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何冀平:你這麼年輕,哪來的劇本中的滄桑?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 題:對話何冀平:你這麼年輕,哪來的劇本中的滄桑?

作者 袁秀月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公認的香港電影的黃金十年。那時的港片可與好萊塢電影媲美,那時的維多利亞港群星璀璨。千禧年後,港片開始走向低潮。

在輝煌的末尾,北京姑娘何冀平來到了香港,並用筆留下了自己的光亮。電影《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投名狀》,以及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楚留香》等的編劇一欄中,都有她的名字。

圖為何冀平

雖然寫了這麼多影視劇,但何冀平最迷戀的還是舞臺。她曾在北京人藝待過7年,她說,是人藝打下的根基,使她能夠在香港站住腳跟。

好一座「天下第一樓」

多年之後,何冀平仍記得自己是如何進入香港影視圈的。那是1991年,北京人藝攜話劇《天下第一樓》到香港演出,在諸多觀眾中,有業已成名的導演徐克。據說徐克看完戲後,連夜找兩樣,一是烤鴨,一是何冀平。

他對何冀平說:「你能把一個飯館寫得這樣有聲有色,一定能寫好一個客棧。」就這樣,她開始了第一部電影《新龍門客棧》。

《新龍門客棧》海報

這部讓徐克都心動的《天下第一樓》,正是何冀平在北京人藝的成名作。1988年上演,隨即轟動京城,30年來連演不衰,如今仍是北京人藝的招牌戲。

何冀平以烤鴨老字號「福聚德」為載體,講述了一個「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故事。結尾的一副對聯更是點睛:「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

資料圖:《天下第一樓》李春光 攝

寫劇本時,她剛進劇院4年,30多歲尚年輕。老前輩們給了她不少幫助,何冀平說,曹禺院長看了劇本後,專門從醫院出來,請她和兩位導演到家裡去,從中午一直聊到晚上。

《天下第一樓》聯排後,他還曾問過一句讓何冀平至今難忘的話:

「你這麼年輕,哪來的劇本中的滄桑?」

資料圖:《天下第一樓》李春光 攝

人藝打下的根基

「我的滄桑,是從六歲開始的。」何冀平曾在書中寫道。幼年時,因為父親的海外背景,她的童年總是很孤獨。沒人跟她玩兒,她就在家看書,家裡一排排的書成了她的夥伴。

她喜歡契訶夫的小說和戲,喜歡《紅樓夢》,喜歡崑曲的詞。自然而然地,她跟戲劇結了緣。

考中學時,因為作文得了滿分,她考入當時的名校北師大女附中。後來,何冀平下鄉西北。在陝北的黃土地上,她突然覺得掙脫了一切枷鎖。勞動之餘,她自編自導,為鄉親們表演節目。

《龍門飛甲》海報

因為會寫劇本,何冀平受到上邊的重視,被調回北京,成為一名工人。在工廠,她還是堅持寫劇本。沒想到,她寫的劇本得到了北京人藝黨委書記趙起揚的賞識。趙起揚看她是可造之材,邀請她去人藝當編劇。但因為想上大學,她婉拒了。

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時,北京人藝從文化部要了一個名額,指名要她去。就這樣,何冀平成為了北京人藝劇本組的一員。

那時,劇本組的組長是于是之。何冀平曾說,于是之拿到他們的劇本就會躲起來,不接電話不見人,認認真真看兩遍,才用鉛筆寫下意見。後來他當了院長,習慣也是如此。

資料圖:于是之 中新社發 賴祖銘 攝

在《天下第一樓》公演後,于是之寫文章祝賀她,文中有句話:「感謝劇作家,這些用筆支撐著劇院的人。」後來何冀平去了香港,再也聽不到這樣的話。

「他總是把藝術放在第一位,評判作品時從來不會把個人擺進去。」何冀平說,他對年輕一輩編劇的尊重,和對藝術的追求,影響著她所有的創作,影響了她一生。

「人藝打下的根基,才使我能夠在香港站住腳跟。」雖然只在北京人藝待了7年,但何冀平說,老藝術家們教的東西是影響一生的,可以說一輩子都不會走歪了。

《新白娘子傳奇》海報

離京赴港

1989年,《天下第一樓》公演的第二年,何冀平隨家遷居香港。彼時,她已是北京炙手可熱的編劇。但在香港,沒人知道她。很多人為她惋惜:「一個離開了自己鄉土文化的作家,她還可以做些什麼?」

