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才是優秀的父母

2020-08-26 燕包小姐

文/燕包包

昨天和今天這兩天身體不太舒服,昨日沒有更文。今日就打算檢查一下孩子的最近寫的作業。作業才翻了幾頁,感覺我的火氣就上來了。


暑假,熊孩子們回歸家庭了,家長們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務,然後還要陪孩子玩耍、陪寫作業和檢查作業。



估計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處於暑假期間的孩子們,是自由散漫的,玩起來是喜笑顏開的,一寫作業就愁眉苦臉的。坐在寫字檯前的孩子們,一會上個廁所,一會咬咬筆頭,一會發呆,總之狀況百出。


可想而知,寫出來的作業質量如何,忙碌了一天的家長,看著寫的亂七八糟的作業,心裡難免生氣,一生氣脾氣就上來了。



沒生孩子的時候,脾氣都溫柔的很,可是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再好的脾氣都被耗盡了。這幾年,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然後被氣得生病的新聞太多。


家長一邊要告訴自己,不能生氣,不能生氣,孩子是親生的。可是看著作業和怎麼說都不明白的題目,怎麼能不生氣呢?


有的家長實在氣急了,免不了一頓發火,有的情急之下還會對孩子動手。所以,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所以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我是這樣做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1.和孩子事先定好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量。

定好的作業量是一定要按時完成的,暑假的作業並不少,每天不按時按量的完成,到快開學再去臨時補,那是萬萬不可取的。要給孩子養成一個習慣,今日的事最好今日做完。


2.作業完成不了或者完成的不好可以適當懲罰。

比如:扣一次玩平板的次數,罰洗碗等。目的不是懲罰,只是想讓孩子養成習慣,不要拖拉,現在就任由學生時期作業拖拉,那工作時期工作拖拉怎麼辦呢,所以沒完成的話一定不要心軟,該懲罰就懲罰。


3.輔導和檢查作業的時候,家長還是要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如果家長都不能先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那樣家長和孩子難免會因為言語過激,憤怒升級,從而弄的雙方都不愉快,這樣還怎麼能繼續去輔導和檢查作業呢?家長一定要先冷靜下來,不能讓情緒戰勝理智。


如果當時實在情緒轉換不過來,可以適當「冷卻」一下,比如藉口卻倒杯水之類的,讓自己換一個地方,冷靜一下。情緒調整好,再繼續和孩子面對面。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孩子雖小,卻是最先能感知父母情緒的,他們遠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敏感和更容易受到傷害。他們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其實都是來源於父母。父母異常暴躁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或者小心翼翼,也會讓他們自卑和不自信,習慣性去看別人的臉色。

其實,父母也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也都是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摸索的,他們也迷茫過,但都在努力地去做。

父母一定要常和孩子溝通,常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一下,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告訴孩子,讓孩子能體會父母的感受。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的父母,才是優秀的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前進,突破,才能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好,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其實,孩子真正待在父母身邊的也就那麼十幾年,等他以後大了,他總要展翅高飛,去做自己的事業,就不再是那個整日在父母面前轉悠的小孩子了。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珍惜這僅有的十幾年吧!


