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扇子西傳之後,成為歐洲貴婦圈粉、炫富的寶物

2020-12-13 史舘

先來了解一個英文單詞:fan,在英文中粉絲和扇子共有一個單詞——fan。由此可見,中國的摺扇與粉絲有關,實際上確實如此,摺扇傳到歐洲後,成為西方女性圈粉的法寶和鼻祖。製作精美,用料考究的摺扇是她們居家旅行必備良物,已經超越生活用具的功能,被她們用來炫富和向心儀的人示愛。彼時的西方對中國文化可謂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以扇子為代表的中國元素在歐洲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國熱,他們渴望了解中國,以中國元素為時尚,在心中臆想著那個夢幻般的國度。

關於摺扇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中國起源說,有日本起源說,有朝鮮起源說……我認為比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這樣:中國的團扇在隋唐時期傳到了日本,被日本人改良成了便於攜帶、收納、展示的摺扇;然後流傳到了高麗,被高麗使臣當做禮品帶到了中國。

儘管韓國人整天說這是他們的那是他們的,大多無法查證,但從摺扇的傳播這一角度,可以證明一段歷史:日本曾經真的是朝鮮(高麗)的附屬國。「倭國乃日本國也,本名倭旣恥其名,又自以在極東因號日本也,今則臣屬高麗也。——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卷6·高麗國」。摺扇可能基於此種原因,經朝鮮西傳到了中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把這種摺扇進一步革新改良成為外銷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到了歐洲。

日本摺扇於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傳入中國,傳入朝鮮的時間應該更早。北宋使臣徐兢在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出使高麗,親眼所見的「畫摺扇」很可能是日本人專為高麗特使的,據《宣和奉使高麗經》記載:「畫摺扇,金銀塗飾,復繪其國山林、人馬、女子之形。麗人不能之,雲是日本所作。」

朝鮮仿造的摺扇出現在北宋熙寧年間( 1068—1077 年),因為約成書於熙寧七年(1074年)的 《 圖畫見聞志 》 「高麗國」條載云:「彼使人每至中國,或用摺扇為私覿[dí]物,其扇用鴉青為之,上畫本國豪貴……謂之僑扇,本出於倭國國也。」

中國仿製摺扇, 並不是全盤照搬日本的工藝。 如日本早期的蝙蝠扇無一例外均是單面貼紙, 而且扇骨一般只有五根左右。中國在仿製過程中, 首先將單面貼紙改為雙面貼紙, 其次是大幅度增加扇骨, 這大概是受了當時中國團扇形制的影響。

大約在 16 世紀前後,扇骨密集、雙面貼紙的中國仿製扇經印度流入歐洲,成為歐洲摺扇的祖型。歐洲仿製的摺扇主要在顯貴中流行,所以裝飾奢侈,多用象牙、龜甲等名貴材料作扇骨,施以歐洲風格的雕刻。17世紀歐洲摺扇製造業的發展到了重要時期,到17世紀末,摺扇完全取代了團扇。此時扇骨的材料多樣,有象牙、貝殼、玳瑁等。製作工藝有雕刻和鏤空,並且裝飾有金、銀和昂貴的石頭,扇面通常印上銅版畫,從事成扇製作的工匠也越來越多,他們逐步聯合起來成立各種行會。

在自製的同時,歐洲國家還從中國進口摺扇。據記載,16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首次在廣州訂製了8萬件外銷扇,這些扇子一抵歐洲市場,就被搶購一空。

18世紀,每年都有大量西方船舶集中停泊在廣州黃埔港,廣州城外也逐漸形成了西洋人居住地和主要貿易場所。貿易的需要使廣州成為許多具有西洋色彩的新型外銷藝術品的生產基地,由此產生了許多新行業,扇子製作就是其中一個行業,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為海外市場服務。

由此,從中國傳入歐洲的摺扇,以及歐洲本地生產的摺扇都受到宮廷和貴族婦女的青睞,她們幾乎人手一把,競相以擁有一柄精緻華美,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國外銷扇為最新時尚,風靡於上流社會,這些摺扇是昂貴的玩意、貴重的禮品,成為高雅身份的象徵和炫耀攀比的資本。19世紀,在美國東部海岸城市,幾乎沒有一位女士不拿著一把來自中國的扇子出現在夏日晚會或時裝舞會上。