《新龍門客棧》開始,何冀平走進香港影視圈,一個快節奏、商業氣息濃厚的行業。那些年,她各種題材的劇本都寫過,只要找來的,她覺得可以做的,沒有的挑剔。這鍛鍊了她的本事和能力。

《新白娘子傳奇》找她時已經開拍了,加的20集劇本幾乎是一天一集寫出來的,然後用傳真機傳到現場拍攝。《楚留香傳奇》演員鄭少秋不滿意劇本,不肯接,製作人臨時找她修改。

《楚留香傳奇》海報

何冀平曾說,那時她手裡總是好幾個劇本同時進行,好像耍雜技,拋著三個球,哪個也不能掉下來。

有人說,何冀平是商業和藝術結合最好的例子。但何冀平說,她從一開始就有商業化,從來沒有反感過。《天下第一樓》為什麼能演出30年?在她看來,商業的因素很大。「起碼先好看,如果不好看的話,你也沒辦法把思想傳達給別人。」

德齡很像是香港的化身

雖然寫了那麼多影視劇,但何冀平最迷戀的還是舞臺。她猶記得曹禺的那句話:「戲散了,觀眾都走了,我竟然迷戀這空蕩蕩的舞臺。」

「我就是這樣子,不管去到哪兒,我最想看的是舞臺。」何冀平說,而在所有話劇作品中,她最看重兩個作品,一個是在北京創作的《天下第一樓》,另一個是在香港寫的《德齡與慈禧》。

何冀平和演員黃慧慈(出演德齡)

她並不喜歡清史,但唯獨覺得德齡那段特別有意思,非常閃光和精彩。一個在深宮中的皇太后,一個在西方長大的女孩,這兩個女人,一中一西,一尊一卑,一老一少,完全不同又惺惺相惜,怎麼看都是戲。

在何冀平眼中,德齡很像是香港的化身,是中國人,但在西方的生活方式中長大,有著中西文化的衝突和融合。她認同黃仁宇的「大歷史觀」,不要把歷史局限在每一個細節和人物上,而是從宏觀出發。

所以她強調,《德齡與慈禧》不是宮鬥,也不是戲說。「現在某些宮廷劇裡常有的那些,誰生孩子不生孩子的,不是不可以寫,我不寫那些。」

圖為何冀平

1997年,何冀平受邀加入香港話劇團,第二年《德齡與慈禧》上演,在香港大受歡迎,奠定了她在劇壇的地位。有一年香港所有主流劇團輪番上演她的劇本,評論界稱為「何冀平現象」。

時隔20多年,《德齡與慈禧》有了大陸版,將在北京、上海演出。何冀平形容為「天時地利人和」,如同當下融合的電影市場,這部話劇集結了多方班底,除了演員江珊、黃慧慈、鄭雲龍、盧燕、濮存昕,還有香港話劇團和天津人藝。

何冀平很期待,這算是《德齡與慈禧》在家鄉的正式亮相。

圖為何冀平

非典型女作家

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曾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寫道:「女人要想寫小說,必須有錢,再加一間自己的房間」。

長大後,何冀平才漸漸明白這句話的內涵。不過,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她似乎有些不同。

她的作品中很少涉及自己的經歷,除了電影,話劇創作的時裝劇不多,《德齡與慈禧》是唯一一部以女性為主的劇本。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她是女性作家,還以為是男的。

