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2020-12-11 一生痴途

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大多數艱苦奮鬥去努力追求心中的理想,只有少數人在渾渾噩噩過日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拜託知識上的貧困,再到精神上富有,也許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有可能會為了金錢、美色,所沉迷,直到終其一生也不明白活著究竟是了為什麼?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瀟灑的過日子。當所有大學生都以為這樣就行了,而忘了自己的使命感,大學生的教育豈不是百搭,這樣還不如回家種田,起碼還能養活更多人。高等教育培養我們家與國的情懷,更突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

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使命負責,這讓我想起書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段經典語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歷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反之我們, 當代大學生多少抱怨環境不好,多少抱怨世間不平,哪怕他們多思考一點,改變一點,而不去碰到一點牆壁都怕得要命,不敢迎難而上。當一個站在家與國的立場上,不會因為蠅頭小利,出賣自己的靈魂。

家國情懷是高等教育所培養,當一個當代大學

生學會站在家與國的立場上,懂得什麼樣情操高貴,什麼的人生值得追求,什麼樣的值得崇拜,這些都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去探究。

相關焦點

  •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表態大概意思是說,我仍認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貧困的家鄉。其實今年還真的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早在2015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就制定了2020年我國農村地區全面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而就在幾天前(11月23日),貴州省的最後一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我國82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也就是說我國沒有貧困縣了。
  • 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我認為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我的生活,因為學習技能,學習知識都是為了以後尋找一份自己心裡,不管工資,還是待遇都是令自己滿意的工作。這就是最基本的目的。要知道,不是任何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人需要用自己的身體去背起那厚重的物品,來獲取生活的錢糧,即使是現在正在上大學的我擁有的生活,也是我的父母用我看不到的汗水一分一分掙出來的,生活哪有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遲早我們也會變成後輩的支柱,家庭的頂梁柱的。
  •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值得你深思的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呢?01接受教育的本質、及根本目的究竟是什麼?在如今太多人的認知裡,學習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往往帶著太多的功利性。這讓我們潛意識裡就覺得,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謀個好出路,掙大錢、出大名……這種錯誤的認知,讓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成為了社會精英後,卻被錢迷心竅、權迷魂竅。
  •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真的是為了幫助家鄉擺脫貧困?
    我始終認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幫助家鄉擺脫貧困。咋一聽這句話,其實覺得還挺有道理的。而且由於字體的調換給人感覺文雅而有點內涵。其實仔細推敲的話,你會發現這句話漏洞百出。首先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使命。最宏觀的目標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如果放到微冠的目標說白了,就是。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精神價值觀和階層發生一種改變。當然,這句話的出發點是通過自己的改變來帶動整個家鄉的發展,這是無可厚非的。
  • 「接受高等教育目的是」擺脫貧困家鄉還是幫家鄉擺脫貧困?怎麼選
    「我仍認為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為了我們擺脫貧困的家鄉,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日一條爆款的短視頻刷爆網絡,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為了什麼,怎麼樣幫助家鄉擺脫貧困
    我仍認為,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貧困的家鄉,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在當今時代的作用
    問:在談到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時,兩位都極為強調教育的自身邏輯和非工具性。而且,你們在沙龍裡論及的兩個歷史人物,德國的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和中國的蔡元培,也批判性地看待教育作為經濟目的和政治目的的工具化。那麼,這種理想在今天的德國和中國到底怎麼樣?
  •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三:大學是什麼?
    這是高等教育研究者一直關注的話題。但在筆者看來,比這個話題,更值得關注的是,大學是一個類別,還是有不同的類型?——當把「大學」作為某一類社會組織的代名詞時,說大學的目的和功能,會給人一種感覺,這類社會組織的目的和功能是完全相同的。  中國高等教育眼下就陷入這樣的困境之中。
  • 阿根廷只有40%的年輕人接受過高等教育
    根據貝爾格拉諾大學阿根廷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只有40%的25至34歲的阿根廷年輕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培訓,剩下的人中有32%的人完成了中學教育,其餘28%的人沒有達到該教育水平。因此,阿根廷的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低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45%。而且,其在報告中調研的43個國家中排名29,但高於拉美其他國家。
  • 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聽聽孩子的聲音
    當我們習慣了專家、成人們對學校和老師的定義,是時候聽聽孩子的聲音了,來聽聽幾位青少年的回答。學生自述: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The Purpose of Education—According to Students本文作者:Magdalena Slapik
  • 接受大學高等教育的意義,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改變命運?
    據統計,中國現在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在加速攀升。每年都有超過700萬的應屆畢業生出來找工作。很多人問:大學教育的意義何在?一部分人認為,除了985、211等重本大學,其他的普通二本、三本和專科大學,根本沒必要去。於是在這方面,家長各有各的觀點。
  • 英語寫作高分範文50篇 | Day 3 接受高等教育是否有用
    這條新聞似乎很有說服力,許多學生、家長以及社會認為,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種時間和金錢的浪費。毋庸置疑,這些學生可以在一些大城市上班掙錢,或者是將來自主創業。但是,我認為這樣的觀點目光過於短淺,這將有損於個人的發展,以及中國整個國家的發展。
  • 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速度的若干依據
    我國的高等教育迎來了一個較快發展時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應有一個什麼樣的發展規模與速度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採用「較快速非均衡」的發展戰略,總體發展速度適當加快,其理由如下:一、「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現代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目的與宗旨。
  • 高等教育,帶給我們真的只有「學歷」?
    筆者也承認,在當今「大學擴招」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下,本科已經不值錢了,可能10年、20年之後研究生也不一定值錢!但是,難道教育帶給一個人的東西只有「學歷」嗎?筆者相信大多數人不會這麼認為!如果把「學歷重要嗎?」換成「大學帶給你什麼?」相信會有很多同學會回答:「一種思想,一種獨立思考的健全人格!」
  • 我國過半數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
    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其中,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十三五」期間,教育公平發展邁向新臺階。
  • 扭轉高等教育符號消費傾向
    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只有部分學生才能接受這種教育,因而高等教育自身便具有了篩選的功能。理所當然地,只有那些成績優異、能力突出的學生才能跨入高等學府。高等教育文憑也因此成為優秀與稀缺資源的代名詞。由此,社會用人單位便將高校作為人才的「篩選裝置」,在甄選人才時將高校文憑作為選擇的首要依據。當社會普遍把文憑看得過重時,即催生了學歷主義。
  • 中國臺灣省作家龍應臺談高等教育:我們的大學,其實是幼稚園
    其實她的一些作品,特別是在教育上的作品還是有對我們有一定啟發的,就比如她對臺灣省的一些看法,很值得我們借鑑。下面這段話源自她的一篇文章,文章節選如下:有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上攔住了我的車子:「有個同學扭傷了腳踝,你能不能送我們下山搭車回臺北?
  • 眭依凡:引領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研究適逢其時的責任
    不僅如此,就高等教育體系整體而言,我們的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任務還很艱巨。舉目世界高等教育強國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國一樣如此強調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及旨在高等教育質量效益提高的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其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還不是高等教育強國,我們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及高等教育質量與高等教育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事實亦然。
  • 英語專四作文題目:要讓每個學生都接受高等教育嗎?
    接受高等教育應該成為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一項權利。   2.Knowledge is power and education certainly should occupy the top place of any government's agenda.   知識就是力量。教育當然應該成為政府的頭等大事。
  • 柯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接受記者採訪時,柯楊表示:「《規劃綱要》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吸納各方意見,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教育問題大討論,這本身就很有價值。」她在充分肯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從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到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出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