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包包
昨天和今天這兩天身體不太舒服,昨日沒有更文。今日就打算檢查一下孩子的最近寫的作業。作業才翻了幾頁,感覺我的火氣就上來了。
暑假,熊孩子們回歸家庭了,家長們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務,然後還要陪孩子玩耍、陪寫作業和檢查作業。
估計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處於暑假期間的孩子們,是自由散漫的,玩起來是喜笑顏開的,一寫作業就愁眉苦臉的。坐在寫字檯前的孩子們,一會上個廁所,一會咬咬筆頭,一會發呆,總之狀況百出。
可想而知,寫出來的作業質量如何,忙碌了一天的家長,看著寫的亂七八糟的作業,心裡難免生氣,一生氣脾氣就上來了。
沒生孩子的時候,脾氣都溫柔的很,可是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再好的脾氣都被耗盡了。這幾年,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然後被氣得生病的新聞太多。
家長一邊要告訴自己,不能生氣,不能生氣,孩子是親生的。可是看著作業和怎麼說都不明白的題目,怎麼能不生氣呢?
有的家長實在氣急了,免不了一頓發火,有的情急之下還會對孩子動手。所以,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所以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我是這樣做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定好的作業量是一定要按時完成的,暑假的作業並不少,每天不按時按量的完成,到快開學再去臨時補,那是萬萬不可取的。要給孩子養成一個習慣,今日的事最好今日做完。
比如:扣一次玩平板的次數,罰洗碗等。目的不是懲罰,只是想讓孩子養成習慣,不要拖拉,現在就任由學生時期作業拖拉,那工作時期工作拖拉怎麼辦呢,所以沒完成的話一定不要心軟,該懲罰就懲罰。
如果家長都不能先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那樣家長和孩子難免會因為言語過激,憤怒升級,從而弄的雙方都不愉快,這樣還怎麼能繼續去輔導和檢查作業呢?家長一定要先冷靜下來,不能讓情緒戰勝理智。
如果當時實在情緒轉換不過來,可以適當「冷卻」一下,比如藉口卻倒杯水之類的,讓自己換一個地方,冷靜一下。情緒調整好,再繼續和孩子面對面。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孩子雖小,卻是最先能感知父母情緒的,他們遠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敏感和更容易受到傷害。他們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其實都是來源於父母。父母異常暴躁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或者小心翼翼,也會讓他們自卑和不自信,習慣性去看別人的臉色。
其實,父母也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也都是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摸索的,他們也迷茫過,但都在努力地去做。
父母一定要常和孩子溝通,常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一下,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告訴孩子,讓孩子能體會父母的感受。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的父母,才是優秀的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前進,突破,才能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好,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其實,孩子真正待在父母身邊的也就那麼十幾年,等他以後大了,他總要展翅高飛,去做自己的事業,就不再是那個整日在父母面前轉悠的小孩子了。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珍惜這僅有的十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