《邪不壓正》海報

「好多女作家寫得很細緻、很好看,尤其在愛情方面,但我不是這樣的作家,我可能偏男性化一點,這是我的弱點。」何冀平笑說。

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也跟她的經歷身世有關。從北京、陝北到香港,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19年,她在多重文化中跨界穿梭。

到今天,她仍筆耕不輟。近幾年,她與許鞍華、姜文合作,寫了《明月幾時有》《邪不壓正》,新片《決勝時刻》即將上映。從業多年,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不同製作當中的位置。她說電影是以導演為中心,而話劇是以編劇為主。

《決勝時刻》海報

如此之多的編創需求如何選擇?她說,對題材沒有什麼要求,更看重團隊,關鍵是她的理念能跟導演、製作方吻合,這是最重要的。

讓人感慨的是,時隔多年,她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了北京。

這片她成長、學習、成名的土地,如今正孕育著中國電影最蓬勃的生機。(完)

相關焦點

  • 《邪不壓正》編劇何冀平:和姜文是校友 曾是《新龍門客棧》編劇
    劇本創作過程中,何冀平與姜文有過多次討論,姜文還成立了編劇小組,請來不少能人一起在他的主導下充分討論,整理出來的材料發到何冀平手上有一大摞,她就依據眾人所議,尤其捕捉導演的意見和想法,儘量有機地把這些內容寫進去。2016年4月,何冀平交出了劇本第三稿,姜文滿意,收貨。何冀平對此偷笑,因為聽說有的編劇寫二十多稿,仍不收貨。
  • 何冀平談話劇《甲子園》:把愛還給應該愛的人
    今天下午,該劇編劇何冀平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能有這麼多老藝術家傾情出演可謂「三生有幸」,而寫這部戲的靈感也正來自於她當年在人藝時的「忘年交」。  感悟現實生活——現在的社會太缺乏愛了   對於大家關心的《甲子園》劇情,何冀平並不想過多「劇透」,只讓記者知道了梗概:故事發生在北京一所名叫「甲子園」的老年公寓中,海外歸來的新繼承人由於家庭變故想賣掉「甲子園」,不想卻與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們發生了一系列矛盾衝突。
  • 《決勝時刻》編劇何冀平:兩周時間拿出千字大綱
    這位當今最會寫戲的女編劇,今天仍是重大歷史題材的不二人選,不浮不躁、不爭不搶,暗合了她在《天下第一樓》那副對聯中的「時宜明月時宜風」。兩周拿出千字大綱細節入手寫大人物去年11月,身在香港的何冀平接到張和平的電話,一句「快來」,她已意識到了題材的重大和時間的緊迫,一如當年人藝甲子院慶的獻禮大戲《甲子園》。
  • 影視劇本寫作的對話技巧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寫一個有意思、有深度的影視劇本。不管是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還是微電影劇本,核心重要的少不了對話的場合。故事是靠一個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內容來表達的。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去寫對話,從哪裡來靈感,然後對話的語言跟角色的身份地位性格都要巧妙吻合,還要與當時的事件發展衝突也要吻合。所以,怎麼寫好影視劇本的對話,顯得格外重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如何快速準確的定位好劇本對話。
  • 英倫雲小學英文課,劇本中怎麼寫對話?
    我們今天的課程是和英倫雲小學的Emma老師一起來學習劇本對話「Dialogue」,在記敘中,經常會用到大量的敘述,在敘述中增加對話「Dialogue」可以讓內容的可讀性更高你還記得上節課的內容嗎?故事的場景是這樣的。
  • 鑽石劇本、黃金班底|經典話劇《德齡與慈禧》9月重磅來襲
