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體》在全球範圍內的大熱,劉慈欣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除了《三體》,我的書賣得也不怎麼樣啊。好多事兒是被媒體誇大了。」在中國科幻大會的現場,這位耿直的工科男直言,「你們別老採訪創作者,也多問問研究者。我該說的,差不多都說過了。」
一直以來,科幻題材的創作者和讀者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科幻是絕對的「冷門」領域
的確,要讀懂科幻作品,必然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縱然是虛構的小說體裁,也有著不小的入門難度。提出「機器人三定律」的阿西莫夫縱然名聲在外,其代表作《基地》系列卻很少有人完整、深入地讀過。對於中國的科幻作家而言,他們所面對的更是一塊貧瘠的「荒漠」。
在劉慈欣口中,「寫科幻的一萬多人,有名氣的二三十人」,在他們面前擺著的,始終是一個固定的讀者群,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也在增加,但始終不緊不慢的。
中國科幻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在報刊亭的角落裡孵化、生長,直到2006年,《三體》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開始連載。
中國科幻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說《三體》就代表中國科幻,這有點過分。但說劉慈欣的成名是中國科幻史上的一座裡程碑,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讀過《三體》的前兩部之後,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讀到第三部。白宮辦公室甚至向劉慈欣的郵箱中發送了郵件,催促英文版第三部儘快出版,卻被劉慈欣當成惡作劇,直接刪掉了。
直到我國的外事部門給劉慈欣打來電話,他才意識到,原來那封郵件,真的來自大洋對岸的美國白宮。
2017年,歐巴馬卸任總統之後,來中國參加一個國際活動,終於在活動上見到了劉慈欣。劉慈欣向他贈送了一本剛剛出版的英文版《流浪地球》——還是帶籤名的。
在美國的社交網站上,歐巴馬也毫不吝嗇地向他的粉絲們分享、推薦《三體》的英文版,直接令《三體》在亞馬遜網站上的銷量排名上升了一萬多名。
隨著劉慈欣的成名,他的一些訪談內容也被網友們「挖」出來,加以調侃。
在專職寫作之前,劉慈欣曾是一名工程師。創作《三體》的時候,他正在山西娘子關火電廠任職。2015年,在參加《魯豫有約》節目的時候,劉慈欣對自己的創作歷程做了這樣一番描述:
「像電力系統這種工作,你必須按時去上班,堅守崗位,然後你就可以在那裡寫作了。我相當大的一部分寫作都是在崗位上完成的,因為在崗位上寫作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
這段採訪被挖出來之後,很快便得到了國資委的回應:常回家看看!
網友也紛紛表示,應該感謝當年的娘子關火電廠,沒有火電廠,說不定就沒有《三體》這部著作了。
在日本,《三體》也掀起了一陣熱潮
發售當天,該書就一躍成為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第一,轉天,第3次加印,7月8號,開始第6-8次印刷。負責此次《三體》日文版發行的日本最大科幻出版社——早川書房,不得不趕緊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請讀者們稍等一下!
知名遊戲設計師小島秀夫更是在親自為《三體》撰寫腰封推薦語的同時,也在社交媒體上瘋狂表達對這本書的讚美:「絕對是這十年『必須馬上要讀的文學作品』之一!」
其實,早在《流浪地球》上映時,小島秀夫便在社交網站上做了推薦,並且直言:「想看日語版《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