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飛花令」,是我國古代文人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其中的「飛花」一詞,來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春城無處不飛花」。行令的時候,首選詩或詞,也可以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能超過7個字。
飛花令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詩詞之美。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依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燦爛的一抹亮色,以真實情感的表達與動人心魄的遐想,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俗話說「詩言志,歌詠言。」從《詩經》開始,中國古典詩歌從骨子裡就流淌著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的血液,以獨特的方式用詩歌表達著各種各樣的情感。
正是這些傳唱不絕的詩詞,才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含英咀華、唇齒生香的生活境界,才讓我們真正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人生境界……
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勃《春莊》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