    這部尚在製作中的大戲,已經悄然成為業內及眾多媒體朋友2019年度最期待觀看的一部舞臺劇!▲編劇:何冀平話劇舞臺向來稀缺好劇本,《德齡與慈禧》正是一部能與經典佳作《天下第一樓》媲美的劇本。一老一少一尊一卑,相遇在此歷史的一刻,她們相悖相惜,引發一段可笑又可悲的故事…香港演出時,導演徐克看後熱淚盈眶,感動於劇目中西方文化的通融,以及經典的臺詞和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而這部劇目當年也一舉拿下了香港舞臺劇獎「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及「十大最受歡迎製作」五項大獎!
  • 劇本殺專業詞彙一覽
    我們抓住熱點出了今天這篇劇本殺詞彙小教程。不管你是几几後,還是臉皮厚,總之,熟讀今天這篇教程保證你能在劇本殺屆大殺四方。瞞天過海假扮年輕人絕不是問題!劇本殺是一門深奧的藝術。這裡,有富麗堂皇的場景,有精雕細琢的戲服,有百轉千回的故事。在這其中,最深不可測的就是它的語言。上帝為劇本殺創造了新手、老手兩個物種。
  • 短視頻劇本怎麼寫?我來告訴你
    這說明,在這個短視頻背後,有一部很優秀的短視頻劇本。那看到這裡,可能就會有人疑問了:就一個十幾秒,甚至連一分鐘都沒有的短視頻,需要這麼大張旗鼓地搞一篇劇本出來嗎?這樣不是浪費時間拉低效率嗎?其實不然,一個好的劇本,是能提高拍攝的效率和質量的,避免了拍攝者和演員像一隻無頭蒼蠅似的亂飛亂撞,另外,如果你真正學會掌握了短視頻劇本的創作方法,你就會發現,這個劇本的寫作,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難。那麼接下來,就由我來替給一些還在迷茫中的新手從分鏡頭劇本方面講講,這個劇本,究竟要把握住哪幾點吧。第一,劇本拍攝的定位、主題、地點等重要要素。
  • 經歷了滄桑風雨的你,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重要的是年輕的心態
    既然40歲女人的身體不能避免這些必然的「侵襲」,那麼你精神就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了。經歷了滄桑風雨的你,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身體老不是關鍵,最主要的是心理上要擁有年輕,所以,你要熱衷運動、注意健康、專心事業,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奏響一曲「抗老」之歌。
  • 還記得士兵突擊裡的張譯、人間正道是滄桑裡的育良書記嗎?他們才是...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年輕的女配關曉彤,其他的幾位幾乎承包了我的高中末年大學初年。可以說我是看著他們的劇長大的(仿佛哪裡不對)。今天我們就來安利一下今年白玉蘭幾位得主過往的作品。由於這幾位的作品我好多都是八,九年前看的,後來也沒有重溫,有可能有些記憶不夠準確,見諒。最佳男主角張譯,我第一次認識這個人是因為當年的《士兵突擊》。
  • 《捨得智慧講堂》對話詠梅:不動聲色地活在自己的劇本裡
    現在走進由捨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推出的時代人物思維對話節目《捨得智慧講堂》,聽新科柏林影后詠梅,為我們講述她成就背後的舍與得。人們驚訝於這麼安靜內斂的女子,居然是搖滾歌手的妻子。更驚訝於他們夫妻20年來的低調生活,事實上,詠梅和丈夫欒樹最開始認識時只是普通關係,那時候黑豹樂隊還沒有大火,那時候他還是一個留著乾淨短髮的鍵盤手。
  • 張藝謀影改編自哪部小說講了什麼故事 劇本創作介紹
    《影》改編自哪部小說?  電影故事據說來自於三國,可改到最後,三國成了一個雛形,它最後說的,其實是替身的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於張藝謀自己,劇本一開始是朱蘇進的《三國荊州》,但張藝謀一直想拍替身,就把一個替身的故事融入了進去,朱蘇進跟著開了三天會,實在拍不到一塊兒去,撂下劇本走了,張藝謀就自己改這個故事。
  • 陳璽話劇《榕樹下》劇本創作分享沙龍舉行
