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再平衡過程中的重要戰略應對,將對中國經濟從全局到區域、從宏觀到中微觀的各個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既為銀行卡產業服務實體經濟指明了方向,也對銀行卡產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卡產業持續通過金融手段,積極助力擴大內需。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銀行卡產業應當如何讀解和進一步探索「雙循環」之「勢」以數位化之「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做好產品、業務和服務,為其源源不斷地提供金融動力?
我們從【銀行卡產業的「勢」與「實」】系列文章中管中窺豹,探究研學。
新政策之「勢」推進銀行卡產業服務「實」體經濟
楓林新葉催陳葉,雛鳳清於老風聲。新與舊的交替在時間的恆流中從不落幕,銀行卡產業在科技與金融融合創新的數位化浪潮之下,就像新葉之於陳葉,歷史之於未來,「新」成為銀行卡產業發展趨勢無法繞過的關鍵字,「舊」讓我們享受著銀行卡傳統產品和服務留存給消費者普惠實質的底蘊。
因「新勢」而變革
中國銀行卡產業的發展起步於改革開放初期,上世紀80年代,各銀行以省區市分行為單位,自建行內系統、自行發卡並各自發展受理商戶,銀行卡產業處於封閉、分散的狀態。因為各行卡片和受理終端標準不統一,本行卡無法在他行機具上使用,同一銀行的卡也無法實現跨地區使用,銀行卡交易成功率、差錯處理和業務創新能力等都受到制約。
為了順應銀行卡產業聯網通用的發展趨勢,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創立並推廣統一的人民幣銀行卡標準,自主建成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截至2020年11月13日,銀聯受理網絡已延伸至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銀聯卡累計發卡量超過90億張,「雲閃付」App註冊用戶數超過3.3億。在「一帶一路」沿線,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銀聯卡服務。境外6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發行了1.44億張銀聯卡。可以說這是銀行卡產業順勢而為服務實體經濟的「第一彈」。
支付創新服務民生成為銀行卡產業發展動力「第二彈」。銀行卡的普及應用從突破POS受理和銀行ATM自動櫃員機的傳統領域,到智能終端支付和網際網路支付等一系列新型支付手段應運而生,再到無卡產品的場景應用,都是踐行「支付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是中國銀聯與商業銀行等銀行卡產業的相關各方,不斷推動各類激勵銀行卡的創新支付業務,為廣大持卡人提供日益增多的支付便利,促進了銀行卡應用領域和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的嘗新舉措。
由此,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部署行動支付便民工程向全國推行並下沉縣域,中國銀聯與商業銀行等產業各方秉持「支付為民」的理念深入貫徹新發展,創新支付工具及方式順應金融科技發展新形勢,深化供給側改革,從而提升以平臺型生態體系為基礎升級開放合作的能力、以金融科技應用為抓手升級科技創新的能力、以「支付為民」為理念升級普惠便民的能力、以智能風控為核心升級風險防控的能力、以打造國際品牌為目標升級全球服務的能力、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升級公司治理的能力等六大新能力,從而達到銀行卡產業支持合作夥伴的業務更好發展,為市場創造更好價值,堅定履行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的「第三彈」目標。
循「舊例」促發展
新舊更替時,所帶來的震動和感受通常都是雙向的。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銀行卡產業在科技推動下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成為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的有機融合,但這並不影響它遵循服務於國計民生的傳統宗旨。
一是銀行卡產品誕生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引導和刺激消費,促進國民經濟增長。過去20年裡,在美國,以銀行卡為代表的電子支付工具的廣泛使用,居民的消費支出額外增長了6.5萬億美元,相當於GDP每年增長0.5%,也相當於為社會提供了130萬個就業機會。對全球50個銀行卡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研究表明,電子支付工具在消費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就能給國民經濟帶來0.5%的增長。因此,傳統銀行卡產業也將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二是銀行卡產品在「舊」言「新」,在產品端發力大幅提高支付效率,降低社會交易成本。「雲閃付」平臺的出現、銀聯無界數字銀行卡的面世無一不是在「舊產品」上做「新升級」,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系統運行效率的提高。
三是銀行卡產品的普及能顯著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對完善稅收體系、增加財政收入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銀行卡產品及業務的推進與發展,是大數據時代最為合規安全的夥伴之一,一方面為個人徵信留下有跡可循的門窗;另一方面提高消費安全指數,11月,中國銀聯召開「2020年網際網路金融支付產業安全聯盟大會」,會上發布的《數字支付時代安全白皮書》和《支付風險智能風控應用與評估指引》,不僅擔起金融風控的第一道安全屏障的責任,而且是不斷提升智能風控能力水平、推動產業風控「合作、創新、共贏」,服務構建銀行卡產業新發展格局的必備條件。
四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銀行卡產業作為信息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發展將直接促進與銀行卡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生產及銷售,促進通信、系統集成、網絡運營服務、電子技術等相關信息產業發展,提高信息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全面提高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
五是促進傳統商業模式的改變和產業結構升級。銀行卡的不斷普及,特別是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興起,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如中國銀聯與商業銀行推出的小微企業卡、農村振興卡等細分產品,在催生了各種新型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引導著「舊」商業模式向「新」變革,促進我國相關產業及領域的升級。
可以說,在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首要任務便是提振消費。銀行卡產業繼續大力布局新消費市場,不僅要為消費升級提供有力支撐,而且要對新市場之「勢」下的銀行卡業務有的放矢,將數據化經營、線上化運營、綜合化服務、生態化發展的「四化策略」貫穿於銀行卡產業豐富的金融服務中,達到普惠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