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孩子的腳丫和大人是不一樣的。
大人的腳掌心稍微有凹陷,這個凹陷的弧度,就叫做足弓。
而小嬰兒剛出生,這個弧度基本沒有,全是肉肉。
所以小嬰兒會走路以後,整個腳掌都能貼著地面。
我們一般把這種腳掌能全部貼著地面的腳丫,叫做扁平足。
扁平足的腳丫踩在地上,就很像上面那張圖。腳掌會有一點輕微的歪斜,看上去很不正常,於是很多媽媽就擔心,這種腳丫是不是畸形,有沒有必要矯正或者治療。
但靠譜爸爸告訴大家,扁平足大部分是不需要治療的,尤其是兒童。
剛出生的嬰兒,基本100%是扁平足,等到2歲之前,依舊有90%是扁平足,甚至成年人也有20%的扁平足。
這些扁平足裡,90%都屬於柔性扁平足或者生理性的扁平足,都不需要矯正和治療。
所以如果孩子2歲左右,走路腳掌和上面那張圖類似,媽媽們無需擔心,可以再等3歲以後看看有沒有改善,大部分扁平足3歲以後就明顯改善,可以看到足弓了。
怎麼判斷扁平足呢?一方面是看孩子的步態,如果有點內八,整個腳掌看不到明顯足弓,那就可能是扁平足。
更靠譜的辦法是看腳印,比如說在地上撒點灰,讓孩子踩上去,如果腳印是整個腳掌,那就是扁平足。
看上面這張圖更直觀。這張圖裡,左邊是正常的腳印和正常的站立姿態,中間是高足弓的腳印和站姿,最右邊這種就是扁平足。
如果孩子3歲以上,腳印和站姿還是接近右邊,那就要考慮扁平足了。
扁平足其實不算病,只是一種生理現象,3歲前肯定不用管。但是3歲後扁平足,就要分情況看,有一種屬於僵硬性扁平足,就需要治療,而另一種更普遍的柔性扁平足,就不怎麼需要治療。
那麼我先說大家最關心的,需要治療的扁平足是什麼樣子。
僵硬扁平足,他不只是韌帶肌肉的問題,可能骨頭也有問題。這種腳掌,活動是受限制的,在家裡有一種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把大拇指翹起來,就像圖裡一樣。
如果大拇指翹起來,可以看到明顯的足弓,那就沒問題。
如果大拇指翹起來,腳底板還是扁平的,沒有彎曲,那就要考慮僵硬性扁平足,可能需要去拍片確診。
換言之,除了僵硬性扁平足,大部分都是柔性扁平足。
柔性扁平足裡,也分好幾種,一種是功能性扁平足,這種扁平足除了腳丫和別人不一樣,完全不影響生活,不疼不癢,走路正常,這種最不用擔心。
還有一種是韌帶鬆弛相關的扁平足,走路久了可能會疼,但也只需要按摩就好了,不是什麼大問題。
最後一種扁平足是受傷造成的,比如打籃球打網球,腳底拉傷腫脹,也會造成扁平足。
當然這種小孩子遇到的可能性很低,大家不用擔心。
如果是僵硬性扁平足,治療就比較複雜了,可能需要拍片,做CT,有些還需要手術。
而柔性扁平足造成的平足症(走路走久了會疼),可以嘗試由醫生定製矯正鞋,比如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一段時間後,都會改善。
總而言之,扁平足不是太需要擔心的疾病,大部分3歲以後都會恢復,大家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僵硬性扁平足就好。
.END.
靠譜爸爸育兒交流群已經建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