是走在不為人了解的老路上

粉絲群招募

如果你嚮往自由優雅的生活方式,想做有品位的男士。那就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加鬍子好友,回復暗號「鬍子玩物」,可加入鬍子玩物粉絲群,找同好,搶紅包,發禮物,聊生活,等你來!

相關焦點

  • 你小時候見過沒有四肢,長在花瓶裡的花瓶姑娘嗎?其實是江湖騙術
    活潑、可愛的小姑娘長在花瓶裡,能說會唱身世傳奇,就問你想看不想看? 在那個物質匱乏、信息封閉的年代,想看以及看過花瓶姑娘的人還真不少,但是能摸得清這裡面門道的人,就不多了。小小的花瓶裡,怎麼能放得下這麼大一個姑娘呢? 落後年代的產物
  • 是日美好事物|近乎以假亂真的LV陶瓷花瓶,洋溢純淨香氣的大豆植物...
    記者 | 陳奇銳編輯 | 周卓然1Bodega Rose憑藉多個仿照熱門品牌單品的陶瓷花瓶走紅之前匡威在日本涉谷新店開業時發售的一隻以All-Star系列為靈感的陶瓷球鞋花瓶,憑藉著別出心裁的創意,上了不少時尚博主的推薦榜單。
  • 試戴陶瓷表摔爛了?陶瓷表真的那麼脆嗎?
    試戴陶瓷表摔爛了?陶瓷表真的那麼脆嗎?這兩天看到一個新聞,一遊客試戴價值30萬的翡翠手環不小心把它摔爛,當成暈厥過去。平時我們總說去奢侈品店買不起也可以逛逛戴戴也可以,現在看來這戴戴果真還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像玉、翡翠這種易碎品。
  • 陶瓷表到底好不好?除了雷達,你還想到誰?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陶瓷原材料,有黏土、氧化鋁以及高嶺土等等。通過陶瓷自身的物理以及化學特性,這種材質的優點就是防刮擦、防磨損以及腐蝕,並且永不生鏽。就好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欣賞或者使用的陶瓷茶杯、花瓶甚至手機殼一樣,在經過打磨之後可以達到溫潤如玉的效果,同時也不用擔心有掉色的問題出現。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高科技陶瓷也越來越普遍的被運用在手錶製造上。
  • 歐式花瓶,增添生活藝術感
    就算是把它放在客廳內,不插花,簡單地擺在那裡當作擺件,也會成為家中清新脫俗的好裝飾。花瓶是高溫燒制的陶瓷材質,內外施釉,沒有傳統陶瓷花瓶的笨重感,手感也更加的細膩光滑。但是正因為這樣,這類經過內外施釉的陶瓷花瓶,最好不要裝水,不然容易引起釉色不均。一眼看上去很有歐式復古的宮廷感,有沒有?
  • 花瓶創新設計
    04—花瓶與邊桌的結合創作新的家居形式 生活中,我們一定遇到過不小心把桌子上的花瓶碰掉。
  • 你家距離文藝範,就缺這款有腔調的花瓶
    談及花瓶,很多人會將其定義為插花的瓶器,其實花瓶除了插花外,還是空間中一件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品。選一款有腔調的花瓶,靜置於空間的一隅,盛著清水的靈秀與純淨,既能凸顯主人的品味,又能提升提升空間的質感。今天,造居君就來給大家分享幾款有質感有腔調的花瓶。
  • 你以為人家是催生,其實人家就是客套而已,真正催生的只有父母
    沒結婚的,催你結婚;結婚了催你生孩子;生完一胎,催你生二胎。其實,你捫心自問一下,你和他們關係好嗎?這些事和他們關係大嗎?你結婚或者生孩子對人家有什麼影響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說明人家只是客套,沒話找話說而已。就像小時候總有人問你期末成績一樣,考得好了,親戚朋友只會誇獎你一句;考得不好,人家可能只會說以後要努力啊!
  • 這些奇奇怪怪的花瓶你都見過嗎?
    將鮮花茶几這個花瓶時,在光的散射下,鮮花和花瓶合二為一「花亦是瓶,瓶亦是花」。2.5D花瓶在二維與三維之間隨意切換是怎樣的體驗呢?Marianne Hallberg的陶瓷作品會告訴你。圖片:tonkachi官網看著像是2D的陶瓷器物,實際卻是3D的,它能盛水,能養花,從平面展示自由切換成3D實物,為生活增添趣味,將有趣的靈魂完美詮釋。
  • 日常生活小技巧,在花瓶內滴漂白劑,延長花期
    所以我們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得長遠一些,能解決的話就給解決掉。第一個小問題,現在有些陶瓷盤子,會繪製一些裂紋來當做其裝飾,從而凸顯它們自己。然而現實中的陶瓷確實在保養不當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出現裂紋,特別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餐盤。不過這些餐具上,如果只是出現一些看的清楚,而摸過去卻仍舊平滑的裂紋的話,我想多數人都不會去理會吧,除非這個東西非常貴重。