    來自國內的知名編劇、舞臺劇導演、作家、學者齊聚一堂,對《榕樹下》劇本創作展開探討交流分享,為該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打磨修改成多幕話劇做好鋪墊。市文聯黨組書記、作家陳璽介紹話劇創作情況作者陳璽首先分享了創作這部話劇的初衷及寫作過程。
  • 莞產劇本《榕樹下》創作分享沙龍舉行
    來自國內的知名編劇、舞臺劇導演、作家、學者齊聚一堂,對《榕樹下》劇本創作展開探討交流分享,為該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打磨修改成多幕話劇做好鋪墊。 劇本《榕樹下》通過生動的人物關係和特定歷史社會背景,映射了東莞作為國內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創新精神及其具有示範輻射意義的經驗成果。
  • 極限挑戰這麼好看,有劇本?那是不存在的
    在我們,內地最有名的兩個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和跑男就是其中的代表,這兩個節目,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年輕的。當然,他們對比的也是一些比較長期的綜藝節目,例如,快本等。其實真人秀節目最主要的是體現一個真實,但是這個真實也成了許多網友詬病的一個點,很多人都認為,這些真人秀節目都是導演,或者編劇提前寫好的劇本,有些甚至都覺得一些互動的演員都是臨時請的。
  • 對話筆記 一期一呈現 對話小劇場黃梅戲《薛郎歸》主創團隊 乘風
    虞文兵:師父(黃新德)是學過京劇,他知道程式化是戲曲演員必備的一個東西,但在融合的時候,肯定也有很多東西是不符合的,比如你看到《薛郎歸》裡「別窯」這一折,京劇當中它全是鑼鼓、身段,那麼在黃梅戲中它全是音樂,而且還是很悲涼的音樂,那你就不適合直接搬來套用,要從內在的一種情感出發,利用戲曲的程式化的東西去貫穿這個人物
  • 好萊塢編劇教父談劇本秘笈:創作時你就是上帝
    麥基的大名毋庸置疑,他的代表作《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至今仍是北影、中戲學生的必讀教材,如今大師將至,也有人懷疑,這筆不菲的學費真的能在四天內換來編劇的「靈丹妙藥」嗎?對此,麥基淡然回答:沒錯,我會告訴你講故事的技巧和框架,但有勇氣面對自我和真相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好編劇。
  • 「全國編劇對話成都」|王迅:不懂劇本,差點錯過了《瘋狂的石頭》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11月29日,首屆「全國編劇對話成都」活動在成都影視城四川傳媒學院舉辦。王迅結合自己的從業經歷談了「編劇的編與不編」 ,一部影視作品成功與否的標誌,在於一個「懂」字,導演要懂編劇、投資人要懂編劇、編劇要懂編劇,他還以親身經歷,闡述了編劇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同時作為演員,也應該要懂劇本,王迅說,自己曾經就因為不懂劇本,差點錯過了《瘋狂的石頭》,為了能更好地走好演員這條路,後來也專門去拜師學習劇本創作。
  • 劇本殺怎麼玩?遊戲過程中的基本邏輯是什麼?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Get劇本殺的遊戲規則。 想要快速掌握劇本殺的遊戲玩法,最重要的就是了解遊戲過程中的基本邏輯。小編通過自己在遊戲中反覆摸索,結合了多個大神玩家提供的遊戲攻略,為大家總結出了劇本殺遊戲中秒變大神的幾個關鍵點。
  • 對話黎輝:瑞幸的劇本寫了一年半 大部分人看不懂新事物
    我們和黎輝聊了聊,關於瑞幸咖啡的「劇本」式運作、它面對的爭議、黎輝和陸正耀的淵源以及大鉦資本的使命。以下為對話。36氪:這麼多事裡面,你認為什麼決定了瑞幸劇本的主線?黎輝:就是底層技術平臺。我們花了一年多,主要就是在打通技術和整個運營體系。你用任何一部手機、在全國任何一個門店下的訂單,全部信息都會體現在我們的後臺,瑞幸的整個供應鏈據此來運作,所有這些信息決定了我們每一家門店的開店、選品和配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