十八世紀的法國作家伏爾泰曾說:「不拿扇子的女士猶如不拿劍的男子。」由此可見,在當時的歐洲,中國的扇子多麼風行。

在那個年代,歐洲男子動輒為了心愛的女人拔劍決鬥,不惜一死。而女人們,則搖動著珠光寶氣、流光溢彩的摺扇,尋覓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奇遇。

在18世紀和19世紀,受傳統宗教的束縛,相愛的男女在社交場合不便用公開的語言談情說愛,婦女就用「扇語」表達各種情感:

緩緩地扇動扇子,意思是「你對我無動於衷」。

如果她手持打開的摺扇離去,那麼她想說的是「請你別忘了我。」

食指放在扇骨上,是要告訴對方「我們必須談一談」。

用左手搖扇,意思是「你不要向我獻殷勤」。

如果她走進客廳同時收起摺扇,那是暗示「今天我不出門」。

她扇著扇子走向陽臺,那麼所傳遞的息就是:「待會兒我將出門」。

當年輕姑娘打開扇子遮住臉的下半部,就意味她在問:「你喜歡我嗎?」

一個勁地急速扇扇子,那意思是說:「離開我,不然我丈夫要叫你吃苦頭!」

如果她把扇子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意思就是:「非常想你。」

如果手拿扇子翻來翻去,等於告訴你:「你太討厭」。

如果把扇子收折起來,意思是說:「你這個叛逆者,不值得一愛!」

如果把扇子指在桌子上,意思是說:「我不喜歡你,我愛的是別人。」

如果打開扇子,支著下巴頦,意思就是:「我希望下次同你早點見面」。

扇語的意思與交談者所坐的位置也有很大關係。交談者並排而坐和相對而坐,同一扇語就有不同的含義。

另外,男女戀人在秘密交談中還使用其他暗語:男子用右手食指碰左手掌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字母,而婦女則用摺扇碰左手掌不同的位置作出回答。

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扇子在歐洲已使用得相當普遍,並成為貴婦們不可或缺的貼身攜物。她們靈巧、嫻熟地搖動著它,藉以向心上人傳遞自己的心意。扇子的舒展和摺疊,左右上下的移動,委實構成了一門神奇的運動藝術,傳輸著一種特定的的默契。

在摺扇的故鄉東方,摺扇的功能也更加豐富化:

怕疼的日本武士如果要自殺,在切腹儀式上,用摺扇代替武士刀在腹部之上象徵性地比劃一下,然後由介錯人斬首。日本棋手人手一把摺扇,時而緊握、時而舒展、時而輕叩,用於轉換思路,應變棋局。

在中國,羽扇綸巾是名士的標配,是睿智滄桑淡定從容的象徵,圈粉利器。武林高手們大多對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不屑一顧,只是一襲白衣一柄紙扇而已,大巧不工,神出鬼沒,高深莫測。

就連神仙都有扇子,濟公的靜慈扇能點石成金、神通廣大,降妖伏魔、召喚狗肉;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扇子能把悟空扇到五萬裡開外。