  • 《棒球大聯盟》你以為是在講棒球其實人家在講職場!
    說起來白承洙也是個命苦的男娃兒,做冰球隊團長,一舉奪冠,然後解散了。接著做柔道隊團長,一舉奪冠,然後又解散了。不過老闆也正是看上了他的這個能力,想要棒球隊奪冠之後就立馬轉手賣掉掙一筆大錢,如此一份完美的簡歷放在他面前,可以說是想也沒想就喊人家來上班了。
  • 手錶用鋁圈好還是陶瓷圈好?
    你會很在意一支表用的是陶瓷表圈還是鋁圈電鍍嗎?如果你說你會的話我懂,因為我曾經也是,不過最近有點沒那麼確定了。一般有人在捧陶瓷圈的時候,強調的無非是它不怕刮、不掉字、太陽照久了也不會變色,質疑它的則是提出它脆,摔了有可能會整個碎掉的問題,總之兩方的論調基本上都集中在材質的機械特性上。不過一方面是我自以為戴表還挺小心的,刮也好摔也好其實都不太擔心,相對地對我來說陶瓷圈勝出鋁圈電鍍最多的反而是顏色質感。
  • 摔碎的青瓷花瓶到底是怎麼回事?
    她回到家裡,打開了十分隱蔽的壁櫥,小心翼翼地抱出價值不菲的青瓷花瓶。兩隻花瓶擺在一起,很難看出誰真誰假。玉英看著面前的兩隻花瓶,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玉英把從市場上買回來的花瓶放回壁櫥內,把家裡的那隻花瓶,用毛衣把它包著,抱回娘家去了。第三天,玉英的丈夫回來,杜明又跟她提出離婚,玉英答應了。他們坐下來,商議財產問題。
  • 古人睡覺用的陶瓷枕頭,又冷又硬還硌頭,可是他們卻愛不釋手
    古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是現代人無法理解的,就拿陶瓷枕頭來說,那你說古人枕著這麼硬的枕頭,難道就不硌頭嗎?枕頭的由來和發展枕頭一詞,最早來自於曹操。有一次曹操夜裡讀書,困極了,就枕著書匣(裝書的木頭匣子)睡著了。
  • 你以為的進口貨,其實是國產
    但是,這個「馬可波羅」跟義大利威尼斯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廣東東莞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國內陶瓷品牌。,不過諾貝爾做的更加現代化,當然價格都比一般瓷磚貴。其實,很多進口品牌都是國內代工,純進口很少見,價格也蹭蹭往上漲,動輒好幾萬。
  • 三星出了個會「炸」的花瓶!
    你hold得住,它就是幫你燒菜擼串的小天使~ 你hold不住,它就讓你免費享受火葬場一條龍服務~
  • 你以為佔便宜,其實是災禍
    你以為的好,未必是好!人生,世事難料,一點小優勢,未必就是幸事。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你所謂的好,未必是真的好。做人,不要太自以為是。因為自己的一點小聰明,就總覺得看透了世人。要知道,把別人當傻子的人,才最傻。再強大的個人,也終究不是全能。人生,充滿了無常。你以為的事情,未必是真!
  • 童年陰影花瓶姑娘:人真的長在瓶子裡?其實其中的奧秘說來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花瓶的瓶口很小,一般都是用來插花的,人根本不可能進得去。可是那些「花瓶姑娘」從外在視覺上來看,真的就像是長在花瓶上一樣,只有一張臉露在外面,看起來有些嚇人。
  • 拼圖大師「救活」清代花瓶
    惹禍一個跟頭摔碎3個花瓶  這套花瓶一共5隻,每隻高1米左右、大約45公斤重,它們的生產年代在17世紀晚期或18世紀早期,當時中國正處於康熙年間,距今至少已有300年了。菲茲威廉博物館於1948年獲得了它們。在過去幾十年間,這套古董花瓶一直是博物館最珍貴的館藏,並被擺放在顯著位置上,每隻價值約為10萬英鎊(相當於人民幣150萬元)。
  • 烙餅和面,冷水和熱水都不行,多加一點它,又香又軟,肯定不會硬
    烙餅和面,冷水和熱水都不行,多加一點它,又香又軟,肯定不會硬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種做美食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歡,如果喜歡的話就點個關注吧,每天不斷更哦!烙餅是我國北方的傳統特色美食,在北方可是深受人們的喜愛的,而對於把麵食作為主食之一的地方來說,他們也是基本都會做烙餅,而烙餅並不是單指的一種餅,它指的是一個類型,像蔥花餅、雞蛋灌餅、煎餅這些都是有烙餅變化而來的,現在大多數人為了省事都喜歡在外面買烙餅,但外面賣的不僅價格貴,吃起來也不放心,還不如自己在家做呢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自己在家做烙餅才行,而很多人也在家嘗試做過,但效果都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