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英國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3個價值約10萬英鎊的中國清代瓷瓶被一名遊客意外碰到地上摔成數百塊碎片。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博物館聘請的「智力拼圖」高手在艱苦工作三個月後,竟將其中的一隻修復,並於當地時間9日重新展出,而這次展覽的名字就叫「不可能的任務」。
惹禍一個跟頭摔碎3個花瓶
這套花瓶一共5隻,每隻高1米左右、大約45公斤重,它們的生產年代在17世紀晚期或18世紀早期,當時中國正處於康熙年間,距今至少已有300年了。菲茲威廉博物館於1948年獲得了它們。在過去幾十年間,這套古董花瓶一直是博物館最珍貴的館藏,並被擺放在顯著位置上,每隻價值約為10萬英鎊(相當於人民幣150萬元)。
今年1月底,一個名叫尼克·弗林的參觀者在博物館內被自己的鞋帶絆了一個跟頭,他從樓梯上滾下時,身體砸到了樓梯轉彎處的窗臺上,將3個瓷瓶摔成了500多塊碎片。
當時,尼克·弗林本人和在場的遊客以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事後,尼克·弗林向博物館進行了正式道歉,並以一名藝術愛好者的身份,呼籲博物館加強對文物和展品的保護措施。
幸運女陶瓷修復專家現身
「絆倒事件」發生以後,博物館用了兩天半的時間專門收集碎片,它們廣泛地分布在28級樓梯和拐角的平臺上,工作人員把找回的所有碎片都進行了登記。
為了能夠將這幾個中國瓷器還原,菲茨威廉博物館向全球徵求「智力拼圖」高手,最終,在英國工作了18年的女陶瓷修復專家彭妮·本黛爾入選。
她說,由於所有的碎片都混雜在了一起,最初步的工作就是要辨別出它們分屬於哪只花瓶,這大約花了幾天的時間。然後她把碎片小心地衝洗乾淨,準備將它們重新拼湊。
奇蹟113塊碎片復原花瓶
據透露,拼貼瓷瓶的過程異常複雜。首先,本黛爾將同屬一個花瓶的113塊碎片塗上一種合成樹脂膠。塗刷完2層膠水後,專家又使用一種微型解剖刀,小心翼翼地刮去多餘的膠水。本黛爾還為那些特別小的碎片增加了一些填充物,然後用一種微型網眼尼龍材料拋光了它們的表面,使它們在拼貼時更容易操作。
接下來,本黛爾一片片地尋找它們各自的位置,並同透明膠將其固定住。在花瓶的形狀大致復原後,她才使用專門的粘合劑把花瓶重新粘了一遍。經過兩個星期的風乾,花瓶從遠處已經看不出明顯的「破綻」了。
最後,本黛爾用丙烯酸顏料,對瓷瓶表面大量描繪著牡丹、野雞、蝴蝶和昆蟲的瓷釉進行潤色。比如,一道裂痕正好穿過一朵藍色的花,那麼她就用同樣的顏色把它描上。
尾聲展出「不可能的任務」
這隻花瓶的修復共用了彭妮·本黛爾三個月的時間。人們都說這項工作簡直就是一道複雜的三維智力拼圖難題。據專家評估,修復後的花瓶其價值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
當地時間9日,菲茨威廉博物館將這個精心拼湊的瓷瓶再次公開展出,供世人參觀。有趣的是,這次展覽的名字就叫「不可能的任務」。
據悉,專家仍在緊張地拼貼另外2個碎瓷瓶,它們有望在聖誕節前全部拼好。據北京晚報、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