相關焦點

  • 父母學會控制情緒很重要
    情緒控制對於親子教育非常重要。在親子互動過程中,父母情緒一旦失控,會造成多種消極後果。 其一,迫使孩子當下喚起和體驗消極情緒; 其二,經常性體驗消極情緒,會造成孩子的成長發育遲滯和人格發展扭曲; 其三,父母自己經常性情緒失控,直接導致各種身體和心理的消極後果(疾病)。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兇」孩子?了解3招,學會溫柔育兒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因為一點事情就變得特別的生氣,上一秒情緒還是比較穩定,下一秒就容易因為孩子的一句話就生氣。小陳是個讓人不省心的小孩經常闖禍,小陳的父母為此頭疼不已,幾次都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
  • 能夠控制好情緒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自然存在、不可避免的。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處理情緒的行為,因為行為是有對有錯的。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在生活中都難免會出現有情緒困擾的情況。而以錯誤的方式和行為去處理情緒,將會出現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聰明的父母都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運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種種惹怒行為時,在因為無法達到自己標準而怒氣衝天時,能夠及時收火併冷靜處理的,都是智慧家長。
  • 不能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個女孩成績優秀,名列前茅,但是卻依然經常因為學習問題被爸爸打成重傷。而對于于某的說法,並沒有想要把女兒打死打傷的主觀意識,只是情緒上來了,就控制不了了。之前在網上還看到過一個滿臉被劃成花的小寶寶,看起來令人心疼和毛骨悚然,而把寶寶劃成花臉的竟然是媽媽,媽媽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也是因為情緒上來無法控制,另外摻雜一些產後抑鬱的成分,才有了那個讓人後怕的結果。
  • 傷心難過是人生的必然經歷,父母應學會控制情緒
    前幾天到朋友家吃飯,他的孩子才三四歲,我們就吃了一頓飯,他能哭個兩三回。就因為一點兒小事,比如氣球破了,腳踢到桌子了,玩具掉地上了,就能哇哇大哭。遇上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只好叫苦不迭,一個勁兒地說抱歉。我倒是沒關係,但是對於我的朋友,也就是孩子的父母來說,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最令他們感到苦惱的事情。
  • 了解原因後,父母該學會控制情緒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其實為人父母都不簡單,既要在外拼搏掙錢,還要抽出時間來照顧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所以有的時候父母會控制不住情緒吼孩子。 1、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躁 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把負面的情緒傾瀉給孩子的話,孩子成為了情緒垃圾桶,不斷接收著父母的負面情緒。長期以往孩子的內心就會開始發生變化,他會因此而變得暴躁起來,特別是在青春期的時候,會和父母作對。
  • 父母學會情緒管理,孩子才能遠離「隱秘的角落」
    老師出於擔心,找媽媽周春紅談話,她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些憤怒:「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其實我還真怕朝陽跟一些壞小孩瞎玩。」周春紅是個單親母親,忙於工作經常不在家,無力於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仿佛兒子獲得了好成績就行,其他任何事情都「微不足道」。
  • 家庭教育:父母如何控制情緒
    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每一個父母的責任。某種意義上講,情緒是一種能量,有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情緒,負面情緒讓人感覺難受,正面情緒讓人感覺愉悅。在給別人相處過程中,我們最好保持一種正面情緒,這樣就會有積極正面的人際關係。
  •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變優秀的主要原因
    害怕愛孩子會寵壞他,經常用各種各樣的規矩去控制他;害怕鼓勵孩子會使他驕傲自滿,於是信奉打擊式教育,經常責罵指責孩子。但是你會驚訝的發現,這樣變「優秀」的孩子,長大後多少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他們內心常常陷入痛苦和掙扎,不是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很難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 孩子犯錯父母就發火?情緒變成「炸彈」,父母該學會3招管理情緒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又打又罵,其實並非孩子做得有多麼的不好,而是因為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一旦長了,情緒上容易會出現崩潰的情況,一點事情就會讓父母忍不住要發脾氣。
  • 淺談父母情緒控制對孩子的影響
    而自己一旦反駁,媽媽的情緒就變得特別不穩定,眼睛睜大,呼吸急促,嘴一張,一連串的指責就跑出來了。在他還小的時候,父親和他溝通過,讓他學會包容媽媽的暴脾氣,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很不容易。可是,雖說可以包容父母,但是媽媽的這種脾氣對他的性格還是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達爾文曾說過,人類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級的階段,是當我們認識到應當用理智控制思想時。很早之前大家就能夠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當你為人父母時該如何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情緒發展規律。
  • 世間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有多種,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最低級
    這種毒火,就是他那從未曾得到控制的情緒。他們在現實外部世界一事無成,慘遭社會毒打,只能轉而攻擊毫無還手之力的孩子。對孩子指手畫腳,處處給孩子較勁,挑起與孩子的衝突進而取得鬥爭的勝利,他們喜歡孩子痛苦,孩子痛苦,他們就贏了。這些痛苦對孩子的傷害,他們並沒有感覺,他們永遠不會體諒孩子心裡的疼。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總想「吼」?3招化解情緒毒藥,學會溫柔育兒
    育兒先育己,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我們要學會駕馭情緒,否則受到傷害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作為父母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又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危害?最終我們又該如何化解情緒毒藥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 父母要培養娃的「加法思維」,增強情緒控制能力
    在情緒腦的作用下,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會經常性的哭鬧或者是打人。因為他們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所以才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看來非常不聽話的行為。上層大腦對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孩子具備更多的優秀能力,其中自然包括情緒控制能力。但是在孩子的大腦中往往是下層大腦更佔優勢,如何鍛鍊孩子的情緒腦,往往是困擾很多父母的一大問題。
  • 父母情緒控制好,孩子成績才能好!
    為人父母,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任由著自己的性子亂來,實在太可怕了。 01 有一種管教,叫「心情式育兒」 不久前,一段女子用自行車撞擊並掌摑女童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行兇」的不是旁人,正是女童的母親。
  • 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心理學家:從兩個層面學會控制情緒
    學會接受情緒,這遠比控制情緒要難很多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緒》中指出:人們並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煩意亂 人們大腦的發育是有一定過程的,情感系統會早於理智系統,這就使得大家還是孩子的時候,本能的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要學會接受這一點,知道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控制是很難的,只有這樣父母才會理解孩子,雙方之間才能有更好的溝通。
  • 父母和孩子「相看兩相厭」?除了發脾氣和爭吵,還要學會控制情緒
    一番折騰下來,父母和孩子的心裡都窩了滿肚子的火,只想仰天長嘯:生活為什麼這麼難。冷靜下來後,才意識到剛才瘋狂的舉動,再看看孩子畏懼的眼神,心裡又止不住的後悔。 吵鬧是家庭中時常發生的現象,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太難管教,而是父母本身的情緒出了問題。當父母情緒差時,碰巧孩子也犯了錯,這個時候,父母會通過罵孩子,疏導自己的情緒。
  • 孩子上學前,父母要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社交才不會有障礙
    都是孩子情緒過於暴躁,不能受到一點委屈,許多孩子認為世界都是圍繞他們轉的,有此種心態的小朋友,到了幼兒園很容易吃虧。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們能夠在學校和平相處,融入群體、健康成長呢?離不開老師還有家長的幫助,平時多正確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情緒上頭而發怒,要學會耐心地理解,多交流溝通解決問題。
  • 衝娃發脾氣是最弱的父母,大人學會控制情緒才能養出好性格的孩子
    還有一種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不服,性格也越來越暴躁,以後的日子裡跟父母對著幹,越來越叛逆,這種辦法只會認為父母是不愛他的,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間隔越來越大。是的,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是大人發脾氣的導火索,大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氣,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小情緒呢?我們家孩子正在讀一套來自韓國的「暖心」情緒繪本,叫做《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推薦給你們,真的是一套特別好的情緒管理繪本,它能幫助孩子正當釋放壞情緒、培養健康心態的情緒管理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