可見扇子的風行之盛。

相關焦點

  • 扇文化|圖說中國扇子發展歷程
    中國扇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早在虞舜時期就使用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春秋晚期(距今約2500年) 江西靖安縣李洲坳東周墓出土了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扇子實物,有「中華第一扇」之稱。
  • 扇子上的中國風
    扇子上的中國風 18至19世紀歐洲中國摺扇價格不菲   無論是從中國傳入歐洲的摺扇還是歐洲本地生產的摺扇,風靡於上流社會,受到宮廷和貴族婦女的青睞,她們幾乎人手一把。當時這些摺扇都價格不菲,是貴重的禮品,是高貴身份的象徵。壹歐洲扇子上的「中國風」中國裝扮卻是西方人面孔  西方制扇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希臘人、伊特魯利亞人和羅馬人都使用扇子作為納涼工具和紀念品。
  •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說說扇子的那些往事
    扇子究竟起源於何處何時無從考證。或許人類史上的某天,有個原始人類順手從樹上摘下片葉子,於是扇子就誕生了。的確,有歷史依據的最早扇子大多類似於植物葉子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有了扇子。那時的扇子不僅是扇風取涼的工具,更是皇家儀仗的一種裝飾,用以增添帝王的威嚴。漢代以後,扇子的形制和製作材料變得豐富起來。而《西遊記》鐵扇公主那把威力無邊的芭蕉扇和三國諸葛孔明手中的白羽扇更是婦孺皆知。古希臘人最早的扇子用染色的植物編織而成,後來出現了動物羽毛製作的扇子,往往成為貴族們的專享。
  • 「扇子社交」你了解多少?你知道歐洲貴族拿扇子背後的涵義嗎?
    古今中外、扇子絕不僅僅是吹吹風那麼簡單扇子從最初的消暑工具、逐漸演變為文化藝術品!扇扇子、也慢慢的從遮陽生風消暑衍生出更多層的涵義!甚至上升到社交文化的層面!露出雙眼涵義為:跟我來這一點古代中國是沒有的!歐洲和東方日本藝伎都有這樣的禮節文化!follow me!3、扇子全開、正放胸前露全臉:waiting me!與歐洲女子的大大方方「follow me」不同、由於藝伎文化隨時間發展!
  • 中國古代扇面與扇子歷史
    中國扇文化中,古代扇子藝術之美受到了廣大藏家的一致讚許。這種高雅之物也是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佳品。中國古代扇面與扇子的歷史非常悠久,讀紫色百合香的文章與您一一解讀。一、中國扇文化中國扇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素有「制扇王國」的雅稱,以江蘇檀香扇、廣東火畫扇、四川竹絲扇、浙江綾絹扇最為馳名,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扇。因為歷代書畫名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者留下其書法,及賦詩一首等,這樣的扇面也是古代文人饋贈親朋好友最為雅致的佳品。
  • 扇子——中外友誼的見證者
    比如在《宋史·日本傳》記載,日本僧人來華進貢「檜扇十二枚,蝙蝠扇二枚」。這裡的蝙蝠扇是指由於兩旁扇柄長於扇面,展開後如同蝙蝠羽翼而得名。在當時,從日本傳來的摺扇,在青黑色的紙面上以五彩、金銀色描繪寒蘆蓑蓼、鷗鷺佇立、漁翁垂釣以及鄰水沙灘、荷花、明月等景色,充分發揮了日本在深黑底色上施以金銀彩繪的傳統蒔繪技法,是中日兩國摺扇非常明顯的差異。
  • 古代扇子除了納涼還有什麼用
    古代扇子除了納涼還有什麼用   用扇子遮面表示敬畏羞怯  古人常用扇子遮擋臉面,以免被人認出,或是表示敬畏羞怯。三國時期魏國魚豢的《魏略》中記載說:韓宣在任丞相軍謀掾之職的時候,有一次與臨淄侯曹植在宮中相遇。
  • 歐洲貴族竟也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中國潘趣碗竟成貴族炫富神器?
    其實潘趣這個詞是英文punch的譯音,潘趣一詞來自於潘趣酒,潘趣酒最早出現在1623年英國文獻裡,這種潘趣酒最早是東印度公司的船員帶到英國的,潘趣酒是由檸檬、糖、香料、茶還有酒組成的,有點像我們現在喝的冰紅茶兌洋酒,現在歐洲人嘲笑中國網紅飲料兌酒,殊不知早在1623年歐洲人的祖先就已經在喝飲料兌酒了。
  • 《三十而已》的姐姐被愛馬仕難住了,敲開貴婦圈的磚為何非得是鉑金...
    最近一周,愛馬仕因為被國產熱播劇《三十而已》作為展現貴婦圈層身份象徵的配飾道具,又引發了一輪廣泛熱議。 劇中,演員童瑤飾演的女主角顧佳為了獲得事業所需的資源,想盡一切辦法融入貴婦圈。
  • 40歲秦海璐系金腰帶走機場被噴炫富,可看到她拿的手機後圈粉了
