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豎歸隱,一橫觸世;一橫1豎,邀您關注!
First Year
經文:路19:1-10、18:18-25 | 文:戴培群
圖:源於溢恩馬鞍底蝴蝶谷莊園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小引
9月23日,農曆秋分,是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秋分時節,全國處處五穀豐登、瓜果飄香,廣大農民共慶豐年、分享喜悅,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正當其時。而在上帝奇妙的安排中,井厝教會也定在此主日舉行「收成感恩禮拜」,藉此來數算信仰生活的收成及感謝上帝的恩眷。這本無可厚非,而可悲的是一談及感恩,人們總是條件反應權衡自己的收成,總會很直觀又片面地把收成等同於收入。一年下來,公司盈利多少,工資領了多少,農作物豐收如何……如果這樣定義,稅吏撒該(路19:)的收入無疑是肥的冒油。可當他追求這一切,擁有了這一切,卻又否定了這一切時,給了——收成——不一樣的定義。今天,我們就透過撒該悔改來認識「收成」的真正含義:
壹 |收成是生活本質的追求:從不安到歡喜
價值觀被扭曲之後,權利與財富被奉為至高,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成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定義;成為談婚論嫁的條件;成為參加同學聚會的勇氣;成為生存社交的資本。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些人天生「好命」,一出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這本無對錯,但可怕的是這些人變本加厲地炫耀其財富,扭曲價值觀。使得攀比成風,誰也不甘落後,誰也不想活得沒價值,沒尊嚴,潛移默化地人們認同了這一價值觀。
深受錯誤價值觀的支配,必然帶出錯誤的人生追求。既然社會的生存法則如此,人生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眼下貧富差距如此懸殊,屌絲如何才能追上土豪的步伐?只有一條捷徑可走,那就是「富貴險中求」,求得一夜暴富。昨晚散會後,和一批青年人進行溝通,談到現在的人為了錢,真的是鋌而走險,為
為了拉近與土豪的距離,迎合這一價值觀,很多人就選擇不法犯罪道路:偷渡、搶銀行、綁架、六合彩、開設賭場、融資卷錢、販毒、倒賣器官.....終於有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揚眉吐氣」,「光宗耀祖」,終於上了村裡的土豪榜。全村的人無不投來羨慕、嫉妒的眼光,都讚揚道:某某家的某某人可真有本事,一年賺了多少多少......」更可笑的是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典範實例——「你要好好奮了達到這個成功的標準,早就把節操貞操拋至九霄雲外。鬥,長大了要向某某人那樣,一年賺好多錢,開豪車,住高樓…為我們家爭光」。
我只能說這是人的標準,是社會的標準。試問,如果這些人是昧著良心、陰謀套路、法律禁止賺來的黑心錢,也能算成功?也能被讚揚?也能被仿效?難道他們心裡就不會感到掙扎不安嗎?
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平安,也不會喜樂。要知道撒該比你來錢快多了,也比你有錢多了。撒該可算是當時的稅務局局長,除了有不錯的工資收入,還可以明目張胆地訛詐自己的同胞,每年的收入那是相當可觀。可是,經文的字裡行間要向讀者透露的是他內心的那份不安與憂愁。以至於他遇見耶穌時,憂愁化為歡歡喜喜。相比之下,路加福音18:的財主卻是因為財富而憂愁。——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路加福音 18:22-23 ) so,一個人或許很有錢,但不一定過得開心。
真正的收成:不是一個人賺了多少財富(結果),而是他賦予生活的態度(性質)。
在這樣一個只看結果,不問本質的社會中,人變得非常可怕的:不達目的,不擇手段。為了錢,可以出賣一切,甚至是靈魂。
所以,聖經說,你要吃勞碌得來的(詩篇128:),世上有三種人:1、只勞碌,不舍吃(最傻的人:很多農村的老人勞碌一輩子,卻捨不得吃穿);2、不勞碌,只享受(最壞的人:遊手好閒,吃儘自己的,還要享用別人的,猶如強盜一般);3、既勞碌,又享受(合乎中道:既要殷勤勞作,也要適當休息與享福)。
收成,不等於收入。收入看數量(今年錢賺了多少),收成看質量(生活過的是否充實喜樂)。服侍過幾個教會,探訪過不少信徒家庭,發現有的人或家庭,收入一般,卻過著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只因為他們認定有主就有一切,學會知足,懂得感恩。
呂小敏分享了一個很感人的見證:在拍攝電影《1942》的時候,馮小剛導演去到她老家去採風,見聞一群人在高歌歡呼「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流進我的心窩…...」(那時正當饑荒,生存環境不容樂觀)馮導一下就被歌聲吸引,然後就近正在歌唱的這群人,問他們說:「生活條件這麼差勁,環境這麼惡劣,為什麼您們還這麼喜樂?(大意如此)」答道:「因為我們是基督徒.....喝水也會胖......。」感動之餘,馮導決定把這歌作為片尾曲,放進電影《1942》。
不要因別人擁有家財萬貫而心生嫉妒,乃要為自己享有平安喜樂而感恩!
貳 |收成是生命終極的歸回:從失喪到拯救
收成不等於收入。對於一個家庭來講,真正的最大的收成是失喪的家人重歸家中,重歸於好。撒該本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卻失喪在外頭,不在以色列家中。雖然他繼承了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血統,在信仰上了解祖宗的傳統,但這對於他何助何益呢?撒該的痛苦在於:知道信仰的規範而生活卻無法達標。
所以,「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多少人為了增加家庭的入收,催著另一半去到外面大賺一把(經常聽到有人抱怨:人家的老公開的寶馬,住的是別墅,用的是奢侈品......),不想最後或許已經家財萬貫,不想把人「弄丟」了,失喪了。
一年下來,幾年下來,幾十年下來,一家人收入有多少?收成又有多少?不要糾結賺取多少財富,乃要常常反省救恩是否臨到你家?一家人是否都已經得著耶穌,在神的國度裡有份?是否積財於天?
每個人都知道,人才是家中最珍貴的,而不是外在的金錢與物質。有人才有家,無人不成家。所以,第一要緊的就是要尋回失喪的浪子。「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路加福音 15:20-24 )
撒該與耶穌相遇,獲得了人生中最大的收成——1、「今天救恩到了這家」(路19:9);2、「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路19:6)。
有了收成,撒該學會感恩,懂得分享——撒該站著對耶穌說,「我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19:8)
分享完這篇道,我們捫心自問?信主多年,你真正有收成嗎?感恩了嗎?分享了嗎?
End
加拉太書 6:7-8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
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縱橫文化
學聖經之道 | 寄微信之信 | 去未去之地 | 得未得之人
Sharing is a virtue,Jesus loves you
感恩有主,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