    40歲秦海璐系金腰帶走機場被噴炫富,可看到她拿的手機後圈粉了!秦海璐身穿黑金皮襯衣搭配包臀裙,整個人酷感十足!上衣的金色腰帶裝飾十分奪人眼球,也難怪被人噴炫富。可當你發現她手上拿的手機時你還會這樣認為嗎?
  • 歐洲17世紀著名學者基歇爾:漢字西傳第一人
    基歇爾是第一個較系統在歐洲介紹中國書寫文字的,從這個角度看,他是漢字西傳第一人。  基歇爾首次發表了當時歐洲最長的中文文獻  阿塔納修斯·基歇爾(1602—1680),歐洲17世紀著名的學者、耶穌會士。他興趣廣泛,知識廣博,僅用拉丁文出版的著作就有40多部。但他1667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中國圖說》恐怕是他一生中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 京圈C位貴婦身份太神秘,竟牽扯驚天巨瓜?_鳳凰網
    總之維維的交際圈,看上去都是名媛、闊太級的人物,非富即貴。《三十而已》上海闊太圈的現實原型找到了,五十而已的北京貴婦圈。到美國後,丁瑋在紐約市立大學讀了會計、金融雙學位。她至死都不肯說出贓款去向,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貪汙死刑案。
  • 中國傳承的扇子文化
    棕竹扇骨「扇」 古人造字,從門扇之形狀,聯想到扇子的搖動,所以扇子的偏旁為「戶」,也就是說扇子的扇最初的意思是「門」。故「門」也稱為「扇」。宮扇中國扇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據研究可能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用以障日擋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 深圳頂級富二代奢侈炫富照瘋傳 美女跑車私人飛機
    深圳頂級富二代奢侈炫富照瘋傳 美女跑車私人飛機  深圳頂級富二代奢侈炫富照瘋傳 美女跑車私人飛機。近日,一組所謂的「深圳頂級富二代」炫富照片傳遍了網絡!在照片中,這個正太小夥的生活可謂是像王子般的奢侈,美女、侍從、奢侈品、超級跑車,私人飛機和遊艇,一切都讓人咋舌!
  • 兔子來搞怪 三國群英傳OL祥兔樂園尋寶物
    這天,在三國沙場上浴血奮戰的各路英雄都意外的發現天生異變,還來不及相互奔走相告,一隻只可愛的祥兔帶著各類寶物從天而降,並且圈了塊地,取名叫做祥兔樂園。 於是,在《三國群英傳OL》各個區的露天廣場裡新出現了一位兔年老人,只要手中握有一張祥兔樂園兌換券,就能讓兔年老人送你進入祥兔樂園,找到樂園裡面的搞怪兔在它們身上找到寶物是你最終的目的,運氣好的話,能夠找到最新百級妖化副本套裝哦! 祥兔樂園掉落說明>>
  • 中世紀歐洲貴婦的「面子工程」有多「毒」?
    它在當時影響了無數女子的審美觀念,就如同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又如對女性身心摧殘的非常厲害的"三寸金蓮"等,同樣都是源於當時的文人士大夫的統治階級有著病態的審美,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造就了無數女性被驅使著趕上了這種病態審美的潮流。
  • 那場歐洲刮過的「中國風」,曾持續百年之久
    1772年和1755年,他先後出版《東方園林論》和《中國建築、家具、服裝和器物的設計》二書,高度推崇中國園林。也正是這位錢伯斯主持設計了邱園,他在園林中疊設假山、架設拱橋,除中式寶塔之外,還在邱園裡建了孔子閣和一座位於湖中央的中國亭。這種帶著濃鬱中式風格的園林一經落成,立刻成為歐洲各國的效仿對象。
  • 小小的扇子,如何成了區分階層與雅俗的符號?
    傳唐孫位《高逸圖》中的高士形象,其手中所持為麈尾,經常被誤認為是棕毛排扇。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服器部》裡所說:「上古以羽為扇,故字從羽;後人以竹及紙為箑,故字從竹。」則認為扇子的動植物來源之間有一個此消彼長、前後更迭的過程。但說起來,這並沒有概括全貌:因為到了宋代,摺扇或叫疊扇(當時又稱聚頭扇)開始傳入中國。
  • 一個扇面換20套房,除了收藏小葉紫檀,收藏扇子還來得及嗎?
    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藝術皇帝,2008年香港春季拍賣會上,宋徽宗的《臨唐懷素聖母帖》就以1.28億港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了中國書畫全球拍賣價格最高紀錄。
  • 為什麼所有的APP都在炫富?
    早在2011年,微博就已經是郭美美的炫富主場了,出獄之後的郭美美,如今依然在微博上展示「包遊艇出海」、「來長沙演出不小心買了套新房子」、「不想買賓利了,姐妹讓我直接買魅影」的奢華生活,粉絲數過百萬。之後,微信朋友圈成為更具針對性的炫富陣地。當你在辛苦打工的時候,朋友圈總有人在麗思卡爾頓酒店和閨蜜品嘗下午茶;當你國慶節癱在家裡吃外賣的時候,朋友圈有人已經坐上了直升機鳥瞰杜拜。